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应激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刘威, 陈瑞欣, 郭金朋
    2024, 32 (7):  1031-1047.  doi: 10.3724/SP.J.1042.2024.01031
    摘要 ( 975 )   PDF(2049KB) ( 1373 )   审稿意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 在应激状态下, 记忆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 应激状态下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 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 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 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剑”效应假说: 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 促进记忆巩固, 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 (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维特征差异; (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 (3)尝试利用神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 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 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 本研究还可能为保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 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性跨期决策视角下绿色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干预
    周蕾, 林浇敏, 陈艺琦, 梁泳超, 古晨妍, 孙祺章
    2024, 32 (7):  1048-1056.  doi: 10.3724/SP.J.1042.2024.01048
    摘要 ( 437 )   PDF(499KB) ( 549 )   审稿意见
    公众的绿色行为普遍要求将可持续原则纳入日常的跨期决策, 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长远利益。然而, 绿色行为通常“知易行难”, 其重要原因可能在于人们对行为的结果和效用等存在不确定性感知。在绿色行为的跨期决策研究中, 不确定性感知如何影响决策偏好尚缺少证据。因此, 本研究拟基于整合的不确定性跨期决策新理论框架, 综合运用行为实验、眼动追踪、现场实验, 辅以计算建模、眼动操纵等技术, 揭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 人们践行绿色跨期行为的规律和心理机制, 并探索基于心理机制助推和助力绿色行为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将加深对绿色行为心理机制的理解, 并为有效促进绿色行为提供方案, 为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发布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卷还是躺平?竞争压力如何影响心理补偿
    王汪帅, 易颜熙, 罗芷薇, 厉杰
    2024, 32 (7):  1057-1072.  doi: 10.3724/SP.J.1042.2024.01057
    摘要 ( 1099 )   PDF(689KB) ( 1669 )   审稿意见
    在竞争压力面前, 人们选择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策略, 分别是内卷与躺平。为了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 本研究区分了竞争压力的维度属性, 并基于心理补偿理论, 探讨了个体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竞争压力时的补偿策略。具体来说, 竞争压力包括竞争结果压力与竞争过程压力两种。其中, 竞争结果压力威胁到人们的自尊, 进而促使其选择流动补偿策略, 形成内卷效应。竞争过程压力则威胁个体的幸福感, 促使其选择逃避补偿策略, 形成躺平效应。研究发现将有效地补充竞争压力、心理补偿、自尊和幸福感领域的文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及其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影响机制
    李育辉, 杨晨露
    2024, 32 (7):  1073-1086.  doi: 10.3724/SP.J.1042.2024.01073
    摘要 ( 214 )   PDF(568KB) ( 308 )   审稿意见
    时间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无形资源。团队时间领导作为提升组织内部时间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深受关注。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 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仍存在一定分歧、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探讨尤显不足。因此, 本研究将紧密围绕“时间”这一内核, 在明晰团队时间领导的概念内涵、开发本土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展开系列研究, 探讨团队时间领导对团队和个体效能的多层次作用机制。该研究不仅能够对团队时间领导的理论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也对团队及组织的时间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孟现鑫, 颜晨, 俞德霖, 高树玲, 傅小兰
    2024, 32 (7):  1087-1103.  doi: 10.3724/SP.J.1042.2024.01087
    摘要 ( 467 )   PDF(2707KB) ( 770 )   审稿意见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对纳入的66项研究和152个效应量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227)。此外,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童年创伤类型、创伤程度、童年创伤的测量工具、性别比例、样本独生子女比例以及文化背景的调节, 但不受网络成瘾类型及测量工具、被试年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的调节。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厘清了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理论争议, 并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吴佳桧, 傅海伦
    2024, 32 (7):  1104-1125.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04
    摘要 ( 497 )   PDF(963KB) ( 761 )   审稿意见
    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诸多研究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二者之间相关性的大小、中介和调节机制仍存有争议。因此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以及一系列调节效应。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67篇, 含206个效应量。结果发现:(1)掌握接近目标和表现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而掌握回避目标和表现回避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且各指标与学业成绩存在稳健的弱相关。(2)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受到年龄阶段、测量工具的影响, 不受性别比例、成绩类型的调节。(3)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在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但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只存在于中学组, 在大学组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创造性思维
    张克, 杜秀敏
    2024, 32 (7):  1126-1137.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26
    摘要 ( 484 )   PDF(483KB) ( 736 )   审稿意见
    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颖且适用观点或产品的思维形式。随着具身认知观的兴起, 基于该观点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涌现, 但国内相关研究匮乏。为推动国内该领域发展, 从身体动作、视觉、触觉、味觉角度对具身认知视角下创造性思维研究进行综述, 并从概念隐喻理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进化心理学说角度对相关具身效应进行解释。未来需从具身效应双向性、认知神经机制、可重复性、多感觉通道、善恶意创造力、机器学习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忆辨别力受老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应用
    曾庆贺, 崔晓宇, 唐为, 李娟
    2024, 32 (7):  1138-1151.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38
    摘要 ( 234 )   PDF(789KB) ( 384 )   审稿意见
    记忆辨别力是对相似的记忆经验进行准确辨别的能力, 其依赖于名为模式分离的神经计算机制, 在人类被试中, 通常使用记忆相似性任务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在老化过程中, 老年人的记忆辨别力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衰退, 这种衰退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脑区的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其他新皮层结构和功能老化关系密切。由于记忆辨别力高度依赖于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因此, 它能够反映出认知障碍发展早期的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变化, 使得记忆相似性任务具备了应用于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需要采用更精细的成像技术单独考察海马齿状回和CA3亚区在记忆辨别中的作用及其老化的影响, 并更多关注前额叶等新皮层结构老化影响记忆辨别力的神经机制, 同时也需要建立大样本前瞻队列来验证记忆相似性任务在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情绪加工异常
    常茜芮, 何蔚祺
    2024, 32 (7):  1152-1163.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52
    摘要 ( 436 )   PDF(471KB) ( 564 )   审稿意见
    研究表明,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 尤其是愤怒情绪刺激存在异常的加工偏向, 而且IGD个体面对消极刺激会产生过高的情绪唤起并在调节消极情绪方面出现困难, 以上情绪加工能力的异常会在IGD的维持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 IGD个体情绪加工相关脑区也出现了异常, 例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脑岛和部分前额叶皮层。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IGD的群体情绪加工、情绪加工的时间进程、有效提高IGD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以及IGD青少年的情绪加工问题。此外, 也可以通过多样化地设置和呈现情绪刺激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 同时还需要考虑被试的性别比例以及被试长期和短期的情绪状态对情绪加工研究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觉感知:基于贝叶斯和预测编码视角
    付春野, 李艾馨, 吕小康, 王崇颖
    2024, 32 (7):  1164-117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64
    摘要 ( 423 )   PDF(1025KB) ( 498 )   审稿意见
    贝叶斯和预测编码理论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者的感觉加工异常提供了争议性的解释。通过聚焦非社会视觉信息, 可从贝叶斯推理、预测编码过程和预测编码精确度三个层面概述理论细节差异并归纳实证证据。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弱先验和精确似然假说对ASD者视觉加工异常的解释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 关注预测编码过程的假说或观点进一步推动了对ASD者视觉加工特异性的细化, 但仍不具备解释功能; 聚焦预测编码精确度的假说提供了理论解释, 但需进一步完善理论细节和更多精细化的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未来研究应通过先细化再整合的路径归纳ASD者预测加工特异性、从ASD者主观体验视角检验理论内容及从发展性视角考察预测功能在ASD者成长中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俊朋, 周临舒, 江俊, 王丹妮, 蒋存梅
    2024, 32 (7):  1179-1194.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79
    摘要 ( 557 )   PDF(552KB) ( 1001 )   审稿意见
    音乐在人类进化中的价值可能与其社会功能有关。研究表明, 音乐聆听和联合音乐活动促进了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技能的发展。为了解释这些效应, 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 认为音乐通过情绪感染提升了个体的共情和积极情绪体验, 其节奏产生的夹带作用促进了人际同步, 同时, 情绪感染和节奏夹带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催产素、内源性阿片系统、多巴胺奖赏系统以及听觉-运动耦合可能是音乐亲社会效应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基础。未来研究可基于多通路的理论模型来检验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及其中介机制, 为音乐-社会联结假说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I感知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王涛, 占小军, 余薇
    2024, 32 (7):  1195-120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195
    摘要 ( 582 )   PDF(609KB) ( 845 )   审稿意见
    AI感知是指员工对AI运用影响其工作态度、行为、福祉和工作环境的感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AI提升员工绩效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员工产生巨大影响。当前AI感知研究分散概念模糊, 阻碍了对AI运用如何影响员工心理和行为的理解。为探究AI运用对员工的具体影响及作用解释机制, 首先澄清了AI感知概念内涵; 其次, 揭示了AI感知影响效果; 第三, 基于资源视角、情绪视角、需求视角和环境视角阐释了AI感知的理论解释机制; 最后, 构建了AI感知的未来研究框架, 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为组织决策提供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
    曹呈旭, 七十三, 金童林, 曾小叶, 安叶青, 卜塔娜
    2024, 32 (7):  1209-1220.  doi: 10.3724/SP.J.1042.2024.01209
    摘要 ( 202 )   PDF(495KB) ( 293 )   审稿意见
    在错误信息鉴别的研究领域, 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体错误信息鉴别的因素, 但两者在认知能力的作用解释上存在分歧。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 引入情绪、信息特征和个体立场及其深层次动机等因素, 进一步完善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 旨在深化对不同因素如何影响错误信息鉴别的理解。该模型通过区分不同因素对信息鉴别中辨别敏感性和判断标准的影响, 不仅有效地调和了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在认知能力作用观点上的分歧, 也为理解错误信息鉴别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更为细致和结构化的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