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最新录用

    最新录用:下列文章已被录用,待排版后转入“预出版”。引用可写“印刷中”或“in press”,大约2~3月内可以正式出版。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档案视角的日常多情境个体差异测量
    水心宇, 肖雅珩, 陈菁菁, 胡鑫, 张丹
      
    录用日期: 2024-07-26

    摘要0)      PDF(pc) (944KB)(0)    收藏
    全面、准确的个体差异测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的进展,个体差异的情境依赖性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在丰富多样的日常情境中开展个体差异的量化描述,通过多情境个体表现的测量以实现相比传统实验室测量更加全面充分的个体差异测量。本文立足日常情境个体差异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综述基于主观报告、行为表现、生理反应的日常多情境个体差异研究进展,重点论述面向日常多情境高维数据的个体中心档案视角分析思想和方法。日常多情境测量与档案视角分析方法的结合,有望促进个体差异机制的深入理解,推动个体差异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诸彦含, 贺彬, 孙蕾
      
    录用日期: 2024-07-21

    摘要0)      收藏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 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计纳入50篇文献,134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7468人。主效应检验发现,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自我获益情境下,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在非自我获益情境下,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有消极的影响,情境获益性的调节作用显著。但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状态权力感启动方式、状态权力感类型、亲社会行为的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等变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支持情境聚焦理论,还提示后续研究可深入探讨情境因素在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有助于拓展对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环境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邱林波, 宛小昂
      
    录用日期: 2024-07-21

    摘要0)      收藏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通道的线索对人们的饮食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些线索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于食物的感知,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或基于线索和食物之间的图示一致性来发挥作用。当环境中的感官线索来自多个通道时,人们会对这些线索进行多感官加工,进而做出饮食决策。个体的特质及动机、饮食决策的范式及情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可能发挥作用从而调控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环境感官线索影响饮食决策背后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基于已有的理论框架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与元分析
    唐苏勤, 彭闻捷, 余茵琪, 符仲芳
      
    录用日期: 2024-07-20

    摘要0)      收藏
    网络化心理干预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系统考察其干预效果及其调节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这项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选取了47个丧亲人群网络化心理干预研究,其中19项随机对照试验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 = 1222),元分析共包括68个效应值。结果发现,干预对总体心理健康效应达到显著的中等水平(g = 0.54; 95% CI = [0.39, 0.70]);具体而言,干预对病理性哀伤(g = 0.56; 95% CI = [0.39, 0.74])、抑郁(g = 0.51; 95% CI = [0.36, 0.67])和创伤后应激 (g = 0.63; 95% CI = [0.45, 0.81])症状都达到显著的中等效果。在改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不使用意义建构、干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和给予治疗反馈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效果更好,干预频率为一周多于一次的干预效果要好于一周一次。但是,理论取向、干预过程中是否包含暴露练习、认知重构和行为激活的干预策略、是否设置提醒以及脱落率的高低均不存在调节作用。本研究说明网络化心理干预对改善丧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在不同条件下网络化心理干预具有不同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挑战还是阻断?平台算法压力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张振铎, 国佳宁, 李豪, 王宏蕾
      
    录用日期: 2024-07-19

    摘要0)      PDF(pc) (1209KB)(0)    收藏
    零工经济新业态依托在线服务平台迅速崛起,成为创造就业机会与推动经济整体效率的重要引擎。平台在利用大数据算法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在全景式动态追踪数字零工的劳动过程,导致其在与算法系统和平台的互动中产生复杂多元的新型压力体验。然而,现有研究并未清晰界定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概念,且无法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上述研究缺口成为探究数字零工压力反应及其对平台服务质量影响的障碍。因此,围绕“平台算法压力内涵及其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的核心研究主题,基于算法管理功能与零工算法互动过程,创造性提出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新定义,并通过开发科学的量表工具,甄别算法压力的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压力认知评估理论,基于挑战性-阻断性压力认知评估框架揭示算法压力影响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增益路径和损耗路径,以及双元路径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零工经济背景下平台算法研究的理论框架,且能够为有效发挥在线服务平台算法的积极功能提供理论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环境物质主义的发生机制及条件
    陈寿勇, 李静
      
    录用日期: 2024-07-18

    摘要0)      收藏
    环境物质主义是指持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个体参与亲环境行为的现象。与以往关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矛盾对立的观点不同,该现象强调对物质财产的追求能够与关心自然环境协调并存。可从交叉融合理论、代价信号理论、印象管理理论、道德补偿理论以及目标框架理论这五个视角来理解环境物质主义现象发生的心理机制,且该现象的发生存在个体、情境和文化三类边界条件,具体包括全球文化认同、环境知识水平,决策情境的公私属性、利益诉求类型、自然接触,以及市场背景、世代。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环境物质主义的内涵,探索更多促进该现象发生的边界条件以及保证其稳定存在的有效策略,并加强对物质主义促进亲环境行为因果机制的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真的区分开了吗?基于2011-2024文献的分析
    骆南峰, 李统鉴, 陈雯, 张慧君, 刘俊池, 沈子维
      
    录用日期: 2024-07-16

    摘要0)      PDF(pc) (624KB)(0)    收藏
    员工创造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以往将创造力作为单一变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需要。2011年Gilson和Madjar迁移创新研究文献中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这一对概念,首次提出将创造力区分为突破性与渐进性创造力,随后涌现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回顾此后十三年的79篇相关中英文文献,全面深入检验了区分两种创造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证据。结果表明,在理论方面,多数研究梳理了这两种创造力的理论区别,不过,仅半数研究以这两种创造力的差异性为基础构建研究问题与理论模型;实证检验方面,一部分研究呈现了测量工具的区分效度证据,但多数研究尚未直接检验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影响差异的显著性。仍有超过四成的研究并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区分亦或是提供实证依据。总体而言,未来学界应当在理论、研究问题与模型构建、实证检验中协同一致地探究这两种创造力的本质区别与影响。最后,我们指出一系列有助于未来研究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创造力的研究建议,以及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提升癌症筛查率的行为助推干预策略
    金乐帆, 张宁
      
    录用日期: 2024-07-16

    摘要0)      收藏
    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及早参加癌症筛查是实现癌症早诊早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以健康宣教为主的癌症筛查干预策略较少考虑到人们在癌症筛查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因此仍有很多人未及早参加癌症筛查。行为科学的发展为助推癌症筛查提供了启发。根据助推策略是否涉及反思性思维和面向的对象为划分标准,可将癌症筛查的助推策略分为通过系统1助推癌症筛查接受者和提供者的干预策略以及通过系统2助推癌症筛查接受者和提供者的干预策略。此文基于此框架对各种提升癌症早筛率的典型助推干预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未来仍需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深入探索癌症筛查助推干预策略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以开发具有文化适应性的,整合型、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癌症筛查助推干预策略,助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癌症防治行动”的全面推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
    柴民权, 刘可欣
      
    录用日期: 2024-07-10

    摘要0)      PDF(pc) (1075KB)(0)    收藏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基于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发现了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发挥道德补偿作用,消弭道德失调状态,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充当社会地位、权力、声望和财富的信号表征体系,彰显个体的外在社会身份。绿色消费的双重自我建构机制具有差异性的表现特征、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可从引入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变量、探查自我建构机制的溢出效应、厘清绿色消费的同化和分化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加工流畅性、期望和认知目标如何塑造审美判断?——基于多模型整合的视角
    高程, 刘昌
      
    录用日期: 2024-07-10

    摘要0)      收藏
    审美愉悦的加工流畅性理论认为刺激加工的容易程度会引发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对刺激的积极评价。在近20年的概念发展和实证研究中,该模型逐渐面临理论和经验的双重挑战。结合预测加工框架和认知动机模型有望对早期流畅性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多模型整合的审美判断流畅性解释框架。它强调了四个因素在影响审美判断方面的作用:对刺激的期望、对流畅性本身的期望、对流畅性和确定性的非定向目标以及与特定信念相关的定向目标。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加工流畅性如何介入审美判断,以及会对审美判断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该框架为更好地解释审美判断过程中矛盾而复杂的流畅性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该领域未来的实证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动态序列情境对面部表情知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方霞, 潘之禾
      
    录用日期: 2024-07-10

    摘要0)      收藏
    现实生活中,面部表情通常随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个体对任一表情的解读都可能受其所处的动态序列情境的影响。例如,当动态表情从悲伤转变为愉快时,先前序列变化的表情如何影响个体对最终愉快表情的知觉?尽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同时呈现的情境信息会对目标表情的知觉产生影响,但对于序列变化的情境信息如何影响目标表情知觉却知之甚少。本项目拟通过行为实验和眼动技术,借助人工合成和真人表演的动态表情,考察序列变化的表情信息(即动态序列情境)对初始表情和最终表情的知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生态化情境下的面部表情加工机制,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表情识别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与AI信任
    齐玥, 陈俊廷, 秦邵天, 杜峰
      
    录用日期: 2024-07-07

    摘要0)      收藏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初见雏形,人机交互以及人机关系将进入新的时代。人与人工智能(AI)的信任关系也即将从单方向的人对AI信任逐渐转变为人与AI的互信。本研究在回顾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信任模型与工程心理学中的人机信任模型的基础上,从人际信任视角提出了人与AI动态互信模型。该模型将人与AI视为对等的信任建立方,结合信任与被信任方的影响因素、结果反馈和行为调整构建了人与AI动态互信的基本理论框架,强调了人与AI信任中关系维度的“互信”与时程维度的“动态”这两个重要特征。模型首次将AI对人的信任以及二者互信的动态交互过程纳入分析,为人与AI的信任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AI对人的信任如何建立与维持、人与AI互信的量化模型、以及多智能体交互中的人与AI互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从领域到属性:亲环境行为测量的问题及建议
    张玥, 董艺佳, 蒋奖
      
    录用日期: 2024-07-07

    摘要0)      收藏
    已有研究开发了大量的亲环境行为测量工具,涉及量表、个体行为范式和群体博弈范式,其中大多测量工具是基于行为领域展开,节约、出行、垃圾处理、消费和公域行为是五个最常被提及的领域。现有依据行为领域的亲环境行为测量方式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及测量结果推广性受限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对行为属性这一行为决定性特征的关注。未来研究应基于行为属性选用和开发标准化测量工具,并选取多种真实行为作为效标进行效度检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机器学习方法在测验安全领域的应用
    高旭亮, 李宁
      
    录用日期: 2024-07-05

    摘要0)      收藏
    测验安全问题是指在心理或教育测验过程中出现受试者表现异常或测验题目被泄露等严重影响测验结果准确性的事件,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该领域出现了大量个人拟合(Person-fit statistic)统计方法,但是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难以利用丰富的过程数据、与实证数据拟合较差且往往基于一定的假设等,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方法则可以较好的克服上述局限。本研究从不同测验类型角度对机器学习在测验安全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劣,为实际应用者和研究者在机器学习算法的选用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思路上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赋能or去能:人工智能对创造性人格的影响
    王红丽, 李振, 周梦楠, 陈政任
      
    录用日期: 2024-07-04

    摘要0)      PDF(pc) (1086KB)(0)    收藏
    创造性人格常被视为人类稳定且独特的禀赋。但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技术侵入创造性工作领域,AI具备的“数字权威”导致人类对AI的自动化偏差,人类由创造力主导角色滑向依附角色只在一线之间,并通过影响个体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角色认同,最终威胁到个体的创造性人格。本项目拟基于“我能创新”和“我应创新”两条作用路径,厘清在创造性任务中使用AI及产生自动化偏差对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并探讨个体如何通过自我领导守住创新主体地位,以期深化对AI背景下创造性人格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记忆快速巩固:基于图式的学习与重复再激活
    周帆, 田昊月, 姜英杰
      
    录用日期: 2024-07-01

    摘要0)      PDF(pc) (911KB)(0)    收藏
    记忆巩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新的研究显示,当新信息与已有图式一致或采用特定编码方式时,记忆能够迅速巩固。此外,睡眠和提取对记忆的促进也被认为与记忆的快速巩固有关。这些现象揭示了记忆快速巩固两种可能的机制:基于图式的学习和记忆重复再激活。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海马在皮层学习中的作用,干扰抑制对记忆巩固的意义,以及在理解记忆快速巩固两面性的基础上,从适应环境的视角来考察记忆巩固的快与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远近端食物感官因素对消费者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择的影响
    胡桂梅, 严燕, 梁雪莹, 柳武妹
      
    录用日期: 2024-06-25

    摘要0)      PDF(pc) (1058KB)(0)    收藏
    食物“色、香、味”等感官线索是影响人们食物健康性评估和健康食物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数字化营销环境更是为食物感官因素提供了诸多全新的应用情景,但传统感官因素分类对新技术环境下食物感官体验的多样性体现不足。本文在考虑数字化营销情景前提下,根据感觉器官检测距离(远端vs.近端)以及体验来源(直接vs.间接)将食物感官因素创新性划分为四种类型:近端直接感官因素,近端间接感官因素,远端直接感官因素以及远端间接感官因素,接着系统性述评了四类食物感官因素对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择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边界条件,并据此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研究对于数字环境下的健康食物营销,感官营销等领域具有理论和实践推进意义,并能够助推消费者的健康饮食决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预期视角下的音乐节拍结构认知与神经机制
    孙丽君, 杨玉芳
      
    录用日期: 2024-06-25

    摘要0)      收藏
    节拍结构是音乐在时间维度的组织框架,它不仅是作曲家的创作基础,还是人们欣赏音乐美感、体验音乐情绪以及理解音乐意义的前提。在预期编码理论的框架下,本项目拟围绕节拍结构的预期与整合两方面,通过行为实验和脑电技术,探查音乐节拍结构的认知神经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研究:(1)考察在节奏序列展开过程中,听者构建节拍结构心理表征从而建立预期的动态神经响应;(2)考察听者通过预期错误实现节拍结构预期更新的神经机制;(3)以乐句为结构单元,考察听者在小时间尺度上整合多层级节拍结构的认知神经机制;(4)在乐段水平上,考察听者如何依据远距离依存关系整合嵌套节拍结构。以上研究将有利于揭示音乐结构认知的一般机制,为音乐认知神经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相关研究结论还将为音乐鉴赏活动与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在音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与阅读关系的发展
    赵一帆, 李君君, 毕鸿燕
      
    录用日期: 2024-06-19

    摘要0)      收藏
    视觉运动整合(Visual-motor Integration, VMI)是指个体视知觉与精细运动的整合与协调。大量研究证据表明,VMI能力与阅读密切相关,但相关程度受到年龄的调节。在不同书写系统中,VMI能力与阅读的相关性随年龄增长呈现不同发展趋势:在字母文字中,相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直到中学时期仍然显著;在汉语中,相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小学高年级(9岁及以上)才表现出显著相关。鉴于已有研究尚有不足,未来研究还需:1)多角度衡量VMI能力,包括面向过程和基于结果的评估;2)确定VMI能力是否是支持阅读发展的必要基础;3)阐明这种相关性及其发展背后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工作场所人工智能应用对员工影响的元分析研究
    蒋建武, 龙晗寰, 胡洁宇
      
    录用日期: 2024-06-19

    摘要0)      PDF(pc) (1676KB)(0)    收藏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为组织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其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对员工行为与心理的影响日益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相关影响方向、边界和影响程度等研究结论尚未取得共识。本研究对包含85个结果变量,150个效应量的64篇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元分析。研究发现:工作场所AI应用有助于触发员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幸福感等积极心理,调动其知识共享、数字创新、工作重塑等积极行为,但同时也会引发员工焦虑、离职倾向、工作不安全感等消极心理,出现知识隐藏、退缩行为、服务破坏等消极行为,且AI应用类型、行业类型以及AI应用测量方式对上述关系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工作场所AI应用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作为技术支持丰富员工心理资源,激发积极行为,亦会给员工造成威胁消耗心理资源,引发消极行为。本研究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明晰了工作场所AI应用与员工行为与心理结果变量间的关系效果以及边界条件,对组织科学地调整AI管理方式,引导员工正确认识AI以有效发挥其价值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