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预期视角下音乐节拍结构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孙丽君, 杨玉芳
    2024, 32 (10):  1567-1577.  doi: 10.3724/SP.J.1042.2024.01567
    摘要 ( 712 )   HTML ( 18 )  
    PDF(586KB) ( 1080 )   审稿意见

    节拍结构作为音乐在时间维度的组织框架, 不仅是作曲家的创作基础, 还是人们欣赏音乐美感、体验音乐情绪以及理解音乐意义的前提。在预期编码理论的框架下, 本文拟围绕节拍结构的预期与整合两方面, 通过行为实验和脑电技术, 探查音乐节拍结构的认知神经基础。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研究:(1)考察在节奏序列展开过程中, 听者构建节拍结构心理表征从而建立预期的动态神经响应; (2)考察听者通过预期错误实现节拍结构预期更新的神经机制; (3)以乐句为结构单元, 考察听者在小时间尺度上整合多层级节拍结构的认知神经机制; (4)在乐段水平上, 考察听者如何依据远距离依存关系整合嵌套节拍结构。以上研究将有利于揭示音乐结构认知的一般机制, 为音乐认知神经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 相关研究结论还将为音乐鉴赏活动与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在音乐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课堂学生认知投入的多模态量化机制与干预
    田媛, 聂昕晓, 刘海诺, 刘忠健, 房敏, 张琪
    2024, 32 (10):  1578-1592.  doi: 10.3724/SP.J.1042.2024.01578
    摘要 ( 603 )   HTML ( 16 )  
    PDF(1083KB) ( 1426 )   审稿意见

    认知投入是指学习者的心理努力程度和认知策略应用程度, 是影响混合式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但以往对学生认知投入的评估存在主观性强、模态单一等问题, 难以明晰混合课堂学生的认知投入水平, 制约混合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本研究拟结合数学建模、实验室实验与教学追踪准实验探究混合课堂认知投入的量化及干预。本研究将建立混合课堂认知投入的多模态量化表征模型以及认知投入提升策略, 形成面向高等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方案并研制认知投入识别与干预的教研一体化工具, 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新探讨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内涵、前因及结果: 基于代际互动视角
    崔国东
    2024, 32 (10):  1593-1609.  doi: 10.3724/SP.J.1042.2024.01593
    摘要 ( 652 )   HTML ( 15 )  
    PDF(1226KB) ( 997 )   审稿意见

    工作中成功老龄化概念的提出为组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新思路。然而, 现有研究对于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概念界定尚不清晰, 未能揭示其独特内涵, 忽视了代际互动因素对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以及对于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结果变量缺乏关注。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研究提出进行三方面的研究:第一, 从代际互动视角出发, 重新探索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内涵及结构维度; 第二, 确定代际知识共享与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关系形态以及职业适应性和代际友谊的双中介机制, 并引入主客体互依模型检验上述关系的主客体效应; 第三, 构建工作中成功老龄化影响年轻员工工作投入的双刃剑效应模型。本研究创新性地从代际互动的视角出发, 重新探讨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内涵和结构, 尝试拓展其影响因素和结果效应研究, 以期推进和完善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理论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领导领地行为的概念、测量、前因及影响
    毛日佑, 宁先会, 龙立荣, 王婕
    2024, 32 (10):  1610-1620.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10
    摘要 ( 515 )   HTML ( 21 )  
    PDF(891KB) ( 806 )   审稿意见

    线上办公日渐成为常态, 虽与组织的时空分离给予员工高度自主, 但削弱了领导的控制感并带来不确定性。领导如何实现在虚拟空间的控制感, 保持其管理有效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鲜有研究将“线上办公”与“领地行为”结合, 故限制了对线上控制和线上领导领地行为表征形式的理解。本研究拟首先开发符合线上办公这一时代背景的线上领导领地行为量表, 提供实证测量工具; 其次, 探讨并解析线上办公与线上领导领地行为的联系; 再次, 线上领导领地行为虽能化解领导关于控制方面的忧虑, 却会违背员工对自主的期望, 故本研究提出并分析这一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最后, 分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调节作用。关注线上领导领地行为这一命题可为线上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工作场所人工智能应用对员工影响的元分析
    蒋建武, 龙晗寰, 胡洁宇
    2024, 32 (10):  1621-1639.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21
    摘要 ( 1736 )   HTML ( 64 )  
    PDF(743KB) ( 2283 )   审稿意见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 人工智能为组织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其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对员工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日益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相关影响方向、程度和边界等研究结论尚未取得共识。本研究对包含85个结果变量, 150个效应量的64篇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元分析。研究发现:工作场所AI应用有助于触发员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幸福感等积极心理, 调动其知识共享、数字创新、工作重塑等积极行为, 但同时也会引发员工焦虑、离职倾向、工作不安全感等消极心理, 出现知识隐藏、工作退缩、服务破坏等消极行为, 且AI应用类型、行业类型以及AI应用测量方式对上述关系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工作场所AI应用是一柄双刃剑, 它既可以作为技术支持丰富员工心理资源, 激发积极行为, 亦会给员工造成威胁从而消耗心理资源, 引发消极行为。本研究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理论框架下, 明晰了工作场所AI应用与员工行为和心理结果变量间的关系效果以及边界条件, 对组织科学地调整AI管理方式、引导员工正确认识AI以有效发挥其价值具有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探究: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刘红艳, 周泳含, 陈艳霞
    2024, 32 (10):  1640-165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40
    摘要 ( 419 )   HTML ( 20 )  
    PDF(686KB) ( 615 )   审稿意见

    次优食品是存在缺陷但可安全食用的食品, 次优食品的商业化成为减少食物浪费的重要策略。然而, 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有效性的实验结果存在分歧。本研究通过元分析方法整合了目前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的实证研究, 分析了认知导向和情感导向营销干预策略对消费者次优食品评价和购买的有效性, 并探索了营销干预策略有效性的边界条件。研究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32篇(57个独立样本), 共94个效应量。结果发现, 认知导向和情感导向营销干预策略能有效促进消费者对次优食品的积极评价和购买意愿, 具有接近中等强度的有效性, 且情感导向营销干预策略的效果优于认知导向营销干预策略。此外, 次优食品特征、营销特征和顾客特征等因素调节次优食品营销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发现为食品相关企业营销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管理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言语加工过程中预测的形成: 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
    隋雪, 李昱霖, 岳泽明, 刘新, 李雨桐, 刘顺华
    2024, 32 (10):  1659-1669.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59
    摘要 ( 486 )   HTML ( 22 )  
    PDF(453KB) ( 633 )   审稿意见

    预测性加工是指在词汇语义加工之前进行有效地预测形成预测性认知。预测性认知形成有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先验知识和语境信息。两个因素对预测性认知形成共同作用, 相互促进。已形成的预测性认知在后续语义加工过程中还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本文梳理了能够解释预测性认知形成的理论并探讨了预测性认知形成的神经机制。最后从性别因素、语境信息呈现的时间、语境信息的唤醒度、自变量的控制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面孔和注视方向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郭桐阳, 莫李澄, 张丹丹
    2024, 32 (10):  1670-1679.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70
    摘要 ( 374 )   HTML ( 15 )  
    PDF(450KB) ( 439 )   审稿意见

    面孔和注视方向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社会线索。探讨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对面孔和注视方向的加工, 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社交能力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回顾前人研究我们发现: 0~28日龄的新生儿普遍表现出对人类面孔和直视的偏好, 3月龄的婴儿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目光的注视追随能力。脑观测研究发现3月龄以上的婴儿对面孔和注视加工具有与成人类似的脑神经表现。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多种脑观测(特别是新型脑磁图)技术进一步考察新生儿的面孔偏好、直视偏好以及婴儿的注视追随现象, 揭示婴儿对人类面孔和眼睛注视加工先天优势的神经基础及其受后天经验影响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俭以养德?节俭对亲社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及其理论解释
    陈斯允, 徐惠琪, 李诗颖, 牛小曼, 许丽颖
    2024, 32 (10):  1680-1696.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80
    摘要 ( 774 )   HTML ( 27 )  
    PDF(647KB) ( 1627 )   审稿意见

    随着社会物质经济的发展, 节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节俭素来享誉“美名”。然而, 节俭所导致的结果是否总合乎道德?本文试图系统地回答这一问题, 分别从积极面和消极面揭示了节俭对亲社会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上述效应的发生可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自我控制理论、生命史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等视角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厘清和开发节俭的道德内涵, 开展节俭相关后效的跨文化研究, 识别不同类型亲社会行为中节俭的共同作用, 探寻统一双刃剑效应的理论框架和边界情境, 以及验证道德情绪作为心理机制的解释作用, 进而推动节俭心理学和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人类认同提升亲社会心理和行为及其解释机制
    赵偲琪, 刘若婷, 胡晓檬
    2024, 32 (10):  1697-170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697
    摘要 ( 672 )   HTML ( 29 )  
    PDF(534KB) ( 1048 )   审稿意见

    在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背景下, 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全人类认同对亲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其解释机制至关重要。全人类认同指将全体人类视为内群体, 并关心人类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全人类认同对于个体的亲社会心理和行为具有提升作用, 主要表现在群际交往、环境可持续以及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三个领域。全人类认同影响亲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机制主要有关联性、责任、义务以及情绪, 但当前这四项因素彼此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未来应深入探究全人类认同作用于亲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综合理论模型、进化和生物机制以及边界条件, 考察人工智能浪潮对全人类认同与亲社会心理和行为关系的影响, 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二者关系的文化变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绿色创造力的诱发机制:个体、情境及其共同作用模式
    余光钰, 聂琦, 彭坚
    2024, 32 (10):  1709-1725.  doi: 10.3724/SP.J.1042.2024.01709
    摘要 ( 408 )   HTML ( 20 )  
    PDF(751KB) ( 670 )   审稿意见

    “双碳”背景下, 企业亟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员工绿色创造力是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 指员工针对绿色产品、服务、流程以及实践提出具有原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新想法。然而, 目前学界对绿色创造力诱发因素与作用机制的议题尚缺乏系统认识。个体(动机、认知、情感、态度、资源能力、行为)与情境(领导风格、愿景战略、管理实践、综合实力)因素构成了诱发员工绿色创造力的前因变量。在此基础上, 将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模式归纳为两类:(1)“情境→个体”驱动路径模式, 自我决定、社会认知、情感事件、态度改变理论是上述模式的解释视角; (2)个体与情境交互关系模式, 素质激活模型与动机性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是上述模式的解释视角。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界定、文化影响、团队建设、动态属性、持续性以及代价等视角出发, 丰富绿色创造力理论体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更道德抑或更社会: 绿色消费的自我建构机制
    柴民权, 刘可欣, 靳菲
    2024, 32 (10):  1726-1735.  doi: 10.3724/SP.J.1042.2024.01726
    摘要 ( 537 )   HTML ( 21 )  
    PDF(533KB) ( 765 )   审稿意见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出于环境关切的目的, 还兼具构建自我身份的功能导向。本文通过梳理绿色消费动机的相关研究, 发现个体通过绿色消费进行自我建构的双重机制: 发挥道德补偿作用, 消弭道德失调状态, 重塑个体的内在道德身份; 充当社会地位、权力、声望和财富的信号表征体系, 彰显个体的外在社会身份。本文进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理论视角, 提出了绿色消费心理动力机制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可从绿色消费自我建构的路径模式、关系机制、研究领域和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认知建模中模型比较的方法
    郭鸣谦, 潘晚坷, 胡传鹏
    2024, 32 (10):  1736-1756.  doi: 10.3724/SP.J.1042.2024.01736
    摘要 ( 740 )   HTML ( 24 )  
    PDF(2249KB) ( 880 )   审稿意见

    认知建模近年来在科学心理学获得广泛应用, 而模型比较是认知建模中关键的一环: 研究者需要通过模型比较选择出最优模型, 才能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或潜变量推断。模型比较不仅要考虑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平衡过拟合与欠拟合), 也需要考虑模型的复杂度。然而, 模型比较指标众多, 纷繁复杂, 给研究者的选用带来困难。本文将认知建模常用的模型比较指标分为三大类并介绍其计算方法及优劣, 包括拟合优度指标(包括均方误差、决定系数、ROC曲线等)、基于交叉验证的指标(包括AIC、DIC等)和基于边际似然的指标。结合正交Go/No-Go范式的公开数据, 本文展示各指标在R语言中如何实现。在此基础上, 本文探讨各指标的适用情境及模型平均等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