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4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声调在汉语音节感知中的作用
    赵荣;王小娟;杨剑峰
    2016, 48 (8):  915-923.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15
    摘要 ( 2769 )   PDF(399KB) ( 480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探讨超音段(如声调)与音段信息的共同作用机制, 对口语词汇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研究探讨了声调在口语词汇语义通达阶段的作用, 但在相对早期的音节感知阶段, 声调与声母、韵母的共同作用机制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采用oddball实验范式,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声调在汉语音节感知中的作用。实验1发现检测声调和声母变化的时间没有差异, 均比检测韵母变化的时间长, 表明在汉语音节感知中对声调的敏感性不及韵母。实验2发现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并没有明显优于对韵母的觉察, 但声调与声母或韵母的同时变化都促进了被试对偏差刺激的觉察, 表明声调通过与声母、韵母的结合来共同影响汉语音节的感知加工。研究结果在认知行为层面为声调在音节感知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为进一步探讨超音段与音段信息共同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连续虚拟现实空间中的再定向
    周希;宛小昂;杜頔康;熊异雷;黄蔚欣
    2016, 48 (8):  924-932.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24
    摘要 ( 1151 )   PDF(787KB) ( 160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虚拟空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不连续性, 即在无连接型建筑单元的情况下各个单体间可直接通达的特性。本研究对人在不连续的虚拟空间中的再定向能力进行了探究, 将人类空间再定向能力的研究从现实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 并研究了人在不同虚拟现实设备中的行为表现差异。结果表明, 人在不连续的虚拟空间中能完成再定向任务, 而虚拟空间中建筑单元的几何信息对人在不连续虚拟空间中的再定向表现无显著影响, 但被试在桌面式虚拟现实中的成绩显著高于在头盔式虚拟现实中的成绩。这些结果表明了人对不连续的虚拟空间的适应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意象可塑吗? ——同步性和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
    张静; 陈巍
    2016, 48 (8):  933-945.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33
    摘要 ( 1733 )   PDF(731KB) ( 261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身体意象是个体在意识层面对与身体有关的知觉、态度及信念, 它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使用方位追踪仪、数据手套及投影仪, 通过2个实验考查虚拟手错觉中距离参照系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实验1在虚拟环境中采用经典橡胶手错觉的变式, 考察同步性和虚拟手位置对拥有感的影响; 实验2引入距离参照系, 考察在不同参照条件下被试对同一个位置的虚拟手在不同同步情况下的拥有感错觉。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是同步性还是距离都会对虚拟手错觉中的拥有感产生影响, 即同步比不同步条件下、距离近比距离远条件下拥有感显著; (2)不同的距离参照系对同一位置的拥有感体验影响差异显著, 先近后远的呈现方式会减弱错觉而先远后近的呈现方式则会加强错觉。这一发现与身体拥有感是受稳定的身体意象调节的假设并不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
    邱方晖;罗跃嘉;贾世伟
    2016, 48 (8):  946-956.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46
    摘要 ( 2506 )   PDF(1364KB) ( 480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探讨了个体攻击性对愤怒表情加工中反应偏向和敏感性的影响。使用愤怒、恐惧原型生成表情连续体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类别知觉实验范式考察了高、低攻击个体识别和辨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的类别转折点和斜率。结果发现, 与低攻击个体相比, 高攻击个体识别愤怒—恐惧连续体类别界线处的曲线斜率更大; 高攻击个体具有类别界线向恐惧一端偏移的倾向, 但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这表明, 高攻击个体不存在敌意归因偏向, 而是对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转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
    侯金芹;陈祉妍
    2016, 48 (8):  957-968.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57
    摘要 ( 3326 )   PDF(557KB) ( 705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意在分性别考察中国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785名男生和859名女生参加了3轮追踪研究, 初始测量阶段的年龄跨度为10~16岁, 平均年龄分别为12.99 ± 1.84和12.96 ± 1.87岁。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抑郁情绪在10~19岁时段皆呈线性增长趋势, 其中男生分为两个亚群组, 人际关系解释了部分变异; 女生分为4个亚群组, 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均解释了部分变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周宵;伍新春;曾旻;田雨馨
    2016, 48 (8):  969-980.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69
    摘要 ( 4021 )   PDF(753KB) ( 766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31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对PTSD和PTG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的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 表达抑制策略仅对PTSD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PTG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地调节表达抑制策略对PTSD和PTG的作用, 表现为表达抑制对PTSD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降低, 并可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对PTG发挥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恋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丁如一;周晖;张豹;陈晓
    2016, 48 (8):  981-988.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81
    摘要 ( 5162 )   PDF(401KB) ( 1005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使用相关研究和实验设计探究自恋与亲社会倾向及与现实情境中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1表明, 对男性而言, 自恋与公开的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正相关, 与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之间不存在相关; 而女性的自恋与公开、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研究2通过行为实验证实, 在公开的情境下, 男性青少年中高自恋者比低自恋者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而在非公开的情境下, 高低自恋者的亲社会行为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揭示, 男性青少年自恋者将亲社会行为作为自我调节的策略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焦虑的调节效应
    李彩娜;孙颖;拓瑞;刘佳
    2016, 48 (8):  989-1001.  doi: 10.3724/SP.J.1041.2016.00989
    摘要 ( 5611 )   PDF(511KB) ( 1121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安全依恋启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并考察了特质依恋风格的调节效应。实验1采用回忆书写任务启动安全依恋, 采用3(启动分组:安全依恋启动, 积极情绪启动, 中性启动)×3(目标词类型:信任相关词, 信任无关词, 非词)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启动分组对信任词汇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 与积极情绪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相比, 安全依恋启动能显著提高信任的词汇决策反应时, 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 考察安全依恋启动对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决策的影响, 结果发现, 安全依恋启动组被试在信任决策中分配的金额显著高于中性组被试, 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研究结果验证了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拓延–建构环”效应, 对于促进社会信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倾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
    范伟;钟毅平;杨子鹿;李琎;欧阳益; 蔡荣华; 李慧云 ;傅小兰
    2016, 48 (8):  1002-1012.  doi: 10.3724/SP.J.1041.2016. 01002
    摘要 ( 1810 )   PDF(4072KB) ( 226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 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 外倾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在各个ERP成分上都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波幅。在P2上, 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和更长的P2潜伏期, 其中中线脑区的效应最大。在N2上, 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 其中额区位置的效应最大。控制组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外倾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和更短的N2潜伏期。在P3平均波幅上, 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 其中中线效应最大。对比外倾型被试, 控制组被试的自我参照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研究结果表明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 但对比控制组被试, 外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自信度对双人决策的影响
    余柳涛; 鲍建樟;陈清华;王大辉
    2016, 48 (8):  1013-1025.  doi: 10.3724/SP.J.1041.2016.01013
    摘要 ( 2412 )   PDF(1061KB) ( 432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群体决策是重要的社会现象, 个体自信度在群体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不同难度和信息交流方式下的双人决策实验, 通过分析自信度和个体决策以及决策调整行为的关系, 研究了个体自信度的交流对双人决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个体的自信度与选择的正确率高度正相关; 双人决策过程是个体根据对方的自信度和选择来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 并通过交互过程提高双人决策的正确率; 实验中双人决策的质量明显优于“自信度分享模型”和“更自信者主导决策模型”的预期结果, 表明群体决策不是通过分享自信度进行的贝叶斯优化整合过程, 也不是由更自信的个体完全主导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谁该成为体验型产品网络评论的主角, 图片还是文字?
    杨颖;朱毅
    2016, 48 (8):  1026-1036.  doi: 10.3724/SP.J.1041.2016.01026
    摘要 ( 1943 )   PDF(480KB) ( 300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图片、文字是体验型产品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 但关于两者对消费者影响的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 通过系列实验揭示了图片、文字评论在不同购买可行性情境下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 及产品类型(怀旧/非怀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 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实验1a、实验1b和实验2); (2)购买怀旧产品时, 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 而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 购买非怀旧产品时, 购买可行性高情境下的消费者仍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 而购买可行性低情境下的消费者受两类评论的影响无差异(实验3)。本研究表明, 当图片、文字评论与购买可行性在解释水平上一致时, 影响力最大, 且怀旧/非怀旧产品类型会调节这种效应。本研究还讨论了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此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比较
    高椿雷;罗照盛;喻晓锋; 彭亚风;郑蝉金
    2016, 48 (8):  1037-1046.  doi: 10.3724/SP.J.1041.2016. 01037
    摘要 ( 852 )   PDF(500KB) ( 122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CD-MST)是CDA和MST相结合的一种测验方式。由于CD-MST自适应频次较少, 初始阶段模块组建会影响整个测验的判准率。借鉴CD-CAT初始项目选取方法, 根据CDA和MST自身特点, 提出了7种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 分别是随机法、选题策略法、R*矩阵法、CTTID法、CDI法、CTTIDR*法和CDIR*法。采用模拟研究对不同项目质量下7种方法的判准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当初始阶段结束时, 包含R*矩阵的方法判准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 尤其是CTTIDR*法; 整个测验结束时, CTTIDR*法较其他方法仍然有优势, CDIR*法和R*矩阵法结果较为接近。选题策略法在初始阶段结束时判准率较低, 甚至低于随机法, 整个测验结束时, 判准率同CDIR*法和R*矩阵法持平。4种项目质量对判准率影响较大, HD-HV题库下判准率最高, HD-LV次之, LD-HV较差, LD-LV最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参数Logistic模型潜在特质参数的 Warm加权极大似然估计
    孟祥斌;陶剑;陈莎莉
    2016, 48 (8):  1047-1056.  doi: 10.3724/SP.J.1041.2016.01047
    摘要 ( 1249 )   PDF(629KB) ( 154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以四参数Logistic (4-parameter Logistic, 4PL)模型为研究对象, 根据Warm的加权极大似然估计技巧, 提出了4PL模型潜在特质参数的加权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并借助模拟研究对加权极大似然估计的性质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与通常的极大似然估计和后验期望估计相比, 加权极大似然估计的偏差(bias)明显减小, 并且具有良好的返真性能。此外, 在测试的长度较短和项目的区分度较小的情况下, 加权极大似然估计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统计性质, 表现出更加显著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