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具身认知: 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
    叶浩生
    2010, 18 (5):  705-710. 
    摘要 ( 5323 )   PDF(622KB) ( 12851 )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心含义包括: (1) 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 (2) 认知的内容是身体提供的; (3) 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 认知存在于大脑, 大脑存在于身体, 身体存在于环境。具身认知最初仅仅是一种哲学思考, 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渊源, 但是现在这种哲学思考已经开始走向实证领域, 实验的认知心理学家开始从具身的角度看待认知, 形成了具身认知研究思潮。但是具身认知研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记忆训练: 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赵鑫; 周仁来
    2010, 18 (5):  711-717. 
    摘要 ( 2294 )   PDF(642KB) ( 6677 )  

    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不同人群的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的研究发现, 工作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通过工作记忆训练, 个体的阅读能力、智力水平等得到提升。工作记忆的训练还可以改变人类大脑的活动, 而且对于特殊儿童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对原有的认知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 为工作记忆训练运用于教育、临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实证支持, 也为理解工作记忆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改进训练内容、完善训练形式与指标、探索一套与工作记忆缺陷个体临床治疗相结合的工作记忆训练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预条件性恐惧记忆表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王红波; 安献丽; 李幼虹; 郑希耕
    2010, 18 (5):  718-724. 
    摘要 ( 1241 )   PDF(638KB) ( 1629 )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 对其治疗的关键是熄灭由创伤应激导致的条件性恐惧记忆。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恐惧记忆一旦获得后就难以熄灭, 容易复发, 而这一点也是PTSD的关键临床症状表现之一。因此, 如何更好更持久地熄灭恐惧记忆, 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促进恐惧记忆的长久消退和破坏恐惧记忆的再巩固两方面的行为或药理干预及机制进行综述。针对本文所述的几种基础实验处理, 临床上可以研究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应疗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模型——双环模型
    徐薇; 寇彧
    2010, 18 (5):  725-733. 
    摘要 ( 4403 )   PDF(662KB) ( 5747 )  
    自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以来, 它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Marcia提出的同一性状态模型。随后的研究者Luyckx等人不断整合和改进状态模型, 并结合自我关注领域对反思型自我关注和沉浸型自我关注的区分, 提出了双环模型的理论。双环模型理论认为, 广度探索、深度探索、沉浸探索、做出承诺和认同承诺五个维度构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两个环——“承诺形成环”和“承诺评价环”, 两个环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动态的交互作用, 其结果造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6种状态: 达成, 早闭, 沉浸延缓, 轻松混淆, 扩散混淆和未分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三个宽恕模型看宽恕研究新进展
    马洁; 郑全全
    2010, 18 (5):  734-740. 
    摘要 ( 1270 )   PDF(630KB) ( 2770 )  
    西方学者已普遍接受宽恕的本质即为亲社会性动机转变过程。从这一取向出发, 介绍Worthington提出的宽恕压力应对模型、Koutsos等人提出的人际间相关变量模型以及Hall和Fincham提出的自我宽恕模型这三个模型。三个模型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提供支持, 通过论述三个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同时在宽恕模型论述中总结分析近年来宽恕的认知加工、人际相关变量的作用以及自我宽恕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最后对宽恕在西方以及我国的研究进行回顾, 指出中西方宽恕研究发展中存在的研究不全面、缺乏理论支持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及展望
    杨文登; 叶浩生
    2010, 18 (5):  741-751. 
    摘要 ( 1408 )   PDF(808KB) ( 2204 )  
    受到社会、组织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 美国临床心理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文章选取“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及“循证实践者”模式等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式, 介绍了1949年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认为“循证实践者”模式修正了前面四种培养模式的个体主义倾向, 将单个的“科学家-实践者”, 分化成“科学家”与“实践者”两个集团, 强调实践者遵循科学家提供的最佳证据, 考虑病人的特征、文化与价值观, 在管理者协调下开展实践。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代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 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
    张剑; 张建兵; 李跃; Edward L. Deci
    2010, 18 (5):  752-759. 
    摘要 ( 1988 )   PDF(637KB) ( 11211 )  
    自我决定理论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理论。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哲学基础, 从有机辩证的视角梳理了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思想, 并对组织背景中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框架的工作动机研究进行了综述, 结论认为满足胜任、关系和自主三种心理需要的组织环境因素是增加内部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 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创造性: 概念、形成机制及总结展望
    王先辉; 段锦云; 田晓明; 孔瑜
    2010, 18 (5):  760-768. 
    摘要 ( 1393 )   PDF(650KB) ( 2698 )  

    员工创造性是指产生新颖且有潜在价值的事物或想法, 包括新的产品、服务、制造方法及管理过程等。组织创新是员工创造性和团体创造性成功运用的最直接成果。在早期研究框架的基础上, 研究综合探讨了工作特征、个人特质、团队/组织/领导因素对内在创造动机及随后的员工创造性的影响; 并结合创造性认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模型, 建立了员工创造性形成机制全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追随力研究述评与展望
    原涛; 凌文辁
    2010, 18 (5):  769-780. 
    摘要 ( 1555 )   PDF(671KB) ( 5008 )  
    追随力是指追随者在追随领导者的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追随特质, 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个人品德和人际技能等方面。按照研究内容的差异, 可将追随力的研究划分成三个阶段: 以领导为中心的领导理论对追随力的研究阶段, 以追随者为中心的领导理论对追随力的研究阶段, 以及以追随力为中心的追随理论研究阶段。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包括追随者的分类, 追随者的心理建构, 追随类型与领导类型的整合等。国内的研究多是以领导者为中心, 对追随者进行了一些分析。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对追随研究工具、追随与个体特质、追随与领导风格和组织特征的匹配等问题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内冲突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向常春; 龙立荣
    2010, 18 (5):  781-789. 
    摘要 ( 1728 )   PDF(657KB) ( 5673 )  
    冲突是团队有效运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学术界关于冲突与团队效能关系的研究结论未能达成共识, 引发了关于冲突对团队效能作用机制的探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 团队特征(团队情绪、多元化、团队规范与文化价值观)、团队过程(冲突管理、信任)及任务特征等因素, 对于冲突对团队效能的作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而基于冲突原因视角探讨团队内冲突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冲突的动态性、团队新成员冲突的激活效应和冲突与团队效能关系的本土化研究等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广告的心理传播效果及其理论探讨
    周象贤; 孙鹏志
    2010, 18 (5):  790-799. 
    摘要 ( 1593 )   PDF(677KB) ( 3656 )  
    网络广告现已得到众多商家的重视与青睐。研究发现, 网络广告的心理传播效果明显受到广告自身特点(如网络广告的形式、互动性、情感元素、产品类型)、受众状态(如受众的期待、卷入度、先前经验、性别)、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利用修正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互动广告模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模型等对该类广告效应进行理论解释。但现有研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影响因素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因变量指标有待规范、理论总结不力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幻觉的研究方法、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陈雪玲; 徐富明; 刘腾飞; 蒋多; 张军伟
    2010, 18 (5):  800-809. 
    摘要 ( 2021 )   PDF(656KB) ( 2875 )  
    控制幻觉是指在完全不可控或部分不可控的情境下, 个体由于不合理地高估自己对环境或事件结果的控制力而产生的一种判断偏差。控制幻觉普遍存在于博彩游戏、医疗保健、心理健康、投资决策等实践领域。控制幻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方法和实验室任务方法。控制启发式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则对控制幻觉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释。控制幻觉的影响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动机、权力、反馈、事件与个体的关联性、指导语等。未来的研究可从控制幻觉的多变量及交互作用研究、跨文化研究、调控策略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蒋多; 徐富明; 陈雪玲; 刘腾飞; 张军伟
    2010, 18 (5):  810-818. 
    摘要 ( 1573 )   PDF(641KB) ( 2808 )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 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 投资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模仿他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通过比较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发现, 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目前, 大量研究从社会影响、认知机制以及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此外, 研究还发现, 情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对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总结相关研究后发现, 羊群行为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信息加工模式。未来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应该从探索专家羊群行为的信息加工方式, 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探索认知神经机制, 进行跨文化研究和探讨羊群行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杨柳; 刘力; 吴海铮
    2010, 18 (5):  819-830. 
    摘要 ( 1714 )   PDF(673KB) ( 3260 )  
    应激与应对的理论发展构建了污名应对研究的基本框架。污名应对策略是指被污名者在具体污名情境中为减少压力的消极影响而有目的地采用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目前, 关于被污名者应对污名策略的研究, 特别是艾滋病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日趋增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可以区分出问题聚焦性与情绪聚焦性策略、卷入与摆脱策略以及前摄性与反应性策略; 对于可隐藏污名而言, 还涉及到表露/隐藏策略。在研究方法上, 质性研究范式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应该注重污名应对策略的情境性, 加强不同污名领域的专题研究, 关注对应对策略的评价并构建污名应对策略的层次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李森森; 龙长权; 陈庆飞; 李红
    2010, 18 (5):  831-839. 
    摘要 ( 2868 )   PDF(674KB) ( 8002 )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 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 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 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涵盖依存关系、群际互动、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四个方面。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的支持几个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跨群体友谊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研究中, 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完善群际接触理论的理论体系, 对不良的群际接触予以重视, 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理论相结合, 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群际接触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 影响因素与结果
    杨晓莉; 刘力; 张笑笑
    2010, 18 (5):  840-848. 
    摘要 ( 1615 )   PDF(655KB) ( 4226 )  
    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关注文化差异转移到文化与心理如何相互影响。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 CFS)模型认为: 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构念网络, 它们具有动态性, 受情境线索所驱动, 个体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根据情境需要进行文化框架的转换。CFS受到个体的种族内隐观和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影响; CFS所积累的多元文化经验可以提高创造性和认知复杂性, 也可能产生文化刻板化, 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未来研究可以探讨CFS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细化研究, 考察主流群体成员的CFS, 重视整合视角的研究, 运用多元研究方法。借鉴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对于考察我国的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个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心理学对禅定的功效研究
    熊韦锐; 于璐
    2010, 18 (5):  849-856. 
    摘要 ( 1545 )   PDF(651KB) ( 4312 )  
    禅定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近年来, 禅定越来越成为西方心理学中的热点课题, 尤其是对禅定的功效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十年西方心理学对于禅定功效的研究成果。认为西方心理学对于禅定的功效研究, 主要集中于对其心理功效、生理功效, 以及临床功效的检验。大量的研究表明, 禅定是一种有意义的科学现象, 而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宗教现象。禅定在西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2010, 18 (5):  857-864. 
    摘要 ( 1928 )   PDF(656KB) ( 5897 )  
    冥想(meditation)是一些综合性的心理和行为训练, 它有助于个体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 达到心理上的整体提升。心理学目前对冥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冥想的脑机制及冥想的功能(心理恢复、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常使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量表和EEG、fMRI、SPECT等仪器设备。未来的冥想研究应该在进一步规范冥想训练技术的基础上, 侧重于各种冥想技术的比较并对冥想结果开展长期的跟踪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