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网络极端情绪表达和传播的文化差异:辩证思维的影响
    陆敏婕, 王苏宜, 陈晓媛
    2024, 32 (11):  1757-1767.  doi: 10.3724/SP.J.1042.2024.01757
    摘要 ( 295 )   PDF(559KB) ( 375 )   审稿意见
    网络舆论环境中, 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容易导致谣言泛滥、社会矛盾升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 与西方文化相比, 中国和东亚文化鼓励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inking), 更容易接受矛盾的信息、观点和情感。这一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个体的网络情绪和行为, 即辩证思维可能可以减少网络上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 以及调控网络极端情绪导致的负面效应(如导致群体态度分裂)。这一构想力图结合中国民众的心理情绪特点为网络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规律提供理论解释, 以期为政府管理部门把握网民心理、调控民众心态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挑战还是阻断?平台算法压力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
    张振铎, 国佳宁, 李豪, 王宏蕾
    2024, 32 (11):  1768-1785.  doi: 10.3724/SP.J.1042.2024.01768
    摘要 ( 133 )   PDF(796KB) ( 198 )   审稿意见
    零工经济新业态依托在线服务平台迅速崛起, 成为创造就业机会与推动经济整体效率的重要引擎。平台在利用大数据算法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 也在全景式动态追踪数字零工的劳动过程, 导致其在与算法系统和平台的互动中产生复杂多元的新型压力体验。然而, 现有研究并未清晰界定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概念, 且无法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 上述研究缺口成为探究数字零工压力反应及其对平台服务质量影响的障碍。因此, 本研究围绕“平台算法压力内涵及其对数字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的核心研究主题, 基于算法管理功能与零工算法互动过程, 创造性提出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新定义, 并通过开发科学的量表工具, 甄别算法压力的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 结合压力认知评估理论, 基于挑战性-阻断性压力认知评估框架揭示算法压力影响零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增益路径和损耗路径, 以及双元路径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零工经济背景下平台算法研究的理论框架, 且能够为有效发挥在线服务平台算法的积极功能提供理论指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诸彦含, 贺彬, 孙蕾
    2024, 32 (11):  1786-1799.  doi: 10.3724/SP.J.1042.2024.01786
    摘要 ( 158 )   PDF(2941KB) ( 260 )   审稿意见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 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 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 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计纳入48篇文献, 106个效应量, 总样本量为14871人。主效应检验发现,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行为的社会可见性和诉求类型的调节, 但不受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状态权力感启动方式、状态权力感类型、亲社会行为的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以及出版状态的调节。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保证了纳入文献信息的完整性, 从而就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得出更为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 有助于拓展对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及调节机制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面向心理学的虚拟现实实验开发工具
    韩明, 蒯曙光
    2024, 32 (11):  1800-1813.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00
    摘要 ( 174 )   PDF(593KB) ( 246 )   审稿意见
    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学研究时,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虚拟实验环境至关重要。然而, 对于部分缺乏计算机编程经验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 这一任务常常充满挑战。为应对这一难题, 领域内的研究者开发了多种专门用于虚拟现实实验的工具, 借助游戏引擎等技术, 大大降低了研究者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依赖。这些工具各具特色, 一部分提供实验框架, 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更轻松地搭建实验环境, 而另一部分则专注于解决特定的技术难题, 在特定环节或范式上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开发范例。未来, 实验工具还可能会采用“元框架”的理念, 为开发者提供更高效、灵活的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学习方法在测验安全领域的应用
    高旭亮, 李宁
    2024, 32 (11):  1814-1828.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14
    摘要 ( 107 )   PDF(657KB) ( 153 )   审稿意见
    测验安全的事后检测主要依靠统计量方法, 而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凭借良好的检测性能与统计量方法形成互补。为了推进测验安全问题的解决, 综述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三大类机器学习方法及其衍生的集成学习、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方法在测验安全领域的应用, 阐述了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特点, 提供了数据的获取及处理、输入特征的选择等实用的方法建议。未来研究可以从机器学习与个人拟合、机器学习与多模态数据、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异常检测, 以及增加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几方面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视觉注意对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张湘一, 吴一琳
    2024, 32 (11):  1829-1843.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29
    摘要 ( 167 )   PDF(522KB) ( 278 )   审稿意见
    视觉注意作为一种信息选择和认知资源分配机制, 不仅是信息加工和认知功能的基础, 也是完成各种社会行为的重要条件。大量研究证实视觉注意影响了个体的决策偏好。本文在全面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从知觉决策、偏好决策和其他社会决策三个方面梳理了视觉注意对决策的影响; 并且, 总结了简单暴露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注视层叠假说(gaze cascade hypothesis)、序列抽样模型(sequential sampling model)和自适应注意表征模型(adaptive attention representation model)对视觉注意影响三种决策作用机制的解释。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设置具有不同偏好程度的选项、决策情境或视觉环境的调节因素、其他类型的注意在决策中的作用以深化关于视觉注意对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问题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越视觉限制:失象症的跨学科探索
    齐登辉, 张得龙
    2024, 32 (11):  1844-1853.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44
    摘要 ( 290 )   PDF(464KB) ( 279 )   审稿意见
    失象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表现为个体无法自主在大脑中生成心理表象。研究者通过VVIQ等主观报告方法揭示了失象症现象的存在, 并借助双眼竞争范式和脑成像技术探讨了失象症的神经基础。研究发现失象症个体通常采用替代策略, 如语言描述等非视觉策略, 以弥补表象能力的缺陷。这些策略不仅体现在想象和记忆领域, 还在空间能力、元认知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深度学习模型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 还为揭示失象症的神经计算机制提供了新途径。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失象症的多感官模态与认知多样性, 建立新的深度学习模型, 模拟失象症的认知模式并探究其神经机制, 为揭示大脑信息表征并开发更好的拟人化智能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忆快速巩固:基于图式的学习与重复再激活
    周帆, 田昊月, 姜英杰
    2024, 32 (11):  1854-1871.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54
    摘要 ( 118 )   PDF(548KB) ( 216 )   审稿意见
    记忆巩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 新的研究显示, 当新信息与已有图式一致或采用特定编码方式时, 记忆能够迅速巩固。此外, 睡眠和提取对记忆的促进也被认为与记忆的快速巩固有关。这些现象揭示了记忆快速巩固两种可能的途径:基于图式的学习和记忆重复再激活。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进一步探索海马在皮层学习中的作用, 干扰抑制对记忆巩固的意义, 以及在理解记忆快速巩固两面性的基础上, 从适应环境的视角来考察记忆巩固的快与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工流畅性、期望和认知目标如何塑造审美判断?——基于多模型整合的视角
    高程, 刘昌
    2024, 32 (11):  1872-1881.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72
    摘要 ( 117 )   PDF(473KB) ( 156 )   审稿意见
    审美愉悦的加工流畅性理论认为刺激加工的容易程度会引发积极情绪, 从而促进对刺激的积极评价。在近20年的概念发展和实证研究中, 该模型逐渐面临理论和经验的双重挑战。结合预测加工框架和认知动机模型有望对早期流畅性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形成多模型整合的审美判断流畅性解释框架。它强调了四个因素在影响审美判断方面的作用:对刺激的期望、对流畅性本身的期望、与特定信念相关的定向目标以及与流畅性和确定性相关的非定向目标。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加工流畅性如何介入审美判断, 以及会对审美判断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该框架为更好地解释审美判断过程中矛盾而复杂的流畅性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持, 并为该领域未来的实证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破性创造力与渐进性创造力真的区分开了吗? 基于2011~2024文献的分析
    骆南峰, 李统鉴, 陈雯, 张慧君, 刘俊池, 沈子维
    2024, 32 (11):  1882-1897.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82
    摘要 ( 92 )   PDF(543KB) ( 152 )   审稿意见
    员工创造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但以往将创造力作为单一变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需要。自2011年Gilson和Madjar迁移创新研究文献中的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这一对概念, 首次提出将创造力区分为突破性与渐进性两类以来, 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逐渐涌现。本文通过回顾此后13年的79篇相关中英文文献, 全面深入检验了区分两种创造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证据。结果表明, 虽然多数研究在理论上对两者进行了区分, 但仅半数研究基于这两种创造力的差异性构建了研究问题与理论模型。在实证方面, 尽管部分研究呈现了测量工具的区分效度证据, 但多数研究尚未直接检验突破性与渐进性创造力影响差异的显著性。值得注意的是, 仍有超过四成的研究未在理论上进行区分或提供实证支持。总体而言, 未来学界应当在理论论证、研究问题与模型构建、实证检验中协同一致地探究这两种创造力的本质区别与影响。基于此, 指出了一系列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区分这两种创造力的研究建议, 以及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密伴侣暴力的成因:社会学习和女性主义理论下基于态度的解释
    涂画, 张春妹
    2024, 32 (11):  1898-1911.  doi: 10.3724/SP.J.1042.2024.01898
    摘要 ( 224 )   PDF(520KB) ( 312 )   审稿意见
    个体对于亲密伴侣暴力的态度可以显著预测其亲密伴侣暴力相关的行为,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身上, 也体现在第三方的干预意愿与反应上。通过引入态度变量, 研究者得以将亲密伴侣暴力的成因问题转换为亲密伴侣暴力态度的成因问题, 突破原有的研究局限。从社会学习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 亲密伴侣暴力态度串联起两条解释路径:相关社会学习经历/父权制意识形态-亲密伴侣暴力态度-亲密伴侣暴力。未来研究应将这两种理论的独特视角——社会学习理论重视的成因过程与女性主义理论强调的缘起根源——结合起来, 综合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从个体水平到群体水平, 建立起多元交互的亲密伴侣暴力态度解释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远近端食物感官因素对消费者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择的影响
    胡桂梅, 严燕, 梁雪莹, 柳武妹
    2024, 32 (11):  1912-1932.  doi: 10.3724/SP.J.1042.2024.01912
    摘要 ( 117 )   PDF(784KB) ( 187 )   审稿意见
    食物“色、香、味”等感官线索是影响人们食物健康性评估和健康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但传统感官因素分类未能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食物感官体验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 可根据感觉器官检测距离(远端vs.近端)以及体验来源(直接vs.间接)将食物感官因素划分为4种类型:近端直接感官因素、近端间接感官因素、远端直接感官因素及远端间接感官因素。这4类感官因素经由不同心理机制对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择产生差异性影响。对于远端感官, 直接和间接体验的感官因素均主要通过心理想象模拟及认知加工机制起作用, 而对于近端感官, 直接体验的感官因素主要通过生理唤醒与大脑奖赏、情绪与记忆产生影响, 但间接体验的感官因素则依然需要通过心理想象模拟机制发挥作用。同时, 感官加工特质、感官刺激暴露情景及间接体验情景会调节食物感官因素与心理机制间关系, 而食物类型与个体特征会调节心理机制和食物健康性评估与健康食物选择间关系。最后, 基于以上整合框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邱林波, 宛小昂
    2024, 32 (11):  1933-1946.  doi: 10.3724/SP.J.1042.2024.01933
    摘要 ( 130 )   PDF(568KB) ( 179 )   审稿意见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通道的线索对人们的饮食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 而这些线索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于食物的感知, 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 或基于线索和食物之间的图式一致性来发挥作用。当环境中的感官线索来自多个通道时, 人们会对这些线索进行多感官加工, 进而做出饮食决策。个体的特质及动机、饮食决策的范式及情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可能发挥作用从而调控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机器学习等技术, 对环境感官线索影响饮食决策背后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并且基于已有的理论框架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