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张亚利, 张建根, 李红霞, 姜永志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12): 2650-2665.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50
    摘要3759)   HTML215)    PDF(pc) (1244KB)(3599)    收藏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在既有研究中存在分歧, 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联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对纳入的56项研究(65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 = -0.15, 95% CI [-0.18, -0.12]), 但相关程度较低。此外,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受社会经济地位测量工具、测量类型和测量形式, 抑郁测量工具以及取样年代调节, 但不受性别、年龄、设计类型以及个体主义文化指数的调节。该结果提示社会经济地位劣势可能是导致民众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时代, 关心社会底层群众生存和发展困境并建立长久而有效的帮扶机制可从社会面减少抑郁的发病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11): 2461-2472.   DOI: 10.3724/SP.J.1042.2022.02461
    摘要3542)   HTML143)    PDF(pc) (933KB)(2488)    收藏

    目前调节效应检验主要是基于截面数据, 本文讨论纵向(追踪)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如果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纵向数据, 调节效应可分为三类:调节变量Z不随时间变化、Z随时间变化、调节变量从自变量或因变量中产生。评介了基于多层模型、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交叉滞后模型和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纵向数据的多种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调节效应的分解和潜调节结构方程法的使用是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的两大特点。对基于四类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后, 总结出一个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流程。随后用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随后展望了纵向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的拓展方向, 例如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密集追踪数据的调节效应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内外动机对青少年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张明霞, 李雨欣, 李瑾, 刘勋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1): 1-9.   DOI: 10.3724/SP.J.1042.2023.00001
    摘要3379)   HTML288)    PDF(pc) (1197KB)(4934)    收藏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核心, 动机可分为外在和内在动机。青少年时期既是记忆的关键期, 也是动机发展的特殊时期。然而, 目前关于内外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尚不清楚外在和内在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规律和机制是否一致, 也不清楚二者如何交互影响记忆。本研究将结合认知范式和脑成像技术, 考察外在和内在动机如何分别影响以及交互影响青少年记忆。这将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理解内外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独特规律和机制, 为科学提升青少年动机和记忆效果提供研究证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时间贫困内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稀缺理论视角
    孙晓敏, 杨舒婷, 孔小杉, 刘臻臻, 马榕梓, 原悦, 张南, 蒋欣颖, 曹沛伶, 鲍瑞佶, 蔺义芹, 李宁, 李志航
    心理科学进展    2024, 32 (1): 27-38.   DOI: 10.3724/SP.J.1042.2024.00027
    摘要3167)   HTML146)    PDF(pc) (716KB)(3793)    收藏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 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 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 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 据此编制多维测量量表并搭建国民时间贫困数据库; 以稀缺理论为基础, 探讨时间贫困对个人和人际幸福感的影响, 及过度生产率取向的可能中介作用; 并基于溢出−交叉模型, 探讨时间贫困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场景、方式与迷思
    姜福斌, 王震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12): 2825-2845.   DOI: 10.3724/SP.J.1042.2022.02825
    摘要3101)   HTML124)    PDF(pc) (1138KB)(2425)    收藏

    工作场所中, 压力源无处不在; 面对压力源, 个体会如何反应?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从认知评价和应对角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系统解释。在过去的40年里, 该理论已成为阐释个体压力反应的主流框架。然而, 由于提出时间较早, 该理论没有提供各理论要素间的精确关系, 这使得后续实证研究从各自研究问题出发, 对该理论的应用五花八门, 甚至因曲解理论观点而造成不当应用, 不利于对该理论的持续应用和深入发展。在系统回顾理论观点的基础上, 重点梳理了125篇以该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基础的管理心理学实证研究。总体发现:在应用场景方面,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可以用来解释6种压力源对员工工作态度、行为、身心健康和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 其应用形式可以从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应对3个方面分别考虑; 一些研究在应用该理论时存在误区。未来研究需要优化理论要素的测量方式, 进一步拓展该理论的应用场景, 同时丰富认知评价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性别偏格对青少年同伴评价的影响及动态演化
    温芳芳, 柯文琳, 方泽鸣, 王阳, 雷雅甜,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8): 1331-1341.   DOI: 10.3724/SP.J.1042.2023.01331
    摘要3064)   HTML143)    PDF(pc) (874KB)(3623)    收藏

    性别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和社会分类的重要维度。性别偏格是指个体表现出与其出生性别的社会性别规范不相符或不一致的心理现象。近年来性别偏格现象在青少年中日益凸显, 以往研究表明性别偏格的青少年会面临同伴关系等社会适应问题的挑战, 但忽略了性别偏格影响青少年同伴评价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动态演变过程。针对这些不足, 本研究遵循“现象-解释-预测”的逻辑思路, 聚焦性别偏格对同伴评价的影响及演化心理机制这一科学问题。总体研究目标是以性别偏格的属性(不同程度/类型)为切入点, 探讨性别偏格对同伴评价影响及其路径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动态演化, 为改变对性别偏格者的消极同伴评价提供可能的干预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印象管理与自主感缺失
    靳菲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8): 1785-1793.   DOI: 10.3724/SP.J.1042.2022.01785
    摘要2965)   HTML220)    PDF(pc) (661KB)(2782)    收藏

    随着社交媒体, 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及各类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 消费者能够越来越容易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消费和体验。为了适应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 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入社交媒体营销刺激消费者分享。如在产品界面添加分享按钮, 在各大社交平台添加主题标签, 或者直接使用带有分享刺激的广告口号。与以往研究关注消费者决策后的分享行为不同, 本研究提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在消费者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与选择。具体来说, 本项目认为社交媒体分享线索一方面激发了消费者的印象管理动机,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主感, 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的两个行为决策结果:产品兴趣和决策终止。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突破前人研究大多关注决策后分享的局限, 对现有社交媒体分享, 及数字环境如何影响消费行为是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上, 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听古典音乐真的会变聪明吗?基于广义莫扎特效应的元分析
    陈丽君, 黄美林, 蒋销柳, 汪新建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12): 2232-2262.   DOI: 10.3724/SP.J.1042.2023.02232
    摘要2923)   HTML148)    PDF(pc) (1262KB)(3151)    收藏

    是否存在莫扎特效应?若有, 其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关于这些话题目前悬而未解且争论激烈。为明确古典音乐对认知表现的促进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探明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 本研究对检索后获得的91项研究(172个独立效果量, 7159名被试)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剔除异常值后, 古典音乐能显著改善认知表现, 整体效果量较小(Hedges’g = 0.36, p < 0.001), 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年龄、文化背景、实验设计类型、任务对应大脑优势半球的调节, 且性别与年龄、文化背景、优势半球存在交互作用。此外, 直接启动说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但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后续的研究应进一步明晰莫扎特效应的产生机制及其他潜在调节变量, 以此帮助人们更理性、全面看待莫扎特音乐的效果, 合理进行音乐教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厌恶情绪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肖婷炜, 董洁, 梁飞, 王福顺, 李洋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1): 87-98.   DOI: 10.3724/SP.J.1042.2023.00087
    摘要2869)   HTML170)    PDF(pc) (851KB)(3547)    收藏

    自杀导致人类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 然而自杀的心理机制却并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 厌恶情绪是导致自杀的主要情绪因素, 个体因为自身厌恶而走向自杀。厌恶情绪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排泄物等反感的基本情绪, 促进个体远离毒性和疾病, 从而产生“免疫行为”。许多心理问题来自于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厌恶, 有自杀行为的个体对自身极其厌恶, 说明他们的厌恶情绪出现了问题。如同躯体免疫攻击自身一样, 自身厌恶是自杀意念的关键因素, 早年创伤是其根源, 生活压力和精神疾病也参与厌恶诱发自杀意念。厌恶诱发自杀意念的神经基础与HPA轴和五羟色胺系统有关。未来研究可利用神经影像和电生理等神经科学技术, 检验自杀行为的神经机制, 探讨厌恶情绪影响自杀行为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人格动态性:过程与特质整合视角
    吴凡, 胡月琴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7): 1269-1287.   DOI: 10.3724/SP.J.1042.2023.01269
    摘要2680)   HTML73)    PDF(pc) (1011KB)(1586)    收藏

    人格动态性强调个体内人格过程及其与特质的关系, 是一种过程与特质整合的研究视角。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 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于近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格动态性研究通常基于全特质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等理论, 采用密集追踪数据与动态建模方法, 对个体内认知、情绪、动机、生理等交互过程、人与情境交互过程、或人格过程与特质的关系进行探究。未来研究者可从以下方面拓展现有研究: 理论上, 注意区分个体内与个体间人格结构、整合正常与异常人格理论、进一步讨论时序效应; 实证研究中, 可结合多种测量方法, 提高测量效度以及个体内测量信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国内中介效应的方法学研究
    温忠麟, 方杰, 谢晋艳, 欧阳劲樱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8): 1692-1702.   DOI: 10.3724/SP.J.1042.2022.01692
    摘要2637)   HTML165)    PDF(pc) (698KB)(3339)    收藏

    中介效应可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 已成为分析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最近20年, 中介效应成了研究方法的一个热点。从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效应量、类别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纵向数据的中介效应检验和模型拓展(包括多重中介、多层中介、有调节的中介和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中介效应的方法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最后对中介效应的国外方法学研究进展和中介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讨论和拓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心理分析
    吴胜涛, 茅云云, 吴舒涵, 冯健仁, 张庆鹏, 谢天, 陈浩, 朱廷劭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3): 317-329.   DOI: 10.3724/SP.J.1042.2023.00317
    摘要2624)   HTML144)    PDF(pc) (876KB)(2909)    收藏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李婷, 孔祥博, 王风华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6): 1078-1093.   DOI: 10.3724/SP.J.1042.2023.01078
    摘要2527)   HTML289)    PDF(pc) (933KB)(3253)    收藏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 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 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自闭症谱系障碍社交动机理论:机制及干预探索
    寇娟, 杨梦圆, 魏子杰,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1): 20-32.   DOI: 10.3724/SP.J.1042.2023.00020
    摘要2462)   HTML160)    PDF(pc) (853KB)(2636)    收藏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感知社会支持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的元分析: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吴佳桧, 傅海伦, 张玉环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4): 552-569.   DOI: 10.3724/SP.J.1042.2023.00552
    摘要2439)   HTML202)    PDF(pc) (982KB)(2699)    收藏

    学业成就是衡量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和检测其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受到感知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先前的研究已经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共同作用机制, 但感知社会支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强度不明, 且尚不完全清楚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以及一系列调节效应。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41篇, 含78个研究。结果发现:(1)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与学业成就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但效应值偏小, 即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弱相关。此外, 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 且对学习投入的效应量高于对学业成就的效应量。(2)学段仅对感知教师支持的调节效应显著, 学业成就指标调节了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而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学习投入在感知社会支持及子类型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且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初中群体, 在高中群体中介效应不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成美霞, 匡子翌, 冷晓雪, 张洋, 王福兴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5): 769-782.   DOI: 10.3724/SP.J.1042.2023.00769
    摘要2383)   HTML93)    PDF(pc) (978KB)(2286)    收藏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 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 其中, 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 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情感触摸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用
    杨雪, 朱旭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12): 2789-2798.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89
    摘要2293)   HTML142)    PDF(pc) (725KB)(2979)    收藏

    情感触摸指那些用来表达爱、关心、欣赏等感情或者被认为传递了这类信息的触摸行为。触摸愉悦感的产生与存在于人类多毛皮肤中名为C触觉的一组低阈值机械感受传入神经有关。早期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触摸体验模式, 积极的体验模式能够增强社会联系, 促进亲密关系, 触摸回避则与某些心理障碍有关。情感触摸具有治疗功能, 但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涉及伦理问题, 中介触摸和替代触摸可以作为解决触摸回避和伦理问题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王阳, 温忠麟, 王惠惠, 管芳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 (9): 2131-2142.   DOI: 10.3724/SP.J.1042.2022.02131
    摘要2264)   HTML75)    PDF(pc) (854KB)(1608)    收藏

    心理学研究常用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揭示调节作用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实现的现象。介绍了第二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meMO-II)的概念及优势; 将meMO-II与其它中介调节混合模型进行了辨析; 给出了meMO-II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流程, 并用一个实例演示; 介绍了基于潜变量的meMO-II的分析方法、meMO-II建模方法的新进展以及meMO-II的变式。研究有助于推动调节机制研究的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睡眠对恐惧学习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张婕, 张火垠, 李红, 雷怡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4): 631-640.   DOI: 10.3724/SP.J.1042.2023.00631
    摘要2238)   HTML137)    PDF(pc) (671KB)(1948)    收藏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 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 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 阻碍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 从而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或是消退学习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不同阶段对恐惧学习相关脑区有独特的影响: 剥夺(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抑制vmPFC活动、增强杏仁核、海马激活, 导致恐惧习得增强, 消退学习受损, 此外边缘皮层的功能连接减少破坏了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 而慢波睡眠主要与海马变化有关, 慢波睡眠期间进行目标记忆重激活可促进恐惧消退学习。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影响恐惧泛化的神经机制研究、及昼夜节律中断对恐惧消退的影响, 以及关注动物睡眠研究向人类睡眠研究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助推戒烟的行为干预策略
    张宁, 王安然
    心理科学进展    2023, 31 (4): 684-696.   DOI: 10.3724/SP.J.1042.2023.00684
    摘要2225)   HTML107)    PDF(pc) (863KB)(2001)    收藏

    烟草危害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之一。传统的控烟策略主要依赖健康宣教、烟草税和控烟条例等手段, 但是较少考虑到吸烟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心理机制, 因此仍不能有效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行为科学的发展为助推吸烟者成功戒烟提供了新视角。以实施主体和干预的影响机制为划分标准, 可将助推戒烟的行为干预策略分为由政府和公共健康服务部门执行的情境型干预策略和认知型干预策略以及吸烟者可自主执行的情境型和认知型干预策略, 一方面便于吸烟者和相关部门选取可执行的戒烟行为干预策略,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开发和验证助推戒烟的行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虽然基于行为科学的助推干预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研究仍有必要进一步在真实世界中验证和评估戒烟助推干预策略的效果。未来也有必要进一步将行为改变技术融入到数字化的戒烟服务或应用小程序中去以提升其效果。未来也需要考察如何应用戒烟助推干预策略防止电子烟产品的负面影响并减少这类策略的误用和滥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