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性别偏格对青少年同伴评价的影响及动态演化
    温芳芳, 柯文琳, 方泽鸣, 王阳, 雷雅甜, 佐斌
    2023, 31 (8):  1331-1341.  doi: 10.3724/SP.J.1042.2023.01331
    摘要 ( 3223 )   HTML ( 162 )  
    PDF(874KB) ( 3853 )  

    性别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和社会分类的重要维度。性别偏格是指个体表现出与其出生性别的社会性别规范不相符或不一致的心理现象。近年来性别偏格现象在青少年中日益凸显, 以往研究表明性别偏格的青少年会面临同伴关系等社会适应问题的挑战, 但忽略了性别偏格影响青少年同伴评价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动态演变过程。针对这些不足, 本研究遵循“现象-解释-预测”的逻辑思路, 聚焦性别偏格对同伴评价的影响及演化心理机制这一科学问题。总体研究目标是以性别偏格的属性(不同程度/类型)为切入点, 探讨性别偏格对同伴评价影响及其路径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动态演化, 为改变对性别偏格者的消极同伴评价提供可能的干预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者-观察者视角下的养家动机
    孟亮, 李丹丹
    2023, 31 (8):  1342-1358.  doi: 10.3724/SP.J.1042.2023.01342
    摘要 ( 1164 )   HTML ( 37 )  
    PDF(642KB) ( 1367 )  

    养家动机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工作动机的研究进展, 为洞察员工的工作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然而, 已有研究强调养家动机的亲社会动机属性, 对其工作动机属性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 本研究聚焦于工作动机属性下的养家动机, 提出养家动机兼具水平和受控程度两个独立的维度, 围绕养家动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后续人际影响展开探究。本研究先从行为者视角探索养家动机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再从观察者视角分别探究观察者(面试官)对养家动机的工作动机属性的整体认识以及观察者(领导者)对养家动机驱动下员工做出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归因和反应。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建构, 本研究增进对职场中员工养家动机的全面认识, 并为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替代还是工作转型?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影响后果及来源
    涂艳, 蒿坡, 龙立荣
    2023, 31 (8):  1359-1373.  doi: 10.3724/SP.J.1042.2023.01359
    摘要 ( 2186 )   HTML ( 116 )  
    PDF(799KB) ( 2391 )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 有效缓解和应对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工作不安全感研究广泛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和影响效果, 但忽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背景。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这一概念来反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个体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本文有三个研究目的: 第一, 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和维度结构, 拟提炼出工作替代不安全感和工作转型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第二, 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结果和职业结果的影响; 第三, 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本文不仅能丰富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理论研究, 还能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提供实践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错失焦虑的结构测量、多维效应与形成机制
    石冠峰, 吴玉莹, 庞惠伟, 刘朝辉, 谢智慧
    2023, 31 (8):  1374-1388.  doi: 10.3724/SP.J.1042.2023.01374
    摘要 ( 1276 )   HTML ( 80 )  
    PDF(743KB) ( 2279 )  

    错失焦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职场的负性心理, 已逐渐引起管理领域学者的关注。现有关于职场错失焦虑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情境探讨个体对于职场关系和工作信息错失产生的焦虑。然而, 在中国“差序格局” “人情与面子” “潜规则”的文化情境中, 职场错失焦虑还包含着本土特征。因此, 本研究考虑基于中国文化情境, 探究职场错失焦虑的结构测量、多维效应与形成机制。首先, 阐明职场错失焦虑的本土构念,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测量量表; 其次,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究职场错失焦虑对个体工作领域、家庭领域与健康方面的作用结果; 最后, 结合社会比较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 探究上行社会比较对职场错失焦虑的作用机制, 以及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对职场错失焦虑的干预机制。本研究将增进学术界对职场错失焦虑心理的本土洞见, 并进一步指导个体和组织如何有效地识别潜在的职场错失焦虑, 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成长心态如何影响团队创新?基于注意力“配置”和“构型”的研究视角
    张戌凡, 张文牮
    2023, 31 (8):  1389-1410.  doi: 10.3724/SP.J.1042.2023.01389
    摘要 ( 882 )   HTML ( 43 )  
    PDF(1336KB) ( 1446 )  

    团队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创新活动单元。既往研究相对忽视与“人”相关的微观因素对创新的影响。本项目从“认知的内隐理论”出发, 运用追踪调查、QCA等研究方法, 启动团队成长心态与团队创新的一系列研究。具体包括:(1)基于“团队过程”视角, 检验注意力配置在团队成长心态与两种创新模式之间的中介效应; (2)探讨组织二元结构文化和团队协作质量的情境要素, 以此检验心态“表达的适度性”和“过程的适度性”; (3)检验四种“注意力构型”对团队创新可能产生的“双刃剑”效应; (4)检验团队成长心态在“注意力构型”与两种创新绩效间的作用, 据此验证此构念的内涵与功能。该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将注意力研究转向了对其前因机制的探讨; 此外, 注意力构型与创新的“悖论”关系, 以及团队成长心态在注意力构型与创新间的功能也为创新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践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制造师徒关系理论构建及对团队双元创新的驱动机制
    高中华, 徐燕
    2023, 31 (8):  1411-1428.  doi: 10.3724/SP.J.1042.2023.01411
    摘要 ( 484 )   HTML ( 19 )  
    PDF(755KB) ( 774 )  

    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得竞争优势的新方向, 企业创新则成为制造业推动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 当前关于智能制造以及数智化转型的企业管理研究中, 学者们多聚焦于技术构成、商业模式等宏观层次议题, 缺乏从企业内部社会关系网络视角开展创新的激发过程研究。基于此, 本研究在智能制造情境中构建新型师徒关系理论, 为企业从微观视角激发团队双元创新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基于多重团队过程模型, 本研究探讨了智能制造师徒关系通过塑造团队转化和行动两个不同过程激发团队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具体路径, 同时基于人际和人智两个过程分析智能制造情境中团队双元创新激发过程的边界条件。本研究不仅为智能制造情境中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提供理论思路, 且从微观层次丰富学界对智能制造情境中企业创新驱动机制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有消费下“最大化”心理偏差的形成与后效:基于集体心理账户的视角
    冉雅璇, 蔡慧, 张蕴涵, 韩馨颖
    2023, 31 (8):  1429-1442.  doi: 10.3724/SP.J.1042.2023.01429
    摘要 ( 967 )   HTML ( 69 )  
    PDF(835KB) ( 1152 )  

    共有消费——一种“共买共用”的消费模式——是消费者在家庭、社交、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消费模式。然而, 现有文献缺乏有关共有消费一般化特征的系统性探索, 阻碍了其研究的发展。研究基于心理账户理论, 首次提出共有消费情景下的“集体心理账户”, 将共有消费中的决策机制理解为多位个体的集体心理账户采用某种规则的集合, 从而揭示了集体心理账户视角下共有消费的心理效应, 即“最大化”心理偏差。在该心理偏差的逻辑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在两种共有消费情境(包括集体送礼和拼单购买)中, 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以及具体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加深理解共有消费中的消费者行为, 充实和丰富共有消费研究和心理账户理论, 为营销人员提供可能的助推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儿童精细动作技能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康丹, 文敏, 张颖杰
    2023, 31 (8):  1443-1459.  doi: 10.3724/SP.J.1042.2023.01443
    摘要 ( 1328 )   HTML ( 106 )  
    PDF(758KB) ( 1729 )  

    儿童精细动作技能与数学能力的关系在既有研究中存在分歧, 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联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计纳入34篇文献, 42个效应量, 总样本量为78527人。出版偏倚检验显示, 本研究所纳入元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出版偏倚; 异质性检验发现, 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结果表明, 精细动作技能与数学能力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7, 95% CI为[0.23, 0.32]); 两者的关系受到文化背景和精细动作技能测量工具的调节, 但不受儿童年龄和性别的调节。该结果提示教育者需要对早期儿童基础动作技能的发展予以重视, 采取有效的精细动作技能的训练方式, 提高儿童的精细动作水平, 以推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基于动态线索感知生命性的认知神经机制
    黄梅, 杨格晴, 王莹, 蒋毅
    2023, 31 (8):  1460-1476.  doi: 10.3724/SP.J.1042.2023.01460
    摘要 ( 874 )   HTML ( 24 )  
    PDF(965KB) ( 916 )  

    从运动的客体中感知生命性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传达生命性的动态线索可分为具有生物运动模式和表现意图的运动两类, 二者所包含的一些特定运动特征是其引发生命性知觉的关键。现有理论假说分别从视觉信息加工和社会认知的角度解释了上述现象的认知机制。基于两类动态线索的生命性感知与皮层下和皮层上多个脑区的活动有关, 这些脑区可能构成了一个涉及基本的生命信号探测以及高级的意图理解和推理功能的脑网络。未来研究需从认知、行为遗传及神经等层面系统揭示两类动态线索在生命性知觉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机制, 阐明上述脑网络的组织和连接方式及各个节点的具体功能; 同时探究基于动态线索感知生命性的计算原理及将生命性感知异常作为社会认知障碍标志物的可能性, 以推动其在人工智能与心理疾患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无损脑刺激的情绪调节干预
    周士人, 仇秀芙, 何振宏, 张丹丹
    2023, 31 (8):  1477-1495.  doi: 10.3724/SP.J.1042.2023.01477
    摘要 ( 1025 )   HTML ( 72 )  
    PDF(1182KB) ( 1425 )  

    既往研究积累了无损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干预情绪调节以改善负性情绪的大量证据。总结NIBS的情绪调节干预效果和适用范围对于丰富情绪调节理论、促进转化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NIBS能有效影响相关脑区(例如前额叶)的活动, 从而干预外显与内隐情绪调节过程; 通过改善情绪调节功能, NIBS具有改善精神障碍症状的潜在可能性。此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如下:首先, 研究间异质性太强导致结果不一; 其次, 情绪调节干预过程的脑神经环路机制仍不明确, 情绪调节的衡量指标单一。此外, 以往NIBS方案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单时段效果微弱、现有方案难以满足新需要, 以及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等问题。据此, 未来有必要全面定量总结现有文献, 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确定最优靶点, 考察干预状态下外显/内隐情绪调节的脑神经环路改变, 并从主观体验-生理指标-神经特征多层面评估NIBS干预效果。未来还可采用多靶点NIBS方案, 或结合超扫描、神经反馈等技术以提高研究效度, 为相关的转化研究和临床提供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面孔信任评价的积极效应及其发生机制
    陆晓伟, 郭治斌, 程雨, 沈洁, 贵文君, 张林
    2023, 31 (8):  1496-1503.  doi: 10.3724/SP.J.1042.2023.01496
    摘要 ( 1358 )   HTML ( 85 )  
    PDF(496KB) ( 1289 )  

    面孔信任评价的积极效应是指相比年轻人, 老年人对陌生面孔的信任评价更加积极。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和动态整合理论分别从认知控制和认知衰退的角度解释其内在机制, 未形成统一模型。现有研究发现, 在认知资源充足和不充足的条件下, 老年人会分别提高对可信和不可信面孔的信任评价。而来自脑成像的证据表明, 杏仁核和前脑岛功能的衰退可能降低老年人对不可信面孔的敏感性, 而尾状核功能的过度激活可能增强老年人对可信面孔的敏感性。最后, 综合以往研究提出面孔信任评价积极效应的双过程模型。未来研究可以试图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解释框架, 考察面孔信任视知觉加工的年龄差异, 并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厘清神经机制。除此之外, 可以考虑引入正念练习和经颅磁刺激来改善老年人在初始人际交往中的受骗脆弱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预测加工理论的角色交换解释模型
    叶方, 邱惠林, 蒋柯, 李长瑾
    2023, 31 (8):  1504-1516.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04
    摘要 ( 584 )   HTML ( 19 )  
    PDF(711KB) ( 734 )  

    角色交换(role reversal)是心理剧(psychodrama)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基于莫雷诺的经典理论, 角色即当事人的自我展现。当代心理剧治疗实践在莫雷诺理论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缺乏一个有解释力的理论来整合性地说明心理剧治疗的工作机制。预测加工理论从角色交换体验的分析出发, 说明了角色交换过程中个体自身位的“主角”与交换位的“对角”之间的互动与建构关系。根据预测加工理论, 角色交换是一种自我建构过程。在从单次角色交换治疗到整个治疗过程的不同层面上, 这个自我建构过程分别体现为: (1)角色交换产生了信号类型的改变; (2)角色交换带来了模型的更新; (3)新的人际模型在互动建构中生成。总结起来, 运用预测加工理论来解释角色交换的结构化特征, 将能促进这项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闪动技术:一种不需创伤暴露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方法
    颜雅琴, 凌辉, 黄锡林
    2023, 31 (8):  1517-1527.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17
    摘要 ( 898 )   HTML ( 52 )  
    PDF(594KB) ( 1421 )  

    闪动技术(Flash Technique, FT)是一种低侵入性、经济、快速、耐受性高的心理治疗方法, 能够用于治疗非器质性损伤的心理问题, 其治疗重点是在不需暴露创伤的前提下, 处理大脑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创伤记忆。在临床应用中, FT既能处理创伤记忆和体验, 减轻来访者的主观痛苦感觉, 也能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 目前有关FT的研究为数不多, 在取样、方法上也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采用fMRI、ERP、眼动追踪技术等多样化的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 延长随访期,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FT干预的临床效果; 深入探索其应用领域, 并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只是努力抑制——自我控制策略及其使用机制
    陈雪飞, 利振华, 聂衍刚
    2023, 31 (8):  1528-1540.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28
    摘要 ( 1631 )   HTML ( 134 )  
    PDF(577KB) ( 2593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自我控制不仅仅是努力抑制冲动, 人们还会主动采取各种自我控制策略来促进自我控制成功。基于自我控制过程模型提出的策略被认为包含了绝大多数的自我控制策略, 但是该模型提出的早期策略比晚期策略更有效的假设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考察。日常生活中, 人们通常会使用至少一种策略来抵制欲望, 会根据欲望类型和情境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 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也会因个体差异、欲望类型和情境差异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自我控制策略使用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多种策略联合使用的机制, 重视研究自我控制策略使用与自我控制能力提升的关系以及加强自我控制策略使用的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荣誉文化与面子文化:三分框架与本土概念视角下的比较
    魏新东, 张凯丽, 傅绪荣, 汪凤炎
    2023, 31 (8):  1541-1552.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41
    摘要 ( 2279 )   HTML ( 81 )  
    PDF(597KB) ( 1857 )  

    荣誉文化与面子文化虽都较重视个体行为应尽量符合社会期望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规范, 但它们有诸多差异。“尊严-荣誉-面子”三分框架下荣誉文化的自我价值来源包括同等重要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 而面子文化以他人评价为主; 荣誉文化社会等级结构不稳定, 讲究竞争、暴力与美德并重, 面子文化社会等级较稳定, 讲究谦虚、和谐与合作。本土概念下荣誉中自我形象与社会形象相对一致, 包括道德、性别与家庭荣誉等维度, 会以暴力手段捍卫荣誉; 面子中自我形象与社会形象通常不一致, 主要包括道德与社会成就, 表现为挣面子与避免丢面子两个维度, 注重彰显地位与维护权威。在此基础上, 从都较重视社会规范的“理一”视角出发, 将两个文化的“分殊”之处归为社会文化规范的道德化与工具化, 并基于此提出两点展望: 改善测量工具; 探究不同文化变迁内容对社会规范道德化和工具化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