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其他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微表情面部肌电跨模态分析及标注算法
    王甦菁, 王俨, 李婧婷, 东子朝, 张建行, 刘烨
    2024, 32 (1):  1-13.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01
    摘要 ( 226 )   HTML ( 19 )  
    PDF(2744KB) ( 267 )  

    长久以来, 微表情的小样本问题始终制约着微表情分析的发展, 而小样本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微表情的数据标注十分困难。本研究希望借助面部肌电作为技术手段, 从微表情数据自动标注、半自动标注和无标注三个方面各提出一套解决方案。对于自动标注, 提出基于面部远端肌电的微表情自动标注方案; 对于半自动标注, 提出基于单帧标注的微表情起止帧自动标注; 对于无标注, 提出了基于肌电信号的跨模态自监督学习算法。同时, 本研究还希望借助肌电模态, 对微表情的呈现时间和幅度等机理特征进行拓展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成人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曹贤才, 王大华, 白学军
    2024, 32 (1):  14-26.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14
    摘要 ( 0 )   HTML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PDF(73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依恋的可塑性是成人依恋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 而探究依恋的可塑性首先需要了解依恋安全感是如何获得的。依恋控制系统模型指出, 个体可以通过内部表征的方式通达依恋安全感。现有研究中常常将安全基地脚本作为这种内部表征方式, 但忽视了另一种内部表征形式, 即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先前有几项研究提出并证实了依恋相关情景模拟这一新的依恋安全感通达路径, 但尚未回答:这一新的通达路径与已有路径相比有何特异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基于此进行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通过3项研究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研究1考察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及其特异性; 研究2从依恋相关情景模拟的内容和加工过程的角度考察其对依恋安全感的影响机制; 研究3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依恋相关情景模拟分类方法, 并将其用于特质依恋安全干预。本课题将补充依恋控制系统模型的内容, 能够解释依恋系统的情境灵活性, 并为理解依恋的可塑性及进行依恋安全的干预带来启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贫困内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稀缺理论视角
    孙晓敏, 杨舒婷, 孔小杉, 刘臻臻, 马榕梓, 原悦, 张南, 蒋欣颖, 曹沛伶, 鲍瑞佶, 蔺义芹, 李宁, 李志航
    2024, 32 (1):  27-38.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27
    摘要 ( 4196 )   HTML ( 250 )  
    PDF(716KB) ( 5699 )   审稿意见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 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 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 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 据此编制多维测量量表并搭建国民时间贫困数据库; 以稀缺理论为基础, 探讨时间贫困对个人和人际幸福感的影响, 及过度生产率取向的可能中介作用; 并基于溢出−交叉模型, 探讨时间贫困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类型对绿色消费的影响:时间还是金钱更有效?
    孙瑾, 陈晨
    2024, 32 (1):  39-57.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39
    摘要 ( 1740 )   HTML ( 117 )  
    PDF(650KB) ( 2478 )   审稿意见

    时间与金钱是两种重要的资源类型, 人们在绿色消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两种资源对认知思维和决策行为的影响。然而, 目前对于资源类型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将时间与金钱引发的认知差异引入绿色消费, 一方面,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与人类价值观, 分析了时间资源如何促进绿色消费, 以及金钱资源如何抑制绿色消费。另一方面, 分别从个体、企业以及产品层面出发, 结合实验法探究时间与金钱资源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 并引入情绪响应水平、环保自我担当以及感知产品有效性作为中介变量, 构建资源类型影响绿色消费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发挥时间与金钱资源在促进绿色消费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为企业利用资源线索引导绿色消费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情绪T2对抗注意瞬脱:理解情绪优先加工的窗口
    孙猛, 刘泽军, 贾茜, 尚晨阳, 张钦
    2024, 32 (1):  58-74.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58
    摘要 ( 1056 )   HTML ( 52 )  
    PDF(549KB) ( 1396 )   审稿意见

    注意瞬脱是指从一系列干扰刺激中识别两个目标时, 识别第一个目标(T1)往往会干扰之后200~ 500 ms内出现的第二个目标(T2)的识别, 该现象反映了时间维度上的意识加工局限性。但研究发现, 与中性T2相比, 情绪T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注意瞬脱。这为我们理解人类对情绪刺激的优先意识加工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和研究手段。情绪T2对抗注意瞬脱受T1任务难度、T2任务类型和情绪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该过程涉及的脑区主要包括杏仁核、前扣带回和眶额皮层等区域; 在时间进程上, 情绪相比中性T2在认知加工的早期和晚期阶段都表现出增强的效应。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认知神经机制可以用注意增强和巩固竞争假说来解释, 即由杏仁核介导的情绪信息早期注意捕获是导致情绪对抗注意瞬脱的关键, 而晚期的巩固过程受到任务要求等自上而下因素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价值影响记忆的作用机制:基于特异性视角
    钟玉璇, 姜英杰
    2024, 32 (1):  75-84.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75
    摘要 ( 952 )   HTML ( 62 )  
    PDF(426KB) ( 1703 )   审稿意见

    选择性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编码和提取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记忆研究关注的重点。众多研究揭示价值导向记忆存在双重加工机制, 自动化机制和策略化机制都会导致高、低价值信息的差异性编码。本文从特异性的视角梳理价值影响记忆的双重机制, 发现在不同学习情境、目标导向、测验时间以及被试处于不同年龄阶段, 自动化机制与策略化机制发挥的主导作用不同。自动化机制占主导时, 奖赏系统与内侧颞叶脑区得到较大激活; 策略化机制占主导时, 深度语义处理脑区和执行控制系统得到较大激活。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这两种机制对价值导向记忆的共同影响及差异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机在错误加工中的不一致效应:争议与整合
    李亚琴, 赵若兰, 杨庆
    2024, 32 (1):  85-99.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85
    摘要 ( 749 )   HTML ( 38 )  
    PDF(543KB) ( 1112 )   审稿意见

    错误加工(error processing)是个体探测错误发生并进行针对性调整的高级认知过程。大量研究表明, 动机(如奖励、惩罚等)能够影响错误加工过程, 但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在梳理和比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年龄、性别、实验设计、人格和文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动机与错误加工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整合, 提出任务相关性(task relevance)可能是潜在的共同作用机制, 即在与个体目标高相关的任务中, 动机越强则错误加工程度增强(如更大的ERN、Pe波幅); 而在低相关任务中, 动机对错误加工的影响较弱。在这一理论框架下, 上述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任务相关性进而调节动机与错误加工的关系, 新观点的提出有助于解释动机与错误加工关系的矛盾结果。未来一是需要系统验证上述因素及任务相关性的作用, 二是关注不同类型错误和错误本身的动机作用, 三是进一步探究动机与认知因素如何共同影响错误加工, 这些将有助于完善和推进动机取向的错误加工理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阅读研究中常用眼动控制模型的对比分析
    陈松林, 陈新炜, 李璜夏, 药盼盼
    2024, 32 (1):  100-117.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00
    摘要 ( 891 )   HTML ( 31 )  
    PDF(771KB) ( 1262 )   审稿意见

    建立于序列加工理论、平行加工理论和交互激活理论, 一些经典的眼动控制模型对阅读过程中常见的眼动行为、实验效应及其背后可能的信息加工认知机制进行了模拟和探究。阅读研究中的5种经典眼动控制模型——E-Z Reader 10th、SWIFT、Glenmore、OB1 Reader和CRM, 在模型结构、模型基本逻辑、解释常见眼动行为、解释常见实验效应上存在相似性亦有独特性。基于对上述模型的对比分析, 未来模型需要考察词汇后整合的问题、语序的问题、语言外因素的问题, 可尝试对偏好注视位置的最新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 建立模型对比的统一标准, 探索各个模型的跨语言解释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工需求驱动下词汇阅读神经通路的动态协作机制
    党敏, 蔡文琦, 陈发坤, 王小娟, 杨剑峰
    2024, 32 (1):  118-130.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18
    摘要 ( 476 )   HTML ( 33 )  
    PDF(1349KB) ( 994 )   审稿意见

    建构统一的认知和神经生理模型是词汇阅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阅读的认知理论模型一致认为阅读是语音和语义加工通路分工协作的结果,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表明词汇阅读是背侧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结果。为了系统地阐述阅读网络的这种动态协作机制, 结合神经功能和生理基础两个层面,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疏理:首先, 指出潜在的加工需求是背/腹侧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 然后进一步阐明潜在加工需求驱动了不同正字法深度下背/腹侧神经通路的分工合作模式; 最后, 深入剖析了潜在加工如何通过语言经验塑造了神经通路间的动态协作。从而揭示出阅读神经通路动态协作的实质可能是特定任务下加工需求驱动的结果, 这种动态协作可能成为跨语言普遍的词汇阅读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基础
    董婉欣, 于文汶, 谢慧, 张丹丹
    2024, 32 (1):  131-137.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31
    摘要 ( 2010 )   HTML ( 107 )  
    PDF(409KB) ( 3357 )   审稿意见

    人际情绪调节是社会互动一方有意改变另一方情绪状态的过程, 它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发展, 并且具有不同于自我情绪调节的独特优势。近年已有不少脑成像研究考察了人际情绪调节,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过程的脑神经基础: 人际情绪调节涉及心智化系统(楔前叶、颞顶联合区、内侧前额叶等)、情绪反应系统(杏仁核、脑岛等)和情绪调控系统(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扣带回等), 其中心智化系统是不同于自我情绪调节的特异性脑区。未来研究可纳入不同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将脑观测技术与脑调控技术相结合, 从单脑和双脑两个层面对人际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深入探讨, 为人际情绪调节在应用领域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用机制与理论框架
    李小保, 于旭晨, 吕厚超
    2024, 32 (1):  138-150.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38
    摘要 ( 2261 )   HTML ( 134 )  
    PDF(588KB) ( 2744 )   审稿意见

    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 TP)是个体分类、组织、管理人生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心理时间框架。在当今快节奏和高竞争性的社会中, 寻求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优化个体社会适应、提升幸福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然而, 由于概念取向模糊、测量方法局限等, 现有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较为繁杂, 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且缺乏宏观角度上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现存研究的梳理, 从平衡时间洞察力的不同概念取向入手, 整合形成平衡时间洞察力的双通道理论模型, 包含时间转换取向与总体健康取向平衡时间洞察力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路径, 以及潜在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应区分平衡时间洞察力的不同概念取向, 并分别进行拓展研究, 着重发展时间转换取向平衡时间洞察力的测量手段, 深化中国文化背景下平衡时间洞察力与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惩前毖后”与“率先垂范”:第三方干预行为的影响效应
    郭禹辰, 刘艳彬, 程远
    2024, 32 (1):  151-161.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51
    摘要 ( 971 )   HTML ( 54 )  
    PDF(515KB) ( 1254 )   审稿意见

    第三方干预是维持和发展社会规范的关键力量, 对整个人类群体具有进化意义。补偿和惩罚是第三方干预的两种主要形式, 二者均是维护社会规范的重要力量, 具有恢复得失平衡以及促进规范遵从的积极作用。研究者广泛认可威慑效应是第三方惩罚促进规范遵从的主要作用机制, 然而也有许多研究结果与该假说相悖。除威慑作用外, 第三方干预行为作为高代价信号, 也具有澄清社会规范、改变人们规范知觉的作用, 这暗示着信号效应可能也是第三方干预促进规范遵从的重要作用机制。探究第三方惩罚促进规范遵从的边界条件、检验第三方补偿等非破坏性措施在维护社会规范方面的有效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AI“共舞”:系统化视角下的AI−员工协作
    尹萌, 牛雄鹰
    2024, 32 (1):  162-176.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62
    摘要 ( 2113 )   HTML ( 135 )  
    PDF(679KB) ( 3822 )   审稿意见

    AI−员工协作是一个以高效完成任务为目标, 由“AI−人−组织”构成的交互系统。促进AI−员工协作对于推动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以及员工在数字化时代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AI与员工的交互关系错综复杂, 现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特点, 缺乏对AI−员工协作的整体认识。因此, 有必要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对AI−员工协作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回顾, 本文厘清了AI和AI−员工协作的内涵, 梳理了AI−员工协作系统的构成要素, 分析了构成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并进一步基于系统化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研究框架。最后, 基于AI−员工协作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债务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及其机制
    王鲁晓, 辛自强
    2024, 32 (1):  177-188.  doi: 10.3724/SP.J.1042.2024.00177
    摘要 ( 1295 )   HTML ( 74 )  
    PDF(608KB) ( 2973 )   审稿意见

    债务是指个体现在或将来负有向他人或机构还款的法律或道德义务。随着我国居民负债水平的持续上升, 它所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后果值得关注。债务引发的债务压力会导致个体有较差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较多的短视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 并对其伴侣和子女有潜在的影响。债务的影响机制包括两条路径:心理需要受阻和补偿机制以及认知资源损耗机制。未来研究应探究债务的其他心理和行为后果并寻找边界条件, 梳理债务的特征维度, 拓展债务的研究方法, 以及构建解释债务后果的整合理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心理科学进展》2023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2024, 32 (1):  189-190. 
    摘要 ( 569 )   PDF(252KB) ( 7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