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预出版

    预出版:以下论文还在清样阶段,期号和页码都是临时的,大约2月之内可以正式出版。引用可写“印刷中”或“in press”。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短时和持续性疼痛: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邱义, 常香玉, 涂毅恒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13
    预出版日期: 2024-06-28

    摘要2)      PDF(pc) (4082KB)(3)    收藏
    当前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的镇痛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可能与疼痛神经网络的复杂性及当前tDCS调控靶点单一有关。为提高tDCS缓解疼痛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双盲、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采用双靶点tDCS技术,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进行同步刺激,通过调节DLPFC和M1所属不同的疼痛传导通路,探究双靶点tDCS的镇痛效果及优势。结果表明,与假刺激对照组相比,双靶点tDCS组对低强度短时热痛、辣椒素诱发的持续性疼痛以及压痛阈限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且调控效应优于单靶点tDCS组。同时,双靶点tDCS的镇痛效应与被试的疼痛恐惧特质显著相关,即被试疼痛恐惧量表评分越高,镇痛效果越好。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双靶点tDCS缓解短时热痛和持续性疼痛的优势效果,支持了疼痛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理论,也为双靶点tDCS在疼痛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有序还是无序:陈列秩序与产品属性的匹配效应
    李斌, 金来, 陈晓曦, 俞炜楠, 李爱梅, 戴先炽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18
    预出版日期: 2024-06-28

    摘要36)      PDF(pc) (828KB)(18)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产品属性和陈列秩序之间的匹配效应及其对消费者产品偏好的影响。基于联想学习理论,通过4个系列实验,发现产品属性和陈列秩序之间存在匹配关系,即产品的自然属性与无序陈列的关系更紧密,而产品的人工属性与有序陈列的关系更紧密,基于此提出了“自然-无序”与“人工-有序”的消费者朴素信念。这两种朴素信念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当产品呈现自然属性(vs. 人工属性)时,消费者对无序陈列(vs. 有序陈列)下的产品产生更高的偏好,反之亦然,同时流畅性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发现效价线索会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效价线索的存在与否会改变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即效价线索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消费者对“自然-有序”和“人工-无序”的产品偏好及流畅性感知。这些结果说明了产品属性与陈列秩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研究结论可为商家在商品陈列和广告营销的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员工跨界何以影响上司支持:上司信任与向上建议寻求的作用
    赵富强, 祝含秋, 陈耘, 陈祝慧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24
    预出版日期: 2024-06-28

    摘要10)      PDF(pc) (585KB)(6)    收藏
    在鼓励合作创新的背景下,员工跨界已然成为组织创新的源泉。尽管既有研究基于行为者视角检验了员工跨界对自身的影响,但其对上司影响如何鲜有研究关注。为此,本研究基于积极人际互动视角,采用情景实验(研究1)与多时点上下级匹配问卷调查(研究2),探讨员工跨界何时以及如何影响上司支持。研究1(N = 220)结果表明,员工向上建议寻求水平越高,上司会对跨界员工产生更高程度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从而给予员工更高水平的人际支持。研究2(N = 406)再次揭示员工跨界与向上建议寻求的交互项通过上司情感信任对上司支持的影响,但不支持上司认知信任路径。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揭示员工跨界对上司支持的影响效应,从而为组织管理员工跨界与维持和谐上下级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妒忌还是钦佩: 员工对同事被授权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贾建锋, 刘伟鹏, 段锦云, 赵洋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25
    预出版日期: 2024-06-28

    摘要8)      PDF(pc) (1019KB)(8)    收藏
    在强调激活个体及其自主性的背景下,授权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然而员工如何看待同事被授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回答。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本研究从旁观者视角出发,探讨了不同程序公平感的员工在面对同事被授权时会产生何种情绪(妒忌vs.钦佩; 研究一和二)和行为反应(研究二和三)。研究一采用情景实验(N = 238),结果表明,当程序公平感低时,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妒忌具有正向影响;当程序公平感高时,同事被授权和程序公平感交互对钦佩具有正向影响。研究二采用基于三时点的实地问卷调查(N = 306),研究三采用经验取样法(N = 1285),不仅再次验证了研究一的结果,还发现妒忌与职场排斥正相关,钦佩与观察学习正相关,并且妒忌和钦佩分别在交互项对结果变量(排斥和学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领导者正确认识授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健康焦虑的移动网络化解释偏向矫正: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杜夏雨, 赖丽足, 史从戎, 郭子涵, 韩菁, 张涛, 任志洪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28
    预出版日期: 2024-06-24

    摘要11)      PDF(pc) (757KB)(13)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移动网络化解释偏向矫正(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 Interpretation, iCBM-I)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及灾难化解释在干预起效中的机制作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健康焦虑标准的被试(N = 228)随机分配到iCBM-I干预组(100%积极反馈,N = 76)、注意控制组(50%积极50%消极反馈,N = 76)以及等待组(N = 76)。干预组和注意控制组进行为期12天的在线任务训练,等待组不做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后一个月对被试的健康焦虑、灾难化解释、一般焦虑和抑郁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与等待组相比,iCBM-I干预对健康焦虑个体的灾难化解释、一般焦虑和抑郁症状存在显著的即时效果和一个月后的追踪效果;基于潜在增长曲线模型的纵向中介检验显示,相对于注意控制组,iCBM-I干预通过降低个体的灾难化解释进而改善健康焦虑。本研究为健康焦虑的网络化干预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联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干预方法,以提高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狄考文与晚清时期心理学的传播——从心灵学课程最早开设的学校谈起
    阎书昌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20
    预出版日期: 2024-06-24

    摘要6)      PDF(pc) (1188KB)(4)    收藏
    通过历史资料对登州文会馆开设心理学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考证,发现登州文会馆并未在1876年开设心理学(精神哲学、心灵学)的课程,而是相关证据表明可能在1896或1897年之后开设心理学课程,而且目前这是基于一则孤证之上。登州文会馆首任馆长狄考文在1877年就表现出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同另外一位有心理学背景的丁韪良有过密切接触,对丁韪良的《性学举隅》很为赞赏。狄考文还参与了教科书委员会及术语委员会的工作,对心理学教科书的编辑较为重视。狄考文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学术语创制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将功补过!基于身份维护视角的家庭-工作冲突作用机制
    卢海陵, 董国庆, 杨洋, 王永丽, 谭玲, 赖少东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21
    预出版日期: 2024-06-24

    摘要11)      PDF(pc) (604KB)(18)    收藏
    家庭-工作冲突是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身份维护理论探讨家庭-工作冲突是否对员工工作行为产生积极效应。通过实验研究(研究1)和经验取样法研究(研究2),研究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设:家庭-工作冲突让员工感知工作表现失分,从而使其工作努力程度提升和家庭投入减少。相对女性员工,男性员工家庭-工作冲突通过感知工作表现失分对工作努力和家庭投入减少的正向间接效应较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挑战了“家庭-工作冲突总是有害”这一主流假设,也在实践层面帮助组织面对员工家庭-工作冲突问题时趋利避害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超越瘦身迷思: “以瘦为美”的社会规范对青年群体积极身体意象与热量摄入的影响
    汤美慧, 田姝菀, 谢天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16
    预出版日期: 2024-06-24

    摘要21)      PDF(pc) (640KB)(22)    收藏
    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许多人认可并遵守“瘦理想”社会规范,即“瘦是理想身材”。一些体重正常的青年也减少了积极身体意象感知,并进行不健康的减肥行为。为探究“瘦理想”社会规范及其干预对青年群体的积极身体意象与热量摄入的影响,该研究进行了1项问卷调查与3项干预实验(N = 612)。结果发现,青年群体“瘦理想”社会规范感知越强,其积极身体意象水平越低,BMI自我差异在该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1)。基于此,该研究聚焦社会规范的干预作用,进一步表明社会规范干预对积极身体意象与热量摄入的干预作用。由于指令性社会规范干预在纠正误解方面的作用有限(研究2),因此采取效果更强的描述性社会规范干预以及加入榜样因素的描述性社会规范干预(研究3),而后者的干预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研究4)。以上发现丰富了“瘦理想”社会规范的影响机制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更有效的社会规范干预方式,为个人、榜样与健康领域商业机构提供了实践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亲社会行为专刊投稿)
    韩宪国, 金国敏, 李丹, 刘世宏, 吴琴, 刘俊升, 陈欣银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
    预出版日期: 2024-06-13

    摘要38)      PDF(pc) (632KB)(31)    收藏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49.5%女生, M年龄 = 10.28岁, SD = 0.69)开展间隔一年的三次追踪调查, 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直接预测关系因父母角色而异, 前测母亲温暖正向预测后测儿童亲社会行为, 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后测父亲温暖; (2)纳入儿童集体取向后, 前测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正向预测后测儿童集体取向, 儿童集体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相互正向预测; (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 T1的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能够通过T2的儿童集体取向预测T3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文化价值观在父母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 并为儿童价值观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干预带来一定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自动激活的长时联结表征对工作记忆的促进效应
    张引, 李月, 梁腾飞, 陈江涛, 刘强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14
    预出版日期: 2024-06-13

    摘要36)      PDF(pc) (1400KB)(23)    收藏
    本研究通过让被试学习具有语义关联性的图片对,以达到在短期学习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自动激活的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自动激活的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机制。实验 1 控制呈现方式(联结/独立)与记忆方式(学习/无学习),结果表明学习条件下,联结条件的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显著高于独立条件,说明自动激活的联结表征促进了当前工作记忆的加工;实验 2 控制呈现时间(500ms/1000ms)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结果显示两种呈现时间下,联结条件相较于独立条件,在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从而排除了促进作用是由编码速度提升所导致的可能性;实验 3 进一步采用 alpha 震荡作为脑电指标,探究长时联结表征促进工作记忆的机制,结果发现, 联结表征增加了工作记忆的维持数量。三个实验结果表明,自动激活的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当前的工作记忆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是来自联结关系辅助了工作记忆的维持加工,而不是压缩的简化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复合语素意识、词语结构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
    郭存, 谢瑞波, 喻艳玲, 夏月, 王振梁, 伍新春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10
    预出版日期: 2024-06-13

    摘要28)      PDF(pc) (495KB)(18)    收藏
    为考察复合语素意识、词语结构意识与词汇知识在发展中的关系,对278名小学三年级儿童进行为期2年3次的追踪测试。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快速命名以及变量的自回归效应后,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1) 在三到四年级阶段,词汇知识可以显著复合语素意识与词语结构意识;复合语素意识可以显著预测词语结构意识和词汇知识;而词语结构意识未能显著预测复合语素意识和词汇知识;(2) 在四到五级阶段,复合语素意识可以显著预测词语结构意识与词汇知识;词语结构意识可以显著预测复合语素意识和词汇知识;而词汇知识未能显著预测复合语素意识和词语结构意识。研究表明,复合语素意识、词语结构意识和词汇知识在三到五年级的发展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具有阶段性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解释水平对下属愿景追逐行为的影响
    赵晨, 林晨, 周锦来, 高中华
    心理学报    DOI: 10.3724/SP.J.1041.2024.006
    预出版日期: 2024-05-09

    摘要67)      PDF(pc) (640KB)(50)    收藏
    愿景沟通与负面反馈的搭配使用在实践广泛存在且引发学界关注,然而既有研究仍对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的不同措辞与下属动机情感间的心理机制缺乏了解。基于幻想实现理论,搭建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解释水平对下属愿景追逐行为的影响理路,通过2项研究分别通过情境实验和问卷调研进行检验。研究1表明:在顺境下的愿景沟通中,负面反馈解释水平与下属愿景实现期望呈负向关系;而在逆境下,负面反馈解释水平与下属愿景实现期望呈正向关系;负面反馈解释水平通过愿景实现期望进一步影响下属的愿景追逐行为。研究2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重复研究1的结果。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幻想实现理论的实证应用,搭建愿景沟通与负面反馈的理论对话,为多元沟通管理手段的合理搭配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亲子对话中父母教养行为与 5~6 岁儿童行为反应的动态关系
    潘莱珂 翟舒怡 何洁
    心理学报   
    预出版日期: 2024-04-23

    摘要89)      PDF(pc) (633KB)(46)    收藏
    父母教养和儿童行为存在密不可分的双向作用,但少有研究在微观层面检验互动进程中的儿童驱动效应与父母驱动效应。本研究考察113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在冲突对话中的行为表现,基于贝叶斯统计构建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捕捉实时互动引发的父母教养行为和儿童行为反应的变化,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父母和儿童行为对对话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在15s间隔内的消极行为反应能够正向预测随后15s父母的非支持性教养行为,(2)儿童的积极行为反应对对话结局起主要预测作用,儿童行为反应的积极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冲突的建设性解决。这些结果在微观层面验证了儿童驱动效应,支持了学龄前儿童在亲子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