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舒华,韩在柱,柏晓利,熊汉忠
    2003, 11 (2):  121-126. 
    摘要 ( 2204 )   PDF(610KB) ( 1719 )  
    词汇的各类知识信息(如,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是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已成为了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期间,人们发现脑损伤使得一些患者对动词或名词表现出选择性认知加工障碍,即出现了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通过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机理,将为揭示词类的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提供了契机。文章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即一些脑损伤患者对有关动词的知识比有关名词的知识丧失得更严重,而有些患者的损伤模式却与其恰好相反。另外,文中也阐述了对该现象的3种理论解释:语法解释、语义-概念解释和词典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瞻性记忆的生理基础
    王青,杨玉芳
    2003, 11 (2):  127-131. 
    摘要 ( 1747 )   PDF(589KB) ( 2059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运动知觉脑机制的研究现状
    罗艳琳,罗跃嘉
    2003, 11 (2):  132-135. 
    摘要 ( 1860 )   PDF(596KB) ( 2333 )  
    视觉研究是探索脑功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该文对视觉运动通路与色彩的关系、视觉运动知觉的产生、对于视觉信息的不同阶段的处理以及立体视觉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回顾与讨论,并概述了其中若干理论及其争论,提出了未来视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技巧学习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王岩,翁旭初
    2003, 11 (2):  136-140. 
    摘要 ( 2203 )   PDF(610KB) ( 1637 )  
    近10年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人类技巧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脑区的活动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在学习的早期阶段,由于神经元选择性提高,有关脑区的活动减弱;而在晚期,由于新神经元的参与,有关脑区的活动增强。脑区活动的阶段性变化还可能与学习过程中被试对任务的意识和加工策略的转变有关。在学习过程中,不同脑区之间逐渐建立联系并组成临时任务指向性系统,这一系统受到额叶等联合皮层的调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ERP研究
    沙淑颖,周晓林,孟祥芝
    2003, 11 (2):  141-146. 
    摘要 ( 2062 )   PDF(613KB) ( 2188 )  
    发展性阅读障碍,ERP,语音缺陷假说,Oddball范式。行为实验已经发现,语音能力的缺损是拼音文字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核心。然而近年来行为研究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也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与基本知觉障碍有关。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简称ERP)作为一种独特的电生理学研究手段,从一个更为直观的角度验证了行为实验的结果,推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进展。语言认知水平ERP研究表明,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存在语音加工和信息整合的缺陷。感知觉加工层次的ERP研究结果则不尽一致,有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存在着基本的听觉加工缺陷;有的研究则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言语声音加工的缺陷,而对非言语声音的加工与正常读者没有显著差别;有的研究支持大细胞通路受损假说,发现阅读障碍在低对比度和低空间频率上存在视觉加工的缺陷,有的研究结果则没有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与正常读者在不同对比度和空间频率上的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媒体语境条件下的第二语言词汇学习
    孙燕青,董奇
    2003, 11 (2):  147-152. 
    摘要 ( 2446 )   PDF(600KB) ( 2598 )  
    语境学习是一种重要的第二语言词汇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文本语境相比,多媒体语境能够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创造更为真实、生动、形象的语境条件。根据近年来语境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文将讨论语境学习的概念、多媒体语境学习的特点、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等问题,并对该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隐人格理论的实体论-渐变论维度研究述评
    王墨耘,傅小兰
    2003, 11 (2):  153-159. 
    摘要 ( 2859 )   PDF(615KB) ( 2710 )  
    对内隐人格理论的实体论-渐变论维度的研究是近年来社会认知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研究发现,人们对人的特性(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的内隐认知理论,制约调节着他们对人的行为的理解和反应。人们持有的不同内隐人格理论导致他们不同的社会认知模式和行为反应方式。实体论者由于认为人的特性是固定不变的,而倾向于用抽象概括化的和静态的内在特质来理解人的行为;而渐变论者由于认为人的特性是动态可塑的,而倾向于用影响心理动态过程的内外具体调节因素来理解人的行为。作者在综述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表象活动周期理论与中国周易思想的一致性
    宋丽波
    2003, 11 (2):  160-164. 
    摘要 ( 1657 )   PDF(601KB) ( 1836 )  
    在表象研究方面,继表象认知理论之后,新近提出的表象活动周期理论对表象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重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对目标计划、管理和调控的促进作用;更强调表象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动态过程。同时,文章把表象活动周期理论与中国古传统文化周易等思想做了比较,发现两者有某些一致性,在表象研究方面中西方文化将趋于高度融合,其研究成果将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样例学习研究的发展及问题
    邢强,莫雷,朱新明
    2003, 11 (2):  165-170. 
    摘要 ( 1622 )   PDF(600KB) ( 1689 )  
    样例学习是教育心理学古老的研究课题,受到认知和教育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样例内特征、样例间特征以及自我解释效应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样例学习研究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将来进一步探讨样例学习提供了新的参考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张林,张向葵
    2003, 11 (2):  171-176. 
    摘要 ( 2760 )   PDF(621KB) ( 4149 )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者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
    2003, 11 (2):  177-183. 
    摘要 ( 2489 )   PDF(621KB) ( 2382 )  
    心理理论经典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的是3~5岁年龄的儿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逐渐把眼光投向人的生命全程,表现在:开始考察4岁以前儿童有关心理理论的问题;尝试对自5岁直到老年期的心理理论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了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life-span)取向已初露端倪,该取向将是今后心理理论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
    黄天元,林崇德
    2003, 11 (2):  184-190. 
    摘要 ( 2199 )   PDF(607KB) ( 2052 )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文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理与特质理解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的比较心理学研究
    张利燕
    2003, 11 (2):  191-196. 
    摘要 ( 2017 )   PDF(604KB) ( 2242 )  
    个性的比较心理学研究,实质上是指动物个性研究。文章首先探讨了个性的比较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个性的比较心理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并就个性的比较心理学研究对当代个性心理学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
    于松梅,杨丽珠
    2003, 11 (2):  197-201. 
    摘要 ( 2663 )   PDF(609KB) ( 2905 )  
    近20年左右,以社会认知理论命名的个性新观点正悄然兴起,并成为心理学重新综合趋势的重要反映。这一研究取向认为人是可以认知的、社会的人,并强调把认知过程看作是理解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的一把钥匙。在个性心理学领域,沃尔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是采用认知变量解释个性差异并做出非凡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该文着重从米契尔的三大重要研究领域:认知原型分类、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出发,详细阐述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并对其个性理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力应对的性别差异及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张炼,张进辅
    2003, 11 (2):  202-208. 
    摘要 ( 2462 )   PDF(611KB) ( 3003 )  
    人类对压力的反应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行为上均是以“争斗或逃避”为特征的。然而,男女在行为反应的方式上则有不同,成年女性对后代的关爱及哺育行为,可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安全,减少困扰;并在形成和维系社交网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关爱与协助方式的内在生物行为学核心机制在于催产素、内啡呔及性激素的调节。这一机制能够解释早期未能解决的压力调节系统,并为以后的压力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压力的要求-控制模型
    姜文锐,马剑虹
    2003, 11 (2):  209-213. 
    摘要 ( 3020 )   PDF(608KB) ( 3033 )  
    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共同决定工作压力。大量的研究很好地支持了该模型,但对Karasek所假设的关于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之间的交互作用的验证结论也存在一些矛盾的方面。作者分析了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和其它工作压力模型之间的差异,对该模型以及正反两方面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地述评,并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务分析中的不准确性来源
    罗凤英,王二平
    2003, 11 (2):  214-219. 
    摘要 ( 2289 )   PDF(603KB) ( 1765 )  
    职务分析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基础,因而容易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该文总结了职务分析中的不准确性来源及其影响,包括职务分析者、职务分析工具以及职务分析中潜在的社会的和认知的不准确性来源,指出易于产生不准确性的职务分析方面,并探讨了职务分析不准确性和职务内真实差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职务分析中社会和认知的不准确性来源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中文化意识的衍变
    杨莉萍
    2003, 11 (2):  220-226. 
    摘要 ( 3313 )   PDF(598KB) ( 3290 )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
    郭金山
    2003, 11 (2):  227-234. 
    摘要 ( 4049 )   PDF(619KB) ( 10378 )  
    我同一性作为西方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地应用于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但由于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的丰富与复杂以及研究者理论框架的不同,使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从而影响了同一性概念的理论功能。本文分析了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奠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实证研究以及自我同一性概念发展的新趋向,透视了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上的含义。最后,提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范畴以及自我同一性概念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谈判心理研究发展述评
    邱林,郑雪,严标宾
    2003, 11 (2):  235-239. 
    摘要 ( 1052 )   PDF(603KB) ( 2361 )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谈判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70年代后期,谈判研究因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衰落。80年代早期,谈判这一领域在心理学研究中再度兴起,谈判的行为决定研究成为这一时期主流。但90年代后期谈判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复兴,一度消失的社会因素再次成为谈判研究的热点。该文回顾了西方谈判心理研究的发展,探讨了导致谈判心理研究发展中所发生的诸多变化的原因,并展望了其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