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预出版

    预出版:以下论文还在清样阶段,期号和页码都是临时的,大约2月之内可以正式出版。引用可写“印刷中”或“in press”。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一个过程”与“三个阶段”: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的原因探析
    詹紫薇 王梦梦 索涛 蒋艳菊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28

    摘要0)      PDF(pc) (500KB)(0)    收藏
    当前抑郁逐渐低龄化使得青少年的情绪失调问题备受关注。以往研究忽视了情绪调节动态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因而无法系统地阐明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的原因。扩展过程模型将情绪调节过程分为识别、选择和执行三个阶段,强调阶段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突出情绪调节过程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基于该模型,本文对比分析了抑郁与健康青少年在情绪调节三阶段的特征,发现两者在这三个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情绪失调可以被认为是三个阶段的任何一个子步骤的中断,为了明确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是哪一阶段的中断对后续阶段产生了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采用指导性的干预是否可以改变这种影响,未来研究可以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测量手段和建模方法还原情绪调节过程,并通过将所研究对象抑郁程度的范围扩大以及加强对正性情绪调节的关注,更为系统地揭示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的原因,以此来探究抑郁青少年情绪失调的干预路径和举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应激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刘威 陈瑞欣 郭金朋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25

    摘要4)      PDF(pc) (3525KB)(2)    收藏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职场正念的人际影响及作用机制
    刘霞 卫武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20

    摘要23)      PDF(pc) (674KB)(13)    收藏
    职场正念在人际领域的益处日渐凸显,有必要厘清其在概念发展和人际作用方面的新趋势,为组织塑造积极的职场环境提供启发。研究揭示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职场正念概念发展趋势: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前者关注职场背景下概念与测量的统一趋势,后者侧重挖掘正念嵌入人际互动的过程机制;职场正念通过四种关联机制对质量和功能相关的人际结果产生影响:(1)在互动中通过开放的注意力捕捉信息以协调相互依赖工作的知识关联;(2)降低与内外部情绪体验相关的自我推断并强化与他人之间归属、支持和关怀的情感关联;(3)在互动中促进资源积累与抑制资源流失的资源关联;(4)导航资源流动方向与影响价值交换意愿的交换关联;资源和交换关联机制可辅助促进知识和情感关联机制。未来需更深入地探讨职场正念在数字化和AI 技术、远程办公及DEI倡议和污名化等挑战性工作领域的人际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心理学视野下的累积文化演化:理论发展与解释流派整合
    杨蕾 陈维扬 朱秋锦 钟年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13

    摘要14)      PDF(pc) (713KB)(11)    收藏
    累积文化演化是近年来文化演化领域里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指的是文化在世代传递和修改的过程中,在复杂性、效率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虽然累积文化演化是一个跨学科概念,但却有着浓厚的心理学底色。心理因素在其概念框架和解释流派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推动了核心标准的拓展和解释流派的整合。未来研究可以优化非技术文化领域的研究设计,厘清各种心理机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或结合人工智能进行深入探索,继而推动累积文化演化领域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及数字干预
    刘海宁 董现玲 刘海虹 刘艳丽 李现文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13

    摘要15)      PDF(pc) (1837KB)(7)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作为临床前驱期,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机制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现有研究显示,多个执行域缺陷与aMCI记忆衰退密切相关,但尚未回答何种执行域是关键致病因子、关键干预治疗靶标等科学问题。为突破以往研究将执行功能视作整体抑或割裂元素的局限性,本项目拟从执行功能结构全貌着眼,在提出aMCI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关系假说的基础上,利用脑电技术系统考察aMCI抑制、刷新和转换三种执行功能子成分的时域、时频和动态脑网络特征;并结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筛选、识别执行功能缺陷的特异性神经靶标,探索将抑制域相关神经标记物加入aMCI早期识别的可能性;最后,通过纵向因果设计分析不同靶向数字干预对aMCI患者的训练效果及神经基础,以揭示抑制域相关额顶控制网络在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本项目有望从计算认知神经视角阐明抑制是aMCI执行功能缺损和干预的认知新靶点,进而为aMCI早期识别和制定精准化诊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专业设计、用户设计还是AI设计?设计源效应的心理机制
    吴波 张傲杰 曹菲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06

    摘要16)      PDF(pc) (557KB)(20)    收藏
    设计源效应是指企业产品设计来源信息对消费者产品偏好和企业态度的影响。目前,专业设计师、用户和AI是三种常见的产品设计源。这三种产品设计源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能力是专业设计源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能力、权力和心理距离是用户设计源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而价值和信息是AI设计源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同时,设计源效应是有作用条件的,会受到消费者、产品、企业因素的约束。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消费者对混合设计源的反应、进一步探讨设计源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情绪加工异常
    常茜芮 何蔚祺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06

    摘要22)      PDF(pc) (467KB)(19)    收藏
    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IGD)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尤其是愤怒情绪刺激存在异常的加工偏向,而且IGD个体面对消极刺激会产生过高的情绪唤起并在调节消极情绪方面出现困难,以上情绪加工能力的异常会在IGD的维持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IGD个体情绪加工相关脑区也出现了异常,例如杏仁核、前扣带回、脑岛和部分前额叶。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IGD的群体情绪加工、情绪加工的时间进程、有效提高IGD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以及IGD青少年的情绪加工问题。此外,也可以通过多样化地设置和呈现情绪刺激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被试的性别比例以及被试长期和短期的情绪状态对情绪加工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社会等级的进阶路径及其演化:来自比较研究的启示
    郑明璐 刘林澍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3-06

    摘要35)      PDF(pc) (547KB)(46)    收藏
    社会等级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多维系统,其获取可分为三大路径。支配路径强调借助攻击与威胁获取资源,在激烈的性选择压力下演化而来。能力路径突出知识/技能对获取地位的作用,源于技术性觅食所产生的文化学习需要。与前两种路径不同,以心理利他为特征的美德路径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它是文化演化的产物,其存在是为了解决大规模集体行动的问题。三种路径在存在范围、行为模式和结果、演化动因以及情感介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澄清不同动物群体性选择模式与支配等级的关系,结合多个学科考察人类能力路径演化的特殊环境,并探究美德路径演化的生物性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见字如面:虚拟沟通风格对领导力涌现的影响
    汤一鹏 樊为 张晓 王淑红 熊善阔 蒲小萍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2-29

    摘要33)      PDF(pc) (719KB)(33)    收藏
    随着企业运营数智化和管理平台化,员工涌现的领导力逐渐成为支撑组织的关键力量。因此,线上工作情境中领导力涌现机制是当前亟待探明的问题。领导力涌现的研究目前主要在传统情境中进行探讨。然而,线上情境与传统情境存在显著差异,互动沟通方式大相径庭。本研究因此从虚拟沟通风格的视角分析线上工作团队中的领导力涌现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式探索虚拟沟通中具有领导力内涵的特征,基于沟通风格的结构理论将这些特征区分为虚拟沟通的身份特征、渠道特征和互动特征。然后,本文基于领导者身份构建理论分析身份系统特征、以模式为导向的方法探讨渠道特征、从社会网络视角刻画互动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在线上工作团队中影响领导力涌现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拓展了领导力涌现的理论,并为企业如何善用数字媒介进行有效管理沟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认知诊断评估中Q矩阵理论及应用
    宋丽红 汪文义 丁树良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2-29

    摘要9)      PDF(pc) (885KB)(15)    收藏
    Q矩阵是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计量学结合的重要载体,Q矩阵在认知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Q矩阵理论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众多研究者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属性二值到多值、简单到复杂模型、独立到一般结构、0-1到多级评分方面不断深入和拓展Q矩阵理论。Q矩阵理论也广泛应用于测验构念效度评价、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设计、Q矩阵学习和标定、认知诊断测验组卷等。与模型无关的Q矩阵理论和适合特定场景认知诊断模型下Q矩阵理论,以及最新Q矩阵理论的应用都值得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性别刻板印象的变与不变?来自内容、方法与影响的证据
    王祯 管健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2-22

    摘要37)      PDF(pc) (555KB)(25)    收藏
    性别刻板印象作为一种社会认知,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普遍信念。在社会变迁的宏大背景下,研究者通过传统方法(过去-现在-未来评价范式、横断序列设计、横断历史元分析)和新近技术(词嵌入)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变迁。虽然有少许研究声称性别刻板印象未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大部分研究基于社会角色理论,都支持性别刻板印象已随时间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模式主要表现为:认为女性在男性化特征(如能动性)上不断增长,而男性在女性化特征上(如共生性)可能有所增长。这些变迁对缩小经济上的性别差异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会给家庭和健康带来消极后果。未来研究应在多学科交叉、多方法融合的基础上,以细化方式、网络视角去考察性别刻板印象变迁,尤其要重视在中国背景下对该主题的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驱动机制及其作用机理
    陈丝璐 张光磊 刘文兴 田园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4-02-22

    摘要23)      PDF(pc) (706KB)(32)    收藏
    目前关于战略人力资源实践的研究过度关注结果导向而忽视了员工福祉,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付出需要组织给予认可与肯定。然而,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由何种因素形成,又会给组织、部门及个体带来何种影响,既有文献缺乏系统思考和实证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探究中国情境下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形成过程与影响机制。首先,探讨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形成因素。其次,探讨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韧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制。再次,探讨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领导感激表达的影响机制。最后,探讨感激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拓展了工作场所内组织感激的研究视角,为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炎症性肠病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孤独症的神经心理专栏稿件)
    范桂容 翁旭初 耿红岩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3-12-04

    摘要52)      PDF(pc) (465KB)(29)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除了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核心症状外,几乎一半的ASD患者出现了胃肠道症状,表现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IBD是一种与免疫失调、肠道微生物组改变、微量营养吸收不良和贫血相关的慢性疾病,这些特征可能是ASD相关的围产期因素。患有ASD的儿童经常被诊断出患有包括IBD在内的共生疾病。通过治疗IBD来缓解或干预儿童ASD的治疗方式已经初见成效,未来可以开展更多临床实验来证实IB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IBD与ASD、父母IBD和儿童ASD之间关系的探究可以为儿童ASD的病因研究、早期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以全新视角看待孤独症的社交沟通:双重共情问题(孤独症的神经心理专栏稿件)
    曹守静 王馨
    心理科学进展   
    预出版日期: 2023-09-19

    摘要123)      PDF(pc) (448KB)(80)    收藏
    在传统医学模型的引领下,多数将孤独症社交沟通问题归咎于其自身的不足,而双重共情问题(double empathy problem)是以社会沟通本质的双向性为基点,认为孤独症难以融入社会环境不仅由于其自身无法理解典型发展人群,典型发展人群亦难以理解孤独症,由于双方之间感知和理解的不匹配,信息的双向脱节,从而导致双方的互动困难。综合论述新近有关双重共情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从行为表达方式和污名化阐释内部机制,并提出共同阅读模式和同伴支持的新型干预思路。未来研究需关注更多年龄层面的ASD间社交沟通情况,研究评估需考虑ASD特殊的共情表达,深入研究双方互动过程,并鼓励扩展更多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