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郭春彦

    2007, 15 (1):  1-2. 
    摘要 ( 1700 )   PDF(772KB) ( 47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和记忆的相互作用
    李雪冰;罗跃嘉
    2007, 15 (1):  3-7. 
    摘要 ( 1861 )   PDF(952KB) ( 7250 )  
    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一直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情绪和记忆的研究,着重讨论了情绪在记忆中的作用、情绪影响记忆的途径以及参与情绪和记忆交互作用的脑区;特别强调了情绪唤醒对杏仁核的影响,以及杏仁核与其它内侧颞叶结构和前额叶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
    张明;张阳
    2007, 15 (1):  8-15. 
    摘要 ( 2118 )   PDF(960KB) ( 3589 )  
    综述了近年来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交互关系的一系列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工作记忆在选择性注意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工作记忆的内容在选择性注意的注意导向中的作用、在晚期反应选择中的作用以及在视觉搜索和返回抑制中的作用等方面;(2)选择性注意在工作记忆的信息维持和更新中的作用,主要涉及空间注意在空间工作记忆的复述机制中的作用、注意的分心物加工机制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以及在记忆表征中的选择性注意等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理与工作记忆
    白学军;臧传丽;王丽红
    2007, 15 (1):  16-21. 
    摘要 ( 1762 )   PDF(941KB) ( 4364 )  
    系统地总结了推理与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1)工作记忆的含义及其在推理中作用的相关研究;(2)推理与工作记忆关系的理论模型;(3)不同类型推理与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4)推理与工作记忆的认知神经研究;(5)推理与工作记忆的未来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言语工作记忆、句子理解与句法依存关系加工
    张亚旭;蒋晓鸣;黄永静
    2007, 15 (1):  22-28. 
    摘要 ( 2651 )   PDF(949KB) ( 3566 )  
    言语工作记忆在句子理解中作用的机制和性质,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文章首先回顾了与支撑语言理解的工作记忆资源的性质有关的理论争论和实验证据,然后回顾了填充语-空位依存关系加工这一能够揭示言语工作记忆与句子理解之间关系的重要领域,最后简要展望了今后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与情景记忆的相互作用
    郭春彦;刘荣
    2007, 15 (1):  29-35. 
    摘要 ( 2577 )   PDF(1248KB) ( 4511 )  
    虽然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得到大量实验研究的支持,但是有关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关系未能得到详细阐述。来自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工作记忆与情景长时记忆任务均诱发了前额区的激活,但同时发现前额区存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可能在工作记忆与情景记忆过程中具有独立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与情景记忆的相互作用是当前记忆研究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在情景记忆对工作记忆的作用过程中,时间进程与头皮分布均显示了年龄效应与材料加工特点。而工作记忆对情景记忆的作用中,则发现工作记忆早期加工可能对情景记忆的成功形成有更大促进作用。今后的研究应在理论模型支持下,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探讨两种记忆相互作用的神经加工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连四清;林崇德
    2007, 15 (1):  36-41. 
    摘要 ( 1785 )   PDF(947KB) ( 2500 )  
    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被广泛地应用数学运算领域,但是已有研究还缺乏系统性。首先,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上,较少涉及减法、除法和更为抽象的代数运算;第二,研究者对语音环路和中央执行系统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常常忽略视空间模板的作用;第三,工作记忆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动态性,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数学任务内在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如认知策略)的影响;第四,几乎有关研究都肯定中央执行系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负荷于中央执行系统的次级任务所含成分或功能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很难确定中央执行系统如何作用于数学运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
    方伟军;林杰才;金志成
    2007, 15 (1):  42-49. 
    摘要 ( 919 )   PDF(976KB) ( 2762 )  
    在工作记忆中的选择性注意及注意焦点机制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回顾了对工作记忆中注意焦点转换的研究:(1)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的概念及其基本研究方法;(2)影响注意焦点转换代价的因素,包括提取、复述、加工、更新和记忆集大小等;(3)注意焦点转换与工作记忆各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注意焦点转换与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的关系,注意焦点转换反映的存储、加工和执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焦点转换与工作记忆中资源分配的关系。最后,该文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数——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徐晓东;刘昌

    2007, 15 (1):  50-56. 
    摘要 ( 1747 )   PDF(948KB) ( 2378 )  
    研究者在列举任务中发现,被试对3个以内项目的报告既快又准确(一般称之为“感数”),而对3个以上项目的报告既慢又容易出错误(“计数”),由此他们提出感数和计数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加工过程,一系列行为数据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支持了这一假设。此外,最近的脑成像、电生理研究还发现,感数和计数在对注意的需求上同样存在着分离——感数无需注意,只有计数过程才需注意的参与。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感数现象的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数能力的演化基础——数能力比较研究的启示
    张真;苏彦捷
    2007, 15 (1):  57-63. 
    摘要 ( 1610 )   PDF(953KB) ( 2000 )  
    人类的数能力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抽象水平,但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婴儿和非人灵长类也具有基本的数表征和数推理能力。文章从表征内容和表征形式两个方面系统地比较了人类婴儿和非人灵长类的数能力,并对比了成人和非人灵长类数表征的生理基础。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在这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揭示了他们可能享有相同的数表征系统。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这两者相似的数表征核心系统,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类数能力起源和本质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归类不确定时特征推理的单类说理论
    陈琳;莫雷;刘志雅;徐明慧
    2007, 15 (1):  64-70. 
    摘要 ( 1470 )   PDF(964KB) ( 1671 )  
    人们不能完全确定某个事物应该归入哪个类别的情境,被称作“归类不确定的情境”。关于归类不确定情境中的特征推理,目前有两种理论解释:Anderson的理性模型和Murphy与Ross的“单类说”。理性模型认为,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中,预测事物是否具有某个特征时,人们会考虑该事物可能属于的所有类别,既会考虑靶类别的信息,又会考虑非靶类别的信息。单类说则相反,认为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人们只会考虑靶类别的信息,而不考虑非靶类别的信息。该文重点介绍了单类说的发展进程,并对归类不确定情境中的特征推理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ERP研究
    吴燕;隋光远;曹晓华
    2007, 15 (1):  71-77. 
    摘要 ( 2144 )   PDF(1080KB) ( 5783 )  
    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反映注意指向与集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大量事件相关电位的ERP研究考察了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的神经活动机制。内源性注意诱发了早期N1成分和晚期P300成分,是否诱发P1成分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外源性注意加强了N1成分、P1成分以及P300成分。研究还表明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是两种独立的注意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脑内的信息加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别学习多重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展望
    张奇;刘万伦
    2007, 15 (1):  78-87. 
    摘要 ( 2333 )   PDF(1034KB) ( 2167 )  
    介绍了国外学者为验证类别学习的多重系统理论所做的行为实验研究及主要结果,包括反馈训练、延迟反馈、反应位置、间断的类别刺激分布等因素对信息整合的类别学习的影响,和数字Stroop任务、序列记忆扫描任务、类别数量等因素对基于规则的类别学习的影响;同时,作者指出了实验中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类别结构之间的难度差异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言语与手部运动关系的研究回顾
    朱明泉;张智君
    2007, 15 (1):  88-93. 
    摘要 ( 2166 )   PDF(944KB) ( 2058 )  
    言语与手部运动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该文总结了两类手部运动(伴随言语发生的手势运动和抓握运动)与言语之间关系的行为和脑科学研究成果。发现:(1)伴随言语产生的意义手势可促进言语加工,特别是词汇的提取过程;(2)观察手的抓握运动影响言语产生时唇的运动和声音成分;(3)对词语的知觉影响抓握运动的早期计划阶段;(4)言语产生可增加手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作者由此认为,言语加工与手势间的联系不仅表现为神经通路的重叠和相互激活,而且可能在外显行为上也相互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运动认知的朴素理论
    赵军燕;俞国良
    2007, 15 (1):  94-100. 
    摘要 ( 2253 )   PDF(948KB) ( 2162 )  
    主要介绍了关于运动的朴素理论中儿童具有的两类知识系统,一是儿童在日常运动中能够描述出来的朴素信念即外显的概念知识,另一是儿童和运动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具有的知识即内隐的知识,并进一步阐述了内隐知觉知识和外显概念知识之间具有不可渗透性,内隐运动知识和外显概念知识存在着分离,内隐运动知识可以通过运动表象的方式转化为外显概念知识。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错误信念是否具有任务特殊性,内隐知觉知识和内隐运动知识之间关系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

    赵冬梅;周宗奎;刘久军

    2007, 15 (1):  101-107. 
    摘要 ( 2382 )   PDF(947KB) ( 5631 )  
    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孤独感的社交需要理论认为孤独感是对社交需要未满足的反应,强调孤独感的情感或感受层面;认知加工观主张孤独感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强调孤独感的认知成分。同伴交往4个水平上的变量会影响到孤独感的产生,而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也会对同伴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多从家庭功能与同伴交往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孤独感的产生机制,对孤独儿童的干预研究也有待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郑信军;岑国桢
    2007, 15 (1):  108-115. 
    摘要 ( 1864 )   PDF(952KB) ( 3691 )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道德敏感性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其伴随着的直觉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境的背景与特征,个体的角色卷入、道德图式以及人格特点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道德敏感性研究已在儿童早期发展、职业伦理以及测验方法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其理论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深化,与教育干预密切相关的发展研究有待加强,研究方法也需拓展和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心自我评价:人格倾向研究的新取向
    杜建政;张翔;赵燕
    2007, 15 (1):  116-121. 
    摘要 ( 1694 )   PDF(975KB) ( 8766 )  
    国外学者整合了有关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倾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核心自我评价包括四种核心特质: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四种特质构成了一个更为基本的结构。核心自我评价及四种核心特质与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存在较强的相关,且能够有效预测这些变量。文章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比如对于结构问题的探讨和跨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五”与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
    尤瑾;郭永玉
    2007, 15 (1):  122-128. 
    摘要 ( 3025 )   PDF(1033KB) ( 4217 )  
    随着词汇学取向的“大五”结构和理论取向的五因素模型的出现,人格研究者就人格分类系统的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大五”结构和五因素模型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内容形式、基本性质、研究走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试图从以上方面明确二者的差异,以澄清相关的混淆和误解,并在文章结语部分对两种取向研究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乐观研究述评
    温娟娟;郑雪;张灵
    2007, 15 (1):  129-133. 
    摘要 ( 2503 )   PDF(952KB) ( 5744 )  
    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综观国外有关乐观的研究成果,认为乐观是一个与个体的未来定向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介绍了有关乐观的概念,包括乐观的期望-价值模型论,人格特质论和解释风格论;单因素、二因素、三因素和等级模型的心理结构;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关乐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和乐观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是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张陆;佐斌
    2007, 15 (1):  134-139. 
    摘要 ( 3815 )   PDF(942KB) ( 14745 )  
    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研究范式,研究者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从理论出发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指导幸福感测量的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人格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近年来,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整合的趋势。此外,中国人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
    杨晶;余林
    2007, 15 (1):  140-145. 
    摘要 ( 1998 )   PDF(943KB) ( 5358 )  
    目前的网络心理咨询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因为除了从业人员的资格及其服务质量值得探讨之外,技术困难所导致的非言语交流的缺乏也使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有一定差异。文章根据网络心理咨询发展的特殊性,从服务人员、工具、治疗关系、服务类型和目标等维度,界定出目前网络心理咨询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概览了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状况,分析了当前网络心理咨询实践领域中存在的保密性、资格许可、伦理、不完整信息、来访者转介等主要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依性与团队协作
    任婧;王二平
    2007, 15 (1):  146-153. 
    摘要 ( 2494 )   PDF(951KB) ( 3825 )  
    互依性是指团队成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分为作业互依性和产出互依性两大类。该文全面的阐述了互依性的概念、分类和测量方法,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关互依性在团队协作领域中的研究结果。总结发现,两类互依性与很多团队变量均有显著相关,特别是团队的结果变量。在对结果变量的影响上,两类互依性存在交互作用,或互依性与其他变量存在交互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众卷入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
    金志成;周象贤
    2007, 15 (1):  154-162. 
    摘要 ( 2251 )   PDF(963KB) ( 5594 )  
    卷入(involvement)概念在市场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广告心理领域更是备受重视。研究发现,卷入常常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制约着广告自身特点、插播环境、受众主体特征等作用的发挥。同时,学者们围绕这一概念构建了卷入的四水平说、加工深度模型、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FCB网格、Rossiter-Percy网格等诸多理论模型。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态效度偏低、研究方法单一、相关的自动加工研究不够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红涛;王二平
    2007, 15 (1):  163-168. 
    摘要 ( 2624 )   PDF(946KB) ( 12535 )  

    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存在以下几种模式:态度和行为直接相关;态度和行为通过其他的中介,调节变量共同作用于行为;态度的不同构成对行为起不同的作用。该文结合以上的研究框架介绍了近些年来有影响力的模型如计划行为理论、态度强度模型等,并提出未来的态度和行为的关系应该充分考虑内隐态度测量以及采用时间序列追踪研究的新的角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社区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陈永胜;牟丽霞
    2007, 15 (1):  169-173. 
    摘要 ( 2551 )   PDF(939KB) ( 2928 )  
    社区感指社区成员之间及其同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归属感,通过彼此承诺而使成员需要得以满足的共同信念,并且以社区历史为基础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文章首先说明了社区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然后着重介绍了西方在不同类型社区感、社区感影响因素及测量工具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最后展望了该领域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社区感能力培养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效应
    郑猛;张力为
    2007, 15 (1):  174-178. 
    摘要 ( 2353 )   PDF(939KB) ( 3250 )  
    自我控制的逆效应是指在高压力下,在进行努力地自我控制的过程中产了与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的现象。文章介绍了逆加工理论的双过程模型,评论了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动作控制、情绪控制、消极表象抑制、放松和集中注意的心理控制的逆加工效应研究,并指出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加工效应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缺乏生态学效度、心理控制的逆效应的测量不够客观和应对策略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解民族冲突的策略——民族接触与相互依存
    刘毅
    2007, 15 (1):  179-184. 
    摘要 ( 1953 )   PDF(939KB) ( 3775 )  
    如何消除民族偏见与歧视,进而减少民族冲突?一方面,民族接触理论认为,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即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另一方面,相互依存的观点则从对历史与现实的资料的分析出发,指出种族间的暴力很少会在相互依存已经变成制度化的地方爆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05
    万明钢;赵国军;杨俊龙
    2007, 15 (1):  185-191. 
    摘要 ( 2347 )   PDF(947KB) ( 2400 )  
    对2000~2005年发表在国内期刊关于民族心理研究的182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少数民族心理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以心理学9种期刊为例,不到6年发文总量的1%;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对象几乎包括了所有少数民族;关注群体主要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研究方法以测量为多,研究思路以少数民族与汉族比较为主,民族、年级和性别成为考察差异的三个纬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方法单一,模仿国外研究和运用国外量表的研究较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较少,对理论问题关注不足;研究人员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6年中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不足10人,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群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辑部感谢审稿专家
    2007, 15 (1):  192-192. 
    摘要 ( 844 )   PDF(721KB) ( 12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