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2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研究争论:空间注意是否调制C1成分?
    傅世敏, 陈晓雯, 刘雨琪
    2018, 26 (11):  1901-1914.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01
    摘要 ( 1253 )   HTML ( 14 )  
    PDF(469KB) ( 1227 )  

    视觉注意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 对源于V1的C1成分是否受空间注意调制存在争议。多数派观点认为C1不受空间注意直接调制, 但存在对V1的延迟反馈调节; 少数派观点则认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空间注意可以在视觉信息加工的早期前馈加工阶段直接调制C1成分。近期双方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本综述中, 我们首先概述了双方基本观点和实验证据。其次, 简要概括了C1注意效应的多个影响因素。再次, 就近期关于C1注意效应的可重复性、注意负载与知觉负载对诱发C1注意效应的作用、极性翻转与源于V1的关系这三方面的争论进行了述评。最后, 针对该研究争论我们提出了两个原创性观点:其一, 需以开放而又谨慎的态度对待C1注意效应; 其二, 有些方法和技巧可能有助于观察到潜在的C1注意效应。综上, 多数派观点已得到大量实验证据支持, 而少数派观点尚需提供更加决定性的实验证据; 该项争论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伴购物情境下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发生机理
    王艳芝, 姚唐, 卢宏亮
    2018, 26 (11):  1915-1927.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15
    摘要 ( 3297 )   HTML ( 86 )  
    PDF(885KB) ( 3546 )  

    冲动性购买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也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子领域。围绕单人购物情境下的冲动购买研究成果较多, 而对结伴购物情境下的冲动购买行为研究明显不足。聚焦结伴购物情境下消费者的冲动购买现象, 基于“欲望-意志力”模型, 在情绪感染理论、归因理论等理论基础之上, 采用焦点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从欲望和意志力两个方面, 深入探讨结伴购物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发生的内部决策机理。研究结论将丰富现有结伴购物情境下的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内容, 也为企业营销实践、个人冲动购买行为管理以及政府部门开展消费者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在进行中的自愿拓疆运动与个体主义:来自多种文化任务分析的证据
    骆诚, 任孝鹏
    2018, 26 (11):  1928-1934.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28
    摘要 ( 1244 )   HTML ( 17 )  
    PDF(524KB) ( 1152 )  

    自愿移居假说认为自愿拓疆运动能够促进个体主义的地区文化。从正在进行中的自愿拓疆运动地区(深圳)和对照地区(襄樊)两地抽取583名大学生, 将是否本地人作为干扰变量进行控制, 采用自我建构量表、集体主义量表、图片分类任务、归因任务、“亲亲性”任务等独立我/互依我测量指标, 考察正在进行中的自愿拓疆运动与个体主义的关系。结果显示, 在控制是否本地人后, 深圳样本比襄樊样本报告了更高的个体主义指数得分和更低的集体主义量表得分, 更低的整体思维, 对朋友诚实更低的奖励, 对朋友欺骗更高的惩罚。结果表明, 深圳作为正在进行中的自愿拓疆地区, 已经形成了与对照地区相比更偏向个体主义的地区文化, 自愿移居假说也适用于源文化是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McGurk效应的影响因素与神经基础
    罗霄骁, 康冠兰, 周晓林
    2018, 26 (11):  1935-1951.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35
    摘要 ( 2150 )   HTML ( 46 )  
    PDF(715KB) ( 1524 )  

    McGurk效应(麦格克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现象, 该效应受到刺激的物理特征、注意分配、个体视听信息依赖程度、视听整合能力、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引发McGurk效应的关键视觉信息主要来自说话者的嘴部区域。产生McGurk效应的认知过程包含早期的视听整合(与颞上皮层有关)以及晚期的视听不一致冲突(与额下皮层有关)。未来研究应关注面孔社会信息对McGurk效应的影响, McGurk效应中单通道信息加工与视听整合的关系, 结合计算模型探讨其认知神经机制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空想性错视及其神经机制
    王昊, 杨志刚
    2018, 26 (11):  1952-1960.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52
    摘要 ( 3270 )   HTML ( 58 )  
    PDF(330KB) ( 2255 )  

    面孔空想性错视, 是指在不存在面孔的物体或抽象图案上看到面孔, 例如在月球表面看到面孔。它受到自下而上信息与自上而下加工的共同影响。近年来, 研究者通过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及脑成像技术对不同的空想性错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面孔空想性错视的产生取决于刺激是否包含类似面孔结构, 内部面孔模板是否能与当前刺激匹配, 以及有无面孔相关背景。同时也受到个体差异与情绪状态影响。脑成像研究发现, 在发生空想性错视时, 来自额叶区与枕叶视觉区的信息会在FFA进行整合。未来研究可以致力于探索面孔空想性错视中个体差异的行为与神经机制, 以及不同类型的自上而下调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境信息对模糊表情识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徐进, 李红, 雷怡
    2018, 26 (11):  1961-1968.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61
    摘要 ( 1505 )   HTML ( 31 )  
    PDF(479KB) ( 1488 )  

    识别模糊表情对人类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发现, 情境信息影响模糊表情识别。基于此, 文章探究了影响模糊表情识别的五种情境信息, 包括文字描述、情绪表情、颜色背景、嗅觉信号和人格因素, 旨在揭示情境信息影响人类识别模糊表情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突出模糊表情的主体研究地位、清晰界定情境信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及明确影响效价转移的脑区四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宽模糊表情识别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价效应及其认知机制
    杜玮玮, 宋婷, 李富洪
    2018, 26 (11):  1969-1975.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69
    摘要 ( 1292 )   HTML ( 9 )  
    PDF(472KB) ( 908 )  

    任务转换时, 如果一个刺激不仅包含当前任务的特征还包含另一任务的关联特征, 这样的刺激被称为双价刺激。双价刺激能影响个体对单价刺激的加工, 使个体对后续所有单价刺激的反应减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双价效应(bivalency effect)。研究者发现双价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对双价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情境捆绑说和基于经验的预测模型。双价效应的产生与额外视觉特征的提取及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调整有关, 前者主要与颞-顶联合区的激活有关, 后者主要与背侧前扣带回以及前辅助运动区的激活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额叶区域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制控制的影响
    周晶, 宣宾
    2018, 26 (11):  1976-1991.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76
    摘要 ( 1447 )   HTML ( 49 )  
    PDF(3317KB) ( 1593 )  

    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研究表明抑制控制与额叶区域的活动有关。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 可以调节脑区的激活程度。研究表明tDCS刺激额叶的部分区域可以有效干预参与者的抑制控制水平, 而这一干预作用会受到刺激位置、刺激类型以及实验任务等条件变化的影响。目前tDCS已应用于不同人群的抑制控制研究, 并能与其他研究技术较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arvalbumin阳性中间神经元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邓潇斐, 郭建友
    2018, 26 (11):  1992-2002.  doi: 10.3724/SP.J.1042.2018.01992
    摘要 ( 1661 )   HTML ( 8 )  
    PDF(411KB) ( 1064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重性精神病, 其原因尚不明确。经典的多巴胺缺陷理论假说在某些方面欠缺解释力; 与此同时, 关于Parvalbumin阳性的中间神经元(后简称PV+神经元)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逐渐明晰, 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PV+神经元在绝大部分脑区中是一种快速放电的抑制性神经元, 参与了突触可塑性的调节, 兴奋/抑制平衡的维持和神经发生等。而在精神分裂症中, PV+神经元的异常在患者和动物研究中都被普遍证实, 并发现与 NMDA受体缺陷、gamma波异常和氧化应激存在某些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额叶在老年阶段的可塑性及相关机制
    王晨茜, 陈天勇, 韩布新
    2018, 26 (11):  2003-2012.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03
    摘要 ( 1759 )   HTML ( 22 )  
    PDF(580KB) ( 1680 )  

    大量研究表明, 前额叶的结构和功能更容易受年老化影响; 然而,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前额叶的结构和功能在老年阶段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老年人进行认知训练, 能够延缓前额叶皮层厚度的萎缩, 提高白质完整性, 改善神经网络的功能连接和分化, 并可能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的活动改变前额叶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功能激活模式。有氧锻炼能够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保护和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引起前额叶灰质、白质体积的增加及功能激活的变化。认知训练与有氧锻炼等相结合的整合性训练不仅引起前额叶及相关认知功能的改变, 而且具有更好的生态学效度, 使老年人日常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未来研究应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从多个层面理解老年阶段前额叶的可塑性及相关机制; 加强对与前额叶关系密切的多种认知功能可塑性神经机制的研究; 并重视与整合性训练有关的前额叶可塑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意象失调的成因:基于“镜中自我”的视角
    李晴晴, 刘毅
    2018, 26 (11):  2013-2023.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13
    摘要 ( 3082 )   HTML ( 117 )  
    PDF(638KB) ( 2825 )  

    身体意象失调指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消极行为调控。“镜中自我”理论提出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就像一面“镜子”, 我们从“镜”中得以认识自己。依据此理论, 身体意象失调的外部原因主要在于初级群体给予的消极性真实评价和次级群体给予的多样性真实评价, 内部原因主要在于主观想象评价的恐惧和主观知觉评价的偏差。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失调源头的深度探索, 拓展以社会兴趣为轴的干预策略, 注重面子文化下他人取向的基底性影响, 以此缓解失调不断加剧的现状, 促进失调者的良性转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网站在社会认同发展中的作用
    王新月, 王兴超, 雷雳, 王鹏程, 周浩
    2018, 26 (11):  2024-2034.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24
    摘要 ( 2667 )   HTML ( 64 )  
    PDF(387KB) ( 2527 )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属于某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 以及这种意识对个体情绪、情感的价值与意义。当前, 社交网站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改变了传统社会认同的环境。主要体现在扩展社交范围、促进信息交换、提供表达舞台、允许隐私设置和提供多重选择这五个方面。社交网站在个体社会认同的建构、表达、管理、重构和建立归属感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仍需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上做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
    梅宏玉, 吴嵩
    2018, 26 (11):  2035-2045.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35
    摘要 ( 1306 )   HTML ( 35 )  
    PDF(604KB) ( 1599 )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 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谎言识别的理论建构, 总结了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实证研究, 从无意识的信息接收、信息接收后的无意识思维以及无意识判断决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的成果和主要的争议。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 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理论建构、交互式谎言情境、线索加工匹配效应、测试生理和脑激活指标以及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中的角色超载
    李晴蕾, 王怀勇
    2018, 26 (11):  2046-2056.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46
    摘要 ( 3034 )   HTML ( 49 )  
    PDF(582KB) ( 2258 )  

    角色超载是指当个体缺乏必要的能力与技能或足够的时间而无法顺利完成各种角色需求时所体验到的一种角色压力。角色超载不仅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而且对组织和社会也有消极影响。本文在对角色超载的定义梳理及与相关概念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界定, 完善了角色超载的概念, 并对维度划分与测量, 以及影响因素与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未来研究应致力于:清晰的界定角色超载的内涵, 合理的维度划分与量表编制, 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关注角色超载的本土化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享还是不分享:社会困境视角下知识分享
    陆欣欣, 涂乙冬
    2018, 26 (11):  2057-2067.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57
    摘要 ( 1770 )   HTML ( 32 )  
    PDF(588KB) ( 1879 )  

    知识分享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社会困境, 个体在组织内部面临着分享知识或不分享知识的博弈。但是, 目前从社会困境理论分析“知识分享困境”特征、应对策略及解决机理的研究仍然缺乏。针对这一问题, 从社会困境理论出发, 分析了知识分享社会困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 结合社会困境对策的研究, 划分了应对知识分享社会困境的战略性对策、结构性对策和动机性对策。在此基础上, 归纳和总结了促进知识分享的相关实践, 并阐述这些实践促进知识分享的内在机理。最后, 在理论分析和对策总结的基础上, 为未来知识分享研究提供了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人主义上升, 集体主义式微?——全球文化变迁与民众心理变化
    黄梓航, 敬一鸣, 喻丰, 古若雷, 周欣悦, 张建新, 蔡华俭
    2018, 26 (11):  2068-2080.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68
    摘要 ( 4872 )   HTML ( 210 )  
    PDF(690KB) ( 4105 )  

    近几十年来,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大发展, 人类社会的文化与民众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其基本趋势是个人主义正日益流行, 传统的集体主义则相对式微。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宏观的社会和文化层面, 也体现在微观的心理与行为层面。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 对反映这一趋势的大量实证研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与介绍, 涉及的领域分别包括社会层面的社会统计指标, 以及心理层面的人称代词使用偏好、命名行为、价值取向、人格特征、性和宗教态度、儿童教养与发展模式、认知方式、情绪体验等。除了一般趋势外, 研究也显示文化变迁和心理变化有其复杂性, 个人主义增强、集体主义衰弱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线性的过程; 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续性, 多元文化共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显著特色。最后, 针对当前文化变迁心理研究的不足, 本文建议未来研究应当更多采用追踪和实验设计、拓展现有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深入揭示文化变迁的行为/神经机制以及更多关注变迁过程中的心理适应与应对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如何影响道德?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与多元文化的视角
    胡晓檬, 喻丰, 彭凯平
    2018, 26 (11):  2081-2090.  doi: 10.3724/SP.J.1042.2018.02081
    摘要 ( 25849 )   HTML ( 734 )  
    PDF(514KB) ( 5067 )  

    道德判断与行为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文化经历的个体, 对于同一道德现象的理解与建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复兴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文化视角的道德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心理学语境中备受关注, 并已开展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证据。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本文将分别从文化间变异、文化内变异和多元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不同文化因素(比如地域、生态、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与行为, 期望推动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和价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