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 (5): 731-745.   DOI: 10.3724/SP.J.1042.2014.00731
    摘要16429)      PDF(pc) (348KB)(46418)    收藏

    在心理学和其他社科研究领域, 大量实证文章建立中介效应模型, 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检验中介效应最流行的方法是Baron和Kenny的逐步法, 但近年来不断受到批评和质疑, 有人甚至呼吁停止使用其中的依次检验, 改用目前普遍认为比较好的Bootstrap法直接检验系数乘积。本文对相关的议题做了辨析, 并讨论了中介分析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方法。综合新近的研究成果, 总结出一个中介效应分析流程, 并分别给出显变量和潜变量Mplus程序。最后介绍了中介效应模型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张天羽, 张亚利, 张向葵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9): 1514-1527.   DOI: 10.3724/SP.J.1042.2024.01514
    摘要806)      PDF(pc) (579KB)(801)    收藏
    身体不满意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存在, 社交网站使用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影响因素。系统梳理社交网站使用影响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的表现形式、作用路径及其中的调节因素, 对于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身体不满意具有重要意义。社交网站使用的程度、形式、行为以及动机均可能对青少年的身体不满意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外貌比较与理想身材内化” “自我客体化与身体监控” “外貌自我图式与外貌自我差异”三条路径发挥作用。此外, 这种影响会受到包括大五人格、自恋和完美主义的人格因素, 自我同情、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内的自我认知因素, 以及社交媒体素养、社交媒体外貌意识在内的媒体认知因素的调节。未来应当深化对社交网站使用与身体不满意之间关联的本土化研究, 从对象、方法、内容等多个方面拓宽研究领域, 并进一步验证和简化理论框架, 以期挖掘出更多有益于改善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的网络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焦虑青少年无意识恐惧的神经机制及干预
    雷怡, 梅颖, 王金霞, 袁子昕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8): 1221-1232.   DOI: 10.3724/SP.J.1042.2024.01221
    摘要800)      PDF(pc) (1012KB)(1087)    收藏
    焦虑症的患病率在青春期达到顶峰, 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灵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对青少年焦虑发生发展的了解主要依赖于意识层面恐惧加工的相关工作, 忽略了青少年前额叶功能和皮层自上而下的控制功能还不够成熟这一重要事实。因此, 将这种自上而下的干预机制应用于青少年焦虑的临床治疗或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捕捉青少年自动的恐惧加工或许有助于明晰青少年焦虑的病理机制。本研究以健康、焦虑易感以及焦虑障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探究1)青少年无意识恐惧加工发生发展规律的认知神经机制及慢性应激激素的影响作用; 2)无意识恐惧加工在青少年焦虑发展中的作用; 3)青少年无意识恐惧的无创干预手段。本研究将为青少年焦虑的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科学支撑, 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执行控制的双语优势效应及其调节变量: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李莹, 赵鸿瑜, 张木军, 范子璇, 王悦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6): 970-987.   DOI: 10.3724/SP.J.1042.2023.00970
    摘要1375)   HTML71)    PDF(pc) (932KB)(2174)    收藏

    双语经验所带来的执行控制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然而对于双语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和具体表现则莫衷一是。为进一步明确执行控制双语优势效应的内在机制, 当前研究区分了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 并纳入年龄和语系类型等调节变量, 最终通过对102篇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 执行控制整体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11), 但在控制发表偏差之后双语优势消失。其中, 干扰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边缘显著(g = 0.08); 控制发表偏差后反应抑制成分的双语优势消失; 认知灵活性成分的双语优势受到被试年龄和出版年份的调节。研究结果启示未来研究可更多关注干扰抑制和反应抑制在双语优势效应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 以及双语者年龄和第二语言与母语间的语言距离对于执行控制双语优势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职业生涯高原研究述评
    谢宝国,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3): 348-355.  
    摘要2352)      PDF(pc) (569KB)(3736)    收藏
    职业生涯高原(career plateau)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的一种职业生涯状态,其概念最早由Ference等(1977)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高原与一些重要的效果变量有比较显著的关系,比如情感承诺、缺勤、心理倦怠等。本文从职业生涯高原的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应对策略等方面简述了西方研究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内涵过窄、缺乏过程性研究等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38)
    6. 内卷还是躺平?竞争压力如何影响心理补偿
    王汪帅, 易颜熙, 罗芷薇, 厉杰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7): 1057-1072.   DOI: 10.3724/SP.J.1042.2024.01057
    摘要1238)   HTML14)    PDF(pc) (710KB)(1873)    收藏

    在竞争压力面前, 人们选择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策略, 分别是内卷与躺平。为了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 本研究区分了竞争压力的维度属性, 并基于心理补偿理论, 探讨了个体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竞争压力时的补偿策略。具体来说, 竞争压力包括竞争结果压力与竞争过程压力两种。其中, 竞争结果压力威胁到人们的自尊, 进而促使其选择流动补偿策略, 形成内卷效应。竞争过程压力则威胁个体的幸福感, 促使其选择逃避补偿策略, 形成躺平效应。研究发现将有效地补充竞争压力、心理补偿、自尊和幸福感领域的文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计划行为理论述评
    段文婷;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 (2): 315-320.  
    摘要4651)      PDF(pc) (874KB)(13573)    收藏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文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概述,包括理论的提出、内涵、测量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了理论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04)
    8.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曾维希;张进辅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2): 255-.  
    摘要2867)      PDF(pc) (431KB)(9261)    收藏
    首先从MBTI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MBTI评估与其他人格评估的差异,指出MBTI评估的优势。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前者包括MBTI的信度、效度、常模资料,国内的修订情况,以及MBTI与其他量表的相关关系分析;后者包括MBTI在组织发展与团队建设中的应用,在职业辅导、师生互动、家庭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9)
    9.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关系:系列元分析
    唐甜, 王雨, 巩芳颍, 石可, 李喜, 刘伟, 陈宁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8): 1302-1314.   DOI: 10.3724/SP.J.1042.2024.01302
    摘要681)      PDF(pc) (725KB)(878)    收藏
    以往元分析研究多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结构中单一变量的影响, 未见有研究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发展整体性构念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视角, 以中国青少年为样本, 纳入学业成就、自尊、复原力三个变量进行系列元分析(206篇文献、1822个独立效果量、被试总量达到109968)。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3个核心构念总体均呈显著相关, 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总体呈中等正相关, 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总体呈较低负相关, 且女性比、受教育阶段的调节效应显著。上述结果对全面、深刻认识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庭教养方式的发展资源价值, 进而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穷则思变, 富则思安? 金钱稀缺与富足感知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
    梁淑静, 杨光勇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8): 1233-1249.   DOI: 10.3724/SP.J.1042.2024.01233
    摘要556)      PDF(pc) (608KB)(842)    收藏
    金钱作为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重要资源, 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认为自己是“穷”还是“富”会对风险决策产生影响吗? 目前, 从相对层面探究金钱稀缺(富足)感知对风险决策影响的研究非常有限, 金钱稀缺(富足)感知影响风险决策的心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解构金钱稀缺感知与金钱富足感知的生理和心理维度为基础, 开发金钱稀缺与金钱富足感知量表, 界定金钱稀缺情绪和金钱富足情绪; 通过实验室和现场实验、跨时追踪的实证研究和眼动行为实验, 揭示金钱稀缺(富足)感知对个体风险决策(风险感知、预期收益、风险选择)的影响; 从心理机制层面, 构建和阐明不同金钱感知情境下金钱稀缺与富足感知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机制(认知偏差、认知反思、执行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情绪机制(特定金钱稀缺情绪与金钱富足情绪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AI感知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王涛, 占小军, 余薇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7): 1195-120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95
    摘要737)   HTML9)    PDF(pc) (609KB)(1112)    收藏

    AI感知是指员工对AI运用影响其工作态度、行为、福祉和工作环境的感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AI提升员工绩效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员工产生巨大影响。当前AI感知研究分散概念模糊, 阻碍了对AI运用如何影响员工心理和行为的理解。为探究AI运用对员工的具体影响及作用解释机制, 首先澄清了AI感知概念内涵; 其次, 揭示了AI感知影响效果; 第三, 基于资源视角、情绪视角、需求视角和环境视角阐释了AI感知的理论解释机制; 最后, 构建了AI感知的未来研究框架, 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为组织决策提供见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 理论解释及调解策略
    岳童, 王洪, 傅安国, 徐浩, 李文俏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9): 1528-153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528
    摘要338)      PDF(pc) (590KB)(467)    收藏
    人们常常用“道不同, 不相为谋”来形容人际价值观冲突发生后共识的难以达成性。在这个过程中, 个体不仅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主观感受, 还会形成指向对手的偏见和敌意, 进而使得基于价值观差异而产生的人际冲突在调解上具有很大的困难。目前研究者主要从自我威胁和个人客观性幻觉两个方面来解释为何人际价值观冲突难以达成共识,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调解策略。未来研究需要更多丰富相关的理论解释, 关注人际价值观冲突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 并拓展相关的调解策略和应用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MBTI人格类型量表:新近发展及应用
    顾雪英;胡湜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10): 1700-1708.   DOI: 10.3724/SP.J.1042.2012.01700
    摘要3530)      PDF(pc) (221KB)(8838)    收藏
    MBTI是Katherine Briggs与Isabel Myers共同研制出的一种人格类型评估工具。近些年来, 伴随其理论的演进, MBTI量表本身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通过系统梳理MBTI的发展历程并总结相关应用研究的主要结论, 发现:该量表的内在发展脉络是“从类型间差异评估, 到类型内差异评估, 直至个体差异评估”。而未来研究应注重:调查我国职业基础人群MBTI人格类型, 建立数据库; 深化MBTI量表研究; 开展MBTI跟踪研究及跨文化研究; 深入并拓展MBTI人格类型的应用研究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张陆;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1): 134-139.  
    摘要3531)      PDF(pc) (942KB)(11769)    收藏
    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研究范式,研究者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从理论出发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指导幸福感测量的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人格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近年来,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整合的趋势。此外,中国人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6)
    15.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心理学视角的探讨
    张茂杨;彭小凡;胡朝兵;张兴瑜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 (1): 142-149.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42
    摘要3151)      PDF(pc) (176KB)(5862)    收藏

    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 宠物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多种积极影响。宠物的“人格”研究显示, 宠物并非单纯的动物, 而是具有独立社交功能的伙伴。它是人际支持系统外的补充, 而非补偿。它们通过激发人类的照料行为, 为人类带来快乐和安慰。已有宠物研究尚存取样不够合理, 行为实验匮乏等问题。未来研究的样本选择应该尽量多而细, 在拓展已有实验范式的同时, 还可借鉴婴儿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 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宠物影响人类的内在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刷碗少的人请买花: 夫妻贡献不均与家庭享乐性消费
    李世豪, 张文悦, 符国群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8): 1250-1264.   DOI: 10.3724/SP.J.1042.2024.01250
    摘要450)      PDF(pc) (587KB)(699)    收藏
    面对着家庭中各式各样的联合任务, 夫妻贡献度不均的情况普遍存在。然而, 鲜有研究关注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由此, 本研究系统研究: 第一, 基于动态公平视角和夫-妻二元互依模型, 验证夫妻在家庭任务中的贡献不均对家庭享乐性消费的影响, 同时验证感知公平的中介作用, 以及内疚和自我奖赏的二重中介作用, 深入理解感知公平这一心理机制; 第二, 基于性别角色理念、伴侣情绪支持、性别平等文化的调节作用, 识别不同公平理论起作用的方式和条件。本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夫妻联合消费研究, 加深对公平相关理论的理解, 并为面向家庭用户的企业提供有效的营销决策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王丽,傅金芝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 (3): 298-304.  
    摘要4781)      PDF(pc) (547KB)(19903)    收藏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并获得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与西方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2)
    18. 问卷调查中被试不认真作答的控制与识别
    钟晓钰, 李铭尧, 李凌艳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 (2): 225-237.   DOI: 10.3724/SP.J.1042.2021.00225
    摘要3406)   HTML221)    PDF(pc) (695KB)(8702)    收藏

    问卷调查是心理与教育领域十分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而被试的不认真作答可能导致问卷数据失真。回顾已有研究发现:(a)不认真作答可以从外在作答模式和内在产生原因两个方向进行定义; (b)不认真作答的常见事前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降低任务难度以及提高被试作答动机两大类; (c)事后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嵌入识别量表、作答模式识别、反应时识别三大类。今后的研究中应基于作答机制的研究优化与开发控制方法, 检验作答识别方法的跨情境适用性并开发新方法, 并对局部不认真的识别与处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
    张莹瑞,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3): 475-480.  
    摘要6501)      PDF(pc) (760KB)(22535)    收藏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它对群体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成为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对群体间行为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新近的研究也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社会认同理论是欧洲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37)
    20.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
    王振宏,郭德俊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6): 629-634.  
    摘要3505)      PDF(pc) (461KB)(7689)    收藏
    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之中。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等五个方面。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有两种普遍的具体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两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