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其他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音乐传达哲理性概念的认知神经机制
    周临舒;蒋存梅
    2016, 24 (6):  855-86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55
    摘要 ( 1151 )   PDF(369KB) ( 2107 )  

    哲理性概念是音乐表现的对象之一。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语义性, 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常常成为音乐欣赏者的困扰。基于此, 本项目聚焦于听者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通过选取音乐训练经历不同的人群为被试, 系统考察哲理性概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本项目成果将揭示音乐诱发哲理性概念加工的神经机制, 厘清音乐训练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人类对音乐意义理解的普遍性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陈斌斌; 王燕; 梁霁; 童连
    2016, 24 (6):  863-87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63
    摘要 ( 2634 )   PDF(484KB) ( 5357 )  

    近年来, 有关头胎儿童在面对母亲生第二胎时出现各种问题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那么, 是不是儿童在面对母亲生二胎时, 都会出现如此消极的反应?会不会出现积极的反应呢?如果存在个体差异的话, 那么面对第二胎的降临, 哪些儿童更容易出现消极或者积极的变化?另外, 是否有保护因素让头胎儿童更好地应对弟妹出生?是否有风险因素导致头胎儿童出现消极的结果?本项目拟开展3项子研究来回答上述这些问题。研究1分析在第二胎降临前后, 头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轨迹; 研究2分析调节头胎儿童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个人因素(例如, 气质和共情); 研究3分析调节头胎儿童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家庭层面的因素(例如, 亲子关系与父母婚姻)。所获结果将为当前以及未来二孩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实证依据,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李爱梅;孙海龙;熊冠星;王笑天;李斌
    2016, 24 (6):  874-88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74
    摘要 ( 2865 )   PDF(506KB) ( 5283 )  

    紧张的社会节奏使人们感觉时间正在变少, 从而产生时间匮乏的心理感知和思维模式, 这一现象概括为“时间贫穷”。“时间贫穷”会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从行为反应−心理机制−神经机制三个层面研究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研究分为3个部分:(1)时间贫穷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的影响; (2)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3)组织中时间贫穷对前瞻行为的影响。通过系列研究, 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1)时间贫穷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 导致非理性决策行为?(2)时间贫穷影响认知判断和跨期决策的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时间贫穷对管理决策带来哪些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不仅对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而且对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设计, 避免个体和组织陷入“时间贫穷陷阱”, 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数量认知和密度认知的关系
    刘炜;王苗; 张智君;赵亚军
    2016, 24 (6):  885-891.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85
    摘要 ( 1050 )   PDF(352KB) ( 1295 )  

    数量和密度认知的关系是数量认知研究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在三个方面存在不足:首先, 先前实验研究缺乏对两种加工的有效操控和区分; 其次, 现有理论或认为“数量和密度加工完全独立”, 或认为“数量加工是对密度进行推论的结果”, 比较片面; 第三, 已有理论模型抽象, 不重视功能模块的解释。基于数量认知的多阶段加工特点, 未来研究可以讨论数量认知进行基于密度认知的整合加工的可能性, 提出整合数量和密度加工的理论构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验效应的内部机制 ——基于情景背景理论的视角
    刘怡; 高传吉; 李兵兵; 郭春彦
    2016, 24 (6):  892-899.  doi: 10.3724/SP.J.1042.2016.00892
    摘要 ( 1078 )   PDF(259KB) ( 1259 )  

    “测验效应”指提取比同等时间的重复学习, 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有更好的成绩。多数理论从提取角度解释该现象。近些年, 精细提取理论得到诸多研究支持, 但2014年, Karpicke等人提出的情景背景理论, 对测验激活语义关联信息的解释提出质疑, 认为被试在提取模式中对先前时间背景信息的复原是测验效应形成的关键。本文比较了测验效应研究的最新理论, 结合提取加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从提取模式、提取方向的角度解释了测验效应的内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扰控制的训练:内容、效果与机制
    赵鑫; 贾丽娜;昝香怡
    2016, 24 (6):  900-908.  doi: 1042.2016.00900
    摘要 ( 1000 )   PDF(378KB) ( 1957 )  

    研究发现, 干扰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通常选取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和部分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以Stroop、Flanker等任务为训练任务, 训练时间从5天至5周不等, 任务量从76至2200试次不等。研究者一般通过行为、脑电和脑成像等技术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训练的研究结果发现, 训练后个体的干扰控制能力得到提升, 且训练效果可以迁移到其他相关任务中去。干扰控制的训练效果可能受训练任务与评估任务的设置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经过认知训练, 对冲突信号起监控作用的前扣带回皮层激活程度降低, 而执行冲突解决的前额皮层激活程度增强, 加强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能力, 进而导致干扰控制能力的提升。干扰控制训练的保持效果、机制探讨等问题将成为该领域日后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训练对健康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
    韩笑; 石岱青; 周晓文; 杨颖华; 朱祖德
    2016, 24 (6):  909-922.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09
    摘要 ( 1282 )   PDF(688KB) ( 4509 )  

    近年来, 认知训练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和延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衰退。通过总结近7年(2008~2014年)关于老年人认知功能训练的研究, 比较训练的有效性、训练效果的迁移和保持, 结果表明, 大部分实验都发现了积极的即时训练效果, 训练效果得到保持的研究以认知控制和综合认知能力训练为主; 大部分的迁移都集中在与流体智力联系较密切的认知功能如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等上; 部分研究探索了认知功能提升的大脑神经可塑性基础。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将行为训练与神经测量手段相结合考察训练效果的迁移与保持, 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影响, 并深入考察认知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迁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控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王红波; 朱湘茹
    2016, 24 (6):  923-93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23
    摘要 ( 1137 )   PDF(373KB) ( 1893 )  

    个体经历严重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在创伤经历中形成的情绪记忆是以后发展为PTSD的重要病理机制。PTSD的形成涉及到情绪记忆的过度巩固, 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信号可增强情绪记忆的巩固和再巩固。因此, 在创伤记忆的巩固和再巩固期间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信号, 而在创伤记忆的消退期间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信号, 可能会破坏和或抑制病理性的情绪记忆, 从而预防或治疗PTS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
    靳宇倡;吴静
    2016, 24 (6):  934-945.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34
    摘要 ( 1967 )   PDF(489KB) ( 2730 )  

    催产素(oxytocin)被称为“社会键(social bonds)荷尔蒙”, 时刻影响着社会行为和认知, 其中包括情绪识别。目前, 关于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主要有3种观点:(1)催产素选择性地促进个体对积极情绪的识别、减慢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2)催产素选择性地增强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3)催产素提高对所有情绪的识别, 与情绪效价无关。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情绪效价、性别差异和精神疾病。此外, 还运用社会显著假说解释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作用。催产素可能对情绪识别障碍类精神疾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究催产素与情绪效价的关系, 考虑性别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催产素的临床应用并拓展研究范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质性乐观的正性偏向及其神经生理研究证据
    郝亚楠;宋勃东;王岩;张钦;郎越
    2016, 24 (6):  946-957.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46
    摘要 ( 1308 )   PDF(445KB) ( 2595 )  

    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的总体的积极期待。乐观能够带给个体诸多好处, 如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 提高幸福感, 促进成功等等, 究其原因可能是乐观者存在正性偏向。这一偏向主要体现在注意、知觉、记忆、解释风格、应对策略的选择、情绪、期待及动机方面。而乐观者正性偏向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可能与前扣带回喙部、前额叶皮质的激活水平变化有关。未来研究可将乐观的核心——期待——作为重点, 整合期待−价值理论、人格理论与神经基础来进一步探讨乐观的心理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碎镜理论之迷思:缘起、问题与前景
    潘威; 陈巍; 汪寅; 单春雷
    2016, 24 (6):  958-973.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58
    摘要 ( 2667 )   PDF(506KB) ( 3435 )  

    自闭症患者在社会沟通和交往障碍上主要涉及社会情感互动缺陷、非语言行为交流缺陷、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该群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潜在自动的直觉成分受损被视为其独特的临床症状。鉴于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的直觉成分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该系统的功能障碍假说(或称“碎镜”理论)被提出并用以解释自闭症的成因及其异常表现。然而, 在经历了10年的发展与证据检验后, 该理论潜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当前的研究显示, 迄今为止人类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存在内在缺陷, 镜像神经元系统至多是社会认知的附带原因, 该系统功能障碍也并非自闭症患者社会认知障碍的必要条件。碎镜理论面临来自临床行为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证据的广泛质疑。未来, 伴随自闭症研究对象的变化, 镜像神经元的社会响应学说的提出, 双个体范式、第二人称神经科学范式与计算精神病学的兴起, 镜像神经元与自闭症的真正关系将有望得以阐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对风险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杨群; 李煜; 孙得琳; Tatia M. C. LEE
    2016, 24 (6):  974-98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74
    摘要 ( 2076 )   PDF(439KB) ( 3159 )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和风险回避倾向, 社会决策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策略使用异常、习惯化和自动化反应增强、反馈学习过程以及奖惩敏感性的改变是应激影响决策行为的认知基础; 应激激素的分泌, 及杏仁核、前额叶等在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区活动的改变则为应激作用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应激的个体差异与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多样性的关系; 综合多种指标对应激进行测量; 考察应激的时序效应; 揭示个体的最佳应激水平; 加强对慢性应激影响决策以及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可逆性的研究; 揭示应激影响决策的神经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念禅修与成瘾行为
    徐富明;李燕;邓颖;史燕伟;刘程浩
    2016, 24 (6):  985-994.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85
    摘要 ( 1494 )   PDF(333KB) ( 4279 )  

    在矫正成瘾行为的研究中, 正念禅修作为一种更为有益的尝试, 受到研究者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正念禅修指个体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体验其思想、情绪和身体感觉上, 并以觉察、接纳和非批判的态度关注于当下体验的训练方式。目前, 研究者主要就正念禅修在成瘾行为矫正中的积极作用、渴望与压力在其中所扮演的作用以及从神经机制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由于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初步性的, 未来可从研究方法学、解释机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开放科学 数据共享 软件共享”, 你准备好了吗?
    朱滢
    2016, 24 (6):  995-996.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95
    摘要 ( 1189 )   PDF(296KB) ( 2115 )  

    本文对“开放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共享” (Open science, data sharing, software sharing)作了最新的简要介绍。它是当前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它要求研究者不仅仅重视研究的最后成果——论文, 更要关心做科学的做法: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研究设想, 研究方法, 实验软件, 数据处理等等。例如, PLOS从2014年3月起要求作者在投稿时包含一项数据可用性的声明, 让读者可以得到原始数据, 以便人们使用或检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要求申请者承诺在科研中公开数据。公开数据是为了得到科学界的监控, 从而提高科学自身的纠错能力, 改善科学的重现性。“开放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共享”的开放精神, 涉及科研人员, 学术期刊与出版社, 资助科研的基金会及各种学术团体, 以及公众对科学的关注与参与, 可以说, 这就是当代的科学精神。最后, 文章还简介了国内心理学学者对“开放科学”的有益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