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理论与史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面孔宽高比的自动加工
    汪海玲, 陈恩光, 连玉净, 李晶晶, 王丽薇
    2023, 55 (11):  1745-1761.  doi: 10.3724/SP.J.1041.2023.01745
    摘要 ( 3741 )   HTML ( 449 )  
    PDF(7438KB) ( 515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研究发现, 高低面孔宽高比(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fWHR)在表征某男性个体实际攻击性或预测他人评价该男性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水平上存在差异, 高fWHR较低fWHR个体不仅有更强的攻击性, 也被他人评价为有更高的攻击倾向。但是, 其中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尤其是非注意条件下二者的加工机制。因而, 本研究以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为指标, 考察非注意条件下高低fWHR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1给被试呈现中性情绪面孔, 要求被试完成注视点大小探测任务。结果发现, 高fWHR在200~500 ms, 而低fWHR在200~250 ms和300~350 ms诱发vMMN, 在300~350 ms高fWHR比低fWHR诱发的vMMN更大。实验2呈现愤怒和恐惧面孔, 结果发现, 愤怒情绪高fWHR在200~250 ms和300~400 ms诱发了vMMN, 而恐惧情绪低fWHR在左半球250~400 ms诱发vMMN。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发现, 愤怒情绪较中性情绪降低了高fWHR的vMMN。这些结果表明, 与个体感知攻击性水平密切相关的fWHR的自动加工可能受情绪信息的影响, 愤怒情绪促进高fWHR自动加工, 而恐惧情绪促进低fWHR自动加工; 但可能受情绪自动加工的影响使得愤怒情绪较中性情绪减弱了高fWHR的自动加工程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鼓经验对壮族鼓手的节奏知觉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张航, 王婷, 冯晓慧, 韦义平, 张积家
    2023, 55 (11):  1762-1779.  doi: 10.3724/SP.J.1041.2023.01762
    摘要 ( 2446 )   HTML ( 305 )  
    PDF(4704KB) ( 275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节奏是声音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 对产生和理解音乐旋律和言语韵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2个实验考察壮族铜鼓音乐的“变奏”训练形式对壮族鼓手的音乐知觉和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铜鼓训练组对节奏变化的感知能力显著优于控制组, 但两组被试对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无显著差异, 说明长期铜鼓训练使壮族鼓手的节奏分辨能力得到了特异性的塑造与强化。铜鼓训练组在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 但在转换能力上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 反映了铜鼓音乐训练对执行功能的各子成分的促进作用存在选择性。壮族铜鼓的音乐经验作为认知与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具有超越审美价值的功能属性, 体现为长期铜鼓音乐训练可以优化鼓手的节奏感知能力和执行功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作如何减少记忆错误:一项元分析研究
    孙亚茹, 刘泽军, 段亚杰, 陈宁, 刘伟
    2023, 55 (11):  1780-1792.  doi: 10.3724/SP.J.1041.2023.01780
    摘要 ( 2591 )   HTML ( 252 )  
    PDF(435KB) ( 372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探究协作记忆中错误修剪效应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经文献检索和筛选, 对38项协作记忆研究的64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N = 6225)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 协作记忆中的错误修剪和协作抑制均稳定出现; 调节效应分析表明, 协作方式能调节错误修剪, 但不影响协作抑制效应; 材料类型对错误修剪效应无显著影响, 但情景材料有更高水平的协作抑制; 熟悉关系增强错误修剪效应并削弱协作抑制。以上结果表明, 协作能稳定地抑制错误数量, 提升协作记忆的正确率, 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协作方式和关系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列决策任务中的策略转换: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
    胡馨允, 沈悦, 戴俊毅
    2023, 55 (11):  1793-1805.  doi: 10.3724/SP.J.1041.2023.01793
    摘要 ( 2297 )   HTML ( 257 )  
    PDF(1017KB) ( 270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已有大量研究使用系列决策任务探讨了各类决策的决策策略。通过假定个体采用单一策略完成所有任务试次, 并比较对应的计算认知模型拟合实证数据的能力, 这些研究发现各种决策任务都涉及多种可能的决策策略。但是, 此类研究的一个共同缺陷在于忽视了个体在任务过程中转换决策策略的可能性。通过开发允许在强化学习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间转换的针对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计算认知模型, 并将此类模型同单一策略模型进行对比, 研究1提供了个体在该系列决策任务中会改变决策策略的明确证据。研究2则发现, 随着试次数的增加, 发生策略转换的可能性也会上升。这些结果表明, 为了正确认识各种决策任务的决策策略, 需要充分考虑在系列决策任务过程中发生策略转换的可能性, 尤其是试次较多的系列任务。未来研究可以探讨策略转换的多种可能形式, 以及导致策略转换的任务和个体因素, 以便进一步深化对于系列决策任务的心理机制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显著性对情绪诱发视盲的影响
    邱慧燕, 吕勇
    2023, 55 (11):  1806-1814.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06
    摘要 ( 4312 )   HTML ( 407 )  
    PDF(4215KB) ( 606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情绪诱发视盲是指一个与任务无关的情绪性刺激的呈现吸引了个体注意, 以至于对快速呈现的靶刺激“视而不见”。研究采用RSVP范式, 考察不相似背景条件和相似背景条件下情绪干扰物的物理显著性和情绪显著性对情绪诱发视盲的影响。在不相似背景条件下, 关键干扰物与填充刺激存在显著差异; 在相似背景条件下, 关键干扰物与填充刺激无显著差异。实验1比较两组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的差异。结果显示不相似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效应出现; 相似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效应消失。实验2在关键干扰物图片上新增红色矩形边框后比较两组背景条件下情绪诱发视盲的差异。结果显示个体注意到干扰物的情绪显著性对情绪诱发视盲有显著影响, 在相似背景条件下, 一旦对负性干扰物进行提示就出现情绪诱发视盲效应。结果表明, 情绪诱发视盲的产生不仅与干扰刺激吸引的注意资源的多少有关, 还与个体初始投入的注意资源的多少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谁来做选择?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
    吴文清, 张沁圆, 赵欣
    2023, 55 (11):  1815-1826.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15
    摘要 ( 3538 )   HTML ( 401 )  
    PDF(1629KB) ( 461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探究选择对学龄前儿童分享行为及感受的影响。实验1将儿童随机分配到3个条件(儿童自己选择、母亲选择和主试选择是否分享贴纸), 测量儿童的主观感受以及在新情境中的分享行为, 儿童母亲填写母子关系质量问卷。结果发现, 母子关系质量调节了选择条件对儿童分享感受的影响。实验2采用类似的方法探究母亲选择时是否提供合理理由对儿童分享的影响。发现, 尽管在当下的情境中儿童都遵循母亲的选择, 但在后续的新情境中, 儿童在母亲给出合理理由时比没有合理理由时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 母亲做选择并不一定会降低分享行为和感受, 积极母子关系和合理的理由对于母亲做选择时儿童的分享动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亦或“机”: 家庭−学校−社区风险和资源的潜在剖面结构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关系
    孙芳, 李欢欢, 郭玥言, 魏诗洁
    2023, 55 (11):  1827-1844.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27
    摘要 ( 3586 )   HTML ( 480 )  
    PDF(709KB) ( 583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揭示复杂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促发机制, 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 对青少年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风险和资源的组合模式进行探索。并从积极发展观和心理痛苦的两种视角, 探讨何种组合模式可以视为心理危机的免疫屏障, 何种组合模式对心理危机存在累积和聚集效应。高环境风险组合和高环境资源组合分别表现出心理危机累积效应的递增和递减趋势; 高家校风险和心理痛苦的不同组合对致死性危机的聚集效应明显。高家校风险和低环境资源组合者往往拥有更少的个体内生资源, 表现出“命运多舛”; 高资源组合者则表现出高积极发展素质和低危机的“一帆风顺”状态。研究结合新近的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和青少年积极发展观进行讨论, 为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环境风险和资源模式提供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频咨询不会削弱咨询效果:来自与线下面询比较的证据
    孙启武, 王之焕, 任志洪, 于丽霞, 吴才智
    2023, 55 (11):  1845-1858.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45
    摘要 ( 2651 )   HTML ( 297 )  
    PDF(769KB) ( 378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 许多心理咨询从线下面询转向了视频咨询,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与线下面询相比, 视频咨询是否会削弱咨询效果?在高校咨询中心的自然情境下, 使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比较了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条件下, 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影响及其差异。结果发现, 在组内水平, 两种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预测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前六次会谈中, 仅第一次和第四次会谈结束后, 视频咨询组工作同盟水平显著低于线下面询组; 其余会谈结束后, 两组工作同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案时, 两组在咨询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类似, 能建立相对稳固的工作同盟, 从而降低症状水平。这为后疫情时代应用视频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承诺水平与社会距离对信任投资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李梅, 李琎, 张冠斐, 钟毅平, 李红
    2023, 55 (11):  1859-1871.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59
    摘要 ( 2260 )   HTML ( 270 )  
    PDF(745KB) ( 286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考察承诺水平和社会距离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本研究在承诺者(朋友和陌生人)做出高水平(vs.低水平)的承诺后, 要求被试选择是否信任对方, 同时记录决策时的行为及神经反应。行为结果发现, 相较于陌生人, 当承诺者为朋友时被试会表现出较高的信任行为, 且其信任行为不受承诺水平的影响。然而, 当承诺者是陌生人时, 被试在低水平承诺条件下比高水平承诺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信任行为。脑电结果发现, 高水平承诺比低水平承诺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此外, 当承诺者是朋友时, 信任行为所诱发的N2和P3波幅不受承诺水平的影响; 然而, 当承诺者是陌生人时, 被试在低水平承诺条件下的信任行为比高水平承诺条件下的信任行为所诱发的N2波幅更负, 但高水平承诺条件下的信任行为所诱发的P3大于低水平承诺条件。这些结果说明,当承诺者是陌生人时, 人们的信任行为是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 然而, 当承诺者是朋友时, 个体的信任行为是出于自我和朋友的共同利益的考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装中的“奥卡姆剃刀定律”:繁简设计对产品效能判断的影响
    陈斯允, 肖婷文, 熊继伟, 彭凯平
    2023, 55 (11):  1872-1888.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72
    摘要 ( 3041 )   HTML ( 365 )  
    PDF(839KB) ( 370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包装繁简设计是人们对产品进行判断与决策的重要线索。通过7个实验(包括1个内隐联想测试和6个预注册情景实验), 文章揭示了包装中的“奥卡姆剃刀定律”, 即“简单有效原理”。其中, 实验1通过内隐联想测试证实繁简设计与效果属性之间具有内隐关联; 实验2A、2B和2C重复验证了主效应, 即相比于复杂包装的产品, 人们认为简单包装的产品效能更高; 实验3为此效应提供了内在解释机制, 即简单(vs.复杂)包装促进了人们对产品实现功能效益的目标专注度感知, 进而产生更高的产品效能评估。实验4和5识别了主效应发生的边界条件, 即当人们的零和信念较弱或诉求点为享乐性时, 该效应被削弱或消失。文章拓展了产品美学和产品效能的理论文献, 并为视觉营销提供了实践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延展心智:脑是实现心智的唯一基础吗?
    苏佳佳, 叶浩生
    2023, 55 (11):  1889-1902.  doi: 10.3724/SP.J.1041.2023.01889
    摘要 ( 2965 )   HTML ( 185 )  
    PDF(571KB) ( 419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当今时代, 人类正处于科学技术试图催生新文明的前夜。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机器之中, 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体验, 使得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生活并不局限于脑”这样一种信念。这引发了人们对“延展心智”问题的关注。延展心智曾经主张, 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并非局限于有机体的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反, 在某些条件下, 有机体非神经部分的身体、身体之外的环境和世界都是实现心智的有效成分, 发挥了构成性的功用。早期的延展心智研究集中于认知过程的探讨, 经历了三波浪潮; 后来又扩展到延展情感, 探讨了情绪和情感的延展属性。近期, 意识体验是否可延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果认知、情感和意识体验都可超越个体的生物疆界, 包含实现心智过程的外部资源, 那么, 心理生活可能就不再囿于头颅和皮肤, 脑也并非实现心理生活的唯一器官。实际上, 延展心智依然是建立在具身认知的理论之上, 关键是如何看待“身体”的主动作用。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心理生活的本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