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下期目录

    2025年, 第5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上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持续性视觉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
    连浩敏, 张倩, 谷雪敏, 李寿欣
    2025, 57 (2):  191-206.  doi: 10.3724/SP.J.1041.2025.0191
    摘要 ( 22 )   PDF(895KB) ( 15 )  
    English Version
    采用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联合采集技术, 通过操纵视觉工作记忆(VWM)项目的检测概率变化VWM项目加工的优先性, 探讨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是否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 以及VWM项目优先加工的神经基础。行为结果显示, 在VWM保持阶段插入消耗视觉注意的任务, 当优先加工1个项目时, 非优先项目受到干扰, 而优先项目不受影响; 当优先加工2个项目时, 优先与非优先项目均受到干扰。事件相关电位和事件相关光信号结果显示, 在VWM保持阶段, 与无项目优先加工相比, 存在项目优先加工时诱发更大的晚期正成分和负慢波, 更高激活额叶和枕叶。这表明, 持续性视觉注意对VWM项目优先加工的作用受到工作记忆资源的调节, VWM项目优先加工的潜在机制是在保持阶段激活额叶和枕叶, 并投入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 增强优先项目的表征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预测中的任务分解效应:未来边界和思维焦点的作用
    史滋福, 夏笔奇, 刘欣, 陈火红, 靳紫阳, 彭玲艺
    2025, 57 (2):  207-217.  doi: 10.3724/SP.J.1041.2025.0207
    摘要 ( 24 )   PDF(413KB) ( 12 )  
    English Version
    为探讨任务分解对时间预测的影响究竟是扩张效应还是收缩效应, 以458名大学生为参与者, 基于计划谬误理论的扩展模型, 通过3个实验予以考察。结果发现, 任务分解与否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 其次, 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短时, 分解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显著长于不分解, 且关注计划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而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长时, 分解条件下参与者的时间预测值边缘显著短于不分解, 且关注障碍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 任务分解对时间预测存在影响, 且该影响受到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的调节, 即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短时, 表现为任务分解的扩张效应; 当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较长时, 表现为任务分解的收缩效应。此外, 当任务分解时, 未来边界的时间范围可以通过思维焦点对时间预测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大脑可泛化神经表征的发育模式
    郝磊, 许天委, 周文龙, 杨杰, 彭思雅, 刘明兰, 徐家华, 王延培, 谭淑平, 高家红, 贺永, 陶沙, 董奇, 秦绍正
    2025, 57 (2):  218-231.  doi: 10.3724/SP.J.1041.2025.0218
    摘要 ( 25 )   PDF(5055KB) ( 17 )  
    English Version
    从脑智发育视角来讲, 神经系统随着心理发展会产生出一系列具有功能特异化(specialization)且高度协同的模块。这些模块之间究竟如何协同支撑儿童情感与认知功能发展呢?本研究综合利用多个经典的情感与认知任务范式(含注意网络测试、情绪匹配和工作记忆任务)以及层级化(hierarchical)的多体素神经表征建模方法, 重点考察7~12岁学龄儿童多元需求(multi-demand)额顶系统在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的通用性(task-general)作用以及分层级神经表征的组织方式。结果表明:儿童低年龄组、儿童高年龄组和成人组被试均表现出了多元需求额顶系统(包括顶内沟和额眼区域)共同参与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的现象, 即跨任务共同激活; 值得强调的是, 学龄儿童多元需求额顶系统表现出了更低水平的跨任务神经表征可泛化性(generalizability), 而作为控制分析的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和前脑岛则没有表现出组间的可泛化性差异。我们推测多元需求额顶系统在发育中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通用性“枢纽”, 通过组构性(compositionality)的信息组织方式, 实现不同任务目标驱动下分层级的神经表征与计算, 进而支撑情感与认知功能随龄的发展。本研究突破了当前单任务范式视角下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框架, 有望为理解跨情感与认知领域的脑智发育工作原理和开发人工智能新型算法提供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倾向对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影响的脑网络研究
    孙岩, 王艺锦, 侯沛雨, 冯雪, 兰帆
    2025, 57 (2):  232-246.  doi: 10.3724/SP.J.1041.2025.0232
    摘要 ( 31 )   PDF(3711KB) ( 89 )  
    English Version
    抑郁倾向是介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之间的轻度抑郁状态, 这种状态被连续诱发则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认知重评是使用广泛且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可分为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 抑郁倾向个体在这两种策略下的调节效果及脑网络特征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复杂网络探讨抑郁倾向个体在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任务期间的调节效果及脑网络特征。结果发现, 抑郁倾向组在认知重评任务期间的效价评分总体上低于健康对照组, 唤醒度评分差异并不显著; 两组被试在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任务期间的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和最大介数中心性存在显著差异; 局部脑区差异主要位于边缘叶、额叶和顶叶等。抑郁倾向组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任务脑网络的异常活动与抑郁倾向的严重程度有关。这表明, 异常的脑网络特征可能表明抑郁倾向个体认知重评功能受损, 这为预防和改善抑郁倾向症状提供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一性混乱和青少年自伤的循环作用关系: 疏离感的纵向中介效应
    顾红磊, 余伟明, 成宇芳
    2025, 57 (2):  247-259.  doi: 10.3724/SP.J.1041.2025.0247
    摘要 ( 50 )   PDF(537KB) ( 58 )  
    English Version
    青春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同时伴随着心理社会发展的不适应问题(例如, 自伤)。本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 考察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自伤(NSSI)的动态双向作用模式, 并检验疏离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一性混乱量表、疏离感量表和自伤行为量表对1258名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波段调查(分别记作T1、T2和T3)。RI-CLPM结果表明:(1)分离了个体间效应后, 个体内水平上T1的NSSI显著正向预测T2的同一性混乱, 而T2的同一性混乱显著正向预测T3的NSSI, T2的NSSI也显著正向预测T3的同一性混乱。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NSSI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 (2)个体内水平上T2的疏离感在T1的NSSI与T3的同一性混乱的关系中具有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 将同一性这一青少年的关键发展任务和NSSI在时间尺度上联系起来, 对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为成功之母? 绝对和相对反馈情境下失败和成功次数对耐挫的影响
    冯萌萌, 都旭, 孙世南, 郭秀丽, 林爽, 白学军
    2025, 57 (2):  260-274.  doi: 10.3724/SP.J.1041.2025.0260
    摘要 ( 25 )   PDF(620KB) ( 16 )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探讨绝对和相对结果反馈情境下, 个体经历不同失败次数后, 成功次数对其耐挫表现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绝对结果(1a和1b: n = 132)和相对结果(2a和2b: n = 132)创设失败和成功反馈, 以不同难度(1a和2a)和相同难度(1b和2b)的图形推理题操纵先前的失败次数(5次或10次)和成功次数(1次或5次)。研究发现: (1)绝对结果反馈情境下: 经历5次失败后, 不论何种难度任务, 5次成功的耐挫表现高于1次成功。经历10次失败后, 相同难度任务下, 5次成功的耐挫表现高于1次成功; 不同难度任务下, 5次成功和1次成功的耐挫表现无差异。(2)相对结果反馈情境下: 经历10次失败后, 不论何种难度任务, 5次成功的耐挫表现高于1次成功。经历5次失败后, 相同难度任务下, 5次成功和1次成功的耐挫表现无差异; 不同难度任务下, 5次成功的耐挫表现高于1次成功。研究结果支持“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以跳脱时间困境: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影响效应的主观时间边界
    王红丽, 陈政任, 李振, 刘智强, 梁翠琪, 赵彬洁
    2025, 57 (2):  275-297.  doi: 10.3724/SP.J.1041.2025.0275
    摘要 ( 19 )   PDF(727KB) ( 16 )  
    English Version
    零工工作者在算法控制下可能被迫做出更多的短期抉择, 是其在看似自由的工作面前更为实际的当下生存抉择。然而, 过往研究却未能将其明确纳入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 创新性提出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本质, 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时间困境中, 算法控制是如何迫使零工工作者做出短期抉择以及该如何破局”的问题。具体而言, 通过两阶段时间滞后田野调查和实验室实验, 考察了算法控制影响零工工作者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及主观时间边界。研究发现:作为解开时间困境的钥匙, 职业未来时间观缓解了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与角色宽度之间的负向关系, 及其通过角色宽度对主动服务行为的负向间接影响, 而不同零工行业类型影响了职业未来时间观的发挥。结论有助于推动对算法控制下的时间困境的思考, 并为零工工作者如何跳脱困境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面绩效反馈下员工绩效改进动机的人机比较
    王国轩, 龙立荣, 李绍龙, 孙芳, 望家晴, 黄世英子
    2025, 57 (2):  298-314.  doi: 10.3724/SP.J.1041.2025.0298
    摘要 ( 27 )   PDF(635KB) ( 24 )  
    English Version
    负面绩效反馈对员工学习和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其往往难以被员工所接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渐应用于组织情境中, 探索AI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对员工行为及态度的影响成为重要议题。采用4个递进式实验探索了AI与人类管理者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对个体绩效改进动机的差异化影响及机制。实验1~3采取经典的虚假反馈的策略, 发现相较于人类管理者, AI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引发个体更高水平的绩效改进动机(实验1)。并且, 在客观任务中, AI (较人类管理者)提供负面绩效反馈引发个体更高水平的绩效改进动机; 而在主观任务中, 结果则相反(实验2)。此外, 个体对于负面绩效反馈的内部归因解释了上述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实验3)。实验4则采用相对真实的负面绩效反馈情境, 重复了先前3个实验的研究发现。该研究对于组织为何以及何时应用AI提供负面绩效反馈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惠利他的先行优势:品牌的互惠角色影响消费者亲社会行为
    孙瑾, 杨静舒
    2025, 57 (2):  315-330.  doi: 10.3724/SP.J.1041.2025.0315
    摘要 ( 20 )   PDF(1117KB) ( 9 )  
    English Version
    在当前强调社会责任传播与披露的背景下, 品牌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成为影响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因素。作为观察者, 个体通常消极评价品牌追求利益的善行。然而, 当品牌在互惠关系中率先发起利益并获得回报后, 观察者在新情境中对品牌的响应表现出比回报一方更高的亲社会性。具体而言, 本研究探究了品牌的互惠角色(发起者vs.回报者)对消费者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1项二手数据和4项设计实验发现:相较于回报者的角色, 品牌在互惠关系中担任发起者的角色会提升消费者对其善行的内在动机归因, 从而激励自己积极参与品牌倡导的亲社会行为。然而, 当品牌具有疏离外部群体(vs.成员群体)标签时, 该效应会发生逆转。本研究丰富了互惠关系的不对称性和传递性研究, 同时从资源循环的情境角度补充了先行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错就“措”还是改“谐”归正? 谐音对消费者广告评价的影响
    周寿江, 赵一晨, 张瑾瑜, 康琪
    2025, 57 (2):  331-348.  doi: 10.3724/SP.J.1041.2025.0331
    摘要 ( 27 )   PDF(1338KB) ( 14 )  
    English Version
    谐音早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重要广告语言工具, 但尚未有研究考察谐音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基于失谐理论, 本文通过7个实验(N = 2456), 考察了谐音对广告评价的影响, 以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 谐音能够促使消费者产生更为积极的广告评价, 且这一影响藉由新颖性、有趣性的链式中介而实现。然而, 谐音对广告评价的这一积极效应会受到消费者新颖性寻求水平、产品消费风险、广告诉求的调节。具体而言, 当消费者的新颖性寻求水平较低, 或者产品消费风险很高、广告突出权威性时, 谐音对广告评价的这一影响会受到削弱。本文结论不仅丰富了谐音启动和失谐理论方面的研究, 也为企业广告实践和营销沟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洞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