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3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智能组织中的人机协同决策:基于人机内部兼容性的研究探索
    何贵兵, 陈诚, 何泽桐, 崔力丹, 陆嘉琦, 宣泓舟, 林琳
    2022, 30 (12):  2619-2627.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19
    摘要 ( 2160 )   HTML ( 93 )  
    PDF(676KB) ( 2073 )  

    智能时代已然来临。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加速推动组织的智能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采用智能技术以提高竞争力。在此背景下, 人机协同工作日益普遍, 人机协同决策成为新型组织决策方式。然而, 当前智能组织中的人机协同决策还面临信任度低、可控性低、透明度低、协同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它们阻碍了决策质量、效率和体验的提升。本项目认为, 人机兼容性, 特别是人机内部兼容性, 如认知兼容性、情感兼容性、价值兼容性等, 或是影响人机协同决策绩效的根本原因。因此, 本项目基于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视角, 综合采用决策心理学、认知科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现场研究和模拟实验, 力图揭示人机协同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探究人机协同决策中内部兼容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进而提出若干人机协同决策优化方法。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决策理论与人机兼容性理论的发展, 提升人机协同决策绩效, 推进组织决策的智能化进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趋近-回避动机理论视角
    孙海龙, 安薪如, 李爱梅, 赖慧燕, 李泽虹
    2022, 30 (12):  2628-2638.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28
    摘要 ( 1593 )   HTML ( 73 )  
    PDF(749KB) ( 1922 )  

    组织与个人面临的许多决策, 既无纯粹获益, 也无纯粹损失, 往往需要同时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加以权衡, 这类损益兼具的决策称为混合跨期决策。过往研究通常沿用纯粹获益或损失跨期决策的理论框架, 缺乏与混合跨期决策相匹配的理论建构和决策过程探索。基于此, 本研究从趋近-回避动机理论出发, 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研究1拟探讨混合跨期决策中动机冲突特点, 及其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2则计划分别操纵影响动机冲突程度的内源性因素(得失金额的相对差异程度)和外源性因素(资源有限程度), 试图揭示动机冲突程度与混合跨期决策之间的因果链条。研究3拟采用鼠标追踪技术, 基于决策过程指标进一步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我们预期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动机冲突视角揭示并建构混合跨期决策的作用机制, 同时也将为涉及混合跨期情境的企业管理和个体消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
    朱传林, 刘电芝, 罗文波
    2022, 30 (12):  2639-2649.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39
    摘要 ( 1416 )   HTML ( 109 )  
    PDF(698KB) ( 1752 )  

    揭示情绪体验影响个体完成各种认知任务的认知神经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行为实验, 集中考察了焦虑对估算策略运用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潜在的脑机制尚不清楚, 对焦虑以外的情绪体验与估算策略运用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极其缺乏, 而情绪调节对估算策略运用影响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研究将采用面孔表情图片作为情绪刺激材料,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 采用启动范式, 尝试从外显和内隐两个角度, 考察不同效价的情绪体验在估算策略运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而揭示情绪调节影响估算策略执行的时间动态特征和大脑激活模式。这将有助于充分认识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 为更好的优化估算策略运用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张亚利, 张建根, 李红霞, 姜永志
    2022, 30 (12):  2650-2665.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50
    摘要 ( 4262 )   HTML ( 237 )  
    PDF(1244KB) ( 4029 )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在既有研究中存在分歧, 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联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对纳入的56项研究(65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 = -0.15, 95% CI [-0.18, -0.12]), 但相关程度较低。此外, 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的关系受社会经济地位测量工具、测量类型和测量形式, 抑郁测量工具以及取样年代调节, 但不受性别、年龄、设计类型以及个体主义文化指数的调节。该结果提示社会经济地位劣势可能是导致民众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时代, 关心社会底层群众生存和发展困境并建立长久而有效的帮扶机制可从社会面减少抑郁的发病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时间与工作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一项元分析
    宋皓杰, 郜人婧, 张强, 程延园
    2022, 30 (12):  2666-2680.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66
    摘要 ( 1084 )   HTML ( 59 )  
    PDF(941KB) ( 1353 )  

    基于42篇文献的64项独立研究, 总样本量为22843人的数据, 对工作时间与工作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1)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2)国家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西方欧美国家, 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中国更为显著; (3)产业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 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更为显著; (4)年龄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高年龄水平, 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低年龄水平群体中更为显著; (5)性别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低男性比例, 工作时间与关系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高男性比例群体中更为显著。结果不仅基于元分析厘清了工作时间与工作绩效的倒U型关系效应, 而且为劳动法中工时规定(例如周均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警示组织注意工作时间对工作绩效的“过犹不及”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 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的元分析
    李黎飞, 卫旭华, 程德俊
    2022, 30 (12):  2681-2695.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81
    摘要 ( 1577 )   HTML ( 51 )  
    PDF(963KB) ( 1715 )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然而, 目前关于二者关系机制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 且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分歧。为了厘清职场负面八卦与被八卦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 对2000年以来51个研究、61个样本的197个效应值进行了定量整合, 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构建了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员工行为的解释机制, 探索了负面八卦感知属性和文化差异在调和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行为矛盾结论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 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职场负面八卦具体通过降低积极人际认知对被八卦员工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从负面八卦感知属性的调节作用来看, 当员工感知已被负面八卦时会表现出更加消极的行为, 而当员工感知将被负面八卦时则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行为。从文化差异的调节作用来看, 西方文化情境中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负向影响弱于东方文化情境。以上结论对于研究和管理职场负面八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情绪词类型效应:区分情绪标签词和情绪负载词的行为和神经活动证据
    史汉文, 李雨桐, 隋雪
    2022, 30 (12):  2696-2707.  doi: 10.3724/SP.J.1042.2022.02696
    摘要 ( 2056 )   HTML ( 63 )  
    PDF(712KB) ( 2222 )  

    情绪标签词直接表达情绪状态, 而情绪负载词本身不表达情绪状态, 但能引发个体的情绪反应。通过对情绪标签词和情绪负载词的相关研究综述发现, 情绪标签词与情绪负载词的加工优势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任务需求、语言类型和词汇特征是导致情绪词类型效应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情绪标签词与情绪负载词的加工差异可以通过语义表征的具身假说、密度假说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应深入考察情绪标签词与情绪负载词加工差异的原因; 考察两种词在句子和语篇水平的加工差异; 提供能够直接解释情绪词类型效应的理论假说; 对比中英双语者加工中文和英文情绪标签词和情绪负载词的差异; 采用神经成像技术继续探查情绪信息与语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中“组块”概念的演化及理论模型
    陈玉田, 陈睿, 李鹏
    2022, 30 (12):  2708-2717.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08
    摘要 ( 1782 )   HTML ( 48 )  
    PDF(816KB) ( 2018 )  

    在Miller提出“神奇的数字7±2”之后, “块”被很多理论作为个体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具有稳定结构并可用于衡量记忆容量的单位。但随着研究者对“组块”研究的深入, 他们对组块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 不少研究发现个体的年龄阶段与其主要采用的组块层级相对应, 但尚不清楚组块层级的转换是否存在固定的年龄区间, 且对组块机制的解释仍存在分歧。因此本文针对组块定义的发展与演变、年龄阶段特征及其机制三方面展开综合讨论。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探讨长时记忆在工作记忆组块运行机制中的作用, 完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组块特征, 以及怎样发挥复述策略和“少即是多”原则在组块过程中的优势等问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睛效应不稳定与感知规范:一个新视角
    时慧颖, 汤洁, 刘萍萍
    2022, 30 (12):  2718-2734.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18
    摘要 ( 1098 )   HTML ( 34 )  
    PDF(849KB) ( 934 )  

    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 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 主要有4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 基于感知规范的视角, 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 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促进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 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 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 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 眼睛效应同样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 将以上4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 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人格知觉中眼部线索及其效应
    田珈源, 龙彦伶, 杨虹, 吴惠芳, 薛鹏, 蒋重清
    2022, 30 (12):  2735-2745.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35
    摘要 ( 878 )   HTML ( 27 )  
    PDF(1240KB) ( 1118 )  

    人们常常会基于他人面孔特征对其人格做出相应推论。在影响面孔-人格知觉的五官特征中, 眼部特征最具复杂性。总体上, 眼部线索可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大类。可变线索包括注视方向、眼睑开放程度与眼部区域的表情等; 不可变线索包括眼睛大小、巩膜着色程度、虹膜颜色以及巩膜暴露指数等。从以上线索效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来看, 可以将眼部线索分为三大类, 即受病理因素影响的眼部线索、与特定群体相关的眼部线索和受主观意识或生理因素调控的眼部线索。此外, 也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研究还需加以考虑的其他眼部特征效应, 以及待拓展深入的研究视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常老化对视觉早期注意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叶丽群, 谭欣, 姚堃, 丁玉珑
    2022, 30 (12):  2746-2763.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46
    摘要 ( 798 )   HTML ( 22 )  
    PDF(4690KB) ( 813 )  

    选择性注意能够作用于视觉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各个注意阶段均受到老化过程的影响, 其中注意早期阶段的老化研究对于理解认知老化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刺激前的注意预期阶段以及刺激后200 ms内的早期感知注意阶段的正常老年人和青年人ERP比较研究, 以探讨正常老化对视觉早期注意的影响。现有证据表明, 相对于青年人, 正常老年人:(1)多个早期ERP注意效应(包括注意预期ADAN, 早期空间注意N1, 以及特征注意SP和SN)在潜伏期上都存在显著延迟; (2)在振幅上, 不同ERP注意效应的老化表现存在差异:某些ERP成分(包括注意预期EDAN, 以及早期空间注意P1)的注意效应没有明显减弱, 而某些ERP成分(包括注意预期alpha, 早期空间注意N1, 以及特征注意SN)的注意效应受到老化调控; (3)一些注意效应(包括特征注意SP成分, 以及客体注意P1和N1成分)的目标增强机制保留, 而干扰抑制机制缺损。目前已有研究在老化对注意效应振幅的调控上还存在不一致, 这可能与研究的信噪比、任务难度、注意机制分离以及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有关。未来研究应考虑这些因素以更好地探究正常老化对视觉早期注意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可能的机制: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
    王润洲, 毕鸿燕
    2022, 30 (12):  2764-2776.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64
    摘要 ( 682 )   HTML ( 18 )  
    PDF(847KB) ( 735 )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 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 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 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 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 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 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算动量效应的理论解释及其发展性预测因素
    张雯, 董亓易如, 龚丽娟, 尚琪, 程琛, 丁雪辰
    2022, 30 (12):  2777-2788.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77
    摘要 ( 570 )   HTML ( 17 )  
    PDF(739KB) ( 456 )  

    了解运算偏差的形成与发展对探索算数运算系统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算数运算能力是儿童理解和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运算动量偏差是指个体在进行基本数学运算时倾向于高估加法运算结果而低估减法运算结果的一种运算偏差, 主要包括三种理论解释, 即注意转移假说、启发式解释和压缩解释。鉴于运算动量效应在成年群体中相对稳定却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中存在不一致的证据, 数学能力的提高与空间注意的成熟可结合不同的理论解释来阐明儿童发展过程中运算动量效应的变化趋势。未来可以进一步整合多种研究任务以揭示运算动量效应的发展轨迹, 考察数量表征系统与运算动量效应间的关联, 探究运算动量效应在不同运算符号中的稳定性, 探讨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对运算动量效应的影响, 并设计有关数学能力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运算动量效应这一运算偏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感触摸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用
    杨雪, 朱旭
    2022, 30 (12):  2789-2798.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89
    摘要 ( 2498 )   HTML ( 160 )  
    PDF(725KB) ( 3629 )  

    情感触摸指那些用来表达爱、关心、欣赏等感情或者被认为传递了这类信息的触摸行为。触摸愉悦感的产生与存在于人类多毛皮肤中名为C触觉的一组低阈值机械感受传入神经有关。早期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触摸体验模式, 积极的体验模式能够增强社会联系, 促进亲密关系, 触摸回避则与某些心理障碍有关。情感触摸具有治疗功能, 但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涉及伦理问题, 中介触摸和替代触摸可以作为解决触摸回避和伦理问题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达性写作应用于社会灾难时期心理救援的理论探讨
    邱小燕, 葛艳莹, 胡超
    2022, 30 (12):  2799-2808.  doi: 10.3724/SP.J.1042.2022.02799
    摘要 ( 1261 )   HTML ( 64 )  
    PDF(765KB) ( 1644 )  

    疫情等社会灾难时期, 创伤经历者急剧增加, 加之交通阻断, 传统的心理救援很难及时应对大范围的灾民心理危机; 而表达性写作便于心理学工作者大规模实施, 且可通过电话、网络等远程通讯工具进行指导, 治疗PTSD等心理创伤, 改善生理、心理健康。社会灾难时期表达性写作的机制复杂, 涉及暴露脱敏、意义重建、自我抽离—自我调节、工作记忆优化和认知神经机制正常化; 其疗效受到作者特质、干预时间和写作形式等潜在因素的影响。相应地, 未来应结合本土社会文化因素, 重视在线干预研究, 探索表达性写作相关的认知神经机制, 综合不同的生理、心理健康指标评估表达性写作的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环境下亲社会性的增加:来自不同类型的亲社会偏好的研究证据
    杨群, 朱兵, 俞奕铭, 张敬敏, 薛孟孟
    2022, 30 (12):  2809-2824.  doi: 10.3724/SP.J.1042.2022.02809
    摘要 ( 1345 )   HTML ( 63 )  
    PDF(837KB) ( 1496 )  

    人们面临对生理或者心理产生威胁的应激事件时并不一定表现出敌意和攻击, 也可能表现出更强的亲社会性。研究发现, 基于利他动机、规则动机、策略性动机的或者基于自我报告的亲社会偏好在应激环境下都可能增强, 这可能和应激环境下直觉增强、共情提升和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改善负面情绪方面的机制有关。未来研究可以从应激的性质、诱发方式、影响机制、个体差异和发展特征等方面去理解应激增加亲社会性的条件, 从而提高群体韧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在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场景、方式与迷思
    姜福斌, 王震
    2022, 30 (12):  2825-2845.  doi: 10.3724/SP.J.1042.2022.02825
    摘要 ( 3736 )   HTML ( 140 )  
    PDF(1138KB) ( 3560 )  

    工作场所中, 压力源无处不在; 面对压力源, 个体会如何反应?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从认知评价和应对角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系统解释。在过去的40年里, 该理论已成为阐释个体压力反应的主流框架。然而, 由于提出时间较早, 该理论没有提供各理论要素间的精确关系, 这使得后续实证研究从各自研究问题出发, 对该理论的应用五花八门, 甚至因曲解理论观点而造成不当应用, 不利于对该理论的持续应用和深入发展。在系统回顾理论观点的基础上, 重点梳理了125篇以该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基础的管理心理学实证研究。总体发现:在应用场景方面, 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可以用来解释6种压力源对员工工作态度、行为、身心健康和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 其应用形式可以从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应对3个方面分别考虑; 一些研究在应用该理论时存在误区。未来研究需要优化理论要素的测量方式, 进一步拓展该理论的应用场景, 同时丰富认知评价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中绩效压力的双刃剑效应
    加锁锁, 郭理, 蔡子君, 毛日佑
    2022, 30 (12):  2846-2856.  doi: 10.3724/SP.J.1042.2022.02846
    摘要 ( 1371 )   HTML ( 49 )  
    PDF(767KB) ( 1785 )  

    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给组织生存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组织往往对员工提出高的绩效要求, 绩效压力已成为普遍现象。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绩效压力的消极效应, 存在忽视其积极结果及理论视角较窄等不足。因此, 系统、全面地认识绩效压力的双刃剑效应, 有助于组织充分发挥绩效压力的积极效应及阻遏其消极效应。通过系统地回顾和梳理相关研究, 在将绩效压力影响效果的研究分为积极、消极和二者并存的曲线效应三个类别后, 引入压力认知评价理论、资源保存理论等理论厘清研究背后的解释机制。最后, 基于以上梳理分析,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组织中绩效压力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边界条件, 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组织中绩效压力所产生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