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神经振荡影响快速言语识别的时间瓶颈
    高雅玥, 范家宁, 王茜, 邓丽芳
    2023, 31 (9):  1553-1559.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53
    摘要 ( 767 )   HTML ( 37 )  
    PDF(684KB) ( 1198 )   审稿意见

    大脑可以快速地加工信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其典型范例之一是快速言语识别。自然言语的瓶颈速率约为8~12音节/秒, 与神经振荡的alpha速率相近。此外, 已有研究表明alpha振荡可以调控知觉过程的时间分辨率。那么, alpha振荡速率是否影响快速言语识别的时间瓶颈?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利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从现象和机制两个方面考察alpha振荡如何影响快速言语识别的时间瓶颈。在现象方面, 本研究将验证快速言语识别的时间瓶颈与alpha振荡速率的一致性。在机制方面, 本研究将研究alpha振荡速率如何影响快速言语识别的行为表现, 又如何调控大脑对言语信号的神经加工过程。本研究希望找到快速言语识别的神经机制, 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快速加工过程, 并进一步探讨神经振荡调控大脑时间分辨率的相关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控制减少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张顺民, 李柯蒨
    2023, 31 (9):  1560-1568.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60
    摘要 ( 2061 )   HTML ( 157 )  
    PDF(743KB) ( 3084 )   审稿意见

    拖延行为常常阻碍个人、企业和政府按时完成既定任务, 妨害了人们的工作、学业以及疾病防治等方方面面。自我控制是自主减少拖延行为的主要能力, 但却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认知资源。探明自我控制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高效地减少拖延行为。然而, 由于缺乏合适的认知机制理论和脑成像实验范式, 国内外研究多从现象层面探索自我控制、拖延行为和神经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提出的“时间决策模型”通过揭示人们如何做出拖延决策, 为认知机制的研究和脑成像实验范式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时间决策模型中“现在做还是以后做”的决策机制, 本项目拟: (1)结合横向和纵向研究, 考察自我控制作用的认知机制及其稳定性; (2)开发拖延的脑成像实验范式, 结合多模态MRI技术, 揭示自我控制减少拖延决策的神经基础; (3)利用神经刺激技术, 考察“基于自我控制脑区的神经干预”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成果有望为拖延行为提供更加综合的理论框架和新的干预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拟人化倾向及其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许销冰, 程兰萍, 孙洪杰
    2023, 31 (9):  1569-1582.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69
    摘要 ( 1867 )   HTML ( 123 )  
    PDF(768KB) ( 2347 )   审稿意见

    消费场景经常触发消费者的拟人化想象, 营销实践也越来越多地运用拟人化元素。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要素, 对时间的拟人化加工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从心理学、消费行为学视角来探究时间拟人化倾向的研究较为缺乏, 甚至并未有研究进行时间拟人化倾向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因此本研究提出, 时间拟人化倾向在成因上具有特殊性且在消费决策与行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 从区别于其他拟人化对象的时间的本质特征出发, 本研究提出结构需求动机影响消费者的时间拟人化倾向。其次, 当消费者产生时间拟人化倾向后, 会激发基于情感的决策模式, 从而强化了亲社会行为。此外基于这一路径本研究探讨了相关边界条件, 认为个体情绪状态可以对其产生调节作用。从营销实践来说, 本研究增加了对时间拟人化的理解, 对更好地运用时间拟人化进行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虚拟性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团队发展的视角
    梁永奕, 邓佳音, 严鸣, 马捷, 李爱梅
    2023, 31 (9):  1583-1594.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83
    摘要 ( 970 )   HTML ( 56 )  
    PDF(678KB) ( 1286 )   审稿意见

    团队虚拟性意指团队成员分散工作并借助虚拟沟通工具进行协作的程度。提高团队虚拟性已成为组织顺应数字经济发展, 应对疫情冲击的重要举措。然而, 学界尚未能对团队虚拟性究竟是促进或阻抑团队绩效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答案。这不仅会造成理论认知的缺陷, 也难以为组织充分发挥团队虚拟性的优势以提升团队绩效提供有效指导。本项目基于团队发展视角, 围绕“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是利还是弊以及如何扬长避短”等问题开展三个研究:(1)引入团队发展阶段这一动态权变因素, 剖析团队虚拟性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对团队绩效的差异化影响; (2)探析团队虚拟性促进与阻抑团队绩效的双重路径, 诠释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何种路径起主导作用; (3)探索团队领导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增强/削弱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的积极/消极影响。本项目为剖析团队虚拟性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效应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并可为团队领导根据团队发展阶段匹配对应的管理干预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网络聚集促销诱发前瞻性情绪的心理语言机制
    卢长宝, 王啊婷, 卢翠眉
    2023, 31 (9):  1595-1610.  doi: 10.3724/SP.J.1042.2023.01595
    摘要 ( 984 )   HTML ( 56 )  
    PDF(802KB) ( 1766 )   审稿意见

    基于心理语言学与前事实思维、前瞻性情绪等理论, 本研究以条件限制与物质激励组合呈现出的条件句式为切入点, 通过探索前瞻性情绪发生的认知前情, 正性前瞻性情绪的占优机制, 条件性与激励性促销词汇在诱发前瞻性情绪上的分工机制, 辅助性促销词汇在诱发前瞻性情绪上的强化机制, 复杂折扣句子的表层与深层结构在影响前瞻性情绪上的框定机制, 以及多种促销诱因组合在影响前瞻性情绪上的效用衰减机制, 在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 总结大型网络聚集促销的传播设计原理及其在诱发前瞻性情绪上的心理语言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的双刃剑效应:形成机理与边界机制
    龚思羽, 盛光华
    2023, 31 (9):  1611-1625.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11
    摘要 ( 987 )   HTML ( 76 )  
    PDF(868KB) ( 1825 )   审稿意见

    在消费者行为学领域, 以往有关绿色消费的研究多聚焦于促进和阻碍消费决策的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并分析绿色营销策略在消费者心理或行为层面的积极效应, 却很少对产品绿色属性信息的负面结果效应进行探讨。本研究以企业绿色产品策略为研究切入点, 在划分绿色属性信息内容维度的基础上, 探讨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首先, 基于风险−收益、认知平衡和积极情感多个研究视角, 构建起产品绿色属性信息影响消费者行为决策的多层次整合模型; 其次, 从个体心理表征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出发探讨减弱负面效应的边界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测试的两面性:中期测试对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何宁, 李梦, 康彬, 王梦云, 岳云帆
    2023, 31 (9):  1626-1641.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26
    摘要 ( 675 )   HTML ( 19 )  
    PDF(805KB) ( 1021 )   审稿意见

    中期测试对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 提取加强暗示感受性(retrieval enhanced suggestibility, RES)是指接受中期测试的被试在最终记忆测试中的正确率较低, 且更可能报告错误信息; 测试的保护作用(protective effect of testing, PET)则是指中期测试削弱了错误信息效应, 并改善了被试的记忆表现。对现有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首先, 这两种现象可分别采用记忆再巩固理论、注意捕捉假说、提取流畅性假说(RES)以及记忆强度理论、提取努力理论、差异检测理论(PET)等进行解释。相关理论在作用阶段和解释角度两方面存在不同, 并被整合在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中。其次, RES和PET的分离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 包括原始信息材料、中期测试类型以及错误信息特点等。最后, 未来研究可从模型验证和研究拓展两方面继续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空间导航能力个体差异的多层次形成机制
    张凤翔, 陈美璇, 蒲艺, 孔祥祯
    2023, 31 (9):  1642-1664.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42
    摘要 ( 1169 )   HTML ( 54 )  
    PDF(1834KB) ( 1612 )   审稿意见

    空间导航活动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 导航能力在人群中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 其衰退也是阿尔兹海默症等认知障碍脑疾病的重要早期行为学表现。以往研究考察了空间导航能力个体差异的认知行为特征和相关神经基础, 但关于个体差异的成因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综述近10年的研究进展, 从二因素论的视角出发, 总结了空间导航个体差异的关键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初步建立了空间导航的遗传/环境−大脑网络−认知和行为的通路模型, 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该通路模型的完善有助于我们理解空间导航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为相关因果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全面视角, 同时对进一步探索空间导航在认知障碍等脑疾病中的潜在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应控制中运动系统抑制效应的全局性:证据、机制和争论
    王立卉
    2023, 31 (9):  1665-1675.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65
    摘要 ( 605 )   HTML ( 25 )  
    PDF(607KB) ( 957 )   审稿意见

    在反应控制的研究中, 长期以来的理论观点认为只有干扰当前目标的效应器会出现抑制效应。总结近年研究发现, 在反应控制过程中, 不仅干扰效应器出现了抑制效应, 与任务无关的效应器和任务要求效应器均出现了抑制效应; 与反应控制相关的抑制效应不仅仅局限于涉及反应冲突的任务, 而是广泛存在于涉及反应执行的任务, 即整个运动系统在多个情境下呈现抑制的全局性。双加工模型认为对不同效应器的抑制由不同脑区控制, 聚光灯模型则认为不同效应器的抑制源于同一个系统, 后者与计算神经科学领域的归一化模型一致。反应控制中抑制效应的全局性特征有助于从协同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思考认知加工。同时, 当前研究对抑制效应全局性出现的条件也存在一些争论。未来研究应区分不同效应器, 结合计算模型阐明各效应器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各效应器在运动皮层的计算机制, 以及这些机制异常与心理精神疾病人群反应控制失调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言语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认知机制:跨语言视角
    潘家冰, 张清芳
    2023, 31 (9):  1676-1687.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76
    摘要 ( 745 )   HTML ( 42 )  
    PDF(711KB) ( 1172 )   审稿意见

    在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 音节频率效应(syllable frequency effect)指的是高频音节相对于低频音节的加工优势。综述了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基础, 从影响因素、发生阶段和神经机制等角度阐述了印欧语系和汉语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跨语言差异。基于口语产生的理论模型和合适单元假说, 结合不同语言的固有特性, 分析了音节频率效应存在跨语言差异的原因, 提出了一个有关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作用机制的模型, 为音节在汉语和字母语言口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应进一步探究音节频率的两种测量方式对音节频率效应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 加强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考察, 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和范式深入探讨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加工的跨语言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
    朱丽雅, 莫凡, 张志豪, 赵科, 傅小兰
    2023, 31 (9):  1688-1697.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88
    摘要 ( 830 )   HTML ( 24 )  
    PDF(615KB) ( 1487 )   审稿意见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口部等肌肉动作传递出来的情绪信号。婴儿对面部表情的正确识别是婴儿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情绪认知的发展。婴儿对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具有非同步性的特点:对正性效价表情的识别早于负性效价表情, 2个月大的婴儿能辨别出正性效价表情, 4~6个月大时能辨别出不同的负性效价表情; 情绪感知能力的发展早于情绪理解能力, 7个月大的婴儿已初步具备情绪感知能力, 12个月大的婴儿还不能准确区分不同的负性效价表情所表达的情绪意义。婴儿识别表情受到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双重影响, 反映了基本情绪的激活到情绪图式的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间光暴露对睡眠的优化效果及作用机制
    何美亨, 汝涛涛, 李乐, 李丝雨, 张辰泽, 周国富
    2023, 31 (9):  1698-1713.  doi: 10.3724/SP.J.1042.2023.01698
    摘要 ( 1458 )   HTML ( 60 )  
    PDF(1026KB) ( 1960 )   审稿意见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 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 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 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 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 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攻击行为的愉悦效应
    周冰涛, 刘宇平, 赵辉, 杨波
    2023, 31 (9):  1714-1727.  doi: 10.3724/SP.J.1042.2023.01714
    摘要 ( 1797 )   HTML ( 120 )  
    PDF(710KB) ( 2519 )   审稿意见

    攻击可使个体产生正性情绪, 即攻击行为具有愉悦效应。这既直接反映在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上, 也在一些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中有所体现, 还得到了与攻击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与攻击的强化模型从个体变化和群体演变两种不同的视角解释了这一效应的心理成因。该效应会使个体的攻击行为模式得到巩固, 这一解释路径丰富了攻击行为的元理论框架。上述分析表明对高攻击倾向的人群进行干预时应慎重使用宣泄疗法, 并提示攻击行为与成瘾行为在心理成因上可能存在相似性。未来应改进情绪的测量工具, 厘清攻击时情绪的动态变化, 还应深入探究攻击愉悦效应的影响因素, 并着力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际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发生机制及促进策略
    陈妍妍, 伍俊辉, 栾胜华
    2023, 31 (9):  1728-1741.  doi: 10.3724/SP.J.1042.2023.01728
    摘要 ( 1209 )   HTML ( 90 )  
    PDF(743KB) ( 1763 )   审稿意见

    代际困境反映了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人们在代际困境中如何权衡利益事关个体、组织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于传统社会困境, 代际困境具有权力不对称、合作行为无直接回报和心理距离较远这三个特异性特征, 它们是阻碍代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前研究广泛关注的个人特质、决策情境和社会规范这三类影响代际合作的因素, 本文建议可通过培养感恩与亲社会品质、扩大代际合作的声誉影响、提高与未来世代的亲近度、减少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等方式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 揭示声誉线索对代际合作的影响, 并广泛开展跨文化研究, 为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拟人归因”到“联盟建立”:人与聊天机器人关系对参与度的影响
    磨然, 方建东, 常保瑞
    2023, 31 (9):  1742-1755.  doi: 10.3724/SP.J.1042.2023.01742
    摘要 ( 1957 )   HTML ( 86 )  
    PDF(803KB) ( 2901 )   审稿意见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迅猛发展, AI聊天机器人可模拟人类指导以改善在线自助干预(Internet-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s, ISIs)中用户的参与度及疗效。然而, 学界对聊天机器人作用机制的探索尚处初期阶段。因此, 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性认识, 文章基于人机关系的视角提出了适应ISIs情境的理论模型:聊天机器人可与用户经历拟人归因、功利性价值判断、发展依恋关系、建立数字治疗联盟(Digital Therapeutic Alliance, DTA)这4个阶段来逐步发展人与聊天机器人关系(Human−Chatbot Relationships, HCRs), 并通过HCRs提高用户参与度。未来研究可继续丰富HCRs的相关理论并检验其内在机制, 基于HCRs理论来设计聊天机器人, 深入考察影响HCRs的额外变量, 统一参与度的操作定义并开发适合的参与度测量工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名称视听形式表征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肖婷文, 卫海英, 陈斯允, 刘福
    2023, 31 (9):  1756-1774.  doi: 10.3724/SP.J.1042.2023.01756
    摘要 ( 1186 )   HTML ( 69 )  
    PDF(1185KB) ( 2023 )   审稿意见

    品牌名称作为一类特殊词汇, 其形式表征分为视觉表征(印刷字母的视觉特征)和听觉表征(词语的整体声学特征), 字样(包括字母大小写、字形、颜色)和语音(包括音素、音节、声调或重音)可以分别代指二者。品牌名称字样和语音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均发生在词汇的知觉加工阶段, 两者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既存在联系, 又相互区别。此外, 品牌名称的视听效应之间存在跨通道联结。未来研究应结合实践问题, 对品牌名称视听效应进行补充性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