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焦虑情绪对奖赏学习的影响
    古若雷;徐鹏飞;徐蕊;施媛媛;杨紫嫣;王娱琦;蔡华俭
    2016, 24 (4):  475-48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475
    摘要 ( 2655 )   PDF(379KB) ( 4861 )  

    焦虑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情绪, 对人类的决策行为能够产生显著影响。探讨决策研究的重要领域——奖赏学习, 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焦虑情绪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过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焦虑对奖赏学习的潜在影响, 而且已有研究在实验技术和任务范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奖赏学习概念的复杂性, 为了全面地考察个体焦虑水平与奖赏学习的关系, 本文作者建议设置不同类型的奖赏学习情境, 例如概率学习、联结学习、逆向学习和社会学习等。在上述各类不同任务中, 个体焦虑水平对奖赏学习能力的影响模式可能并不一致, 有待研究者们进行深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态特征的真伪笑容表达与识别
    颜文靖;陈美芬;盛建森
    2016, 24 (4):  484-49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484
    摘要 ( 1147 )   PDF(489KB) ( 1805 )  

    笑容是人类最普遍、最频繁的表情。人类进化出伪装笑容的能力, 也拥有部分识别伪装的能力。在表情的表达与识别上, 动态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笑容表达的动态特征可能为区分真伪笑容提供重要的信息, 所以我们拟借助近年发展的计算机视觉的特征提取技术, 系统地量化分析真伪笑容的动态特征(时长、方向、速度、流畅性、运动对称性、不同部位同步性、头动模式等), 考察笑容在不同伪装方式及不同情境下的区别与一致性, 深入理解人类笑容表达的特点。另一方面, 通过探索有效动态特征与正确识别率的关系, 检验知觉−注意假说, 了解真伪笑容的识别特点及研究识别机制。通过比较动态真伪笑容的表达特点与识别特点, 进一步理解人类表情信号编码与解码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知觉线索对元记忆监控的影响
    陈芳艳;李锋盈;李伟健
    2016, 24 (4):  494-500.  doi: 10.3724/SP.J.1042.2016.00494
    摘要 ( 1124 )   PDF(292KB) ( 1727 )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知觉线索影响个体的高级认知——元记忆。元记忆指个体对自己学习和记忆活动的认知, 其核心成分是监测和控制。研究发现, 多种知觉线索(如字体大小、音量、文本清晰度、重量、亮度等)影响个体的元记忆监测(如学习判断和自信心评定)及控制(如学习时间分配)。这种影响可能是加工流畅性所致, 也可能基于人们的信念产生。未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知觉线索影响元记忆监控的条件, 并厘清加工流畅性和信念的具体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知识反转效应
    张冬梅;路海东;祖雅桐
    2016, 24 (4):  501-509.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01
    摘要 ( 1406 )   PDF(397KB) ( 2015 )  

    知识反转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认知负荷的框架下对学习者先备知识与教学方法有效性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 其研究范式起源于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置交互作用模型。认知负荷理论认为知识反转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高先备知识者接受冗余教学而产生了额外的认知负荷, 动机理论却认为, 高先备知识者由于冗余的认知加工而产生的负荷可能是一种动机资源负荷。在优化外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中发现了大量知识反转效应的实验证据, 其教学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随着学习者领域知识的不断变化适宜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未来需要在完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的基础上, 整合研究成果以建立效应发生与发展的理论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梭状回面孔区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
    孙丹;张烨
    2016, 24 (4):  510-516.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10
    摘要 ( 1549 )   PDF(343KB) ( 1445 )  

    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 FFA)是视觉皮层上专门加工面孔的区域。然而, 双侧FFA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还存在争议。在特异性刺激的加工上, 右侧FFA主要负责人类面孔类别的知觉, 而左侧FFA的功能与面孔精细特征的感知有关; 在皮层可塑性上, 右侧FFA主要参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学习, 而左侧FFA负责成年人的知觉学习; 在面孔网络中, 二者与不同区域的连接用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他们之间的有向协作具有任务特定性。未来研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左侧FFA的可塑性程度及这一可塑性是否是认知特定的、左侧FFA及其形成的网络连接的认知意义, 双侧FFA在面孔网络中的连接有向性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对社会支持缓冲应激的调节机制
    邢小莉;赵俊峰;赵国祥
    2016, 24 (4):  517-52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17
    摘要 ( 1228 )   PDF(351KB) ( 2850 )  

    应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 过度应激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应激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 包括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 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AN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活动的增加。社会支持通过改变或抑制应激相关脑区的活动, 缓冲了应激引起的ANS和HPA轴活动, 使机体快速恢复到应激前水平, 避免应激引起的内稳定失衡对机体的伤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的多基因遗传基础
    曹衍淼;王美萍;曹丛;张文新
    2016, 24 (4):  525-53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25
    摘要 ( 1529 )   PDF(405KB) ( 2493 )  

    抑郁具有复杂的、非孟德尔式的多基因遗传模式, 但是目前多数抑郁的遗传研究集中于考察单个候选基因, 不能全面揭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近年来, 多基因遗传得分研究和基因−基因交互研究分别为抑郁的多基因累加效应和交互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多基因不仅直接影响抑郁, 还通过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 并且这一复杂交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抑郁的内表型研究发现多基因可能通过认知因素、人格、压力荷尔蒙等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抑郁, 探索多基因遗传机制的性别差异, 考察多基因对抑郁影响随年龄的发展动态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HPA轴功能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
    张权;陈崝;王玮文;邓慧华
    2016, 24 (4):  536-546.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36
    摘要 ( 1265 )   PDF(411KB) ( 2125 )  

    已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表现出HPA轴(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ocortical axis)功能异常, 而皮质醇是反映PTSD患者HPA轴功能的重要生物标记。近期的研究结果提示, PTSD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变化可能有明显的时间序列特征, 即应激事件发生后先升高, 后下降至正常水平之下。这一特征受到生物标记的时间特性, 患者病程, 应激源类型和强度, 伴生疾病等因素的干扰和掩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采用长期追踪设计, 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 结合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生物标记来综合验证PTSD患者皮质醇水平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并利用该特征预测PTSD的发生、发展, 以便及时进行干预|考虑皮质醇的代谢、拮抗等机制, 结合多种生物标记综合评估、诊断PTSD患者的HPA轴功能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矫正
    杨周;Todd Jackson;陈红;黄承志;苏琳;高婷
    2016, 24 (4):  547-55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47
    摘要 ( 1539 )   PDF(365KB) ( 1652 )  

    疼痛恐惧是影响和维持慢性痛的重要因素。不同材料和被试类型情况下, 疼痛恐惧均主要作用于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早期注意加工阶段, 表现为注意警觉模式。该注意模式使个体将注意维持在疼痛上, 从而干扰了对非疼信息的注意能力。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可以改善疼痛体验。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任务测量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神经基础, 进一步考察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能否改善慢痛患者的忧郁和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调节
    朱传林;李萍;罗文波;齐正阳;何蔚祺
    2016, 24 (4):  556-57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56
    摘要 ( 2378 )   PDF(434KB) ( 3262 )  

    日常生活中, 个体通常有不同的理想与目标, 当个体被特定的目标驱动, 试图去影响自身将要体验到的情绪类别、将要体验到的情绪感受发生的时间, 以及如何体验、表达此种情绪时, 情绪调节就发生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 该类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方面的缺陷, 通过操控各种内外因素, 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有利于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情绪体验, 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现实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障碍及其干预:心理表象的视角
    王铭;江光荣
    2016, 24 (4):  573-590.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73
    摘要 ( 1997 )   PDF(631KB) ( 3054 )  

    心理表象在多种情绪障碍中均表现出病理性特点。研究者基于心理表象主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心境、双相障碍情绪和社交焦虑进行了心理病理学解释, 尤其关注闪回和过度概化记忆等两种典型症状, 并且重视心理表象在情绪症状维持中的作用。概括而言, 研究者强调记忆形成与提取过程的异常、认知与行为的保护性策略的负强化、对事件及自我的认知偏差等三类因素对情绪障碍的致病作用。目前, 针对或运用心理表象的干预与训练方法包括减少消极表象、改变消极表象内容、提高积极表象能力、提高记忆的具体性等四类。未来应注重侵入性表象的功能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病理学模型研究, 并拓展干预与训练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张镇;郭博达
    2016, 24 (4):  591-60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91
    摘要 ( 2630 )   PDF(480KB) ( 4916 )  

    近年来, 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正成为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多借助整体网和纵向数据, 通过两种作用机制, 即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 (强调心理和行为变量对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如关系的形成、维持和解除)和影响过程(influence process) (强调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对心理和行为变量的影响), 来分析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协同演进的动态过程。实证研究关注的领域集中在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如吸烟、喝酒、药物滥用)和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感)。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拓展社会网络的类型和样本、加强理论建构、增加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关系的研究, 并有望在互联网领域及社会网络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度比较:个体内不同领域的比较
    李振兴;郭成;邓欢;毛俊;邹文谦;王芳
    2016, 24 (4):  603-611.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03
    摘要 ( 1915 )   PDF(380KB) ( 1513 )  

    维度比较是指个体将自身某一目标领域的能力与自身标准领域的能力相比较的过程, 它是继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之后又一重要比较方式。当比较领域性质差异较大, 即当比较领域之间进行“远比较”时, 会发生强烈的对比效应。随着比较领域性质差异逐渐缩小, 即当比较领域之间进行“近比较”时, 对比效应会逐步减小, 甚至会发生同化效应。维度比较和社会比较都对自我概念具有显著影响, 但社会比较的作用明显大于维度比较。未来研究应考虑进一步扩展维度比较的应用范围、加强和其它比较方式的整合、改善其研究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的框架效应
    王惠芳;蒋京川
    2016, 24 (4):  612-621.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12
    摘要 ( 1506 )   PDF(356KB) ( 2120 )  

    框架效应作为一种决策中的非理性偏差, 其年龄差异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总体来说,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医疗和经济决策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框架效应特点, 且主要表现为强度和类型上的差异。老年人的框架效应主要受到决策情境、个体认知、情绪及认知神经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不仅要继续探讨老年人在不同领域中的框架效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还应该从老年人的其他个体特征、实验材料与设计类型、解释机制研究以及拓展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
    邓颖;徐富明;李欧;史燕伟;刘程浩
    2016, 24 (4):  622-63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22
    摘要 ( 2719 )   PDF(399KB) ( 5253 )  

    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是指, 个体在决策中受到选择方案框架形式的影响而表现出合作、互惠及利他行为及倾向改变的现象, 是框架效应在社会偏好领域的运用。预期理论、错误知觉说、心理动力模型、情绪维护理论以及解释水平理论分别从价值函数、知觉偏差、内部心理动力、情绪及认知表征角度解释了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 心理距离、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和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社会偏好中的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与神经机制、研究范式及外部效度改进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严瑜;吴霞
    2016, 24 (4):  633-64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33
    摘要 ( 1836 )   PDF(468KB) ( 3655 )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 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 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 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 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 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意实施——创新研究未来走向
    李艳;杨百寅
    2016, 24 (4):  643-65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43
    摘要 ( 1086 )   PDF(423KB) ( 1557 )  

    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过去40多年里, 有关创新的研究层出不穷,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上, 即创意产生这一环节。至于创意产生之后能否转化以及如何转化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创意是开端, 但需要把创意转变为现实, 否则创新难以转化为价值。研究创意实施的条件及其作用机制是推动创新研究深化的重要任务。目前已有的创意实施研究在研究层次和研究视角上都存在不足, 未来有必要在方法上把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结合起来, 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 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范围, 揭示创意从产生到实施的条件和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可修改答案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方法
    高旭亮;涂冬波;王芳;张龙;李雪莹
    2016, 24 (4):  654-66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654
    摘要 ( 857 )   PDF(380KB) ( 928 )  

    与传统的纸笔测验(Paper And Pencil Based Test, P&P)相比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根据被试的作答反应自适应地选择题目, 它不仅缩短了测验长度, 还极大地提高了测验的准确性。然而, 目前绝大多数CAT不允许被试修改答案, 研究者主要担心修改答案会降低CAT的有效性。允许修改答案符合被试一贯的测验习惯, 修改之后的分数更能反映被试真实的水平, 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CAT在实际中的应用。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可修改答案CAT的控制方法:一是测验设计; 二是改进选题策略; 三是建构模型。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方法之间的比较与结合, 以及对可修改答案认知诊断CAT (Cognitive Diagnostic CAT, CD-CAT)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