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4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阈下知觉研究中觉知状态测量方法的发展与启示
    周仁来
    2004, 12 (3):  321-329. 
    摘要 ( 1614 )   PDF(774KB) ( 2844 )  
    该文对近百年来围绕阈下知觉研究一直争论不休的觉知状态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比较和分析在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以及不断改进后的其它觉知阈限测量方法条件下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并结合有关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认为这种状况本身就否定了有关意识与无意识关系的排它观点。今后的研究应该跳出这一陷阱,并从无意识知觉如何影响有意识的行为以及阈下知觉的神经活动指标等方面开辟研究的新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的理论模型
    周荣刚,张侃
    2004, 12 (3):  330-339. 
    摘要 ( 2161 )   PDF(832KB) ( 2835 )  
    对物理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规律的探讨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人类的空间行为,而且为相关的诸如界面设计、虚拟环境等空间认知应用领域(研究)提供支持。该文从空间记忆的内在参照系理论、坐标系统模型、空间情境模型和位置记忆的空间类属模型4个方面对当前有关物理环境中空间知识记忆和提取的理论或模型进行了回顾并作了初步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觉与行为的分离在视错觉研究中的验证
    唐日新,张智君
    2004, 12 (3):  340-346. 
    摘要 ( 2072 )   PDF(792KB) ( 2523 )  
    知觉与行为的分离是指人的视觉对物体的知觉与对行为的控制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最早人们从临床病例中发现存在知觉与行为的分离,以后Aglioti等利用铁钦纳错觉实验证实正常人中也存在这一分离现象。一些研究者将两者的分离看作是两个不同视觉皮层通路(腹侧知觉系统和背侧视觉运动系统)的结果。围绕这一分离现象的实验和假说引发了不少的争论。该文回顾了十年来利用错觉实验所做的众多验证性研究,分析了支持和否定分离现象存在的各类证据,对一些重要结果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简约模型——诠释传递性关系推理的新理论
    陈璟,李红,张仲明
    2004, 12 (3):  347-354. 
    摘要 ( 1471 )   PDF(783KB) ( 2098 )  
    Wynne的简约模型是基于动物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假设:个体的传递性关系推理是通过运用刺激的强化值来表征顺序信息,并比较所呈现刺激之间强化值的差异来实现的。研究文献证实简约模型能够说明在人类和其它动物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中所发现的大多数标准化效应,因此其被视为迄今解释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最经济的模型。但该模型将人类高级认知活动采用动物的机械学习方式来解释的还原论倾向是值得商榷的,它所探讨的传递性行为是否是“真传递性关系推理”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不良儿童的工作记忆
    曾守锤,吴华清
    2004, 12 (3):  355-362. 
    摘要 ( 2584 )   PDF(786KB) ( 2888 )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和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和执行性功能上存在缺陷;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在视-空工作记忆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关于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视-空工作记忆缺陷尚存在着争论;关于这种缺陷究竟是一种发展滞后还是发展缺陷尚存在着争论,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关系。目前该领域在学习不良与工作记忆的因果关系,工作记忆测量材料的效度及其敏感性,工作记忆与其它认知功能的关系上面临挑战。因此,采用纵向的研究设计、多变量的统计技术,革新工作记忆的评估方法和技术,阐明工作记忆在各学业领域及亚领域中的作用及其内在工作机制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研究
    张雅明,俞国良
    2004, 12 (3):  363-370. 
    摘要 ( 2523 )   PDF(780KB) ( 2555 )  
    元认知指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在学习不良领域,元认知理论无论在对学生内部加工问题的理解上还是在开发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教学方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之后,指出一些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未来的研究应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进一步揭示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机制,整合认知、动机和情感因素,致力于将学习不良学生培养成自我调节的学习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及其获得机制
    张丽锦,方富熹,杨小冬
    2004, 12 (3):  371-378. 
    摘要 ( 2197 )   PDF(792KB) ( 2628 )  
    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发展的研究近20年来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热点。Carey等主张学前儿童的生物概念系统是从心理概念系统中分离出来的由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根本性概念转变,儿童还没有一个包含动植物的整合的生物系统。但另一些研究主张学前儿童能够对生物现象进行本体区分并形成内在一致的生物学因果解释,拥有朴素生物学理论,该理论是在一个概念系统(生物学概念系统)中逐渐的连续性变化过程。目前整合的观点认为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在童年早期就独立于心理学理论,但在分离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受心理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对生物目的指向性的认知发展
    卿素兰,方富熹
    2004, 12 (3):  379-386. 
    摘要 ( 1385 )   PDF(779KB) ( 1883 )  
    目的指向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重要指标。学前儿童能否根据目的指向性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主要有3种观点:能区分、不能区分、认为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动物具有目的指向性,但不能理解植物的目的指向性。该文分层综述了学前儿童对生物包括人、动物和植物目的指向性的认知及学前儿童对不熟悉物体目的指向性的归因研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
    侯瑞鹤,俞国良,林崇德
    2004, 12 (3):  387-394. 
    摘要 ( 3328 )   PDF(782KB) ( 4562 )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建构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考察了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及个体对其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测量。同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小学,并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家庭情绪环境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其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期社交退缩的亚类型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孙铃,陈会昌,单玲
    2004, 12 (3):  395-401. 
    摘要 ( 1890 )   PDF(777KB) ( 3648 )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儿童期社交退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社交退缩的概念、研究方法、亚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社交退缩行为与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对社交退缩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指出社交退缩包括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3种亚类型,其中安静退缩在儿童中后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较为紧密,活跃退缩在整个儿童期都与社会适应水平负向联系,而焦虑退缩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只有熟悉情境下的焦虑退缩行为才与社会适应具有负向联系。最后,文章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探索——从模拟情境中寻找个体行为无序背后的有序
    安晶卉,张建新
    2004, 12 (3):  402-408. 
    摘要 ( 1350 )   PDF(772KB) ( 2713 )  
    个体自身内在行为变异(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行为的变化)蕴含着有关个体特征的大量信息,并且具有时间稳定性。这种稳定的变化模式被称为个体的“行为识别标志”,它刻画了个人行为的稳定性和独特性。相对于特质范式的静止性和流于现象学描述而言,自身内在变异规律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格的内在机制和动力过程。作者以模拟情境研究为例,介绍了人格学家在使用系统化、数量化方法揭示上述内在机制和动力过程方面所做的尝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及其展望
    彭芹芳,李晓文
    2004, 12 (3):  409-405. 
    摘要 ( 1739 )   PDF(767KB) ( 5386 )  
    简单介绍了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形成过程,以突出其理论的主要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者对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目标取向模型本身的探讨,二是目标取向的动态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Dweck理论的精髓在于能力观,而能力观培养是目前研究所欠缺的,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分析了能力观培养的可能途径,并指出应从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探索能力观的培养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avinina的智能测评观述评
    邱江,张庆林
    2004, 12 (3):  416-422. 
    摘要 ( 2109 )   PDF(761KB) ( 1744 )  
    近来Shavinina等人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结构观,认为智能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认知经验和智能表现。在此基础上,他们分析了未来智能测验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并进行了初步的测验编制尝试,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测验方法,如“完美计算机”、“概念整合”以及“问题建构”等测验。Shavinina等人所提出的新智能观以及关于智能测验的新技术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代表了智能研究的又一新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wann自我验证理论及实证研究简介
    辜美惜
    2004, 12 (3):  423-428. 
    摘要 ( 2002 )   PDF(770KB) ( 3230 )  
    Swann提出自我验证理论并于最近给出自我验证过程的模型,概括了以往有关自我验证的研究结果。自我验证动机和自我评估动机是互补的,但是自我验证动机和自我增强动机之间的争论则很复杂,它们争论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从“我重要”到“我们都重要”,再到“怎样相互作用决定人的行为”。自我验证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对方式的生态瞬时评估法及其他测量方法简介
    封丹珺,石林
    2004, 12 (3):  429-434. 
    摘要 ( 2772 )   PDF(773KB) ( 3200 )  
    生态瞬时评估法(EMA)是当前对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它也广泛适用于其它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介绍了EMA的特点、使用方法、使用情况、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等。由于EMA特别适合于研究过程性的问题,因此用它来研究应对是非常恰当的。另外,文章还简单介绍并评价了其它的应对方式测量方法,并指出将来对应对方式进行测量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滋病恐惧症的研究初探
    王建平,王珊珊,蔺秀云,苏文亮,陈海勇,吴昊
    2004, 12 (3):  435-439. 
    摘要 ( 1699 )   PDF(757KB) ( 2535 )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核心症状可表现为焦虑、疑病、恐惧、强迫、抑郁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伴有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相似的躯体症状,患者感到痛苦,反复求医。该文综合了国外文献和部分案例,对“艾滋病恐惧症”的定义、临床症状、心理病理机制、诊断与治疗等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显示板(IDB)实验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丁夏齐,马谋超,王詠,樊春雷
    2004, 12 (3):  440-446. 
    摘要 ( 2233 )   PDF(774KB) ( 2183 )  
    信息显示板(Information Display Board, IDB)实验是一种过程跟踪技术,以m×n矩阵方式呈现信息阵列,通过观测被试信息检索和浏览的一系列行为,来研究被试问题解决和决策中的信息获得(information acquisition)过程。Mouselab是常用的IDB计算机化程序。消费者是有限理性的问题解决者,因此IDB实验被用于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应用不同的IDB实验设置,研究者探索了消费决策中消费者信息获得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龙立荣
    2004, 12 (3):  447-454. 
    摘要 ( 1128 )   PDF(767KB) ( 2984 )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
    李锋,李永娟,任婧,王二平
    2004, 12 (3):  455-461. 
    摘要 ( 2621 )   PDF(785KB) ( 2790 )  
    首先介绍了社会称许性测量中的归因与否认模型、自我欺骗与印象管理模型,相关的研究分别指出社会称许性既具有特质性又具有情境性。其次综述了计算机呈现的问卷测量与纸笔问卷在社会称许性上的差异;称许性反应对组织心理学中构念间关系的影响——称许性对构念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但并没有想象的广泛;以及称许性反应对选拔中的人格测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称许性研究对人格测量、职务分析的影响以及控制称许性反应方面的未来研究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
    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
    2004, 12 (3):  462-471. 
    摘要 ( 1729 )   PDF(792KB) ( 3985 )  
    多层面理论(multilevel theory)已成为组织研究中的一个新范式,它可以研究微观和宏观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一个思考和决策框架,文章在简要回顾多层面研究的来源后,介绍了3种集体层面的结构、集体层面结构的5种“构成模型”(composition model)、以及1个判断框架,并介绍了多层面研究中常用的4个论证指标(rwg、ICC(1)、ICC(2)、WABAI)的算法和区别,最后对常用的3种分析方法(WABA:within-and-between-analysis、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CLOP:cross-level operator)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比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场所中越轨行为的定义、特性与分类体系解析
    杨杰,凌文辁,方俐洛
    2004, 12 (3):  472-479. 
    摘要 ( 1735 )   PDF(785KB) ( 3679 )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分析了越轨行为的定义、工作场所中越轨行为的特性和分类体系3个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1)应当高度重视工作场所中越轨行为的研究;(2)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可以定义为“组织成员有意采取的针对其他组织成员或组织财物、且违反组织重要的主流规范的行为,其结果在客观上会出现共赢、损人利己、损己利人和损人损己4种情形”;(3)应当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作场所越轨行为分类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