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机制与对策——基于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双视角
    徐富明;史燕伟;李欧;张慧;李燕
    2016, 24 (5):  665-67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65
    摘要 ( 1321 )   PDF(527KB) ( 2666 )  

    近年来, 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已引起民众较为强烈的收入不公平感, 而导致收入不公平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不如他人的相对比较。本项目基于预期理论价值函数的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双视角, 对当前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形成机制与管理对策进行系列实证研究; 采用心理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并借助神经电生理的ERP技术和心理生理学的多导生理记录仪(SCR), 以检验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自我−他人参照、单参照点−多参照点比较的整合性参照依赖框架; 探索损失规避对多得不均等和少得不均等的非对称不公平感的根源性作用和神经生理机制; 选取社区居民, 操纵参照对象、参照点和得失框架, 进行多轮次和多变量的干预研究, 以探索减少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应对策略, 并据此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不安全状态下决策者的风险偏好
    陆静怡;王越
    2016, 24 (5):  676-68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76
    摘要 ( 1788 )   PDF(393KB) ( 3617 )  

    心理不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可能遭受的伤害与威胁的担忧与焦虑。当下, 许多个体都是在心理不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决策。对于心理不安全状态下的风险偏好规律, 现有研究得到了矛盾的结果。此外, 心理安全感对风险偏好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聚焦心理安全感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考察心理安全感的补偿机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并探讨选项分布情况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以此揭示心理安全感为何及如何作用于风险偏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明确决策者在心理不安全状态下的风险偏好规律, 从而完善现有的风险决策理论。同时, 为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性预期优势效应的神经机制
    冉光明;陈旭;张兴;马原啸
    2016, 24 (5):  684-691.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84
    摘要 ( 873 )   PDF(353KB) ( 1796 )  

    社会性预期优势效应是指个体在预期条件下的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非预期条件。探讨社会性预期优势效应的神经机制, 是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社会性预期编码模型可以为预期静默效应(预期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减弱)提供理论解释, 但该模型不能解释社会性预期刺激诱发的增强神经活动。因此, 研究1和研究2将考察无意识和意识社会性注意在社会性预期编码模型中的作用, 从而将它们整合到该模型中。研究3不再局限于对社会性预期编码模型的考察, 而是扩展到对预期转换机制的探讨, 最终将社会性预期编码模型和预期转换机制整合在预期节俭化框架之下。对于社会性预期优势效应神经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够完善社会性预期编码模型, 还有助于拓宽社会性预期研究的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李艳青;任志洪;江光荣
    2016, 24 (5):  692-706.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92
    摘要 ( 1497 )   PDF(531KB) ( 4522 )  

    运用元分析考察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元分析共纳入文献67篇, 研究发现:(1)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 两者在绝大多数因子上差异显著, 只有在与常模一比较时在人际敏感因子上效应量没有达到显著(d = 0.05, p = 0.142 > 0.0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相当, 两者在5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d = −0.16~0.21, p = 0.000~0.041 < 0.05), 但是绝大多数效应量都在小范围以内。(3)除性别外,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警种、地区、样本容量等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以后的调查研究应该注意这些变量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社会性记忆的新领域: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
    白鹭;毛伟宾;李治亚
    2016, 24 (5):  707-71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07
    摘要 ( 1192 )   PDF(459KB) ( 2071 )  

    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以提取诱发遗忘的研究范式为基础, 重点关注在社会情境中说者对听者记忆的影响, 是社会性记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基于对不同材料类型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梳理, 探讨听者参与程度、说者特征及说者与听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取时的搜索策略、情绪效价以及个体差异因素对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 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在群体中对促进群体成员记忆趋同方面的作用以及在连续社会互动中的可传递性对集体记忆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未来研究仍需对社会性共同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因素、产生机制及相关脑机制以及应用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效率至上还是忠实优先:学前儿童模仿学习机制探讨
    郑名;韩增霞;王志丹
    2016, 24 (5):  716-72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16
    摘要 ( 1274 )   PDF(370KB) ( 2436 )  

    模仿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机制, 但学前儿童在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中, 是注重效率原则而有选择性地模仿, 还是注重忠实原则不加辨别地模仿? 这一问题成为近10年来发展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和进化人类学中的争论问题。争论双方提供了大量实验证据支持各自观点, 并提出种种假设以解释学前儿童的模仿学习机制。如基于因果关系推理角度提出自动因果编码假设和意图不清假设; 基于社会交往角度提出社会依存假设和自然教育法假设等。迄今为止, 尚无一个假设能解释所有证据。因此, 在整合相关实验证据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释这一争论的新视角——“损益权衡”假设, 即学前儿童模仿策略选择是特定情境下权衡利益与损失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通路异常与认知情绪偏差:慢性痛与抑郁症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
    林潇骁;罗非;王锦琰;
    2016, 24 (5):  725-738.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25
    摘要 ( 1426 )   PDF(424KB) ( 3340 )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具有高度共病性, 但迄今尚无成熟理论能够阐释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对慢性痛与抑郁的脑机制研究提示, 慢性痛和抑郁常常涉及到相似的情绪脑区活动的异常改变; 与此相对应的是, 行为学研究发现, 疼痛患者与抑郁患者在加工疼痛或抑郁相关信息时表现出了模式相似的认知情绪偏差(CAB)。近年来, 越来越多证据趋于一致, 指出慢性痛和抑郁共有的情绪通路异常变化可能导致了相似的信息加工异常, 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基础, 而认知情绪偏差则在行为上反映了这种变化, 并且很可能是共病发生、发展及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
    武文佼;张鹏
    2016, 24 (5):  739-75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39
    摘要 ( 2228 )   PDF(466KB) ( 3345 )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病于生命早期, 由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遗传、脑神经结构、营养素等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的重要来源。个体在孕育早期形成的大脑和机体异常可能是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键。这种异常在出生后的发育中具体作用于神经活动、脑发育、免疫系统等生理途径。研究者们今后可以尝试横跨不同自闭症谱系障碍亚型、年龄和发育阶段, 开展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大范围研究, 以进一步明确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生物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检验
    王铭;江光荣
    2016, 24 (5):  753-76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53
    摘要 ( 3185 )   PDF(428KB) ( 2929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dual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PTSD, DRT)基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强调特定加工通路(即视觉加工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在侵入性表象形成和提取中的作用。DRT认为, 两类不同性质的竞争性认知任务(即言语任务和视觉空间任务)分别占用特定加工通路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创伤信息加工和创伤记忆再巩固; 工作记忆模型(working memory model, WMM)则强调竞争性认知任务对整体认知资源的占用。目前, DRT和WMM均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应考虑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 开展更多干预研究, 并尝试改进研究方法, 以及设计与文化相符、更加生活化的竞争性认知任务。此外, 在加强模拟干预研究的同时也要增加临床应用研究, 适当开展真实创伤情境的干预研究, 还要加强相关信息加工能力训练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性联结及其与丧亲后适应的关系
    何丽;唐信峰;朱志勇;王建平
    2016, 24 (5):  765-77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65
    摘要 ( 1286 )   PDF(405KB) ( 2736 )  

    生者与逝者的关系不会因为死亡而终止, 在逝者离世之后, 生者可能继续与逝者保持持续的、内在的联结, 这被称为“持续性联结”。持续性联结在不同文化中均普遍存在, 已有研究从联结控制点、联结的引发者等维度对其进行分类, 近年来, 持续性联结对丧亲后适应的影响成为丧亲及哀伤研究中的热点。持续性联结与丧亲后适应的关系呈现出复杂且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未来的研究应该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去探索持续性联结的表现及特定意义, 思考持续性联结的分类并编制本土化的测量工具, 与此同时, 应该在理论驱动下去开展持续性联结与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者行为一致性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刘云
    2016, 24 (5):  773-78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73
    摘要 ( 1228 )   PDF(330KB) ( 2903 )  

    领导者行为一致性是指员工关于领导者言行匹配程度的知觉模式。行为一致性是一个本身不存在善恶之说但对于达到道德上的善却非常必要的附属性美德。领导者行为一致性的测量方法包括情景测量法和量表测量法。在实证研究模型中, 领导者行为一致性通常扮演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等角色。未来研究应该关注领导者行为一致性的多元测量方法, 情景变量的调节效应, 领导者行为不一致性, 以及行为一致性概念在集体层次或员工层次上的应用等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谢宝国;辛迅;周文霞
    2016, 24 (5):  783-79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83
    摘要 ( 1572 )   PDF(499KB) ( 3663 )  

    将工作看成是使命(view work as calling)一直被人类社会文化所倡导。近年来, 使命感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西方学者围绕使命感的概念内涵、测量以及对在职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命感的未来研究议题应当在:探讨使命感的来源; 从正面和负面继续探讨使命感的影响效果; 考察使命感的前因变量。关于研究方式方法, 未来研究应当:强化理论导向、强化纵向和跨层次研究、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来工作自我:概念、测量及其相关研究
    张敏;叶茂林;彭坚;陈宇帅
    2016, 24 (5):  794-80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794
    摘要 ( 2673 )   PDF(472KB) ( 4851 )  

    未来工作自我是一个未来导向概念, 反映的是个体关于工作希望和抱负的未来形象的表征, 是可能自我在工作领域的应用, 为理解人们的主动职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工作自我具有清晰度和详细度两个属性, 并与职业可能自我存在区别。目前, 研究证实:自尊、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探索能够预测未来工作自我; 未来工作自我又会影响主动职业行为、求职结果、创造力和工作绩效。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未来工作自我的弹性和易得性、认知的预测作用、情感的中介作用、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以及干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双系统模型探讨
    李爱梅;谭磊;孙海龙; 熊冠星;潘集阳
    2016, 24 (5):  804-81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04
    摘要 ( 1494 )   PDF(449KB) ( 2607 )  

    睡眠剥夺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时间的情况。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在风险决策中更倾向于风险寻求,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导致个体风险规避, 而目前尚无统一结论。睡眠剥夺从风险感知、风险容忍、风险决策策略三个方面影响了风险决策, 其心理机制可由认知和情绪双路径模型进行解释, 且脑神经生理学研究也提供了相关证据。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1)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睡眠不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2)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建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王沛;梁雅君;李宇;刘雍鹤
    2016, 24 (5):  815-82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15
    摘要 ( 1011 )   PDF(390KB) ( 3474 )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对人际信任存在不同的影响。通过整合以往有关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研究成果, 发现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亲疏关系”效应。尤其是在理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诸如能够体现中国社会关系核心构架的“阶层关系”等更为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认知过程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深刻作用。以“阶层关系”认知为核心的关系认知可能调节着特质认知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中的人际冲突:类型、模型与表达
    诸彦含;周意勇; 刘丽颖;李博偲
    2016, 24 (5):  824-83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24
    摘要 ( 1979 )   PDF(440KB) ( 4867 )  

    组织中的人际冲突是组织成员在分歧、负面情绪与干扰的相互作用下, 通过意义建构导致互动双方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反应过程。现有研究将组织中的人际冲突分为单特征型和多特征型, 集中探讨作用模型, 并基于表达层面解析冲突的维度和作用模式。本文尝试将冲突类型、表达方式以及作用模型进行嵌入式整合, 提出组织中人际冲突的具体应对策略。未来研究可将认知差异嵌入过程框架, 探求冲突显现的临界点, 验证应对方式的有效性, 探究组织权力的影响, 开展基于多元亚文化下组织中人际冲突的本土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展群际接触:观点、机制与展望
    艾娟
    2016, 24 (5):  836-84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36
    摘要 ( 1088 )   PDF(301KB) ( 2219 )  

    扩展群际接触效应指的是如果个体得知内群体成员与外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友谊关系, 可以有效减少个体对外群体的偏见, 改善对外群体的态度。群际焦虑、知觉到的内群体/外群体准则、将他人纳入自我、自我表露在扩展群际接触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 群体准则的知觉差异性、社会意识态度、内群成员的关系紧密性、与外群体的直接接触程度等在扩展群际接触效应中起到调节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关注扩展群际接触效应的动机, 比较不同类型群体的扩展群际接触效应, 探讨扩展群际接触效应更为长远的社会后果, 整合间接群际接触的积极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心理学中的启动研究:范式与挑战
    张玥;辛自强
    2016, 24 (5):  844-85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44
    摘要 ( 2327 )   PDF(441KB) ( 6535 )  

    启动效应被严格界定为先前刺激对后续无关情境中的行为反应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而且启动对象应是某种认知表征或思维过程。启动研究最早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 后被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 并逐渐发展出概念启动、心理定势启动和序列启动三大启动范式及诸多新技术。已有研究存在启动术语混淆和实验者效应等内外部效度问题, 其中最大的争议为启动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未来研究应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并探讨启动的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