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从困境到超越:顿悟的脑机制研究
    罗劲;张秀玲
    2006, 14 (4):  484-489. 
    摘要 ( 1675 )   PDF(370KB) ( 2792 )  
    在1913~1920年间,德国心理学家苛勒进行了有关顿悟的经典实验。苛勒发现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表明问题解决行为可以以一种突发的形式产生,并在一瞬间获得对于问题情境的全新的思考和把握。但是直到最近心理学家才开始逐渐认识顿悟的大脑机制。该文介绍了近期围绕顿悟过程开展的脑成像研究,介绍了有关的研究方法,并讨论了参与顿悟过程的各个关键脑区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中的行为决策研究
    李纾
    2006, 14 (4):  490-496. 
    摘要 ( 2250 )   PDF(382KB) ( 3660 )  
    行为决策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该学科希望能在描述决策的过程中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其研究的使命是促进和改善我们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理解。在过去的1年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决策课题组在社会与经济决策领域中已开展的研究包括:行为决策与脑、社会互动与决策、决策的文化差异、消费与投资的行为决策、效用最大化与幸福感。该文着重报告并讨论了我们在行为决策及其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的主要发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空间记忆和空间巡航
    牟炜民;赵民涛;李晓鸥
    2006, 14 (4):  497-504. 
    摘要 ( 1322 )   PDF(442KB) ( 3074 )  
    人类如何表征周围环境的空间结构信息,如何利用记忆中的空间表征来指导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活动,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综述了作者负责的实验室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视觉空间信息表征、基于运动的空间表征更新,以及认知系统中的不同空间信息处理模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以上问题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
    罗跃嘉;黄宇霞;李新影;李雪冰
    2006, 14 (4):  505-510. 
    摘要 ( 2834 )   PDF(377KB) ( 4914 )  
    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脑机制,建立了情境图片、面孔、汉字和声音四个系列组成的中国情感刺激材料库,并通过ERP实验对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的关系以及特质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⑴ 负性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至少在注意、评价及反应准备这几个阶段具有某种优先权,注意偏向也可在内隐任务下发生,负性刺激对注意资源不足具有某种补偿作用;⑵ 威胁性视觉提示对其后的视觉加工具有调节作用,高焦虑个体对这类性刺激投入了更多的视觉加工资源,而且威胁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可以跨通道进行,威胁性的视觉刺激可以影响触觉注意;⑶ 在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面,负性情绪下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引起的P300波幅减小,这种效应可能是基于情绪对顶叶注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在词语工作记忆任务中这种效应消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
    林文娟
    2006, 14 (4):  511-516. 
    摘要 ( 1988 )   PDF(362KB) ( 4231 )  
    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是一门探索人类心身健康奥秘的新型边缘学科。它研究神经系统如何将心理因素转换为可以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特别是脑和行为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又如何受到免疫系统的影响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是否真正存在联系一直有争论,我们实验室围绕高级神经活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开展了研究。工作包括: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和增强、情绪应激与免疫、心理行为干预与癌症等。这些工作不仅证实了心理调控,比如信号刺激、情绪和意念想象等,确实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且对有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伤害性躯体感觉的中枢网络动态编码过程
    罗非;王锦琰
    2006, 14 (4):  517-521. 
    摘要 ( 2118 )   PDF(354KB) ( 2363 )  
    痛觉是感受躯体所受伤害性刺激的保护性感觉;慢性痛则是耗费巨额医疗费用的顽固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感知觉的形成是一个大规模的中枢网络编码过程,包括了感觉、情绪、认知等若干不同的维度,牵涉到脊髓、脑干、边缘系统、皮层等多个相关结构。慢性痛则是一种由神经网络编码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疾患。上述编码过程的任何异常都可能导致慢性痛。认识痛觉的中枢网络编码机制,将促进人们对感觉与情绪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并有助于寻求新的临床疼痛治疗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瘾药物心理依赖及复发的脑机制研究
    郑希耕;李勇辉;隋南
    2006, 14 (4):  522-531. 
    摘要 ( 1641 )   PDF(620KB) ( 2174 )  
    围绕学习、记忆、情绪及应激等心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应用阿片类物质心理依赖研究条件性位置偏爱,条件性位置厌恶,Morris水迷宫量化觅药动机模型,行为及条件性行为敏感化等多种动物行为模型,从情绪相关学习、记忆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不同神经核团与神经递质系统活动性的改变,应激相关因素易化的成瘾易感性,自然奖赏与成瘾药物奖赏相关记忆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应激与记忆相关的吗啡心理依赖及复发的脑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语言和学习:小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林冲宇;翁旭初
    2006, 14 (4):  532-539. 
    摘要 ( 2204 )   PDF(520KB) ( 3079 )  
    对小脑功能的认识在过去的100年里经历了缓慢而稳定的发展。在最近20年,随着活体神经影像技术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出现,这一领域取得了更加显著的进展。文章简要总结了我们最近关于小脑的fMRI研究,考察了该结构在运动、语言和学习任务中的作用;并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讨论了这些研究的理论意义。小脑的功能本质似乎是一般性的而非通道特异的,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联系的而非孤立的。作者提出,研究小脑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机制将是小脑研究领域的新的生长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焦虑、抑郁与偏差行为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陈祉妍;李新影;杨小冬;葛小佳
    2006, 14 (4):  540-545. 
    摘要 ( 2701 )   PDF(373KB) ( 3470 )  
    焦虑、抑郁和偏差行为等问题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情绪与行为受遗传和环境交互影响的内在机制。近年来,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的迅速发展使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了基因与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了分析了焦虑、抑郁和偏差行为的行为遗传学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双生子研究的发展情况,提出在我国建立双生子数据库,开展有关青少年焦虑、抑郁和偏差行为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韵律特征研究
    杨玉芳;黄贤军;高路
    2006, 14 (4):  546-550. 
    摘要 ( 2127 )   PDF(269KB) ( 3268 )  
    介绍从知觉、认知和语料库分析角度对汉语韵律特征进行的一系列研究。(1)韵律特征知觉:用实验心理学和知觉标注的语料库分析方法,研究汉语语调和音高下倾与降阶问题,语句和语篇中知觉可以区分的韵律层级及相关的声学线索。研究结果支持汉语语调的双线模型理论和语句音高下倾的存在;证明语篇中知觉可以区分的韵律边界是小句、句子和段落,及其知觉相关的声学线索。(2)韵律特征与其他语言学结构的关系:在标注的语料库的基础上,用常规统计方法研究语句常规重音分布规律、语篇信息结构与重音的关系、并用决策树方法研究根据文本信息确定韵律短语边界和焦点的规则。(3)韵律特征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和脑电指标研究韵律对语篇信息整合和指代理解的影响,揭示其作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语音工程、语音学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征、加工和控制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傅小兰
    2006, 14 (4):  551-559. 
    摘要 ( 1510 )   PDF(335KB) ( 1839 )  
    三要素相互作用模型强调表征、加工和控制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并将表征区分为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加工区分为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控制区分为自动控制和意识控制,提出认知活动具有四种性质:表征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加工的简单性和程序性,控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以及其他因素(如文化、情绪、动机和个性等)的作用。基于上述观点,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
    李德明;陈天勇
    2006, 14 (4):  560-564. 
    摘要 ( 2657 )   PDF(209KB) ( 4801 )  
    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两个基本要素。认知功能随年老而加速减退,其机制的探讨表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在认知年老过程中均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生活满意度较高,其心态随年龄的增高而更趋于平静满足,但独居和绝对空巢老人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认知年老化过程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别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延缓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和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超常儿童为被试的个体差异研究
    施建农
    2006, 14 (4):  565-568. 
    摘要 ( 2227 )   PDF(1298KB) ( 2051 )  
    有关个体差异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公众所感兴趣的。作者及其研究组今年来一直致力于个体差异的研究,特别是以智力超常儿童为被试,比较他们与常态儿童在认知、社会性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差异。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回答诸如“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表现等更优秀?”等问题。作者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在智力、信息加工速度、事件相关电位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做了总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科学概念的认知发展
    朱莉琪
    2006, 14 (4):  569-573. 
    摘要 ( 2496 )   PDF(216KB) ( 3024 )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张建新;周明洁
    2006, 14 (4):  574-585. 
    摘要 ( 1502 )   PDF(456KB) ( 5862 )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一人格结构与此一人格结构能否相容之争。文章回顾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M),并通过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样本在“六因素”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性(IR)”和“开放性(O)”因素上的显性/隐性表现,指出人格因素数量及其理论定性之争很可能仅具有方法学意义,对于真正了解人格的本质并非关键。真正找到人类共有的和某一人群特有的人格特质结构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家超越各自理论、彼此平等接纳、从文化的、乃至遗传的角度共同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
    时勘
    2006, 14 (4):  586-595. 
    摘要 ( 1622 )   PDF(440KB) ( 5364 )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的探索,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作者及其领导的课题组自80年代以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不同行业的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及其相关的领导行为研究方面的探索和发现。由于胜任特征模型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热点问题,文章还介绍了胜任特征模型在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应用方面的进展。并对于未来开展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高文斌;陈祉妍
    2006, 14 (4):  596-603. 
    摘要 ( 3548 )   PDF(499KB) ( 9228 )  
    针对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合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脑事件相关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多层面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统、深入研究网络问题的成因、病理心理机制、评估方法及心理干预方法等多项课题。依据得到的人群调查数据、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测量结果、脑电与心电的生理心理学数据,同时结合临床干预疗效评估,提出研究结论:(1)使用谱系概念对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进行分型,并制定分型标准与评估方法;(2)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提出“失补偿”假说揭示网络成瘾形成过程;(3)提出“注意功能易化机制”从脑功能水平揭示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4)制定“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团体、家庭、个体及家长干预等多项心理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实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隐喻研究述评
    陈燕;黄希庭
    2006, 14 (4):  604-609. 
    摘要 ( 1331 )   PDF(494KB) ( 3916 )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时间隐喻研究的现况,分析了时间隐喻表征的主要维度,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时间隐喻的原型为空间-时间隐喻。从运动方式、方向和形状论述了空间-时间隐喻的构念特点,并讨论了空间-时间隐喻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关于空间、时间图式在隐喻映射中的相互关系的几种理论构想和实证研究。由于现有研究主要宏观地对时间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跨文化研究,未来研究将更侧重于微观地研究时间隐喻的认知过程及其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数量表征系统
    王乃弋;罗跃嘉;李红
    2006, 14 (4):  610-617. 
    摘要 ( 1514 )   PDF(574KB) ( 2262 )  
    数量表征是人类数学能力的基础,数量表征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存在两种不同的数量表征系统:对小数的精确表征系统和对大数的近似表征系统。通过综述不同研究领域对数量表征的研究,总结了支持两种表征系统分离的证据:对1~3范围内小数的表征受数量大小的限制,基于指向物体本身的注意,更依赖于物体的知觉特征,对物体及其数量进行精确表征;而对4以上的数量的近似表征系统则受韦伯定律的限制,基于指向数量的模拟幅度的表征,而不依赖单个物体的知觉特征,是对数量的近似的、心理的表征。fMRI、PET和ERP的脑成像研究结果迄今尚无定论,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将最终阐明数量表征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策的选择偏好研究述评
    李艾丽莎;张庆林
    2006, 14 (4):  618-624. 
    摘要 ( 1731 )   PDF(521KB) ( 3151 )  
    决策的选择偏好具有可变性。当前主要有三类不同取向的解释。第一类观点以效用概念为核心,分别讨论了评价模式和效用折扣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二类观点以心理表征概念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建构水平和表征差别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三类观点以联结和人工神经网络概念为要素,分别探讨了心理场距离和规避损失偏向对选择偏好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面孔偏好理论模型述评
    陈桄;朱皕
    2006, 14 (4):  625-630. 
    摘要 ( 2198 )   PDF(483KB) ( 2924 )  
    在婴儿早期的视觉经验中,面孔是最特殊的一类刺激,小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看面孔,这种现象称为面孔偏好。面孔偏好的发展反映了婴儿知觉能力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该文系统介绍了线性系统模型、右脑优势模型、CONSPEC理论、视觉模块理论和非特异化识别理论5种最主要的婴儿面孔偏好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面孔偏好研究的新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
    2006, 14 (4):  631-635. 
    摘要 ( 1016 )   PDF(477KB) ( 3006 )  
    心理学家将有效的求职行为看作成功就业的前提。求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求职行为的测量可分为三个维度:频率-强度,内容-性质,短期-长期。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研究很多,研究结果也多种多样。关于求职结果的测量指标最近有了新的进展,即不再简单地将就业状态二分为就业和未就业,而是考虑到了各种不充分就业状态。文章最后讨论了求职行为研究的现代特点及可能远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异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刘嘉;许燕
    2006, 14 (4):  636-640. 
    摘要 ( 1558 )   PDF(476KB) ( 7931 )  
    从团队异质性的分类与测量、异质性的结果变量、异质性研究中的调节变量等方面阐述了团队异质性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未来的团队异质性研究需要对不同维度的异质性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其次,异质性研究不仅要关注易观察特质的异质性,同时也需关注深层特质的异质性;最后,需要综合组织的背景,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异质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