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变化知觉的另一面——变化盲
    陈丽君;汪宏;范会勇
    2009, 17 (4):  645-652. 
    摘要 ( 1677 )   PDF(758KB) ( 2872 )  
    人们经常会探测不到事物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化盲(change blindness),它和变化觉察是变化知觉的两个面。对变化盲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变化盲现象产生的原因辨析以及从刺激属性和注意广度、知识经验、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等分析变化盲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来内隐变化觉察也引起研究者的争论和重视;此外,对变化盲的多(跨)通道和错误元认知研究也成为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同时,变化盲研究在其表征机制、加工方式以及内隐变化觉察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变化盲的错误元认知研究以及变化盲的认知神经心理研究则是此领域的薄弱环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学习的神经机制
    马小丽;杨彬;钟翔;宋艳
    2009, 17 (4):  653-658. 
    摘要 ( 1495 )   PDF(736KB) ( 2369 )  
    知觉学习是指训练或经验引起的知觉上长期稳定的改变,揭示了成年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以往知觉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知觉学习的属性,如知觉学习的特异性、迁移性和时间进程等。近年来随着fMRIERP技术的应用和电生理、心理物理学技术的提高,知觉学习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不仅把知觉学习包含的脑区从初级视皮层扩展到了V4等视觉信息加工通路的中间阶段,而且还揭示了与注意等相关的高级脑区的作用;不仅研究在知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皮层区域变化,而且还探讨了知觉学习引起的细胞水平的变化,为大脑可塑性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感官线索整合的理论模型
    文小辉;刘强;孙弘进 等
    2009, 17 (4):  659-666. 
    摘要 ( 1442 )   PDF(834KB) ( 3827 )  
    日常生活中,人脑能联合来自不同感官通道的线索对外部世界中的物体和事件进行感知。这些感官通道采用不同的参照系来表征物体的特征和位置;而且各种线索的可靠性也不恒定,根据环境而改变。但是人脑依然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线索,对物体和事件进行正确的感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多感官线索整合的几种理论模型及其验证结果,其中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贝叶斯统计优化模型。未来的研究应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脑成像技术对多感官线索整合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释水平理论:从时间距离到心理距离

    李雁晨;周庭锐;周琇
    2009, 17 (4):  667-677. 
    摘要 ( 2070 )   PDF(756KB) ( 9011 )  
    人们对事物的心理表征具有不同的抽象水平即解释水平,解释水平取决于人们所感知的与认知客体的心理距离,进而影响了人们的判断与决策。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反映事物内涵的一般的、核心的、去背景化的特征来解释心理距离遥远的事物,更多使用偶然的、外围的、背景化的特征来解释心理距离较近的事物。未来的研究应明确区分解释水平本身、解释水平的表现形式和解释水平的前导变量;应更关注其他心理变量在心理距离、解释水平、判断与决策因果链条中的调节或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信息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电生理学指标
    尹华站; 黄希庭
    2009, 17 (4):  678-682. 
    摘要 ( 1193 )   PDF(778KB) ( 1588 )  
    类时间信息加工的统一机制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新近研究表明失匹配负波(MMN)是与时间信息自动加工有关的ERP成分,关联负变化(CNV)是与控制加工有关的ERP成分,而刺激遗漏电位(OSPs)既与自动加工又与控制加工有关。以三种ERP成分为指标的研究均为时间信息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依据。未来研究不应该纠缠于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分界点的探究,而是着重从时间全程视角考察时距加工机制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和一般智力关系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党彩萍; 刘昌
    2009, 17 (4):  683-690. 
    摘要 ( 2202 )   PDF(763KB) ( 2974 )  
    工作记忆和它的两个子系统——短时记忆和中央执行系统分别与一般智力的关系,在现有研究中争议之处主要表现在前三者与一般智力联系密切还是相关较低。工作记忆和一般智力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但二者联系密切,前者能有效预测后者。工作记忆和一般智力联系密切的原因主要在于:前额叶皮层是二者共有的生理机制,控制性注意和复杂策略的运用是二者共有的心理机制,而测试材料内容上的重叠和对潜变量的复合预测又可能夸大这种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关工作记忆的压力下“Choking”
    陈亚林;刘昌
    2009, 17 (4):  691-698. 
    摘要 ( 1607 )   PDF(747KB) ( 1948 )  
    压力下“Choking”(Choking under pressure)是指在压力下,一种习惯的作业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最近研究发现,工作记忆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压力下“Choking”,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记忆高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更依赖于工作记忆系统,支持了干扰说。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着实验材料过于单一、大多采用行为实验而很少采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进行研究等问题,这可能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忆再巩固现象及其生物学机制
    吴艳;李勇辉;隋南
    2009, 17 (4):  699-705. 
    摘要 ( 1458 )   PDF(760KB) ( 3589 )  
    已经巩固的长时记忆在激活后会经历一段易变而敏感的阶段后重新稳定下来,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记忆可以被修饰,加强,改变甚至消除,这个过程称为再巩固。记忆再巩固的研究意义在于它不仅扩展了人们对记忆本质的认识,而且对于临床治疗病理性记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行为学层面介绍了记忆的强度、记忆保持时间以及记忆激活方式对不同忆记忆再巩固模型的影响。并从蛋白质合成、基因水平、转录因子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再巩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脉络。再巩固现象的研究不仅为治疗创伤性病理记忆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为临床治疗药物成瘾相关病理记忆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的元理解监测为什么不精确?
    陈启山;常蕤
    2009, 17 (4):  706-713. 
    摘要 ( 1186 )   PDF(740KB) ( 1175 )  

    精确的元理解监测对随后的元理解控制和阅读理解有重要作用,但是,通常情况下,读者的元理解监测并不精确。回顾20余年的元理解监测研究,发现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主要受制于阅读材料特征、监测线索与标准测验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应注意元理解监测的判断形式、监测线索及评价标准对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交互关联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作用
    刘宏艳;胡治国;彭聃龄
    2009, 17 (4):  714-721. 
    摘要 ( 2130 )   PDF(743KB) ( 5679 )  
    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关系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一方面,情绪对语言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为:(1)语言中蕴含的情绪信息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包括情绪词、情绪性语句、情绪性篇章的加工;(2)情绪背景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包括自身的情绪状态背景(如,抑郁、焦虑、快乐等心境),以及情绪语调/语境、情绪图片、音乐等外在情绪线索诱发的情绪背景;(3)内化的情绪反应模式(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另一方面,语言对情绪加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为:(1)语义概念对情绪知觉的影响;(2)语言指导在情绪学习中的作用;(3)语言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情绪与语言加工的相互作用的内部机制,并将基础研究和教育及临床应用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情绪调节:基于社会文化与神经科学的考量
    樊召锋;俞国良
    2009, 17 (4):  722-729. 
    摘要 ( 1383 )   PDF(748KB) ( 2483 )  
    情绪调节的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有意情绪调节,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自动情绪调节却较少受到关注。与自动加工类似,自动情绪调节无需意识努力、注意分配及有意控制,使个体在阈下知觉中自动有效地调节情绪,根据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分为先行聚焦自动情绪调节和反应聚焦自动情绪调节,前者会产生相对适应良性后果,后者则会产生相对适应不良后果,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两者存在不同的神经基础,这与社会文化考量相一致。社会文化对塑造自动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情绪调节的自动认知加工在不断重复的社会文化实践和规范中内化而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程利;袁加锦;何媛媛;李红
    2009, 17 (4):  730-735. 
    摘要 ( 3623 )   PDF(730KB) ( 9419 )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激活水平,并对认知活动不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增强,而杏仁核激活水平并未降低,且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神经病理学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相较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情境论——一种新的发展系统理论
    张文新;陈光辉
    2009, 17 (4):  736-744. 
    摘要 ( 2173 )   PDF(859KB) ( 5608 )  
    发展情境论(Developmental Contextualism)是发展系统理论体系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中的个体与其所处情境间的持续交互作用实现的,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本质上是或然渐成性的。该理论不仅更系统地概括了影响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素,而且在交互作用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环影响的研究取向。同时,发展情境论认为人的可塑性特点为干预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并进一步提出了干预的思路,即通过建立和调整个体与所处情境的拟合优度模型来实现个体和所处情境的积极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冒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郑睿;张丽锦
    2009, 17 (4):  745-752. 
    摘要 ( 1535 )   PDF(748KB) ( 3224 )  
    冒险行为是个体面对风险情境时的行为意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儿童的冒险行为受到个体、家庭、社会-情境三个方面的影响。个体因素方面,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会影响他们对风险的知觉、对受伤风险的估计和对行为后果的归因;认知决策能力和预期情绪体验则影响到儿童对风险情境的判断。家庭因素方面,父母和兄姐是影响儿童冒险行为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态度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冒险行为,而兄姐的言语和行为会改变他们的风险决策。从社会-情境的角度来看,风险情境会对儿童的冒险决策带来压力,有同伴在场时会促使儿童更倾向于参与冒险。综合分析并探讨冒险行为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对提出合理干预措施,减少儿童因冒险行为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述评
    蔡春凤;周宗奎
    2009, 17 (4):  753-758. 
    摘要 ( 1402 )   PDF(764KB) ( 3539 )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产前母亲的心理应激,对后代的情感或认知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焦虑、语言迟缓等问题。这种影响的潜在机制之一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另一个机制可能是,母亲压力或焦虑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高度激活。关于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也还有一些未明确的问题,如产前压力的敏感期、性别特异性效应等。未来这一领域应该开发更多的研究途径。已有的证据足以表明,应该积极开展关于预防、干预和支持性方案方面的研究,以减轻妊娠期的压力或焦虑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社会功能与主观幸福感
    李海峰;陈天勇
    2009, 17 (4):  759-765. 
    摘要 ( 1866 )   PDF(739KB) ( 4729 )  
    社会功能是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本文综述了老年社会功能的定义和评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老年社会功能理论,以及社会功能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消极和积极老化观的指引下,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两种取向:前者片面强调社会支持,追求享乐主义取向主观幸福感;后者则强调社会参与,追求幸福快乐取向主观幸福感。今后的研究应在积极老化观的指引下,强调老年阶段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和幸福快乐的幸福感,并开展相关的干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

    张倩;郑涌
    2009, 17 (4):  766-773. 
    摘要 ( 1104 )   PDF(744KB) ( 2589 )  
    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是辨识心理治疗的活性成分和改变机制,是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重要领域。心理治疗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在研究内容的扩展,研究方法的改进及研究结果的新发现等方面。对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活性成分的层次性观点,改变机制的双线研究及与治疗过程模型的结合,借鉴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改善RCTs时间设计,关注质化研究,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合作,以及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宽恕与个体特征、环境事件的关系
    张海霞;谷传华
    2009, 17 (4):  774-779. 
    摘要 ( 1378 )   PDF(734KB) ( 2375 )  
    国外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宽恕与社会认知、共情、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文化、侵犯事件等因素的关系,而且注重考察这些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和有效的临床干预模式。对国内外关于宽恕与个体特征、环境事件等因素关系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开发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测量工具,深入系统地探讨宽恕对个体及社会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在未来研究中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的学校心理士制度及对构建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启示
    黄喜珊;刘鸣
    2009, 17 (4):  780-783. 
    摘要 ( 1675 )   PDF(755KB) ( 2657 )  
    本文对日本学校心理学的构建背景、学科性质和宗旨作了介绍后,详细阐述了日本学校心理士的资格认定、培养要求、群体类型及发挥的主要作用、承担的主要工作等,并对当前日本学校心理士制度运作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了述评,指出日本学校心理士制度如完善资格认证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等做法对于建设中国的学校心理学具有较大借鉴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西方道德人格研究的两类取向
    王云强;郭本禹
    2009, 17 (4):  784-787. 
    摘要 ( 1395 )   PDF(722KB) ( 2537 )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主要有两类取向:特质取向和社会认知取向。特质取向把道德人格理解为与道德有关的人格特质,对道德榜样的自然概念和真实道德榜样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社会认知取向以社会认知图式、知识结构和认知-情感机制来解释道德人格,揭示了个体内部动态的心理过程。未来的道德人格研究要强调两类取向的结合,加强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并注重多水平与多学科的整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规避
    刘欢;梁竹苑;李纾
    2009, 17 (4):  788-794. 
    摘要 ( 2391 )   PDF(763KB) ( 6707 )  
    损失规避是指,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相当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这种强烈的心理与行为倾向广泛存在于风险与非风险领域,在该两个领域中损失规避的研究范式也不同。损失规避常见于经济和消费等领域,可用于解释行为决策中有悖于规范化理论的诸多现象,如禀赋效应、现状偏差、股权溢价之迷和赢者的诅咒等。然而,损失规避的机制研究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损失规避的本质以及适用条件。今后的研究不仅要注重认知角度和情感依恋,还要结合认知过程来研究损失规避的性质和内在机制,以期帮助人们认识、预测及干预由损失规避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非理性决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霍娜;李超平
    2009, 17 (4):  795-801. 
    摘要 ( 1662 )   PDF(766KB) ( 5840 )  
    工作价值观是指超越具体情境,引导个体对与工作相关的行为与事件进行选择与评价,指向希望达到的状态与行为的一些重要性程度不同的观念与信仰。最近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工作价值观的结构、测量、与其他相关构念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跨代际差异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最近几年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且分析了不同性别、行业、代际、国家地区人群的工作价值观差异。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工作价值观测量工具的跨文化适用性、工作价值观的匹配性及其变化机制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整合
    王彦峰;秦金亮
    2009, 17 (4):  802-810. 
    摘要 ( 2123 )   PDF(771KB) ( 4816 )  
    工作投入是近期组织心理学家引入的一个新概念,这是一种重视员工职业发展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工作追求,它与传统职业健康心理学工作倦怠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推动了整合研究的实施;能量和认同量表为整合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员工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双过程模型是整合研究的主要模型;整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今后的整合研究应当在研究方法上增加访谈研究、个案研究和追踪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研究积极心理因素;在研究范围上加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整合途径上进一步对现有的整合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探讨
    周象贤
    2009, 17 (4):  811-820. 
    摘要 ( 1962 )   PDF(791KB) ( 8194 )  
    名人广告是通过将产品品牌与名人形象或声誉相联系而期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广告,这是现代广告中最为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名人广告的传播效果明显受到来自名人自身的特点、产品与广告特点、受众状态、及广告播放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利用参照群体模型、联想学习理论、4“Fs”模型等对名人广告效应进行理论解释。但现有研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影响来源有待扩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生态效度偏低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攻击者的注意偏向与归因偏向及其关系
    喻丰;郭永玉
    2009, 17 (4):  821-828. 
    摘要 ( 1468 )   PDF(744KB) ( 2189 )  
    在攻击者的认知偏向中,注意偏向与归因偏向尤为引人注目。攻击者常偏向于注意敌意性的刺激,并会对模棱两可的情境作出敌意性的解释。二者的关系存在注意优先模型与解释优先模型两种可能性,注意优先模型认为注意过程先于解释过程,解释优先模型则相反。两种假设各有论据支持,而攻击者注意偏向与归因偏向的关系尚无定论。今后的研究当改进实验方法、运用多种技术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更深入地探讨攻击者的这二种偏向及其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目标认知三视角模型
    马丽丽;郭永玉
    2009, 17 (4):  829-835. 
    摘要 ( 1217 )   PDF(733KB) ( 1497 )  
    人际关系对自我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对象会影响个体的目标设置和目标追求,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也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进程。Fitzsimons等人提出了人际目标认知三视角模型,强调目标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模型主要介绍了目标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双向复杂关系,并对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进行了分析。未来研究应该在深入探讨重要他人与目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扩大人际关系对象的范围,考察一般他人与目标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
    阮小林;张庆林;杜秀敏;崔茜
    2009, 17 (4):  836-844. 
    摘要 ( 1752 )   PDF(752KB) ( 5043 )  
    刻板印象威胁是个体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威胁会导致个体行为上的表现下降和心理上的分离与不认同。同时,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也会受领域认同、群体认同和自我等因素的影响。心理机制方面,已由焦虑、唤醒等单一机制研究转向了多威胁线索加工模型、综合过程模型的探讨。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可以采用重塑任务与建立认同安全环境等手段进行应对。未来研究将集中于心理后果的研究、不同类型威胁的后继研究、现场研究及本土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刻板印象从内容模型到系统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管健
    2009, 17 (4):  845-851. 
    摘要 ( 1983 )   PDF(740KB) ( 3179 )  
    21世纪以来,在刻板印象研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SCM)的提出。它通过热情和能力二个维度区分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新近的系统模型则将SCM与群际情绪、行为反应相结合,并凸现了道德维度,开创性地提出了群际情绪-刻板印象-行为趋向系统模型(Behaviors from Intergroup Affect and Stereotypes Map, BIAS Map)。这一系统模型是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有意义延伸,同时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刻板印象内群体与群体间研究的整合性,较之又增添了认知-情绪-行为与刻板印象预测之间的联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述评
    张林;李元元
    2009, 17 (4):  852-856. 
    摘要 ( 2137 )   PDF(769KB) ( 5644 )  
    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sociometer theory),从进化心理学和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对自尊的本质与功能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对自尊社会计量器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大量研究验证。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涉及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的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和实证研究,以及新近研究的进展。目前的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片面强调了他人评价对自尊的影响,而忽视其他因素对自尊的影响。未来的社会计量器理论研究应与自尊领域的其他理论相结合,以形成更完善的整合性自尊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豪的结构、测量、表达与识别
    杜建政;夏冰丽
    2009, 17 (4):  857-862. 
    摘要 ( 1991 )   PDF(740KB) ( 3086 )  
    自豪是个体把一个成功事件或积极事件归因于自身能力或努力的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自豪作为一种自我意识情绪,具有双维结构,可以分为真实的自豪和自大的自豪。自豪的非言语表达和识别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对自豪的测量,目前大多采用自我评定和非言语表达编码两种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交叉分类效应的代数模型及其潜在加工过程
    黎情;佐斌;胡聚平
    2009, 17 (4):  863-869. 
    摘要 ( 1140 )   PDF(737KB) ( 1482 )  
    交叉分类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群际偏见的方法。交叉分类效应的代数模型主要包括平均模型、相加模型和等价模型,各个模型都有自己成立的证据,其中支持相加模型的研究证据最多。尽管如此,交叉分类效应的代数模型有很明显的局限,即要求所有进行交叉的类别维度权重相等,这与真实社会情境是相矛盾的。交叉分类的潜在加工过程主要有基于认知角度的类别差异模型和基于动机角度的社会认同两种比较成熟的理论,前者又分为类别差异消除模型和类别差异减少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试预测效度和构想效度研究述评
    田效勋;车宏生
    2009, 17 (4):  870-876. 
    摘要 ( 1434 )   PDF(740KB) ( 2371 )  
    面试是人才甄选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大量研究证实,面试的预测效度比较理想,但不同类型面试的预测效度存在差异。虽然能够证实面试的预测效度较好,但对面试的测量构想却知之甚少。研究面试的构想效度,对于提高面试的递增效度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相对人格成分而言,以往研究对面试能够测量到认知成分形成了更加一致地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则关系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问题思考
    冯明;任华勇
    2009, 17 (4):  877-884. 
    摘要 ( 1420 )   PDF(767KB) ( 2669 )  
    重要概念之间的理论关系或合理关系的连锁系统被称作是一个法则关系。法则关系包括原有模型、前因变量或结果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法则关系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法则有效性,从而对原模型作进一步修正,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揭示出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文中还提到了应用法则关系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于进一步构建其理论框架、借助其来有效地开发和验证测量工具、以及探索该方法效度的影响因素等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