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中国情境下职业使命感的内涵结构、前因变量及激发机制
    谢宝国, 张晓文, 缪佳玲, 张欣柔, 徐嘉
    2023, 31 (12):  2219-2231.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19
    摘要 ( 1791 )   HTML ( 94 )  
    PDF(752KB) ( 3650 )   审稿意见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人们对深层次工作意义追寻愈发强烈的双重影响下, 准确把握员工职业使命感是提升组织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现有职业使命感研究忽略了中国情境, 对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因素以及激发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 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理论研究: 第一, 基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自我实现识别职业使命感的核心构成要素, 并开发出本土化员工职业使命感量表; 第二,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揭示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消极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 第三, 从微观管理实践出发, 采用日志干预考察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干预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激发机制。理论上, 研究成果丰富了职业使命感概念内涵的理论视角, 推进了职业使命感发展机制的研究; 实践上, 为我国各类组织保护和提升员工职业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听古典音乐真的会变聪明吗?基于广义莫扎特效应的元分析
    陈丽君, 黄美林, 蒋销柳, 汪新建
    2023, 31 (12):  2232-2262.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32
    摘要 ( 3824 )   HTML ( 202 )  
    PDF(1262KB) ( 4618 )   审稿意见

    是否存在莫扎特效应?若有, 其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关于这些话题目前悬而未解且争论激烈。为明确古典音乐对认知表现的促进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探明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 本研究对检索后获得的91项研究(172个独立效果量, 7159名被试)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剔除异常值后, 古典音乐能显著改善认知表现, 整体效果量较小(Hedges’g = 0.36, p < 0.001), 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年龄、文化背景、实验设计类型、任务对应大脑优势半球的调节, 且性别与年龄、文化背景、优势半球存在交互作用。此外, 直接启动说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但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后续的研究应进一步明晰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及其他潜在调节变量, 以此帮助人们更理性、全面看待莫扎特音乐的效果, 合理进行音乐教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想象策略能促进多媒体的学习么?元分析的视角
    杨九民, 章仪, 杨荣华, 皮忠玲
    2023, 31 (12):  2263-2274.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63
    摘要 ( 746 )   HTML ( 48 )  
    PDF(426KB) ( 1254 )   审稿意见

    想象策略, 即要求学习者在脑海中生成学习的内容,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但它对学习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目前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 以保持、理解、迁移、花费时间和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 探究想象策略对学习的影响, 并通过将学习材料是否可见、想象策略使用时机和被试年龄段作为调节变量以探索想象策略的边界条件。通过文献筛选, 最终选定了20篇论文, 生成了65个效应量。结果发现, 想象策略可以提高保持、理解和迁移的成绩, 但对学习时间和认知负荷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想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可见性的影响, 在材料可见的情况下, 想象策略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但当材料不可见时, 想象策略对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元分析的助推效果研究:“认知路径”与“透明性”的二维视角
    李燕, 陈文进, 张书维
    2023, 31 (12):  2275-2294.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75
    摘要 ( 814 )   HTML ( 49 )  
    PDF(667KB) ( 1485 )   审稿意见

    基于“认知路径”与“透明性”的二维视角, 对行为公共政策专业期刊Behavioural Public Policy (2017~ 2022)与Behavioral Science & Policy (2015~2022)中40篇助推研究的108个实证结果进行元分析, 系统评估助推措施有效性, 比较不同认知路径和透明程度助推措施的相对优势, 探索助推效果异质性的影响因素, 分析认知路径、透明性与异质性因素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 (1)助推干预效果综合效应量较小, 不同研究效应量呈现明显差异; (2)不同认知路径与透明性的助推有效性存在差异, 助推的认知路径与透明性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 (3)助推效果受研究设计和行为领域的影响, 助推发挥作用的认知路径、助推设计的透明性与异质性影响因素间呈现出复杂的互动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
    李思瑾, 王庭栋, 彭芝琳, 张丹丹
    2023, 31 (12):  2295-2305.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95
    摘要 ( 1094 )   HTML ( 50 )  
    PDF(466KB) ( 1924 )   审稿意见

    新生儿自娩出起便开始利用臻于成熟的听觉系统对语音的各要素进行大脑表征和学习记忆。考察新生儿语音加工特点, 不仅能揭示语言功能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的认知神经机制, 还能对自闭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回顾并总结了新生儿对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学习以及语言发展对自闭症的预测作用, 发现新生儿对特定语音存在感知偏好; 新生儿具备独特的音素辨别能力; 婴儿期语言加工的脑功能或结构指标对自闭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们建议未来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第一, 严格控制语音材料的韵律因素, 重新审查新生儿语言加工特征及大脑偏侧化问题; 第二, 揭示新生儿语音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睡眠的记忆巩固作用。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 以高风险自闭症新生儿为追踪对象, 基于纵向多模态脑观测数据, 建立疾病风险评估系统, 揭示出生早期语言发展脑指标对自闭症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潜在的早期识别标志——节奏异常及其特点
    李运端, 马小凤, 胡钰
    2023, 31 (12):  2306-2318.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06
    摘要 ( 890 )   HTML ( 29 )  
    PDF(563KB) ( 1567 )   审稿意见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干预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语音意识缺陷是DD的核心缺陷, 本质上由更基础的听觉加工缺陷所引起。节奏作为听觉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发生于个体生命早期, 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指标之一。梳理已有研究发现, DD儿童表现出节奏异常的行为和神经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个体解码效率更低, 阅读理解更吃力, 书写质量也更差。DD儿童节奏能力异常可以预测其阅读加工层面的缺陷。因此, 可考虑将节奏异常特点作为DD儿童正式入学前的潜在识别标志。未来研究可将节奏异常作为切入点, 深入探究DD儿童节奏异常的个体差异以及汉语DD儿童节奏异常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为开发更具生态效度的节奏测量工具和提高DD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效率提供实证及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时代的新玩伴: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特征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邓士昌, 林子涵, 陆昱谦, 李象千
    2023, 31 (12):  2319-2336.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19
    摘要 ( 1257 )   HTML ( 63 )  
    PDF(623KB) ( 3125 )   审稿意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儿童与机器人的互动日益频繁。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按照儿童对机器人的认识、互动, 以及这种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三个过程进行总结。在认识上, 儿童更容易被机器人的拟人化外观吸引, 倾向基于兴趣来探索机器人, 并且将机器人视为生命或类生命体。在互动中, 儿童更愿意接受机器人为亲密伙伴, 容易向其寻求情感慰藉和保护欲, 但也可能会欺负机器人。通过与机器人互动, 儿童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学习兴趣, 以及社交意愿和共情能力得到了发展; 然而, 由于机器人无法提供适当的诤言和反馈, 因此其有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未来需要拓展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深度, 尝试进行纵向和跨文化研究, 改进评估方法, 深入探讨儿童与机器人互动的原因和情境, 并注意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机互动视角下短视频沉迷的发生机制
    董王昊, 王伟军, 王兴超, 李文清
    2023, 31 (12):  2337-2349.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37
    摘要 ( 2927 )   HTML ( 171 )  
    PDF(721KB) ( 4362 )   审稿意见

    短视频沉迷是一种个体因强迫性观看短视频, 导致明显的行为失控或注意力障碍, 并进一步造成人际、学习和/或工作适应困难的问题行为。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与低龄化趋势, 短视频沉迷对用户身心健康的威胁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人机互动视角, 首先, 将短视频使用划分为“工具性”与“仪式性”两类。其次, 通过考量人机交互过程和用户易感特征, 构建了短视频沉迷的发生机制框架。最后, 从认知、情绪、动机和社会角度对短视频沉迷进行理论阐释。未来研究应重视短视频沉迷的发生机制, 关注引发沉迷的媒介特性与技术属性, 致力于促进短视频沉迷的预防与治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肖石花, 李晶
    2023, 31 (12):  2350-2367.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50
    摘要 ( 1076 )   HTML ( 43 )  
    PDF(660KB) ( 2196 )   审稿意见

    孤独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 加剧了对早期干预的需求, 但传统行为干预有其局限性。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NDBI)是一类结合了行为原则和发展理论, 并在自然情境中实施的孤独症早期干预方法。近年来, NDBI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实证研究基础持续扩大。NDBI代表性干预方法包括:共同关注、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 强化式情境教学, 社交沟通−情绪调节−交往支持模式, 关键反应训练,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和教导父母成为社交教练等, 这些方法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和特征, 但目标领域和效果特点各有侧重。NDBI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发展, 以及降低家庭经济成本和提高儿童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围绕提高干预效果和扩展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 包括厘清影响干预效果的预测因素与调节变量、探索有效的家长培训方法、探索不同干预方法和工具的结合等, 同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动NDBI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冥想对走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邵红涛, 任桂琴, 丁晓茜, 史梦梦, 李蕊妍, 李阳
    2023, 31 (12):  2368-2379.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68
    摘要 ( 2160 )   HTML ( 105 )  
    PDF(465KB) ( 3213 )   审稿意见

    走神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种普遍存在会为人们带来许多的妨碍。正念冥想是减轻或避免走神的重要干预方式之一。为此, 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基础上, 首先通过不同时长、不同形式、对照组的设置以及不同群体等多个方面, 梳理正念冥想对走神的改善作用; 其次, 结合神经机制及相关理论模型两方面内容阐述其作用机制; 最后, 围绕走神类型以及不同形式正念冥想直接对比等角度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探讨正念冥想对走神的改善, 构建完善的理论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在考试焦虑干预中的应用:基于NIH阶段模型的视角
    徐少卿, 刘兴华, 张会平, 李波, 唐信峰, 渠改萍, 鲍玉琴, 赵俊萍, 符仲芳
    2023, 31 (12):  2380-2392.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80
    摘要 ( 1452 )   HTML ( 112 )  
    PDF(601KB) ( 2324 )   审稿意见

    考试焦虑导致诸多不良后果, 而传统干预模式效果不够理想。正念的疗效获得广泛验证后, 学界将其引入考试焦虑的干预中。NIH阶段模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ge model)将心理干预措施的发展划分为基础研究、干预生成/细化、疗效检验、混合“疗效−实效”检验、实效检验、实施和传播6个阶段, 其初衷旨在推动干预的实施和传播。基于该模型, 首先分析正念影响考试焦虑的机制, 尔后从“初步检验疗效” “完善优化干预模式”和“促进实施和传播”三个取向梳理现有考试焦虑的正念干预研究。最后, 对照模型初衷, 结合正念干预的特异性, 提出未来研究应重视探索疗效机制、加强实用性研究、对正念干预的基本问题保持敏感(包括:完整的正念练习应包含开放监控、收集干预依从性数据、重视正念态度的学习、考虑东西方文化不同“自我观”的影响), 以更好地促进干预的实施和传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性偏好的概念、表现及成因
    张昊天, 喻丰
    2023, 31 (12):  2393-2405.  doi: 10.3724/SP.J.1042.2023.02393
    摘要 ( 1696 )   HTML ( 64 )  
    PDF(527KB) ( 2565 )   审稿意见

    “自然”常常被人赋予神圣且仁慈的积极价值。尽管有时自然与人造的物品并无客观差别, 人们仍然推崇天然生成的事物和与生俱来的能力, 此即“自然性偏好(naturalness preference/naturalness bias)”。本文旨在梳理自然性偏好的概念定义, 提出“自然性偏好的三领域概念模型”, 从自然环境、自然物品和天赋偏好等领域总结自然性偏好的发展历程与具体表现, 并首次将其成因归纳为三种因素, 即认知(心理本质主义)、情感(积极与消极情绪)与规范(神圣道德价值观)。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自然性偏好的消极后果、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对新兴科技接受度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被妒忌的矛盾反应:基于能动与共生的自我视角*
    成翔, 李方君
    2023, 31 (12):  2406-2418.  doi: 10.3724/SP.J.1042.2023.02406
    摘要 ( 1234 )   HTML ( 48 )  
    PDF(615KB) ( 2242 )   审稿意见

    组织中的明星员工常因其卓越表现而成为他人妒忌的对象。被妒忌既可能会引发员工的积极体验, 也可能会引发消极体验, 进而对工作绩效、人际行为产生不一致的影响。现有研究对于这些不一致的发现缺乏深入细致、系统全面的梳理与解释。基于能动与共生的双重视角模型, 探讨被妒忌对个体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调控的不同影响, 并着眼于能动与共生对个体而言的相对重要性梳理相关的边界条件, 以期增进对被妒忌效应的系统理解,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同时启示组织对明星员工被妒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人和自身着装风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阐释
    严燕, 柳武妹, 王雪枫
    2023, 31 (12):  2419-2440.  doi: 10.3724/SP.J.1042.2023.02419
    摘要 ( 1157 )   HTML ( 48 )  
    PDF(684KB) ( 1786 )   审稿意见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搭建了着装风格(正式vs.休闲)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模型框架。在观察者视角下, 他人正式着装(vs.休闲着装)时, 消费者通过关注收益、积极情绪体验、抱负目标状态表征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促进型反应; 通过关注威胁、消极情绪体验、警戒行为策略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预防型反应。在穿着者视角下, 消费者自身正式着装(vs.休闲着装)时, 通过理想自我导向、抱负目标状态表征及积极情绪体验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促进型反应; 通过责任自我导向、道德需求、消极结果关注这三个动机特征维度表现出预防型反应。上述过程中自我建构、卷入度, 自我监控及环境规范通过影响调节定向的特征状态发挥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特质性和情境性调节定向对消费者着装反应的交互影响, 用调节定向理论阐释其他着装类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着装风格导致消费者促进定向还是预防定向的调节变量, 以及着装风格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其他后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