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人机协同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采用的心理机制——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黄敏学, 刘远
    2023, 31 (11):  1981-1993.  doi: 10.3724/SP.J.1042.2023.01981
    摘要 ( 1383 )   HTML ( 77 )  
    PDF(646KB) ( 2053 )   审稿意见

    随着数据科学和认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 人机协同的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逐渐成为组织决策的主流方式, 它的潜在优势也引起了众多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相较于传统的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组织决策范式, 人机协同决策范式意味着曾经作为工具的机器演变成为了与管理者具有平等地位和同等决策权力的队友。对于管理者而言, 机器这一重要角色的转变弱化了管理者自身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甚至导致管理者对人机协同决策产生潜在抵制行为。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本研究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 系统地优化人机协同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模式和功能的设计, 增加管理者对其“造” (技术就绪度)和“用” (技术接受模型)的感知, 以满足管理者的自我决定需要, 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人机协同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的采纳意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网络视角下团队领导齐美尔网络中介对团队合作的影响
    曹曼, 赵曙明, 张秋萍, 吕鸿江
    2023, 31 (11):  1994-2004.  doi: 10.3724/SP.J.1042.2023.01994
    摘要 ( 714 )   HTML ( 42 )  
    PDF(534KB) ( 1122 )   审稿意见

    团队内子群体可能引发分化、冲突, 甚至导致团队分崩离析。以往研究忽视了团队领导这一关键个体, 未能充分揭示其在子群体间的直接协调过程, 更缺乏对领导−子群体−团队三方关系的深度解析。鉴于此, 本文拟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引入团队领导齐美尔网络中介这一概念(即团队领导作为两个或多个子群体之间的中介人), 探讨团队领导对子群体冲突的调和从而实现团队合作的过程机制。本文扩展了子群体领域研究, 也为提升团队管理及团队领导效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高绩效工作系统会降低员工幸福感吗?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张兴贵, 胡献丹, 苏涛
    2023, 31 (11):  2005-2024.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05
    摘要 ( 1211 )   HTML ( 53 )  
    PDF(729KB) ( 1859 )   审稿意见

    基于53篇文献的55项独立研究、研究样本总人数达51750的数据, 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并检验了文化和行业差异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即具有“一致效应”, 而非“矛盾效应”。(2)文化情境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 在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 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3)行业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 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 但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 启示学界重新认识和审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有温度的阅读: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
    仝宇光, 李颖, 陈杰
    2023, 31 (11):  2025-2039.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25
    摘要 ( 1967 )   HTML ( 87 )  
    PDF(639KB) ( 2831 )   审稿意见

    伴随着SPaCEN理论的提出, 阅读对社会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 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可以从共情诱发通路的多样化, 共情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效, 共情与文本阅读共享的脑区三方面进行剖析。未来亟需在基础加工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多维研究, 促进读者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音乐经验对第二语言加工的影响
    邓善文, 杨好, 左康洁, 张晶晶
    2023, 31 (11):  2040-2049.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40
    摘要 ( 937 )   HTML ( 50 )  
    PDF(459KB) ( 1754 )   审稿意见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表明, 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迁移至第二语言的习得, 表现为音乐经验在理解、产生及学习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加工, 并且这种迁移效应的内在机制是通过促进音乐和语言的共同声学线索加工以及个体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 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 澄清音乐经验和音乐天赋对二语加工的影响, 比较音乐经验影响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视觉情境范式揭示口语加工的时间进程
    魏一璞
    2023, 31 (11):  2050-2062.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50
    摘要 ( 760 )   HTML ( 24 )  
    PDF(857KB) ( 913 )   审稿意见

    视觉情境范式是一种通过追踪、测量人眼在视觉物体上的注视轨迹来研究实时口语加工的眼动实验范式。该范式运用于语言理解类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眼动连接假设(如: 协同互动理论、基于目标的连接假设理论等), 这些连接假设在眼动轨迹与口语加工进程之间建立起了有意义的关联。使用视觉情境范式所获取的数据能够为口语加工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时间兴趣区内注视比例均值分析、分叉点分析、生长曲线分析等。该范式为研究词汇语音识别、句法解歧、语义理解、语篇语用信息加工等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的竞争性发展机制
    高飞, 蔡厚德, 齐星亮
    2023, 31 (11):  2063-2077.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63
    摘要 ( 599 )   HTML ( 15 )  
    PDF(805KB) ( 899 )   审稿意见

    成人的大脑左侧VWFA对正字法信息更敏感, 而右侧FFA优先处理面孔信息。然而, 这种偏侧化互补模式的发展机制还亟待阐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认为, 在文字阅读学习过程中, 文字识别会与面孔表征在左侧FG竞争神经加工资源, 导致文字识别出现VWFA的左侧化, 并推动了面孔识别FFA的右侧化。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提出了神经计算加工三原则, 试图系统阐释文字与面孔偏侧化竞争性发展的多层次双向动态加工机制。近期, FG的结构分区与功能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多维度计算加工模型。因此, 有必要基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和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 并结合FG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和近期研究证据, 以系统探讨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竞争性发展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文字与面孔竞争加工的皮层空间位置和功能神经组织学基础、汉字与面孔竞争的加工机制、面孔识别的右侧化发展机制以及数字和音符阅读学习导致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功能磁共振成像揭示个体化脑功能网络组织
    周广方, 金花
    2023, 31 (11):  2078-2091.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78
    摘要 ( 546 )   HTML ( 13 )  
    PDF(456KB) ( 887 )   审稿意见

    精准功能磁共振成像(precis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fMRI)是指在单个个体中收集大量fMRI数据的一种数据采集策略, 相较于传统fMRI研究中针对每个被试采集少量数据, 之后通过组平均揭示认知过程的脑功能规律或是特定人群共享的脑功能特征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揭示每个个体的大脑特征, 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应用。迄今为止, 众多研究采用该方法从功能网络组织的个体差异、个体识别、局部区域的功能定位、个体网络枢纽的识别、个体功能网络的发展与可塑性和临床应用六个角度系统揭示了个体化的脑功能网络组织, 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未来研究应该重点探讨现有研究所揭示的个体功能网络组织特点与行为表现的关系, 通过对数据分析和成像技术的改进减少该方法所需的扫描时间, 并尝试将该方法应用到任务态fMRI和多模态数据的融合研究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学习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卜晓鸥, 王耀, 杜亚雯, 王沛
    2023, 31 (11):  2092-2015.  doi: 10.3724/SP.J.1042.2023.02092
    摘要 ( 1050 )   HTML ( 52 )  
    PDF(966KB) ( 1766 )   审稿意见

    发展性阅读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 机器学习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逐渐被应用到阅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中, 在标准化心理教育测试、眼动追踪、游戏测试、脑成像等多个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获得了更加精准高效、灵活可靠的分类结果。然而, 机器学习在对象选取、数据采集、转化潜力和安全隐私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学龄前阅读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系统的科学性, 同时积极构建多模态数据库、在多种算法中寻找最佳算法以获取最优参数, 最终实现临床实践中的广泛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儿童核心症状的作用机制
    王雪珂, 冯廷勇
    2023, 31 (11):  2106-2128.  doi: 10.3724/SP.J.1042.2023.02106
    摘要 ( 1092 )   HTML ( 54 )  
    PDF(670KB) ( 1699 )   审稿意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 与前额叶发育异常所致的执行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基于此, 从神经−认知−行为的发展途径提出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认知层面上导致ADHD核心症状的发病机理, 其中与背侧前额叶相关的“冷”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注意缺陷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 而与腹内侧前额叶相关的“热”执行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多动、冲动核心症状的主导因素。一方面, “冷”执行功能缺陷主要引起工作记忆表征维持失败、抑制控制能力不足、认知转换困难等方面, 这些缺陷进一步导致了个体在注意持续、注意选择和注意转移上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 “热”执行功能缺陷则带来厌恶延迟、奖赏加工异常、动机失调等问题, 使得个体行为抑制失败, 更容易做出冲动性选择, 从而表现出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冷”、“热”执行功能缺陷影响ADHD核心症状的理论模型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上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 同时还需从生态层面考察“冷”和“热”执行功能缺陷对ADHD核心症状的交互影响, 并基于执行功能开发对ADHD核心症状具有个性化、精准化、长效化的干预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分析的抑郁症产生与演变预测
    张伟霞, 席敏, 阴甜甜, 王成, 司书宾
    2023, 31 (11):  2129-2141.  doi: 10.3724/SP.J.1042.2023.02129
    摘要 ( 1265 )   HTML ( 76 )  
    PDF(1621KB) ( 2251 )   审稿意见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 预防是应对该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别潜在抑郁症患者, 捕捉抑郁状态发生变化的预警信号,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抑郁是由多种症状相互作用而成的网络系统, 该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动力特征能为抑郁症发生与演变的预测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可测量的指标。以如何预测抑郁症发生与演化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 从理论的角度论述症状网络与抑郁的关系, 进一步考察抑郁症状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临界现象相关指标在预测抑郁发作及突变中的表现力。为增加早期预警信号在抑郁状态预测方面的准确性, 未来研究应当构建更系统、全面的网络, 通过使用综合的或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指标, 优化抑郁状态确定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感觉通道在应激传染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赵荣, 黄钰杰, 克丽比努尔·艾尔肯, 李晶晶, 高军
    2023, 31 (11):  2142-2154.  doi: 10.3724/SP.J.1042.2023.02142
    摘要 ( 590 )   HTML ( 25 )  
    PDF(1359KB) ( 989 )   审稿意见

    应激传染是指个体在观察或接触到另一个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时, 不自觉地受到对方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生理与心理上将自己的状态与对方匹配。应激传染的实验范式分为替代应激与交叉应激两种类型。在替代应激范式中, 观察者通过隔板观察, 接受来自示范者单一或多个感觉通道传递的应激信息。在交叉应激中, 观察者在示范者受到应激之后直接与示范者接触, 通过多种感觉通道接受示范者传递的应激信息。不同感觉信息引发应激传染的行为反应具有相似性, 都伴随自主活动减少、焦虑行为增加以及皮质醇水平升高, 其背后的神经环路与关键脑区并不完全一致。相比单一感觉通道(视觉、听觉与嗅觉), 多感觉通道引发的应激传染效应更强。杏仁核是应激传染的热点脑区, 在不同的应激传染实验范式中均观察到显著激活。未来的研究需要在重视应激传染实验范式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感觉通道影响应激传染的神经机制确定研究需要关注的脑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群自杀风险的性别比:相关的理论、风险因素、应对策略及社会期望下的压力应对
    王钟涵, 王晓田
    2023, 31 (11):  2155-2170.  doi: 10.3724/SP.J.1042.2023.02155
    摘要 ( 1384 )   HTML ( 70 )  
    PDF(928KB) ( 2179 )   审稿意见

    在全球范围内, 自杀普遍是造成死亡的前20个主要原因之一。自杀风险, 即个体发生自杀行为的概率, 一直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多年来, 世界上各国的自杀率有着一个普遍存在又具有文化差异且对现有理论具有挑战性的现象:大多数国家的数据显示男性自杀率普遍高于女性; 然而, 这一自杀的性别比例的中国数据与此有明显不同, 有时甚至出现反转。这一独特现象为自杀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通过梳理自杀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和风险因素, 以及这一性别比现象背后存在的心理机制和相关的风险因素, 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在生活史、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上的性别差异和对男女在压力应对上的不同社会期望的差异, 以上研究有助于识别具有性别特异性的有效的和不良的压力应对策略, 并对中国人群自杀风险的预防和干预有所贡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敬畏的亲社会效应:小我与真我的作用
    赵越, 胡小勇, 马佳馨
    2023, 31 (11):  2171-2182.  doi: 10.3724/SP.J.1042.2023.02171
    摘要 ( 1655 )   HTML ( 92 )  
    PDF(494KB) ( 2740 )   审稿意见

    敬畏是一种对浩瀚的刺激以及现有心理结构无法适应的刺激的情感反应。大量实证证据显示, 敬畏可以促进各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至于其中的心理机制, 小我假说认为, 诱发敬畏体验的浩瀚刺激会导致自我的渺小感, 推动个体的注意力从自我转移至他人, 进而促进了亲社会行为; 真我假说则认为, 敬畏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注意力从日常的世俗关注向更大的精神存在转移, 激发了个体对其真实自我的追求, 进而促进了亲社会行为。小我与真我假说可以在“大二”框架下进行整合, 即敬畏在自我的能动维度(真我)和共生维度(小我)上通过两条平行的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未来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讨敬畏的亲社会效应的心理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促进捐赠等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措施, 以期为第三次分配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心理学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前因机制
    辛迅, 刘婷婷
    2023, 31 (11):  2183-2189.  doi: 10.3724/SP.J.1042.2023.02183
    摘要 ( 1207 )   HTML ( 34 )  
    PDF(669KB) ( 1897 )   审稿意见

    全球劳动力正在经历老龄化。工作中成功老龄化在促进年长员工生产效率提升、职业发展和工作价值实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74篇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 影响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因素可被概括为组织与工作环境、适应性策略、主动性策略和个人特征四类, 并据此提出发生机制的综合模型。未来应从探索“结构性”因素和跨学科理论的联合使用、前因和发生机制的进一步探索, 以及研究方法和设计的优化三个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力滔滔还是雅俗共赏?营销中的性感效应
    谢志鹏, 秦环宇, 王梓叶, 王静远, 何逸
    2023, 31 (11):  2200-2218.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00
    摘要 ( 2189 )   HTML ( 70 )  
    PDF(743KB) ( 3267 )   审稿意见

    性感广告是常见的品牌营销手段, 科技发展使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的性感营销越来越受青睐。既有研究往往片面地将性感等同于与性, 且文献零散分布在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缺乏系统的逻辑脉络, 结论之间相互矛盾。完整的性感效应理论框架包括对性感广告的定义、分类和性感广告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 其中的心理解释机制有消费者认知、生理动机、性自我图式和社会临场感; 同时, 性感广告会受到产品类型、广告情境和个体特质的调节。总之, 性感广告在营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