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志愿服务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善及神经心理机制
    喻婧, 牛程程, 徐红州, 姜海鑫, 林国俊, 吴柯, 续子含
    2024, 32 (3):  413-420.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13
    摘要 ( 833 )   HTML ( 106 )  
    PDF(656KB) ( 1375 )   审稿意见

    突破传统认知干预将老年人作为被帮助对象, 本研究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干预手段, 考察老年人作为提供帮助的主体, 助人过程中涉及的认知活动、身体活动、社会活动反过来对其自身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将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数据建模技术, 从冷热双系统的角度系统探讨志愿服务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机制, 并构建预测模型, 探索不同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改善认知功能的适配模式。研究围绕志愿服务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科学性展开, 在发挥老年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增加干预的可持续性, 为保护老年人认知功能提供一种基于现实设定的干预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无涉领导的产生原因及其双刃剑效应
    刘燕, 刘晴晴, 任磊
    2024, 32 (3):  421-432.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21
    摘要 ( 644 )   HTML ( 58 )  
    PDF(620KB) ( 1014 )   审稿意见

    为什么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对商业活动中的伦理议题不指导和不回应?下属对此又会作出何种反应?该研究基于情境强度理论探讨道德无涉领导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 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工具−道德认知框架探讨道德无涉领导对多层次工作绩效产生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过程机制, 并从观察者视角识别道德无涉领导影响结果的情境条件, 如领导高绩效要求、团队感知的领导底线心态等。通过对道德无涉领导产生机制及影响结果的系统化研究为组织针对道德无涉领导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机视角下员工时间偷窃的产生机制及影响
    胡碧芸, 孟亮
    2024, 32 (3):  433-450.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33
    摘要 ( 717 )   HTML ( 82 )  
    PDF(650KB) ( 1188 )   审稿意见

    员工时间偷窃往往被认为是负面的职场偏差行为, 会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失。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其产生机制, 对其影响的研究更为有限。因此, 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偷窃尚无定论。本研究从员工视角出发, 构建时间偷窃动机的理论模型, 并通过质性研究整合时间偷窃的具体动机并编制相应量表。在此基础上, 从行为者和观察者视角探讨不同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对职场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进而探究如何有效干预消极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及其影响。本研究旨在全面理解时间偷窃动机, 阐明不同动机的时间偷窃带来的差异化影响, 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时间偷窃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指导对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的多阶段影响机制
    舒丽芳, 王魁, 吴月燕, 陈斯允
    2024, 32 (3):  451-464.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51
    摘要 ( 1033 )   HTML ( 58 )  
    PDF(573KB) ( 1444 )   审稿意见

    人工智能产业在教育、健康等领域爆发增长, 涌现出诸如人工智能教师、人工智能教练等新型服务形式。然而, 相比于人类指导, 人工智能指导(简称AI-coach)能否更有效地帮助消费者完成学习、健身等长期目标尚不清楚。本文基于目标管理的动态视角, 结合AI-coach在操作性、反馈性和情感性方面的特点, 深入探究并讨论AI-coach对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围绕消费者目标追求的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 在教练挑选阶段, 探究目标设置(近期目标vs. 远期目标)对消费者选择AI-coach (vs. 人类教练)的影响。第二, 在目标推进阶段, 探究AI-coach (vs. 人类教练)对不同技能水平(低vs. 高)消费者的能力提升差异及其机制。第三, 在业绩评价阶段, 探究消费者对AI-coach (vs. 人类教练)口碑评价的不对称性效应及其机制。本文将为优化AI-coach设计、促进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实现AI赋能消费者福祉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时间压力对个体工作结果的作用效果: 基于元分析的证据
    袁悦, 吴志明, 谢秋实
    2024, 32 (3):  465-485.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65
    摘要 ( 869 )   HTML ( 93 )  
    PDF(626KB) ( 1752 )   审稿意见

    虽然时间压力在工作场所中非常普遍且很重要, 但尚未有研究提供关于时间压力如何影响员工绩效和行为结果的全面解释。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和编码, 对78项研究的82个独立样本(总样本N = 25056)进行了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时间压力与个体工作绩效、亲社会行为和主动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地, 本研究检验了文化差异、团队相依性和评价来源的调节效应。首先, 在高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背景下, 时间压力与个体亲社会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背景下, 时间压力与个体主动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 相对于低团队相依性而言, 在高团队相依性情境中, 时间压力与个体工作绩效、创新绩效以及亲社会行为之间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关关系; 最后, 相对于他评的数据而言, 时间压力与自评的工作绩效和员工行为之间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关关系。本元分析为时间压力对个体工作结果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综合而可靠的结论, 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阐释: 基于主客观因素与心理机制视角
    雷贺雅, 黄文欣, 陈为聪, 洪金珠, 郑岩, 黄亮
    2024, 32 (3):  486-498.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86
    摘要 ( 757 )   HTML ( 42 )  
    PDF(565KB) ( 1022 )   审稿意见

    眼睛效应指当呈现直视的眼睛线索时, 个体的行为反应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表明眼睛线索具有促进亲社会行为、减少反社会行为、提高自我意识等积极效应。然而在部分研究中眼睛效应并不能稳定地出现, 导致其不稳定的因素包括眼睛的生理特征、情绪类型、呈现时间、眼神注视方向、任务交互形式、周边人数与噪音、个体自我意识、群体身份和行为成本等。眼睛效应的心理机制包括声誉机制和规则机制等。基于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视角解释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 有助于为其产生稳定的效益提供理论启示。未来可进一步细化眼睛线索的种类来扩展研究的适用范围, 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深入探察相关的神经机制, 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纵向对比, 以及开展实地研究提高该领域研究的生态效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嗓音模仿认知神经加工的多阶段模型
    胡砚冰, 蒋晓鸣
    2024, 32 (3):  499-513.  doi: 10.3724/SP.J.1042.2024.00499
    摘要 ( 354 )   HTML ( 16 )  
    PDF(801KB) ( 632 )   审稿意见

    嗓音模仿是言语交流中关键的认知过程, 即对话一方(说话人)将感知到的另一方(目标说话人)的嗓音信号映射为自己的发声器官运动表征, 达到发声器官运动表征复制和目标说话人嗓音再现的目的。成像结果表明, 嗓音模仿的认知加工涉及颞上回到左侧额下回, 再到发声相关初级运动皮层的神经网络, 并且基底神经节在该网络中发挥协调作用。嗓音辨别能力、嗓音信号至发声运动表征的映射能力以及发声器官肌肉的控制能力的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嗓音模仿的认知加工。未来研究应该考虑将嗓音模仿与发声障碍以及侵入电极技术结合起来, 旨在共同揭示脑与行为的因果机制, 并进一步应用于言语的终身发展、认知可塑性以及言语预期领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长心态效应的异质性及边界条件
    冀月欣, 刘畅, 赵越, 王笛新, 胡小勇
    2024, 32 (3):  514-526.  doi: 10.3724/SP.J.1042.2024.00514
    摘要 ( 845 )   HTML ( 80 )  
    PDF(500KB) ( 1251 )   审稿意见

    成长心态是一种相信个体的属性是可以发展的信念。这一信念常被视为是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良方, 以至于不同国家的教育部门积极推广成长心态干预项目, 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心态模式革命”。在此背景下, 人格、社会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凭借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和双盲随机对照实验, 在学术界兴起了一轮新的成长心态研究热潮, 并推动该领域进入了跨学科、国际化与可推广的干预研究时代。然而, 随着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 研究者们发现成长心态的效应存在高度异质性。心态模式与情境交互论基于大量的实证证据指出, 成长心态干预只有当个体具有脆弱性和环境拥有心理可供性的情况下, 才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发现为干预措施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研究需要在探索心理可供性与脆弱性发挥作用的机制基础上, 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化干预方案, 使其切实有效地起到促进个体发展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机信任校准的双途径: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
    黄心语, 李晔
    2024, 32 (3):  527-542.  doi: 10.3724/SP.J.1042.2024.00527
    摘要 ( 1089 )   HTML ( 80 )  
    PDF(592KB) ( 1641 )   审稿意见

    信任是人机成功合作的基础。但个体在人机交互中并不总是持有恰当的信任水平, 也可能会出现信任偏差:过度信任和信任不足。信任偏差会妨碍人机合作, 因此需要对信任进行校准。信任校准常常通过信任抑制与信任提升两条途径来实现。信任抑制聚焦于如何降低个体对机器人过高的信任水平, 信任提升则侧重于如何提高个体对机器人较低的信任水平。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校准效果评估的测量方法、揭示信任校准过程中以及信任校准后个体的认知变化机制、探索信任校准的边界条件以及个性化和精细化的信任校准策略, 以期助推人机协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心理研究中情景实验材料的使用现状与设计策略
    于璟婷, 卫旭华, 马艺恩
    2024, 32 (3):  543-556.  doi: 10.3724/SP.J.1042.2024.00543
    摘要 ( 822 )   HTML ( 52 )  
    PDF(543KB) ( 2201 )   审稿意见

    虽然情景实验是管理心理领域兼具内部效度和生态效度的一种研究设计, 但仍缺少详细、规范的情景实验材料设计指南。基于此, 本研究在介绍了情景实验内涵、类别、与情境启动法区别的基础上, 编码分析了20本国内外管理心理领域期刊近5年的93项情景实验, 从设计前、中、后三个阶段开发了情景实验材料的设计策略。其中, 设计前阶段侧重能否采用情景实验; 设计阶段侧重如何形成实验材料初稿, 依次为确定情景数量、初步设计情景、选择情景媒介、规范情景材料和营造真实情景五个子阶段。设计后阶段侧重评价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若未通过检验或存在扩展材料的需求, 研究者应返回设计阶段不断修改或改写, 直至使其符合标准。未来研究可以重视理论选择并借助关键事件技术、信息技术及可迭代的决策情景提升情景材料适切性、丰富性和真实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