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海宾, 李兴珊. 听到“牛黄”能想到“黄牛”吗?——口语识别中的语音位置编码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9): 1488-1501. |
[2] |
白新文, 齐舒婷, 王琢钧, 任思羽, 孙文. 夙敌之争影响决策者创新识别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认知深度和广度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12): 1961-1979. |
[3] |
卢和和, 林子涵, 朱莎莎, 蒋柯. 情绪面孔识别的注意瞬脱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83-83. |
[4] |
李泽堃, 陈汝印, 周佳玮. 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瞳孔检测斜视算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suppl.): 140-140. |
[5] |
高雅玥, 范家宁, 王茜, 邓丽芳. 神经振荡影响快速言语识别的时间瓶颈[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553-1559. |
[6] |
朱丽雅, 莫凡, 张志豪, 赵科, 傅小兰. 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9): 1688-1697. |
[7] |
彭玉佳, 王愉茜, 路迪. 基于生物运动的社交焦虑者情绪加工与社会意图理解负向偏差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6): 905-914. |
[8] |
李运端, 马小凤, 胡钰.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潜在的早期识别标志——节奏异常及其特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2): 2306-2318. |
[9] |
马原啸, 陈旭. 焦虑易感群体焦虑识别与消退中催产素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1): 10-19. |
[10] |
覃缨惠, 於文苑, 傅小兰, 刘烨. 触觉二维图像识别中2D-3D空间信息转换的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8): 1804-1817. |
[11] |
刘敏, 胡洋, 刘巧云. 孤独症儿童潜在早期识别标志——发声异常及原因探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3): 635-647. |
[12] |
袁玉琢, 骆方. 人工智能辅助的自闭症早期患者的筛查与诊断[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0): 2303-2320. |
[13] |
侯婷婷, 陈潇, 孔德彭, 邵秀筠, 林丰勋, 李开云. 机器学习在自闭症儿童早期识别和诊断领域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0): 2321-2337. |
[14] |
冯杰, 徐娟, 伍新春.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2): 2131-2146. |
[15] |
那宇亭, 赵宇雯, 关丽丽. 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基于fMRI研究的ALE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10): 1783-1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