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婕, 陈有国. 时空干扰效应:基于贝叶斯模型的解释[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4): 597-607. |
[2] |
朱训, 顾昕. 变量相对重要性评估的方法选择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145-158. |
[3] |
任赫, 黄颖诗, 陈平.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终止规则的类别、特点及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5): 1168-1182. |
[4] |
顾丽佳, 宫文潇, 张静, 陈巍, 郭建友. 身体拥有感错觉对疼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1): 2518-2528. |
[5] |
黎穗卿, 陈新玲, 翟瑜竹, 张怡洁, 章植鑫, 封春亮. 人际互动中社会学习的计算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4): 677-696. |
[6] |
王珺, 宋琼雅, 许岳培, 贾彬彬, 陆春雷, 陈曦, 戴紫旭, 黄之玥, 李振江, 林景希, 罗婉莹, 施赛男, 张莹莹, 臧玉峰, 左西年, 胡传鹏. 解读不显著结果:基于500个实证研究的量化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3): 381-393. |
[7] |
张静, 陈巍. 身体拥有感及其可塑性:基于内外感受研究的视角[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2): 305-315. |
[8] |
张沥今, 陆嘉琦, 魏夏琰, 潘俊豪. 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及其研究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1): 1812-1825. |
[9] |
胡传鹏, 孔祥祯, Eric-Jan Wagenmakers, Alexander Ly, 彭凯平. 贝叶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实现[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6): 951-965. |
[10] |
王孟成, 邓俏文, 毕向阳. 潜变量建模的贝叶斯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10): 1682-1695. |
[11] |
仲晓波. 关于假设检验的争议:问题的澄清与解决[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0): 1670-1676. |
[12] |
方杰;张敏强;顾红磊;梁东梅. 基于不对称区间估计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10): 1660-1668. |
[13] |
史滋福; 王香香; 陈姣; 张庆林. 贝叶斯推理研究的三个层次[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2): 230-236. |
[14] |
陈永香;朱莉琪;Twila Tardif;孟祥芝;Rachel Pulverman. 词汇学习中“快速映射”现象的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1): 71-77. |
[15] |
张向阳;刘鸣. 贝叶斯推理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4): 388-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