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萦倩, 赵光义, 韩雨薇, 张静怡, 曹成琦, 王力, 张昆林.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30(1): 98-114. |
[2] |
包寒吴霜, 蔡华俭. 姓名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实际影响:证据和理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6): 1067-1085. |
[3] |
翁纯纯, 王宁. 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范式及相关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9): 1478-1492. |
[4] |
钱柳, 汝涛涛, 罗雪, 牛佳兴, 马永骏, 周国富. 睡眠限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9): 1493-1507. |
[5] |
王盛, 陈雅弘, 王锦琰. 动物前注意加工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基于精神类疾病损伤[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 28(12): 2027-2039. |
[6] |
赵鹤宾, 夏勉, 曹奔, 江光荣. 接触干预在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5): 843-857. |
[7] |
陆静怡, 尚雪松. 为他人做决策:多维度心理机制与决策体验[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9): 1545-1552. |
[8] |
叶晓燕, 张得龙, 常松, 刘鸣. 视觉表象个体差异及其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7): 1186-1192. |
[9] |
巨兴达, 宋伟, 徐婧. CHRM3基因与孤独症谱系障碍[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2): 2141-2152. |
[10] |
叶晓燕, 张得龙, 倪冰, 董霁月, 蔡红杰. 基于心理旋转范式探讨视觉表象的个体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suppl.): 37-37. |
[11] |
黄韵;成良;屈弋力;赵庆柏;周治金. 动物创造创新:最简单的智慧闪光[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5): 799-809. |
[12] |
杨伟星;张明亮;李红霞;杨雅琳;司继伟. 人类基本数学能力的进化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5): 810-824. |
[13] |
黄文强;杨沙沙;于萍. 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 基于啮齿类动物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1): 1767-1779. |
[14] |
付娟; 郑希耕; 刘正奎. 条件化恐惧复发的动物模型及相关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0): 1592-1599. |
[15] |
冯雪;彭凯平. 技能和风格:理性思维的两种测量途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9): 1550-1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