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创业失败经历何以成为求职“敲门砖” ?印象管理视角的理论构建
    陈依, 张心怡, 李雅洁
    2024, 32 (2):  191-205.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91
    摘要 ( 956 )   HTML ( 112 )  
    PDF(684KB) ( 1121 )   审稿意见

    创业失败是常态, 但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的少, 回归职场的多。求职也是创业者从失败中恢复的重要转折, 还能一定程度避免整个社会创业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关注创业失败者求职这一现象频发但理论关注不够的问题,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挖掘创业者管理失败的社会动机, 构建以“创业失败事件→印象管理策略→随后求职结果”为主线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 (1)挖掘创业失败印象管理策略的独特内涵和结构, 将其分为获得性策略和防御性策略两类; (2)探讨创业失败事件性质对印象管理策略的影响; (3)基于信号理论从创业者(信号发送者)和雇主(信号接收者)双重视角讨论印象管理策略的能力信号传递效应及对随后求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打开了从“创业失败”向“求职成功”转换的黑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工作激情如何影响团队创造力?动态计算视角下的多层次因果环机制探究
    李精精, 张剑, 张娜
    2024, 32 (2):  206-227.  doi: 10.3724/SP.J.1042.2024.00206
    摘要 ( 604 )   HTML ( 39 )  
    PDF(742KB) ( 839 )   审稿意见

    团队逐渐成为组织中的基本工作单元, 团队创造力的提升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已有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团队心理因素的关注不足, 缺乏从团队到个体再到团队的跨层次影响路径的考察, 实证研究方法难以揭示团队创造力形成的因果环机制。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以团队工作激情为切入点, 作为团队心理因素的代表性构念, 首先, 探索中国组织情境下团队工作激情的成分结构, 编制测量量表。其次, 从团队和个体两个层面明确团队工作激情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路径。最后, 以IMOI模型为理论框架, 构建团队工作激情影响团队创造力的多层次因果环模型, 并借助动态计算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本文从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突破了单向因果关系的假设逻辑, 更加生态地反映团队工作激情与团队创造力在团队和个体层面上转化的机制和条件, 完善了团队创造力形成机制的研究框架, 为培养激情团队、提升团队创造力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开发、利用及团队结果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尹奎, 迟志康, 董念念, 李培凯, 赵景
    2024, 32 (2):  228-245.  doi: 10.3724/SP.J.1042.2024.00228
    摘要 ( 445 )   HTML ( 32 )  
    PDF(689KB) ( 628 )   审稿意见

    基于95篇文献的96个独立研究(总样本量N = 9052), 对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开发、团队资源利用及团队结果(团队任务绩效、团队创造力、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检验了国家文化(权力距离、集体主义、阳刚主义、长期取向)的调节作用, 探究了团队资源开发、团队资源利用在团队反思与团队结果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 (1)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开发、团队资源利用、团队任务绩效、团队创造力、团队创新绩效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正相关关系。(2)权力距离正向调节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利用、团队任务绩效的关系, 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利用、团队任务绩效、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 阳刚主义正向调节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利用的关系, 长期取向正向调节团队反思与团队任务绩效的关系。(3)团队资源开发和团队资源利用中介了团队反思与团队结果的关系。相较团队资源开发, 团队资源利用在团队反思与团队任务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更强; 相较团队资源利用, 团队资源开发在团队反思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更强; 团队资源开发、团队资源利用在团队反思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团队反思与团队资源开发、利用和团队结果的关系及跨文化差异, 并为实践中的团队反思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孟现鑫, 陈怡静, 王馨怡, 袁加锦, 俞德霖
    2024, 32 (2):  246-263.  doi: 10.3724/SP.J.1042.2024.00246
    摘要 ( 838 )   HTML ( 64 )  
    PDF(908KB) ( 1236 )   审稿意见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 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 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 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39, df = 205, p < 0.001)。此外, 学校联结和抑郁的关系受被试性别、年龄、抑郁测量工具、研究数据属性的调节, 但不受学校联结测量工具、文化类型、发表年份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了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 理论上为两者关系提供了阶段性定论, 实践上为预防和干预个体抑郁提供了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基于注意瞬脱的整合性视角
    刘一鸣, 罗浩诚, 傅世敏
    2024, 32 (2):  264-275.  doi: 10.3724/SP.J.1042.2024.00264
    摘要 ( 497 )   HTML ( 37 )  
    PDF(478KB) ( 634 )   审稿意见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注意抑制角度下的注意瞬脱范式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注意瞬脱范式指在固定的空间位置中快速连续地呈现多个刺激(约每秒10个), 被试需要在若干分心物中报告一个或多个目标。该范式能够通过控制滞后时间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削弱意识, 既规避了被试在主观判断中易混淆的问题, 同时也避免了外源性注意导致的误差。基于整合理论观点论证注意瞬脱下两种模式的共存, 为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提供相容的理论框架, 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测量方式、刺激材料、被试反应方式、加工水平和注意负载等因素影响视觉意识模式的原因。未来研究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对实验方法和操作进行优化, 从而基于注意瞬脱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实证探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概念表征和整合的神经基础
    施伟廷, 张亚宁, 李兴珊, 林楠
    2024, 32 (2):  276-286.  doi: 10.3724/SP.J.1042.2024.00276
    摘要 ( 391 )   HTML ( 25 )  
    PDF(571KB) ( 540 )   审稿意见

    社会概念的表征和整合是人们理解和思考社会信息的重要基础, 其神经基础问题正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现有的脑影像和损伤研究证据较为一致地提示, 社会概念表征主要依赖由双侧颞叶前部、颞顶联合区、背内侧前额叶、扣带回后部及邻近的楔前叶所组成的脑网络。新近的功能神经影像研究提示, 上述脑区除支持社会概念表征外, 也分别参与不同层次的社会概念整合。未来研究可以从社会概念表征的子维度、社会概念加工的子成分、社会概念加工的行为影响等方面继续深入和拓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对婴幼儿学习的记忆巩固作用
    彭芝琳, 郑若颖, 胡晓晴, 张丹丹
    2024, 32 (2):  287-299.  doi: 10.3724/SP.J.1042.2024.00287
    摘要 ( 661 )   HTML ( 67 )  
    PDF(439KB) ( 925 )   审稿意见

    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指在睡眠期间, 大脑对新学习的信息或技能进行重新处理和加强, 从而使记忆更加稳定和持久的过程。睡眠在将新习得的信息巩固到稳定的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记忆类型不同, 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同时, 睡眠的不同阶段和特征对不同类型记忆巩固的影响也有差异。在成人研究的基础上, 近年的婴幼儿研究发现, 即使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 睡眠也具有记忆巩固的重要作用。在学习后经历睡眠的婴幼儿与那些没有经历睡眠的控制组相比,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婴幼儿在睡眠时, 海马、内侧颞叶等与记忆有关的脑区会显著激活, 睡眠纺锤波、慢波等脑电特征与婴幼儿记忆巩固效果相关。从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类型入手, 介绍婴幼儿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的行为和脑研究的进展, 帮助掌握睡眠对婴幼儿学习的记忆巩固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貌取人:儿童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
    郑远霞, 刘国雄, 辛聪, 程黎
    2024, 32 (2):  300-317.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00
    摘要 ( 800 )   HTML ( 65 )  
    PDF(607KB) ( 1001 )   审稿意见

    儿童可以像成人一样快速地根据面孔做出信任判断。这种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对儿童的知识学习、社会适应和自我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儿童信任判断的面孔特征包括性别、种族、面孔吸引力、可信度、能力、支配性和表情。面孔特征可能通过知觉基础、情绪情感、一般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等四个方面作用于信任判断,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基于面孔的信任判断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1)改进研究方法; 2)探索儿童基于面孔特征信任判断的发展特点; 3)深入探究面孔特征影响儿童信任判断的机制以完善其理论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听知觉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促进及其机制
    杨伟平, 李睿智, 李胜楠, 林金飞, 任艳娜
    2024, 32 (2):  318-329.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18
    摘要 ( 521 )   HTML ( 40 )  
    PDF(847KB) ( 665 )   审稿意见

    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下降, 视觉和听觉感知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认知能力。在老年人群体中, 跨视听通道信息相互作用存在促进和补偿效应, 以缓解单一感觉通道知觉能力的下降。老年人跨视听通道知觉训练主要聚焦视听敏感性, 即视听绑定窗口。结果表明知觉训练显著缩小视听绑定窗口, 提高大脑对视听刺激的神经加工效率, 体现了跨通道训练优势。未来研究应设计精准高效的跨视听通道知觉训练方案, 靶向性增强老年人视听整合能力及其补偿效应的脑机制, 为知觉干预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新视角, 对提高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的适应功能:益处与代价的五轮比较
    阿尔升·海达别克, 周同, 喻洁, 王计悦意, 陈飞, 丁雪辰
    2024, 32 (2):  330-341.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30
    摘要 ( 867 )   HTML ( 102 )  
    PDF(528KB) ( 1158 )   审稿意见

    独处是一种在真实和虚拟环境中个体与他人没有交流的状态。从童年期到老年期, 独处在个体不同发展阶段带来不同的影响。关于独处的适应功能, 以往研究者持不同的观点, 或积极论或消极论, 且有一种观点认为: 独处同时具有益处与代价。鉴于研究者们对于独处的观点不一致, 本研究从毕生发展的视角出发, 对各个发展时期独处益处与代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探讨其动态变化与发展, 并提出了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益处与代价的比较模型。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 整合独处多维性, 以毕生发展视角收集横纵向数据直接对比, 丰富独处益处与代价的发展机制, 结合文化背景理解独处的内涵, 关注当代数字技术发展背景对于个体独处的影响, 考察独处的认知神经机制, 并思考独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实践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车强燕, 孙韵琳, 靳佳, 朱春燕, 汪凯, 叶榕, 余凤琼
    2024, 32 (2):  342-363.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42
    摘要 ( 581 )   HTML ( 52 )  
    PDF(1137KB) ( 870 )   审稿意见

    积极情绪的增强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神经反馈技术的发展为调控抑郁症积极情绪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传统积极情绪干预方法主观性强、治疗效果局限、缺乏可量化的客观评价指标, 基于客观生理和影像指标的神经反馈技术在增强抑郁症积极情绪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神经反馈通过可视化方式将实时的大脑活动反馈给被试, 让其能够使用特定的策略针对性地调控情绪相关脑区, 客观定量地评价积极情绪的改善。现有的研究在实验范式、参数设置和个体疗效上存在较大异质性。通过回顾和总结神经反馈增强积极情绪的实验设计、研究的影响因素和基于神经影像标记物的目标靶点, 强调了神经反馈实验设计和结果报告标准的重要性, 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奖赏环路的潜在干预靶点及优化方案。有望为临床抑郁症积极情绪恢复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方案, 为未来神经反馈技术在抑郁症临床症状治愈和社会功能康复中的转化应用和普及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动态特征:情绪动力学的视角
    吴朝毅, 王振
    2024, 32 (2):  364-385.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64
    摘要 ( 1132 )   HTML ( 101 )  
    PDF(783KB) ( 1528 )   审稿意见

    抑郁症在DSM-5中界定的核心特征是持久的情绪紊乱, 如过度悲伤和急剧减少的愉悦情绪体验。近年来, 情绪动力学强调: 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失调不局限于较高的消极情绪平均强度和较低的积极情绪平均强度, 还表现为异常的情绪动态模式。本综述系统地纳入18篇采用生态瞬时评估探究日常生活中抑郁症临床人群的情绪动态特征的文献, 结果表明: 1) 相比于健康对照组, 抑郁症患者消极情绪波动幅度更大, 表现为更大的消极情绪变异性和消极情绪不稳定性。2)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系统僵化且缺乏灵活性, 表现为更大的消极情绪惯性和更密集的情绪网络。3) 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性存在异常, 表现为经历积极事件后的心境点亮效应, 经历消极事件后更大的消极情绪反应性。4) 患者情绪系统的复杂度下降, 表现为更低的情绪分化水平。处于抑郁症缓解期的个体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失调。本综述首次从情绪动力学的视角总结了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特征, 这些情绪动态特征为抑郁症的个体化医疗和复发预防提供了潜在的、具有高生态效度的干预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合理信念维护心理健康:缓和作用与拓展
    徐荣华, 丁毅, 张跃, 郭永玉
    2024, 32 (2):  386-397.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86
    摘要 ( 925 )   HTML ( 41 )  
    PDF(520KB) ( 1329 )   审稿意见

    系统合理信念是指个体对社会系统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感知。理论与研究表明, 系统合理信念具有防御威胁的缓和作用。它通过缓解意识形态失调、补偿个人控制感缺失以及否认或淡化威胁这3类心理机制维护心理健康, 并受到情境、个体与时间边界的影响。然而, 心理防御的解释忽视了系统合理信念通过“应对”威胁的路径以维护心理健康。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与发展防御−应对整合模型, 重视缓和作用的消极后果, 并完善相关测量和拓展研究领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方惩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郑好, 陈荣荣, 买晓琴
    2024, 32 (2):  398-412.  doi: 10.3724/SP.J.1042.2024.00398
    摘要 ( 839 )   HTML ( 60 )  
    PDF(1906KB) ( 953 )   审稿意见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 TPP)指个体作为第三方或者观察者为维护社会规范对违规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大量研究为揭示TPP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 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功能性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整体作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TPP相关的研究, 对相关理论模型和脑网络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TPP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系统地对TPP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解释和整合。在该模型中, 情绪系统和奖赏系统是TPP的动力来源, 认知系统主要负责责任评估以及惩罚的选择; 奖赏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分别参与不同认知加工阶段。该模型建立了TPP相关研究在心理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上的联系, 对TPP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更加整体、全面的解释。未来可以引入元分析或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 在不同的背景信息和更加复杂的社交情境下探讨第三方干预偏好以及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