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其他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时间参照对绿色创新消费“不作为惰性”的影响
    王财玉;雷雳;吴波
    2017, 25 (1):  1-11.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01
    摘要 ( 1479 )   PDF(516KB) ( 2602 )  

    随着环境问题恶化,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实施绿色创新战略, 即在传统产品基础上制造出环境友好程度更高的新产品。创新型绿色产品虽然环保价值较高, 但由于属于新款产品其流行度也一般较低, 所以表现为高环保−低流行的特点。根据解释水平理论, 我们认为, 在远期购买情境下消费者更关注目标价值(产品环保度), 属于道德驱动; 而在近期购买情境下更关注目标可行性(产品流行度), 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属于人际驱动。所以, 人们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在现在购买, 从而导致绿色创新消费的不作为惰性。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 我们将围绕时间参照对绿色创新消费不作为惰性影响的表现形式、过程与机制展开, 以期为市场干预提供启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多媒体学习中教学代理有利于学习吗? ——一项元分析研究
    王福兴;李文静;谢和平;刘华山
    2017, 25 (1):  12-2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12
    摘要 ( 2619 )   PDF(525KB) ( 3815 )  

    教学代理(Pedagogical Agent)是指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人物形象, 主要包括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发现, 教学代理能否促进学习存在争论: 拟人效应、社会存在感理论和社会代理理论认为在多媒体环境中加入教学代理能促进学习, 干扰理论则认为教学代理会阻碍学习。综述以往的实证研究发现, 教学代理特征(代理类型、语词讲解、声音类型、手势有无)、学习环境特征(学科性质、呈现步调)以及学习者特征(先前知识经验、被试群体)可能会影响教学代理的效果。通过元分析发现, 对于不同的测量指标, 教学代理的有效性不同: 教学代理能显著提高保持测验(g = 0.19)、迁移测验(g = 0.39)和其他测验(g = 0.31)成绩, 但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不显著。该结果支持了社会代理理论, 社会存在理论有待验证。另外, 元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测量指标, 起调节作用的变量不同: 用系统合成的声音讲解学习内容时, 教学代理才能提高学习兴趣(g = 0.81); 学习者为非成人时, 教学代理才能提高保持测验成绩(g = 0.51); 当教学代理伴随手势动作(g = 0.67), 学习材料为科学知识(g = 0.46)时, 教学代理能提高迁移测验成绩。未来研究需要关注: 在多媒体环境中加入教学代理是否会吸引学习者的注意, 干扰对核心内容的加工; 教学代理能够促进学习的内在机制; 教学代理的手势动作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微眼动的识别技术
    张阳;李艾苏;张少杰;张明
    2017, 25 (1):  29-36.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29
    摘要 ( 1472 )   PDF(958KB) ( 1665 )  

    微眼动是人在注视过程中产生的幅度和速率都相对较大的眼动, 它与多种高级认知功能如注意、知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眼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有效地识别微眼动。文章对微眼动的识别技术进行了综述, 包括:1) 微眼动的基本参数及发展; 2) 几种有代表性的微眼动技术, 包括传统基于经验的识别技术、新近的基于速率变异的识别技术、基于小波分析的识别技术以及基于聚类分析的识别技术; 3) 对这些技术之间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就新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代价 ——从孤立词汇到句子语境
    伍丽梅;伍国华;陈卓铭
    2017, 25 (1):  37-4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37
    摘要 ( 1288 )   PDF(427KB) ( 1789 )  

    语码切换代价是指双语者从正在使用的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时反应时变长和错误率增加的现象。语码切换代价的存在, 提示双语者对两种语言系统的加工可能存在差异。而由于言语产生中的语码切换充分体现了双语者对语言系统认知加工的自主控制能力, 言语产生的语码切换研究备受重视。研究首先考察了语码切换代价的表现模式, 然后深入探讨语码切换代价的来源及产生机制; 随着以孤立词汇为加工对象的语码切换研究的发展, 句子语境等因素开始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发现语境中的语码切换加工与孤立词汇产生的语码切换加工存在差异, 两者差异可从“线索—感知—预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有关研究从孤立词汇产生到引入句子语境的发展, 反映研究范式向自然言语产生任务靠拢, 以揭示双语者在实际言语产生时语码切换的实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影响冲突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马建苓;刘畅;符明秋
    2017, 25 (1):  49-5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49
    摘要 ( 1633 )   PDF(494KB) ( 2623 )  

    情绪影响冲突加工是情绪和认知交互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期研究发现, 与中性情绪刺激相比, 正性和负性情绪刺激能显著促进或干扰冲突加工, 情绪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冲突适应过程。情绪信息促进还是干扰冲突加工, 受到研究范式、情绪刺激的任务相关性、个体差异和任务难度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应从情绪趋避动机的角度探索情绪影响冲突加工及其特征、关注不同情绪影响冲突加工的机制。此外, 研究冲突经历对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机制也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共情及其理论与神经机制
    孟景; 沈林
    2017, 25 (1):  59-66.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59
    摘要 ( 1911 )   PDF(370KB) ( 2952 )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个体的社会性功能存在严重缺陷。研究者曾认为共情能力的损害是ASD的核心因素, 但实证研究发现ASD个体倾向于在任务复杂或内隐的实验条件下共情受损, 而在任务简单或外显的条件下则倾向于共情完整。这可能与他们难以自发、主动地注意并加工社会信息有关。心灵盲假设、极端男性脑理论、共情失衡假设、SOME模型等理论假设, 以及碎镜理论、社会脑理论等神经机制对ASD个体的共情特点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就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情绪与社会认知相关的听觉加工
    周玉;张丹丹
    2017, 25 (1):  67-75.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67
    摘要 ( 1337 )   PDF(387KB) ( 1676 )  

    听觉是人类获得外部环境信息的主要感官之一, 对情绪与社会认知相关听觉加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生命早期, 新生儿、婴儿对情绪语音已有感知、分辨与识别能力并表现出对特定情绪的加工偏好; 对人类语音、母语等带有社会属性声音也产生了加工偏好; 在诸如面孔识别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中, 听觉也起到一定作用, 听觉障碍则影响有关社会认知的发展。建议未来研究有更多纵向设计, 结合多模态成像技术来更好地解决发展性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恐惧管理理论中情绪的作用
    陆可心;沈可汗;李虹
    2017, 25 (1):  76-85.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76
    摘要 ( 2668 )   PDF(416KB) ( 3868 )  

    恐惧管理理论(TMT)强调死亡意识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而情绪在该理论中的作用颇受争议。近年来, 原有的“无情绪假设”遭到质疑, 死亡意识凸显后情绪的缺失被认为与采取的测量时间、方式和对照组有关, 而非没有情绪。焦虑、恐惧和厌恶可能是死亡意识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在梳理上述争论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情绪是死亡凸显效应中的重要环节, 应将情绪纳入TMT的认知模型, 并对认知模型的改善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控制的奖励模型与神经机制
    窦泽南;方圆;周伟;乔志宏
    2017, 25 (1):  86-9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86
    摘要 ( 2080 )   PDF(543KB) ( 2554 )  

    随着最近几年研究的进展, 对于自我控制的有限资源模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争论: 血糖的具体作用机制不清晰, 自我损耗效应重复实验结果的不理想, 没有考虑到个体的信念、意愿等心理因素。在各种竞争模型中, 行为经济学的决策模型, 能够较好地解释行为实验的结果, 也有来自神经机制上的大量研究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决策模型的基础上, 对自我控制现象加以研究, 并重点关注自我控制特质的神经机制和来自先天后天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研究中的“能动”与“共生”及其关系
    潘哲;郭永玉;徐步霄;杨沈龙
    2017, 25 (1):  99-110.  doi: 10.3724/SP.J.1042.2017.00099
    摘要 ( 3350 )   PDF(464KB) ( 2904 )  

    能动意为个体通过权力、控制等方式追求自身的独立; 共生意为个体通过关爱、交流等方式追求融入集体。能动与共生是一种人格分类系统, 能够对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领域进行有效划分。对于能动与共生在不同的人格领域中是何种关系, 以往的理论和研究存有分歧:在特质领域中正交关系受到了较多支持, 在动机领域中存在着对立与不完全对立的分歧, 在价值观领域中存在着对立与正交的分歧。分歧的可能原因包括研究者对于概念界定的差异、不同人格领域的独特属性以及领域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对于这两者的含义及关系的影响, 考察这一分类系统在中国文化中的适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气污染对认知功能与心理健康的损害
    吕小康;王丛
    2017, 25 (1):  111-120.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11
    摘要 ( 2755 )   PDF(485KB) ( 4824 )  

    空气污染会对神经系统、脑功能及认知功能造成损害, 且伤害多集中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空气污染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甚至增加自杀风险。不同的污染源影响认知与心理健康的生理机制是不同的。除生理机制外, 空气污染也会通过媒体表征间接地对个体或群体产生心理影响, 且影响的严重性程度与社会脆弱性和心理韧性有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空气污染损害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的发病机理, 空气污染对中国民众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及在不同社会群体上的不平等性, 并针对特定人群发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界定与测量
    孙健敏;陆欣欣
    2017, 25 (1):  121-132.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21
    摘要 ( 1440 )   PDF(417KB) ( 3238 )  

    伦理型领导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概念。但是, 关于伦理型领导的概念内涵和测量工具, 目前还存在一定分歧。通过回顾概念起源, 划分了广义和狭义的伦理型领导, 界定了科学取向伦理型领导的内涵和外延, 区分了伦理型领导与相近的概念。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总结和比较了伦理型领导的测量工具, 指出已有测量存在的问题。针对概念定义和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为未来伦理型领导概念和测量工具的完善及本土化提供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管忠诚: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结果
    李海东; 段锦云;曾恺
    2017, 25 (1):  133-144.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33
    摘要 ( 1275 )   PDF(448KB) ( 2102 )  

    主管忠诚是指下属在心理上认同主管、内化主管的价值观, 并表现依附行为, 愿意将主管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并且主动为主管付出的行为。目前, 主管忠诚构念主流的测量模型包括西方的情感性、规范性和持续性三维结构模型, 华人学者陈镇雄提出的认同、内化、奉献、依附、努力五维模型, 以及姜定宇等学者提出的认同内化、牺牲奉献、服从不二、业务辅佐、主动配合五维度模型。影响主管忠诚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因素、领导因素和情境因素。在结果变量方面, 主管忠诚与员工绩效、员工工作态度和员工工作行为等个体水平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人格因素对主管忠诚的影响、主管忠诚的负面效应、探索员工主管忠诚的动态演化以及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研究主管忠诚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公平在多层辱虐管理中的角色:基于道德排除理论的多视角分析
    严瑜;张振嘉
    2017, 25 (1):  145-155.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45
    摘要 ( 1069 )   PDF(396KB) ( 1736 )  

    近年来, 辱虐管理引起了组织行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在个体层次上分析辱虐管理对于下属的作用机制及消极影响, 但组织层次上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涉及。从领导、受害者和旁观者等多个视角, 基于道德排除理论, 分析梳理了辱虐管理对于组织公平的作用, 整合构建了多层次辱虐管理对下属影响的组织公平作用机制模型, 并分别从组织层次、个体层次以及组织层次对个体层次交互作用的角度, 深入探讨了辱虐管理对下属产生的负面作用。建议未来的研究考虑辱虐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进一步在其他组织公平的维度上研究辱虐管理的作用机制, 改进并完善现有的研究方法, 探索辱虐管理的积极应对策略, 并从工具性的视角关注领导实施辱虐管理的动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体行动的效能动员路径
    殷融;张菲菲;王元元;魏晨明
    2017, 25 (1):  156-168.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56
    摘要 ( 990 )   PDF(404KB) ( 1582 )  

    群体效能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一起努力实现特定目标的信念, 该变量会受到群体认同、内群体互动、道德信念等因素的影响。群体效能对于群体成员参与集体行动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动员作用, 且这种作用会依情境及行动策略的不同而变化。在集体行动背景下, 群体效能可以分化出暴力集体行动效能、认同强化效能、参与效能及旁观者效能等延伸概念, 这些变量在集体行动中也具有特定的作用机制。今后的研究应探讨群体效能在集体行动动态发展中所发挥的影响, 将对立群体也纳入研究框架, 并澄清组织结构因素与群体效能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策过程中的建议采纳:策略、影响及未来展望
    孙露莹;陈琳; 段锦云
    2017, 25 (1):  169-179.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69
    摘要 ( 2106 )   PDF(421KB) ( 2846 )  

    他人建议往往能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质量, 但大多数决策者都不能选择恰当采纳策略, 即低估平均策略的效能而选择自我中心的加权策略。决策者对建议的采纳程度主要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1)建议特征:如建议类型和数量; (2)任务特征; (3)决策者特征:决策者的权力、情绪、自尊、认知风格及认知复杂性等, 都影响着建议采纳; (4)建议者特征:如建议者和决策者相似性, 建议者的自信度和可靠性都影响着建议采纳的结果。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建议者权力类型、决策者评价敏感性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表面采纳及其测量; 建议提出的方式与建议评估和采纳的关系, 不断丰富建议采纳研究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时间长真的不快乐吗?异质性视角下工作时间对幸福感的影响
    王笑天;李爱梅;吴伟炯;孙海龙;熊冠星
    2017, 25 (1):  180-189.  doi: 10.3724/SP.J.1042.2017.00180
    摘要 ( 2024 )   PDF(451KB) ( 2844 )  

    工作时间是现代社会中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过往学者将工作时间同质化, 基于工作时间会消耗个体资源进而负向影响幸福感这一损耗假设, 探索工作时间长短对幸福感的影响, 得到的结论却并不一致。在梳理过往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并非是工作时间的长短, 而是工作时间的性质。根据调节资源的消耗程度和关键个人资源(感知到的亲社会影响、积极情绪和自我肯定)的产出程度, 工作时间可划分为损耗类的耗竭型、低维持型以及恢复类补充型和突破型四种类型。在揭示工作时间异质性(损耗类和恢复类)的基础上, 阐述了补充型与突破型工作时间通过即时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和长期影响职业认同而对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的增益过程。在为重新审视工作时间的作用性质提供一个新视角的同时, 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2017, 25 (1):  190. 
    摘要 ( 775 )   PDF(151KB) ( 939 )   审稿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