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构建和谐社会  呼唤中国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黄希庭
    2007, 15 (2):  193-195. 
    摘要 ( 2646 )   PDF(830KB) ( 3220 )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中国化研究。中国化心理学研究是指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时不盲目套用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的现成概念、方法和理论,而是脚踏实地地考察我国人民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其它相关背景,创造性地进行概念分析、方法设计和理论构建,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王登峰;崔红
    2007, 15 (2):  196-202. 
    摘要 ( 3120 )   PDF(944KB) ( 8592 )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与中国人群体人格变化模式
    周明洁;张建新
    2007, 15 (2):  203-210. 
    摘要 ( 2433 )   PDF(945KB) ( 3031 )  
    再利用本土化的人格工具CPAI,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时间进程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差异与中国人群体人格特征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的群体人格特征正在随着社会发展而成现出相应的变化,表现为更为多元化、个性张扬、人际关系的束缚在减弱。当然,现代化进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对人格变化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研究社会发展与人格间关系时,应该同时关注社会变迁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显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人格特征的新一代中国人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反过来也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
    侯玉波
    2007, 15 (2):  211-216. 
    摘要 ( 2898 )   PDF(932KB) ( 6818 )  
    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是近十年以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以心理学关于思维方式的研究为主线,分析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思路转变。重点探讨了文化心理学关于东西方思维对比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这些分析对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关于思维方式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
    甘怡群;王纯;胡潇潇
    2007, 15 (2):  217-223. 
    摘要 ( 2130 )   PDF(952KB) ( 5131 )  
    介绍了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的提出、组成和预测能力,并提出了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包括4种核心特质: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文章对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对我们目前研究的借鉴意义作了分析,提出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包括4种核心特质,即善良、才干、处世态度和集体自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
    毕重增;黄希庭
    2007, 15 (2):  224-229. 
    摘要 ( 1499 )   PDF(828KB) ( 4680 )  
    自信人格研究的旨趣是通过概念建构和实证研究,实现对自信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的刻画与理解。本文综述了最近国内人格心理学在语用、公众观层面对自信的关注,自信研究在人格心理学中的地位,自信在自我中的地位,并进一步归纳了自信人格的界定。文章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所关注的自信的自我调控和心理健康功能。最后,针对当前自信人格结构研究和功能研究中的挑战,提出以自信结构探讨和机制整合来深入推进自信人格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郑剑虹;黄希庭
    2007, 15 (2):  230-233. 
    摘要 ( 2678 )   PDF(921KB) ( 4417 )  
    从心理学角度看,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仁爱人格、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也具有社会取向。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实践学习、克服偏私、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4个主要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崔红;王登峰
    2007, 15 (2):  234-240. 
    摘要 ( 2654 )   PDF(961KB) ( 3979 )  
    系统总结了中国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由心身症状的缺失、行为抑制的降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4个不同的水平构成,并对人格与心理健康的4个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特别分析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不同人格维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抑制、及促进-抑制作用。文中还提出了建立中国人的人格耐受性模型的设想,并对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的缓冲器:人格坚韧性

    邹智敏;王登峰
    2007, 15 (2):  241-248. 
    摘要 ( 2359 )   PDF(980KB) ( 4409 )  
    过去30年来,关注身心保健和组织行为的心理学家都对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发生了兴趣,就是人格坚韧性(hardiness),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人格坚韧性可以有效地缓解生活应激给人们带来的身心不适,并有助于提高人们在各领域的工作表现。该文在回顾西方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这一概念,以及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在中国开展此项研究的思路。作为整体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人格坚韧性应该从人格“大五”或“大七”结构中探索。在中国已有研究发现,人格“大七”维度对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哪些维度构成人格坚韧性,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因素
    张明;梅松丽
    2007, 15 (2):  249-252. 
    摘要 ( 2032 )   PDF(938KB) ( 2846 )  
    综述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1)单胺类物质与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关系;(2)激素对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3)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刘邦惠;黄希庭
    2007, 15 (2):  253-259. 
    摘要 ( 2851 )   PDF(939KB) ( 6675 )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对象单一、忽视其内在结构的探讨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维度观探讨反社会人格的内在结构,并开展跨文化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个体差异研究对人格心理学的贡献
    苏彦捷
    2007, 15 (2):  260-266. 
    摘要 ( 2308 )   PDF(941KB) ( 3128 )  
    动物个体差异的研究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虽然对动物个体差异有许多相关描述,但文章采用一个广泛的工作定义,即动物在不同的情景下一致表现出来的一套相关行为。对动物个体差异的测量需要考虑物种间的可比较性和物种内的充分性。文章从人格结构的探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理解人格与认知、健康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等方面讨论和分析了动物个体差异的研究对人格心理学的可能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
    郭永玉;张钊
    2007, 15 (2):  267-274. 
    摘要 ( 1604 )   PDF(941KB) ( 3194 )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自创立以来却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学科架构。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文章回顾了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呈现了当下几种主要的学科架构。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Clonlinger人格“描述—动力—发展”的“3D”模型进行了修正:(1)增加了人格理论;(2)把第一个“D”由“人格描述”改为“人格表现”;(3)对原有“3D”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得出了对人格心理学学科架构的“3D”修正模型:即理论加“3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鲁忠义;高志华;段晓莉;刘学华

    2007, 15 (2):  275-281. 
    摘要 ( 1694 )   PDF(725KB) ( 2949 )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根植于知觉和运动,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语言理解实质上是对语言所指代的情境的心理上的经验重演。在语言理解的体验观中,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和语言的神经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讲话者和听话者两个角度看韵律的句法解歧
    李卫君;杨玉芳
    2007, 15 (2):  282-287. 
    摘要 ( 1998 )   PDF(932KB) ( 2396 )  
    综述了近年来韵律句法解歧方面的一些研究。首先介绍了韵律特征及其作用;其次,简单介绍了句法歧义及其加工模型;然后从讲话者和听话者两个角度,分析了讲话者在自然的情境中是否自发稳定的生成韵律线索,以及听话者是否能够即时的使用韵律信息引导最初的句法分析两个问题,并简要地阐述了汉语韵律和句法的独特特点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最后,初步探讨了进行汉语相应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
    杨洁;张亚旭
    2007, 15 (2):  288-294. 
    摘要 ( 1083 )   PDF(940KB) ( 2209 )  
    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是指个体产生一个句子时,倾向于重复使用刚刚加工过的句法结构。研究发现:(1)句法启动不能简单用词汇、题元或韵律等因素来解释;(2)启动句和目标句动词、题元角色数目以及顺序是否一致,影响句法启动;(3)层级结构和线性结构具有心理现实性;(4)存在说和写之间以及从理解到产生的跨通道句法启动。这些发现促使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句子产生理论,如句法启动模型和动词句法表征模型。论文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及其延迟关键词效应
    陈启山
    2007, 15 (2):  295-300. 
    摘要 ( 1657 )   PDF(950KB) ( 1885 )  
    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是指元理解判断与标准测验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二者的Gamma系数作为其指标。梳理近20年元理解监控的研究发现个体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读完文章后延迟写出关键词可以显著提高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这被称为元理解监控的延迟关键词效应,时间上的延迟与延迟时间内主动的认知加工是这一效应得以发生的机制。最后,在分析批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扩展的元理解监控延迟效应假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短时记忆与视知觉的信息整合
    任衍具;禤宇明;傅小兰
    2007, 15 (2):  301-307. 
    摘要 ( 1978 )   PDF(1117KB) ( 2805 )  
    与知觉整合和跨眼跳的信息整合一样,视觉短时记忆与视知觉的信息整合也是人们加工并保持整体性场景知觉的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研究者们使用空白单元格定位任务进行了一些研究,试图寻求视觉短时记忆与视知觉信息整合的实验证据并探讨其整合机制。该文对已有的相关实验范式、实验证据和整合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加以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在行为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眼动和脑成像的数据寻求汇聚性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知觉和关联负变化
    张志杰;尹华站;黄希庭
    2007, 15 (2):  308-312. 
    摘要 ( 2345 )   PDF(988KB) ( 2897 )  

    关联负变化(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被认为是与时间知觉过程有关的ERP成份。有关研究发现,CNV波幅会随着时间知觉到的长度和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而发生变化;CNV波幅的潜伏期与时间比较的判断决策过程有关;时间知觉中所诱发的CNV的脑内源存在历时性激活的特点且存在半球效应。为了进一步揭示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还需要结合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杏仁核情绪功能偏侧化的成像研究述评
    王翠艳;刘昌
    2007, 15 (2):  313-318. 
    摘要 ( 1938 )   PDF(948KB) ( 4620 )  
    从意识水平、性别、情绪类型3个方面讨论了大脑两半球杏仁核在情绪功能方面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初步证据显示大脑两侧的杏仁核功能的确存在偏侧化,并且与右侧杏仁核相比,左侧杏仁核出现更多激活。右侧杏仁核可能负责的是早期的、基础的、不易被检测到的“幕后”的情绪工作;左侧杏仁核负责随后具体的、持续的、容易被检测到的“幕前”的情绪工作。由于目前针对杏仁核偏侧化的专门研究不多,其具体机制不清楚。该文还对杏仁核偏侧化的理论假设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空间再定向的几何模块论及其局限
    邬德利;李富洪;孙弘进;李红
    2007, 15 (2):  319-325. 
    摘要 ( 1529 )   PDF(951KB) ( 1747 )  
    儿童的空间再定向指的是迷失方向的儿童在空间中重新确定自己方位并找回被藏物体的能力。儿童的这一能力与某些低等哺乳动物(如大鼠)相似,都只能利用空间环境所构成的几何信息,不能利用非几何信息来再定向。几何模块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儿童与低等哺乳动物的认知系统里存在几何模块。然而,众多研究对这种简单化的观点提出了异议。针对这些异议,几何模块论又进行了新的修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口吃的脑机制
    徐杏元;蔡厚德
    2007, 15 (2):  326-332. 
    摘要 ( 1644 )   PDF(938KB) ( 2763 )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对此曾提出过大脑半球言语功能偏侧化异常假设。近期,发展性口吃的神经成像研究在支持这一经典假设的同时,还发现负责言语监控的颞叶系统和负责言语运动控制的额叶系统与皮层下脑结构存在功能失调,这可能损害言语产生时的精确时间控制。据此,研究者开始用神经网络的观点来解释发展性口吃产生的脑机制,认为患者可能存在由多个言语产生相关脑区构成的“双通路”网络的功能障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密;龙立荣;祖伟
    2007, 15 (2):  333-337. 
    摘要 ( 2374 )   PDF(925KB) ( 5887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管理者开始关注员工的主动行为,主动行为能够改善组织的效率和提高竞争力。主动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因素即主动性人格。主动性人格是一种稳定的主动行为倾向。许多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与许多行为结果都有密切联系,包括工作绩效、职业生涯成功、领导能力、团队绩效、创业等。今后的研究需要探讨一些问题,如主动性人格与关系绩效、职业生涯成功新标准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复杂性模型研究述评
    孙晓玲;邱扶东;吴明证
    2007, 15 (2):  338-343. 
    摘要 ( 1640 )   PDF(953KB) ( 3570 )  
    Linville的自我复杂性模型认为,高度分化的自我概念(自我维度数量少且维度间的相似性低)能够通过防止情绪扩散缓冲压力事件的消极影响。相关研究有的证实了这一假设,有的则未获得相关证据。研究者认为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以下问题尚存分歧:自我复杂性反映的是整合还是分化、内容与结构的关系问题等等。研究者由此提出将自我复杂性的重叠成分单独研究,或者将内容和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做了一定的修正。作者在回顾上述文化的同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清楚地进行概念界定,澄清其作用机制和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由此促进自我复杂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loninger的人格生物社会模型及其生理机制的证据
    徐世勇
    2007, 15 (2):  344-349. 
    摘要 ( 1754 )   PDF(938KB) ( 3012 )  
    该文首先介绍了Cloninger的人格生物社会模型的7个维度,综述了该模型在神经递质、基因遗传学、脑血流以及脑电方面等的经验性证据。还探讨了该模型与其他人格生理模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较详细比较了Cloninger的人格生物模型与Eysenck模型的差异。最后,对Cloninger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研究生理机制、环境和个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作用,是今后人格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
    崔丽霞;雷雳;蔺雯雯;郑日昌
    2007, 15 (2):  350-357. 
    摘要 ( 2480 )   PDF(943KB) ( 4242 )  
    心理学家预测,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心理咨询,在未来的10年里将成为第二大快速增长的服务领域。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外有关网络心理咨询的概念和种类,有关网络心理咨询疗效的实证研究以及确保网络心理咨询疗效所采取的措施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网络心理咨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改进,网络心理咨询必将迈向规范、标准和科学的轨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蒋丽;于广涛;李永娟
    2007, 15 (2):  358-365. 
    摘要 ( 2243 )   PDF(983KB) ( 4841 )  
    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团队决策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该文将团队决策的研究范式概括为以下四类:社会决策图式(social decision scheme, SDS)、信息取样模型(information sampling model)、项目排序任务(ranking item task)团队以及组织中以安全优先的团队(safety priority team);并从影响团队决策的因素,提高团队决策质量的策略等角度分别对四类团队决策的研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
    李锐;凌文辁
    2007, 15 (2):  366-372. 
    摘要 ( 3070 )   PDF(954KB) ( 7626 )  
    工作投入指的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工作投入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和某些工作态度及行为变量,以及顾客满意度、生产力、利润率和单位总体绩效等组织结果变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以及与家庭相关的因素等3个方面。文章在对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投入的干预机制等五方面问题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正世界信念:概念、测量、及研究热点
    杜建政;祝振兵
    2007, 15 (2):  373-378. 
    摘要 ( 2781 )   PDF(935KB) ( 6352 )  
    公正世界信念是美国心理学家Lerner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人们需要相信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公正有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并且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的可控制感,从而使人贯注于长远目标,并遵循社会规范行事。这对个体适应复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公正世界信念的概念、测量、及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指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与其他心理公正研究诸分支的区别和联系,借鉴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动机研究中的一些技术方法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深入探索公正世界信念发挥作用的潜意识机制,可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困境
    刘长江;李岩梅;李纾
    2007, 15 (2):  379-384. 
    摘要 ( 2470 )   PDF(935KB) ( 3492 )  
    社会困境是指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非理性这样的情境。大量实证研究考察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的机制,然而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实验室研究中所用的社会困境可以从4个方面来分类:“给-游戏”与“拿-游戏”、两人困境与多人困境、对称与非对称困境以及重复与非重复困境。综合而言,以往实验研究主要从个体差异、任务结构以及知觉与策略等3个方面考察影响社会困境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整合在一个概念框架中。未来的研究尚需要联合多个学科,澄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继续丰富相关概念和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