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5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笔画节点在手写体汉字识别中的作用
    朱一鸣, 赵阳, 唐宁, 周吉帆, 沈模卫
    2023, 55 (12):  1903-1916.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03
    摘要 ( 2027 )   HTML ( 282 )  
    PDF(997KB) ( 254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产生式理论认为, 视觉图形的识别是对其产生过程的逆推理。汉字是笔画按正字法规则交错连接构成的象形文字, 手写体汉字识别可以认为是对汉字产生过程的反向推理。基于典型的产生式模型——贝叶斯规划学习模型, 汉字的产生式识别过程从识别字的笔画开始, 先基于线段交点提取出节点, 再枚举能产生该节点的所有笔画组合方式, 从而获得汉字的产生方式。据此预测, 节点数量和节点复杂度是手写汉字识别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节点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含有较多节点的汉字具有更好的识别绩效(节点数量效应), 掩盖由较多笔画构成的高复杂度节点会对汉字识别产生更大干扰(节点复杂度效应)。本研究增进了对汉字识别早期过程的认识, 为字形识别的产生式反向推理过程提供了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性情绪的动机维度对时距知觉的影响:注意控制和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尹华站, 张丽, 刘鹏玉, 李丹
    2023, 55 (12):  1917-1931.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17
    摘要 ( 4181 )   HTML ( 542 )  
    PDF(515KB) ( 575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在控制效价和唤醒度的基础上探讨负性情绪的动机方向和回避型负性情绪的动机强度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及注意控制和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情绪图片分别诱发相应的情绪动机; 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 用Flanker任务测量注意控制; 用时距复制法测量时距知觉。结果发现:(1)负性情绪中, 趋近动机导致时距低估, 回避动机导致时距高估; 回避动机强度越大, 高估程度越大。(2)注意控制和注意解除在动机方向对700 ms、1700 ms、2700 ms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注意警觉在回避型情绪的动机强度对700 ms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中, 动机方向决定时距偏估方向, 动机强度决定时距偏估的程度; 动机方向经由注意控制和注意解除的作用影响时距知觉, 回避型情绪动机强度经由注意警觉的作用影响700 ms时距知觉。以上结果初步揭示负性情绪的动机维度影响时距知觉的内部机制, 丰富情绪动机维度通过注意系统加工进而影响时距知觉的解释视角。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钟毅平, 牛娜娜, 范伟, 任梦梦, 李梅
    2023, 55 (12):  1932-1948.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32
    摘要 ( 1604 )   HTML ( 228 )  
    PDF(3586KB) ( 235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文通过2个实验, 考察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 以厘清不道德事件下主动控制感降低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时间估计法, 在行为层面上考察动作自主性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调节作用, 实验2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探究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如何交互影响主动控制感, 并试图检验外显主动控制感的结果稳健性。结果发现, 服从命令时, 相较于电击陌生人, 电击朋友的决策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 且音调反馈时诱发了更负的N1波幅, 内隐主动控制感更强; 在外显主动控制感上, 仅发现自由选择时控制感和责任感评分比服从命令时更高。结果表明社会距离自下而上地调节了自主性对内隐主动控制感的影响, 而外显主动控制感上个体有意识地产生了道德推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口语焦虑对言语互动质量的影响:fNIRS超扫描研究
    徐楚言, 朱麟, 王芸萍, 王瑞冰, 刘聪慧
    2023, 55 (12):  1949-1965.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49
    摘要 ( 1490 )   HTML ( 194 )  
    PDF(2324KB) ( 242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外语口语焦虑是影响言语互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使用功能性近红外成像超扫描(Hyperscanning)技术, 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中英双语者在英语和汉语故事叙述任务中, 口语焦虑对言语互动双方的行为和大脑活动模式的影响, 实验1没有评价性压力, 实验2包含评价性压力。两个实验一致发现:(1) 英语任务中(相较于汉语)存在更强的口语焦虑, 更低的言语互动质量; (2) 相较于汉语, 英语任务中每对被试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中回和左侧额极的脑间同步性显著减弱; (3) 在英语任务中, 左侧缘上回的脑间同步性与口语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言语互动质量呈显著正相关, 且口语焦虑通过左侧缘上回脑间同步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言语互动质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焦虑情绪对言语互动存在负面的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大脑的同步性得以实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自杀未遂者的痛苦逃避与背外侧前额叶−脑岛有效连接特征
    郝子雨, 李欢欢, 林亦轩
    2023, 55 (12):  1966-1978.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66
    摘要 ( 1809 )   HTML ( 129 )  
    PDF(4294KB) ( 337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往研究发现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中的核心成分痛苦逃避对自杀未遂的区分和预测效能显著优于抑郁。然而, 对于脑内的“痛苦网络”如何界定, 以及“痛苦网络”的异常加工模式是否涉及自杀的脑机制仍未阐明。本研究以原创性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为理论基础, 依据网络识别原则提出“痛苦网络”的关键脑区, 创新性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 考察抑郁症自杀未遂者脑内“痛苦网络”的序列激活模式, 及其与痛苦逃避、自杀未遂的关系。结果表明, 痛苦逃避和自上而下的dlPFC到脑岛有效连接的钝化是抑郁症自杀未遂者的关键行为和神经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抑郁症自杀未遂者的痛苦网络加工模式提供了神经影像学的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排斥与攻击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靳娟娟, 邵蕾, 黄潇潇, 张亚利, 俞国良
    2023, 55 (12):  1979-1996.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79
    摘要 ( 3060 )   HTML ( 340 )  
    PDF(919KB) ( 483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社会排斥是诱发攻击的重要因素, 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厘清两者间的关系, 揭示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的92项研究(99个独立样本, 共65564名被试) 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 社会排斥与攻击显著正相关(r = 0.38, 95% CI [0.34, 0.41]); 二者的相关强度受年龄、社会排斥及攻击的测量工具、研究方法、攻击类型(主动性攻击 vs.反应性攻击)和设计类型(横断研究 vs.纵向研究)的调节, 但不受性别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本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社会排斥与攻击相关显著与否的争议, 表明受排斥个体的攻击水平通常更高。未来应加强低年龄段群体(幼小阶段), 因社会排斥导致攻击行为增加的预防和控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会公平在早期加工阶段影响个体实际结果的评价
    尤婷婷, 张利平, 祁国梅, 龙长权
    2023, 55 (12):  1997-2012.  doi: 10.3724/SP.J.1041.2023.01997
    摘要 ( 947 )   HTML ( 121 )  
    PDF(2327KB) ( 126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以往的研究表明, 机会公平会影响个体实际结果的评价, 但尚不清楚这种影响是仅发生在早期阶段还是同时发生在早期和晚期阶段。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控制主观预期与实际预期的差异以及个体机会数的变化, 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控制脑电成分的重叠, 探讨了在竞争情境中, 机会公平影响个体实际结果评价的认知加工进程。实验采用3 (机会条件:有利机会不公平(AI)、机会公平(OE)、不利机会不公平(DI)) × 3 (实际结果:赢、平局、输)被试内实验设计。行为结果表明, 机会公平和个人实际结果在愉悦感评分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表明机会公平会影响个体对实际结果的评价。ERP结果表明, 当被试赢时, 三种机会条件诱发的原始FRN和PCA-FRN波幅无显著差异; 当被试输时, AI和DI比OE诱发了更负的原始FRN和PCA-FRN波幅, 表明机会公平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影响个体实际结果的评价, 当处境不利时, 个体对机会公平更加敏感。同时, 机会条件不影响原始P300和PCA-P300波幅, 平局比输和赢诱发了更大的PCA-P300波幅, 这表明在个体实际结果评价的晚期加工阶段, 更重视结果公平, 对公平的结果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这些结果表明机会公平对个体实际结果评价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早期阶段, 支持了“人们对结果公平的关注强于机会公平”这一假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主动行为对同事关系的双刃剑效应:员工热情特质的调节作用
    宋琪, 任琪琪, 陈扬, 任迎伟
    2023, 55 (12):  2013-2034.  doi: 10.3724/SP.J.1041.2023.02013
    摘要 ( 3389 )   HTML ( 392 )  
    PDF(849KB) ( 523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基于趋近−回避系统理论和刻板印象特质相关文献, 探讨了员工主动行为对同事的人际收益和代价, 以及驱动不同结果生效的边界条件和传导机制。本研究相继通过对三阶段、多来源轮询设计问卷调研(研究1)和情境实验(研究2)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当员工热情特质处于高水平时, 其主动行为会激发同事关系能量, 进而驱动同事采取人际促进行为; 而当员工热情特质处于低水平时, 其主动行为会诱发同事人际反感, 从而致使同事采取人际孤立行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份尴尬与身份辩护:劳务派遣员工组织身份发展过程
    李路云, 贾良定, 张熠婕, 魏良玉
    2023, 55 (12):  2035-2058.  doi: 10.3724/SP.J.1041.2023.02035
    摘要 ( 2025 )   HTML ( 101 )  
    PDF(789KB) ( 318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劳务派遣员工的双重组织身份具有互补性和动态性特征。现有文献主要探讨单一组织情境下多重身份管理问题, 对员工如何管理具有互补性和动态性的双重组织身份知之甚少。通过对34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派遣员工访谈及其他数据的质性分析, 文章构建了“劳务派遣员工双重组织身份动态发展模型”: (1)双重组织身份的期望与体验的比较有三种可能结果, “匹配−匹配”推动双重组织身份实现, “不匹配−不匹配”造成双重组织身份破裂, 而“匹配−不匹配”是引发双重组织身份动态管理的主要动因; (2)“匹配−不匹配”使派遣员工陷入身份尴尬, 他们会依据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身份中的相对重要性, 采用不同身份辩护策略, 身份隔离、身份比较和身份创造三种策略会缓解身份尴尬, 促使双重组织身份实现; 身份反刍策略会造成身份尴尬的进一步恶化, 导致双重组织身份破裂。文章丰富了身份理论和组织社会化理论, 对派遣员工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