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1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心理学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J. Bruce Overmier
    2008, 16 (5):  673-678. 
    摘要 ( 2556 )   PDF(503KB) ( 2850 )  
    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任务。多数国家都有这种社会需求,使得心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界学科。心理学确实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但在面对某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时则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在不同体制国家里所做的研究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对一个国家里提出的心理学问题,还必须在本国内做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每个国家都需要这种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本文提供一些研究案例,其研究成果既是有意义的,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作者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实情景中刺激物识别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回顾
    白学军;康廷虎;闫国利
    2008, 16 (5):  679-686. 
    摘要 ( 1603 )   PDF(679KB) ( 1754 )  
    真实情景中刺激物的识别是情景知觉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刺激物识别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情景意义是否会对刺激物识别产生影响的问题。根据刺激物识别的一般过程,在早期的研究中形成了知觉图式模型、启动模型和功能分离模型等三种理论模型。在不同研究范式的指导下,三种理论模型均获得了相应的实证支持,而且这些研究又推动了新的理论模型——背景引导模型的形成。这一模型为深入研究刺激物识别与情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旋转中的性别差异
    于庆宝;鹿麒麟;唐一源
    2008, 16 (5):  687-691. 
    摘要 ( 3091 )   PDF(629KB) ( 2756 )  
    性别差异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男性在执行空间认知任务时的表现往往好于女性,在心理旋转任务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近年来,人们在行为和脑成像等层面对心理旋转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其中一部分研究的回顾描述了心理旋转的性别差异在行为及脑成像实验中的表现,总结了可能导致这种性别差异的生理及策略等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冲突: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胡治国;刘宏艳;张学新
    2008, 16 (5):  692-698. 
    摘要 ( 2738 )   PDF(660KB) ( 4379 )  
    情绪冲突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源自认知冲突的研究。本文分三部分对情绪冲突进行了介绍,包括:(1)情绪冲突的溯源,概括介绍了认知冲突领域的研究情况;(2)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行为研究,包括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启动范式和情绪Flanker范式等进行的研究;(3)情绪冲突的脑成像研究,主要包括情绪冲突的检测和解决的脑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广泛借鉴认知冲突的研究范式,对情绪冲突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对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考察,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教体验的神经生理基础
    韩慧娟;刘昌
    2008, 16 (5):  699-704. 
    摘要 ( 1928 )   PDF(652KB) ( 1933 )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它是一个过程。其神经生理基础的研究表明,宗教体验过程中大脑的某些特定脑波或区域被激活。这些研究表明宗教体验与认知和情绪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有关宗教体验实质的结论吻合,但这并不表明大脑中存在“上帝脑区”。该文简要介绍了宗教体验的概念、冥想以及基督教宗教体验神经生理基础的研究以及跨宗教传统的相关比较研究,并对该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说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馈负波及其理论解释
    李鹏;李红
    2008, 16 (5):  705-711. 
    摘要 ( 1612 )   PDF(686KB) ( 2181 )  
    反馈负波(feedback 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由代表行为错误或失去金钱等负性反馈刺激诱发的一种脑电波成分,出现在刺激呈现后250~300ms左右,偶极子源定位发现这一成分产生于前扣带回附近。对于FRN的功能意义的解释主要有强化学习理论和情绪动机假说,前者认为FRN反映的是神经系统对反馈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而后者认为FRN反映的是对情绪动机意义的评价过程。两种理论框架下还有一些目前研究仍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侧化准备电位的含义和应用

    陈立翰

    2008, 16 (5):  712-720. 
    摘要 ( 2524 )   PDF(784KB) ( 2092 )  
    单侧化准备电位(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 LRP)是指在随意运动中,反应效应器方位所对应的对侧大脑皮层出现的准备电位。LRP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启动时间点。LRP可以揭示刺激-反应不同阶段的认知加工时间特性。可以从反应准备的抽象性或具体性以及大脑控制运动输出的“中枢”机制或“外周”机制这两个思路去验证LRP。LRP在阈下知觉和内隐学习、运动准备和反应执行、西蒙效应等方面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新兴的脑-机界面工程心理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LRP的应用存在着某些限制因素,如:脑电干扰、测量的低信噪比和其本身对反应效应器的要求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啮齿类动物的决策行为研究及其脑机制
    程九清;李勇辉;隋南
    2008, 16 (5):  721-725. 
    摘要 ( 1897 )   PDF(633KB) ( 1742 )  
    介绍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动物为对象,关于决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决策的概念,以及啮齿类动物的决策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计算、动机和记忆,并且介绍了业已发现的参与这些心理机制的脑机制。最后,还从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其与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包括成瘾药物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决策个体差异与药物成瘾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预训练对儿童掌握遗传知识的作用
    王欣;张丽锦
    2008, 16 (5):  726-732. 
    摘要 ( 1533 )   PDF(643KB) ( 1510 )  
    引入干预训练法探讨儿童的遗传概念的发展开辟了儿童朴素生物学认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干预内容(关于遗传的事实性知识与概念重组)和形式(讲授与同伴互动)两个方面报告了近些年有关干预训练影响儿童对遗传知识掌握的研究进展,并从不同干预内容和形式以及被试年龄选取的适当性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以往各种干预方法效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改进干预训练内容、探索儿童遗传概念获得的最佳时期和发展的快速期,强化儿童遗传认知的研究与幼儿生物科学启蒙教育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班级生态系统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述评
    陈斌斌;李丹
    2008, 16 (5):  733-739. 
    摘要 ( 2399 )   PDF(645KB) ( 2643 )  
    依据生态系统观以及班级环境中亲社会行为研究的进展,在班级环境中,与儿童人际互动最密切,对其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两类人群是——同伴和教师。作者把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班级环境中两个重要生态子系统,依次介绍了班级环境中这两个生态子系统的各成分,以及它们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应注重人际间的双向互动、基于观察的互动模式研究、以及重视时间变量对行为过程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与病理性赌博研究述评
    李欣华;郑涌
    2008, 16 (5):  740-744. 
    摘要 ( 1267 )   PDF(627KB) ( 2507 )  
    人格障碍是病理性赌博的定论之一。与病理性赌博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精神质、感觉寻求特质、专注特质等,这在跨文化的研究中都找到了证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疑问,未来研究需注意被试取样代表性,人格特质与赌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土化研究需要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防御性悲观研究述评
    苏彦丽;张进辅
    2008, 16 (5):  745-752. 
    摘要 ( 2488 )   PDF(640KB) ( 2462 )  
    防御性悲观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它的两个基本成分是消极期望和反思性。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涉及防御性悲观与乐观、抑郁及自我妨碍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并探讨了导致防御性悲观的形成的个人情感动机因素及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未来研究可在被试的选择、测量工具的编制和研究范围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加强跨文化比较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作业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锋;王二平
    2008, 16 (5):  753-759. 
    摘要 ( 941 )   PDF(642KB) ( 1530 )  
    团队作业特征是团队有效性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变量,是团队绩效差异的贡献因素。作业特征在个体与团队层面的相关理论基础表明,团队作业特征包括技能多样性、作业同一性、作业重要性、反馈、自主性、作业互依性、作业复杂性七个核心要素。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作业特征在个体与团队层面的相关效应研究;团队作业特征模型测量、作业特征作用机制、作业特征要素的深入研究则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预研究述评
    许存;马红宇
    2008, 16 (5):  760-766. 
    摘要 ( 1461 )   PDF(639KB) ( 2860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自从Betz和Taylor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该概念已引发了职业心理学中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总结了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因素可概括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三方面,干预措施依据不同的理论,主要有归因训练、团体干预、职业决策训练、认知重构、计算机职业指导系统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承诺续扩现象及其心理机制
    李锐;李爱梅;凌文辁
    2008, 16 (5):  767-778. 
    摘要 ( 2244 )   PDF(666KB) ( 1745 )  
    承诺续扩是指决策者在面对失败的结果时,仍然决定向先前的行动持续投入资源的现象。目前,自我申辩理论、前景理论和决策困境理论是承诺续扩解释机制中较有影响的三种理论。以往的相关实证研究所发现的影响承诺续扩的因素可以归为计划因素、心理因素、个体差异因素以及情境因素等四类。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关注各解释机制的整合、相关变量之间关系体系的构建和因果路径的确定以及承诺续扩对决策者心理与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林澜;莫长炜
    2008, 16 (5):  779-788. 
    摘要 ( 1220 )   PDF(658KB) ( 2113 )  
    该文从组织公民行为的界定基础、产生背景和行为动机三个方面剖析了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联系,从逻辑上支持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分直接、间接影响两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并从总体研究状况、理论视角、实证方法三个方面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述评
    ———提升调节点在冲动性消费行为中所起作用
    景奉杰;熊素红
    2008, 16 (5):  789-795. 
    摘要 ( 2203 )   PDF(642KB) ( 2642 )  
    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研究的文献众多,但难以从内在联系上进行统一。最近,利用提升调节点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揭示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从而有望把一些相关文献统一起来。作者介绍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过程;综述了用于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内在机制这个角度对有关冲动性消费行为文献进行评述。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利用调节点等相关理论,特别是调节适应理论对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性行为理论及其拓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于丹;董大海;刘瑞明;原永丹
    2008, 16 (5):  796-802. 
    摘要 ( 2169 )   PDF(642KB) ( 3538 )  
    作为一种广泛地用于预测多种多样的社会行为的权威理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已经被大量的学者进行了拓展。根据研究视角的差异性,现有的这些对理性行为理论进行拓展的研究被归结为三类,理性行为理论自身的深化研究;理性行为理论适用性的拓展研究;理性行为理论模型的拓展研究。这三类研究首先被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然后在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的基础上,理性行为理论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被提出来,期望以此推动理性行为理论在国内的进一步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选拔情境下人格测验作假研究
    骆方;刘红云;张杉杉
    2008, 16 (5):  803-809. 
    摘要 ( 2195 )   PDF(641KB) ( 1863 )  
    在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很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从而制约了人格测验在企业中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在努力解决作假问题,分别就应聘者是否会作假,作假给人格测验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聘者如何作假以及如果应对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实验诱导设计、已知群体设计和量表设计等几种特定的研究范式。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应聘者会作假,但其负面影响并不严重;作假不同于社会称许性反应,它是一种工作称许性反应。目前的几种应对作假的方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其有效性有待提高。总之,人格测验的作假作用明显,其研究难度较大,有待革新性理论和方法的出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谈判中的时间因素
    王晖;石伟
    2008, 16 (5):  810-814. 
    摘要 ( 1032 )   PDF(642KB) ( 1747 )  
    研究时间因素对谈判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有效谈判策略的运用和整合结果的实现。时间因素对谈判者认知、行为和谈判结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时间压力会降低谈判者的认知动机,使谈判者更加依赖认知启发式;暂停和中场休息是否会为谈判带来积极影响应该视不同的谈判事件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而定;拉大谈判与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会提高谈判的共同结果,这可以从折扣效应和建构水平理论中得到解释。将来的谈判研究会进一步从时间向空间拓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名应对研究:发展脉络、理论取向与展望
    杨柳;刘力
    2008, 16 (5):  815-825. 
    摘要 ( 2189 )   PDF(662KB) ( 2291 )  
    污名应对是指被污名者运用不同策略来反抗社会赋予他们的贬低性标签的动态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从站在污名施予者的立场考察污名的影响转向到强调被污名者作为主动应对者。目前,对污名应对的研究有三种理论取向:权衡比较取向、认同威胁取向和个人与情境互动取向。污名应对研究对于改善被污名者的心理健康和改进消除污名影响的政策等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可隐藏性污名应对的研究,综合使用量化和质性研究范式,关注污名应对的纵向研究,加强污名应对理论的实际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内容效应及其心理机制
    胡小勇 郭永玉
    2008, 16 (5):  826-832. 
    摘要 ( 1841 )   PDF(640KB) ( 2145 )  
    以自我决定论为基础的目标内容理论认为,内部目标是指反映个体的内在成长趋向的目标,如自我接受、亲密关系、健康等;外部目标是指如何获得外部奖赏或社会赞许,通过获得外部的价值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目标,如财富、权力、地位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内、外部目标有着不同的效应,而基本心理需要(关系、胜任、自主)是被证实的能解释内、外部目标内容效应的心理机制。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更深入地去探讨其心理机制之外,还要积极进行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