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审稿专家名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好奇影响灵感产生的现象与机制:认知与情绪双加工路径
    陈晓曦, 陈凤玲, 李斌, 刘耀中
    2019, 27 (1):  1-10.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01
    摘要 ( 3340 )   HTML ( 68 )  
    PDF(634KB) ( 4308 )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如何促进和持续创新的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发现好奇和灵感是创新的重要阶段, 灵感具有独立的心理结构和不同的过程, 又受到意识情绪的影响.研究拟从灵感产生的认知和情绪的双加工视角出发, 深入揭示灵感产生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阐明好奇影响灵感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创新的理论发展提供崭新视角,也可为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语义和句法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中的作用
    臧传丽, 鹿子佳, 张志超
    2019, 27 (1):  11-19.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11
    摘要 ( 1268 )   HTML ( 19 )  
    PDF(561KB) ( 1722 )  

    读者能够从副中央凹中提取到什么类型的信息, 是当前阅读眼动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普遍认为低水平信息(如正字法信息)可以在副中央凹中得以加工, 但是高水平的信息(如语义和句法信息)能否从副中央凹中进行提取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水平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的研究进展, 包括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如中文)阅读过程中语义和句法预视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当前眼动控制模型(如E-Z读者和SWIFT)对预视效益的解释和不足之处, 最后提出未来关于语义和句法预视加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觉注意广度技能
    赵婧
    2019, 27 (1):  20-26.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20
    摘要 ( 1846 )   HTML ( 52 )  
    PDF(429KB) ( 2281 )  

    发展性阅读障碍在许多任务中都出现同时性加工多个视觉刺激的困难, 即视觉注意广度缺陷.本文分别综述了国内外探查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研究.目前, 相关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这可能与背景语言的正字法深度以及被试年龄发展差异有关.未来研究还需利用干预,跨语言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注意广度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脑电,脑成像技术探究汉语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内在神经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肢体识别的倒置效应
    张珂烨, 张明明, 刘田田, 罗文波, 何蔚祺
    2019, 27 (1):  27-36.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27
    摘要 ( 1563 )   HTML ( 12 )  
    PDF(543KB) ( 1294 )  

    肢体识别加工的研究常常以倒置肢体作为对象.肢体倒置效应是指, 与正立肢体相比, 人们识别倒置肢体的时间更长,正确率更低.该现象为探究肢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近些年, 研究者们使用多种技术考察了这一效应及肢体构形加工的特异机制与神经基础.其中, 头部信息在肢体倒置效应中的作用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争论.此外, 构形加工理论和构形加工连续量理论都肯定了构形加工在该效应产生中的作用, 但对于构形加工所包含的子成分还存在一些分歧.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特殊群体研究, 揭示头部信息的具体作用, 完善相关理论解释以及探索更具有生态效度的肢体倒置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橡胶手错觉:拥有感研究的实验范式及其应用
    赵佩琼, 陈巍, 张静, 平贤洁
    2019, 27 (1):  37-50.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37
    摘要 ( 3296 )   HTML ( 57 )  
    PDF(2392KB) ( 2397 )  

    橡胶手错觉是一种健康个体将非肉体的假手视为自己真实身体的一部分的体验, 这种错觉可以通过同时轻刷被试面前可见的橡胶手及其不可见的真手而产生.橡胶手错觉已成为一种研究身体拥有感的重要范式, 其产生机制可以分为“自下而上的认知匹配”与“自上而下的认知匹配”两种加工方式.前者涉及视觉与触觉刺激的同步性; 而后者涉及被试心中预存的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包括真假手之间模态特征,位置空间的相似性).综合上述证据, 身体模型假说与个人边缘空间理论进一步为拥有感产生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整合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橡胶手错觉范式已经被用于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特殊被试病理分析,错觉产生和心理特质之间的关系, 以及神经外科和术后恢复上.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范式本身的拓展,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高身体模态的仿真效果, 利用橡胶手拥有感的易感性作为筛选与预测身体意象障碍疾病的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情节记忆的行为表现及其脑机制
    尹述飞, 李添, 朱心怡
    2019, 27 (1):  51-59.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51
    摘要 ( 1755 )   HTML ( 37 )  
    PDF(529KB) ( 1652 )  

    情节记忆是个体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经历的特定事件的记忆.主观报告情节记忆下降是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最典型的表现.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相比,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情节记忆下降的速率更快, 罹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更高, 但其情节记忆加工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前人研究提示,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在外在记忆行为尚未出现损伤的情况下, 其大脑情节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已经出现异常.探究主观记忆减退的记忆神经环路关键节点和路径的异常, 揭示神经环路在老年痴呆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 对深入理解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作为特殊的记忆损伤群体, 对其神经环路的深入探究, 也必将为揭示人类记忆的神经机制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奖赏环路与阿片成瘾:喙内侧被盖核的调节作用
    吴静, 崔睿思, 孙翠翠, 李新旺
    2019, 27 (1):  60-69.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60
    摘要 ( 1542 )   HTML ( 22 )  
    PDF(572KB) ( 1660 )  

    喙内侧被盖核(RMTg)位于腹侧被盖区(VTA)的尾部, 富含抑制性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RMTg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一个综合调节器.它的GABA能神经元接受外侧缰核(LHb)的输入, 然后投射到VTA多巴胺能神经元, 进而抑制多巴胺的释放.这三个脑区是奖赏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RMTg在阿片类物质激活的奖赏环路中尤为重要.阿片类物质主要通过抑制RMTg GABA能神经元使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去抑制, 进而激活奖赏系统.因此, RMTg有望成为治疗药物成瘾(尤其是阿片成瘾)的一个重要靶点.此外, 胆碱类物质作用于RMTg的毒蕈碱受体能够抑制阿片类物质诱导的奖赏效应.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RMTg调控的负性奖赏环路, 这对弱化觅药动机,促进消退和戒断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媒体使用对睡眠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
    陈庆伟, 汝涛涛, 罗雪, 董巧玲, 翟迪国, 熊晓, 周国富
    2019, 27 (1):  70-82.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70
    摘要 ( 3218 )   HTML ( 101 )  
    PDF(732KB) ( 3801 )  

    电子媒体设备日益流行的同时, 睡眠问题也日趋加重, 主客观研究均发现电子媒体使用会对睡眠产生消极影响.背后的加工机制涉及睡眠置换,唤醒,屏幕光和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睡眠卫生教育,限制电子媒体使用,屏蔽屏幕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机制的整合,因果关系的确定,测量方式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使用情况细化和本土化研究方面做努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的争议及趋势
    靳宇倡, 余梦, 胡云龙
    2019, 27 (1):  83-95.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83
    摘要 ( 3565 )   HTML ( 198 )  
    PDF(565KB) ( 4255 )  

    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是否能被确认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目前的争议来自三个方面:概念上难以明确IGD与正常游戏行为,其他精神障碍之间的差异, 且上瘾对象仅为网络游戏或包含线下游戏并不明确; 鉴定标准上DSM-5总结的9条标准没能刻画IGD的本质特征, 现行的18种诊断工具在内容,诊断阈限等方面参差不齐; 研究方法上缺乏理论支撑, 过分依赖问卷数据, 忽视电子游戏的积极作用.争议内容体现出研究者对网络游戏行为本身缺乏理解, 因此难以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游戏行为.未来研究应考虑回退到对网络游戏行为的研究, 对网络游戏类型特点,影响网络游戏行为的各因素以及电子游戏的积极贡献做深入探讨, 以达到从本质上明确网络游戏成瘾的特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分适应性自恋和非适应性自恋:多视角的证据
    余震坤, 刘云芝, 罗宇, 蔡华俭
    2019, 27 (1):  96-105.  doi: 10.3724/SP.J.1042.2019.00096
    摘要 ( 2187 )   HTML ( 48 )  
    PDF(525KB) ( 2410 )  

    近40年来, 正常人的自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增加的证据显示正常人的自恋可以按照适应功能进一步区分为适应性自恋和非适应性自恋两类.本文对揭示两类自恋差异的证据进行了全面梳理, 包括二者的成分构成,适应功能,人格基础,发展规律和遗传基础.这些结果促进了对自恋复杂性的认识, 加深了对现有研究的理解, 同时也突出了未来区分二者的重要性.将来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澄清二者的差异, 编制相应的量表, 探讨二者在其它方面的不同, 特别是二者是否具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
    王浩, 俞国良
    2019, 27 (1):  106-116.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06
    摘要 ( 3427 )   HTML ( 120 )  
    PDF(580KB) ( 3994 )  

    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指通过操纵或损害关系以达到伤害浪漫关系伴侣的行为, 可以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等类型.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以浪漫关系为攻击目标, 具有冲突解决策略的性质, 在浪漫关系中往往具有相互性.研究者通常使用问卷法对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进行测量.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能够导致较低的关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并会引发身体攻击和亲密伴侣暴力.性别,依恋,浪漫关系中的权力和同伴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能够对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产生影响.在未来研究中, 应关注浪漫关系中关系攻击的动机, 澄清关系攻击发起与受害之间的关系, 并加强理论建构与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帮助情境中的预测偏差:成因与应对
    王逸璐, 谢晓非
    2019, 27 (1):  117-127.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17
    摘要 ( 2169 )   HTML ( 72 )  
    PDF(654KB) ( 2413 )  

    理解帮助情境中社会性判断的特征对促成高效率和满意度的互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帮助与被帮助者因占据不同角色, 对帮助可能性,质量,心理感受和偏好方式等存在不对称的知觉, 进而在预测对方心理与行为时发生偏差, 可能阻碍合作的产生和亲社会行为的传递.此类偏差具有必然性, 受个体认知策略局限性和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并可根据其成因有的放矢地应对.未来可以探讨帮助发生的媒介,双方的社会关系以及帮助的类型与偏差的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处不在的伤害:二元论视角下的道德判断
    詹泽, 吴宝沛
    2019, 27 (1):  128-140.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28
    摘要 ( 2981 )   HTML ( 61 )  
    PDF(787KB) ( 2852 )  

    道德二元论认为人际伤害是道德认知的典型模板.道德判断由规范违反,消极情感,感知到的伤害结合产生, 并经由二元比较与二元完型, 完成从下至上,从上至下的认知加工.道德失声现象的产生源于混淆了主客观伤害; 电车难题剥离了道德二元模型, 有趣但可能不符合普遍的道德认知; 不同领域的道德判断皆可在二元论的框架下得到解释.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意图与痛苦影响道德判断的实证; 跨文化研究的开展; 统一认知系统与模块化认知系统的辩证; 伤害的人际与非人际划分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检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分类的特性,维度及心理效应
    佐斌, 温芳芳, 宋静静, 代涛涛
    2019, 27 (1):  141-148.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41
    摘要 ( 2891 )   HTML ( 60 )  
    PDF(532KB) ( 2273 )  

    社会分类是个体基于共享相似性将人群分为不同类别的一种主观心理过程, 具有自动化,灵活性和潜在模糊性等特性.社会分类的维度既包括性别,年龄和种族等自然线索, 也包括语言,职业和社会身份等重要社会线索.在社会分类过程中, 不同维度往往具有相对重要性, 表现为优势维度效应; 不同维度相互之间也会发生作用, 产生交叉分类效应, 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种交叉分类效应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技术从分类主体,分类目标,分类情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角度探讨社会分类的心理加工机制, 构建更具整合性的社会分类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议采纳的认知机制
    陈琳, 田晓明, 段锦云
    2019, 27 (1):  149-159.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49
    摘要 ( 2028 )   HTML ( 71 )  
    PDF(622KB) ( 2348 )  

    决策者的认知特点, 以及决策过程中建议者,任务特征,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决策者的认知加工, 并最终影响建议采纳.目前建议采纳过程中的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决策者方面, 本文通过总结以往研究, 从决策者的认知风格,社会认知复杂性,认知策略以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等四个方面, 系统阐述了认知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同时, 结合态度改变理论,解释水平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以及认知失调理论等进一步讨论了建议采纳的认知发生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建议采纳认知机制模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决策者的认知灵活性,认知闭合需要等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以及建议提出的认知机制, 以丰富建议采纳领域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应用
    白学军, 章鹏, 张琪涵, 宋璐, 杨宇
    2019, 27 (1):  160-170.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60
    摘要 ( 2381 )   HTML ( 79 )  
    PDF(588KB) ( 2851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脑成像技术, 其凭借生态效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测谎技术.研究者使用了被动说谎和主动说谎的实验范式, 验证了fNIRS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揭示了其在探讨年幼儿童说谎行为和真实互动情景中自发说谎行为的神经机制中的优势.未来研究应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 考察说谎行为的神经网络, 加强真实人际互动情景下自发谎言神经机制和儿童说谎认知发展神经机制的研究, 这将有助于揭示说谎的本质, 提高测谎效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造力测评中的评分者效应
    韩建涛, 刘文令, 庞维国
    2019, 27 (1):  171-180.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71
    摘要 ( 1833 )   HTML ( 47 )  
    PDF(551KB) ( 2084 )  

    创造力测评中的评分者效应(rater effects)是指在创造性测评过程中, 由于评分者参与而对测评结果造成的影响.评分者效应本质上源于评分者内在认知加工的不同, 具体体现在其评分结果的差异.本文首先概述了评分者认知的相关研究, 以及评分者,创作者,社会文化因素对测评的影响.其次在评分结果层面梳理了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的指标及其局限, 以及测验概化理论和多面Rasch模型在量化,控制该效应中的应用.最后基于当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包括深化评分者认知研究,整合不同层面评分者效应的研究, 以及拓展创造力测评方法和技术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齐(Alignment) —— 一种新的多群组分析法
    温聪聪, 伍伟平, 林光杰
    2019, 27 (1):  181-189.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81
    摘要 ( 2348 )   HTML ( 20 )  
    PDF(614KB) ( 1448 )  

    进行跨群组的因素均值比较需要检验测量工具的可比较性, 常见的做法是使用多群组CFA检验各群组的截距恒定性, 但截距恒定假设因其过于苛刻而往往无法满足.对齐法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通过检验构置恒定模型中参数的近似恒定性而进行跨群组因素均值比较.文章介绍了多群组CFA和对齐法的原理, 运用某省4个学校的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实例来演示如何在Mplus软件中使用对齐法进行研究, 并总结了对齐法的优势与局限, 回顾了对齐法近年的研究进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稿专家名录
    《心理科学进展》2018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2019, 27 (1):  190-190.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90
    摘要 ( 995 )   HTML ( 5 )  
    PDF(147KB) ( 10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