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客体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阶段的不同注意选择模式
    庞超, 陈颜璋, 王莉, 杨喜端, 贺雅, 李芷莹, 欧阳小钰, 傅世敏, 南威治
    2023, 55 (9):  1397-1410.  doi: 10.3724/SP.J.1041.2023.01397
    摘要 ( 3087 )   HTML ( 319 )  
    PDF(809KB) ( 362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视觉工作记忆不同加工阶段(编码、维持)对多特征客体信息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否相同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 引入前注意线索和后注意线索, 分别探测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和维持两个阶段中的注意选择模式。3个实验结果显示, 在前注意线索试次中, 被试对任务相关特征变化的觉察显著受到任务无关特征变化的干扰, 表现为任务无关特征变化条件相比于不变条件的反应更慢, 报告标准更低; 且该干扰效应并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而在后注意线索试次中, 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实验1a/1b)存在干扰效应, 当记忆负荷增大后(实验2/3)干扰效应消失。结果表明, 在视觉工作记忆编码阶段, 客体中任务相关与无关特征均被编码进视觉工作记忆并相互竞争注意资源; 而在维持阶段, 任务无关特征仅在低记忆负荷条件下得到加工。结果揭示, 在编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客体的; 而维持阶段的注意选择模式是基于特征的, 且受到记忆负荷的调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岁幼儿对智能语音助手在不同领域的知识性信任
    李喆, 刘浙豫, 毛珂妤, 李婉婷, 李婷玉, 李晶
    2023, 55 (9):  1411-1423.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11
    摘要 ( 1998 )   HTML ( 178 )  
    PDF(1475KB) ( 226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双信息源实验范式, 考察3~6岁幼儿和成人对智能语音助手(Digital Voice Assistants, DVAs)的知识性信任, 并验证准确性在其信任中的作用。实验1, 操纵了信息源类型(DVAs vs人类)和知识领域(自然vs社会)。结果显示, 与人类相比, 幼儿和成人对DVAs的知识性信任更强。对DVAs的信任程度, 6岁幼儿高于4、5岁幼儿, 成人高于幼儿。与社会领域相比, 幼儿和成人均更倾向于询问DVAs自然领域的问题。基于实验1, 实验2操纵了两种信息源提供证言的准确性条件, 结果发现, 当DVAs不准确时, 幼儿和成人均不再信任其证言, 且3岁幼儿对准确性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 信息源类型、知识领域和证言准确性都会影响幼儿的知识性信任, 准确性是评估DVAs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及发展特点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2023, 55 (9):  1424-1440.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24
    摘要 ( 2035 )   HTML ( 224 )  
    PDF(4010KB) ( 236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 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 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 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 但其稳定性受到了研究选取的线索样例影响。儿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自5~6岁开始更为突出和稳定。上述结果既说明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框架的有效性, 又在引导儿童的积极社会互动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犯错者懊悔与受害幼儿宽恕的关系:旁观者的影响
    陈光辉, 李一涵, 丁雯, 陈静, 张良, 张文新
    2023, 55 (9):  1441-1452.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41
    摘要 ( 2735 )   HTML ( 370 )  
    PDF(840KB) ( 355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人际伤害事件发生后, 犯错者的懊悔与受害者的宽恕是修复人际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经典行为实验范式, 以139名4~5岁幼儿为对象, 考察犯错者的懊悔表现对受害者宽恕水平的影响, 以及不同类型旁观者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4岁和5岁幼儿均已经能够识别犯错者的懊悔表现, 且对懊悔犯错者的宽恕水平显著高于无懊悔者; 旁观者的存在会影响幼儿的宽恕水平, 且教师旁观和好朋友旁观比陌生人旁观更能降低幼儿对懊悔者的宽恕水平, 更能提升对无懊悔者的宽恕水平。旁观者的存在没有显著提升幼儿对懊悔者的宽恕水平, 这可能与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内化的社会期望(如“以德报怨”)有关, 基于此, 本文尝试提出“社会期望的旁观者激活假说”, 并进行了讨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朱者赤”:同伴捐赠决策信息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公正世界信念的作用
    张玮玮, 陈逸群, 朱莉琪
    2023, 55 (9):  1453-1464.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53
    摘要 ( 3461 )   HTML ( 518 )  
    PDF(2112KB) ( 443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容易受到同伴影响, 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其消极影响, 较少考察同伴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招募了77名12~15岁青少年(Mage = 14.06 ± 0.74岁, 32名女生)被试, 结合自适应行为实验范式和冲突信息源范式, 考察了信息提供者(同伴vs.成人)和社会信息的性质(均利他、均利己、冲突)对青少年(付出实际代价的)捐赠行为的影响, 以及公正世界信念特质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 相比较利己信息的影响, 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利他信息的影响, 从而提高捐赠数额。特别是, 当同时观察到冲突信息时, 青少年仍然受到利他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同伴榜样而非成人榜样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调节了青少年的亲社会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积极的同伴影响, 同伴道德榜样对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有助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迷“网”的少年:网瘾风险青少年的症状演化*
    陈诗韵, 屈笛扬, 卜禾, 梁凯欣, 张沛超, 迟新丽
    2023, 55 (9):  1465-1476.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65
    摘要 ( 3502 )   HTML ( 380 )  
    PDF(1037KB) ( 473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对深圳市1279名初一学生进行连续3年追踪测量, 采用增长混合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 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及其网瘾症状的演化规律。增长混合模型结果显示, 根据青少年网瘾的发展趋势可以将青少年区分为正常组和风险组。网络分析结果表明, 风险组青少年的网瘾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核心症状:在初一时, “强迫性网络使用”、“满足感缺失”、“情绪失控”和“戒断反应”的中心性均较高; 在初二时, “满足感缺失”成为了该时间点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 在初三时, “戒断反应”成为了中心性最高的核心症状。本研究拓宽了对青少年网瘾动态变化性的认识, 扩充了识别网瘾风险青少年的方法, 为未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远近端人际压力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联合影响:基于发展的视角
    白荣, 高叶淼, 李金文, 刘霞
    2023, 55 (9):  1477-1488.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77
    摘要 ( 1291 )   HTML ( 168 )  
    PDF(726KB) ( 172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采用为期2年的纵向追踪设计, 在436名青少年中考察远端童年期虐待与近端同伴侵害对青少年自伤的相对作用与影响模式, 以及FKBP5基因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远近端人际压力均能显著预测青少年自伤行为, 但二者的相对作用在青春期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2)在全样本中, 远近端人际压力均以“压力放大”模式影响自伤行为, 即高童年期虐待放大近期同伴侵害对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 (3)纳入FKBP5基因后, 在AA纯合子青少年中仍符合“压力放大模型”, 但在AC和CC基因型青少年中, 影响模式则符合“压力敏感模型”, 即经历高童年期虐待的青少年对近期同伴侵害更加敏感, 在低同伴侵害下自伤得分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提示, 远近端人际压力对青少年自伤的特定影响模式因其遗传基因而有所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SF3R和行动控制对应激与健康饮食关系的调节作用:应激影响健康行为的个体化模型的初步证据
    胡月琴, 王理中, 陈钢, 甘怡群
    2023, 55 (9):  1489-1500.  doi: 10.3724/SP.J.1041.2023.01489
    摘要 ( 810 )   HTML ( 87 )  
    PDF(745KB) ( 92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应激在饮食方面的反应因人而异; 有些人在应激下喜欢多吃甜食和其他高热量食物, 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这样的倾向。这可能与两种类型的迷走神经系统功能优势性有关:向营养型或兴奋型。本研究以14675位中国成年人为样本, 结合健康行动过程模型和迷走神经支配性理论, 发现应激显著预测了健康饮食意向的减少, 以及随后健康饮食行为的减少。CSF3R基因rs4076431及其连锁位点rs4498771, rs10752589, rs9660229调节了应激与健康饮食意向之间的关系, 而行动控制调节了健康饮食意向与健康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以rs4076431为例, 应激与健康饮食意向之间的负向关系在AA基因型(向营养型)中比在G等位基因携带者(兴奋型)中更强。行动控制分数越高, 健康饮食行为越多, 而且该行为越少受到应激和健康饮食意向的影响。基于这些结果我们提出了应激影响健康行为的个体化模型, 应激下的健康管理应考虑生理、行为、情境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特质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疼痛负性情绪和认知的中介作用
    张文芸, 卓诗维, 郑倩倩, 关颖琳, 彭微微
    2023, 55 (9):  1501-1517.  doi: 10.3724/SP.J.1041.2023.01501
    摘要 ( 3594 )   HTML ( 600 )  
    PDF(1584KB) ( 435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已有研究提示自闭症个体的疼痛共情缺陷可能源于自身疼痛的异常。鉴于高自闭特质与自闭症的相似性, 本研究分别通过实验范式和问卷调查评估了状态和特质共情, 旨在刻画自闭特质、自身疼痛与共情之间的联系。在假双人疼痛共情范式中, 高自闭特质个体在目睹他人接受疼痛时P2响应更强, 不愉悦度评分更高, 且部分源于对疼痛的高恐惧水平。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自闭特质水平越高, 在共情特质量表的观点采择维度得分越低, 而个人痛苦维度得分越高, 其中疼痛恐惧和灾难化中介了自闭特质与个人痛苦之间的联系。因此, 高自闭特质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状态和特质情绪共情, 且部分源于对疼痛存在更为负面的情绪和认知。这支持从自身疼痛异常的角度去理解高自闭特质和自闭症群体的共情等社会功能障碍, 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姑娘能变成白雪公主吗?感知到的信任对他人面孔表征的影响
    李庆功, 方溦, 胡超, 石德君, 胡晓晴, 傅根跃, 王乾东
    2023, 55 (9):  1518-1528.  doi: 10.3724/SP.J.1041.2023.01518
    摘要 ( 4108 )   HTML ( 612 )  
    PDF(5622KB) ( 494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考察对他人可信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影响对该人物面孔长相的表征及其潜在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形成目标人物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随后利用反相关图像分类技术将被试对目标人物面孔的心理表征可视化。结果发现无论目标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 高可信度的目标人物与更具吸引力和积极特质的面孔表征相关。实验2从一批新的被试中可视化了可信和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的特征, 并与实验1中获得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的特征做相似性分析, 发现被描述为可信(或不可信)的目标人物的面孔表征特征与可信(或不可信)群体的面孔表征特征有更多的相似性, 说明当人们得知他人是可信(或不可信)时, 会把脑海中的对应图式特征叠加到该人物的面孔物理特征上, 从而重塑面孔表征。本研究说明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在面孔表征形成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革还是拖延?员工对不合规任务的差异化应对
    邹艳春, 章惠敏, 彭坚, 聂琦, 王震
    2023, 55 (9):  1529-1541.  doi: 10.3724/SP.J.1041.2023.01529
    摘要 ( 2128 )   HTML ( 286 )  
    PDF(756KB) ( 255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不合规任务是超出员工预期工作范围并侵犯其职业身份的工作任务。面对不合规任务, 员工会作何反应?基于趋避模型, 本研究提出了员工面对不合规任务的差异化应对方式, 即高趋近倾向的员工实施主动变革, 高回避倾向的员工展现工作拖延。研究1采用情景模拟实验(N = 350), 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与趋近倾向正向交互影响主动变革行为(趋近应对), 不合规任务与回避倾向正向交互影响工作拖延行为(回避应对)。研究2采用基于三阶段问卷调查的相关研究(N = 207), 不仅再次验证了研究1结果, 还揭示了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员工趋近应对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工作疏离感在员工回避应对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揭示不合规任务的应对模式, 启发组织精准管理不合规任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品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影响——来自青年消费群体的证据
    于文环, 何琳, 傅钰, 刘涛
    2023, 55 (9):  1542-1557.  doi: 10.3724/SP.J.1041.2023.01542
    摘要 ( 1648 )   HTML ( 249 )  
    PDF(3671KB) ( 200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4项行为实验与1项脑成像实验一致证实, 增加产品的传统文化载荷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地位的感知评价。赋予产品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活消费者的社会认知脑区以及奖赏脑区, 提升消费者的社会价值感知, 进而影响其对产品品牌的地位感知评价。产品类型调节产品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影响, 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赋能作用更适用于实用型产品, 对享乐型产品品牌地位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营销的研究范畴, 并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品牌地位的认知神经机制, 同时对实用型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品牌地位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惺惺相惜: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影响
    庞隽, 李梦琳
    2023, 55 (9):  1558-1572.  doi: 10.3724/SP.J.1041.2023.01558
    摘要 ( 2189 )   HTML ( 283 )  
    PDF(1191KB) ( 230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作者考察了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6个实验, 作者发现社会身份冲突提升消费者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的偏好, 产品的自我验证功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该效应受到购买目的和购买受益人的调节, 即社会身份冲突对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偏好的提升作用在购买目的是获取产品的功能价值(而非象征价值)以及消费者为他人(而非自己)购买时减弱。这些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混搭、社会身份冲突和自我验证的相关文献, 并为企业如何借助情境因素营销融合式文化混搭产品提供实践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作答精度和作答时间的概率态认知诊断模型
    田亚淑, 詹沛达, 王立君
    2023, 55 (9):  1573-1586.  doi: 10.3724/SP.J.1041.2023.01573
    摘要 ( 889 )   HTML ( 121 )  
    PDF(2559KB) ( 77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对多模态数据的联合分析是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主要途径。针对概率态认知诊断模型(CDM)仅能分析题目作答精度(RA)的局限, 本文基于联合-层级建模框架和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框架提出三个可联合分析RA和题目作答时间(RT)的概率态联合CDM。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模型参数估计返真性良好, 额外引入RT有助于提高参数估计精度并提供有关个体加工速度的测量; (2)基于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框架构建的模型对测验情境的兼容性优于基于联合-层级建模框架构建的模型; (3)概率态属性比确定态属性更精细地反映个体对属性的掌握情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