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1984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关于个性问题的探讨
    黄乃松
    1984, 16 (1):  4-10. 
    摘要 ( 830 )  
    English Version
    (一)“个性”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二)关于区分个性差异的标志。(三)对个性与行为关系的理解。(四)关于形成个性差异根源的初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7岁儿童认知过程中具体和抽象相互转化的实验研究
    吕静
    1984, 16 (1):  11-17. 
    摘要 ( 608 )  
    English Version
    本实验是分析幼儿认知活动中具体和抽象相互转化的过程以及影响转化的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思惟模式的实验研究
    连榕
    1984, 16 (1):  18-23. 
    摘要 ( 469 )  
    English Version
    本实验采用大声思惟的方法,研究了八名小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思惟模式。 结果表明,在小学生中三种不同水平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惟模式:以灵活性为主要特点的“活动型”思惟模式,以刻板性为主要特点的“经验型”思惟模式,以碰试性为主要特点的“盲试型”思惟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与发展规律
    王以爵
    1984, 16 (1):  24-29. 
    摘要 ( 1058 )  
    English Version
    <正>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外语教学问题,不论在我国或西方国家,都经常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探讨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外语学习是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榜样教育有效途径的比较研究
    张吉连
    1984, 16 (1):  30-36. 
    摘要 ( 733 )  
    English Version
    利用榜样进行品德教育是常见的方法之一。但由于进行教育时的方式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自然实验法比较了几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研究结果证明,如果仅就榜样人物的行为和品质进行认识和讨论,对中学生的道德认识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对他们在不同道德情境下的行为不一定有或马上表现出影响来。较好的榜样教育方式应是在理解榜样人物行为品质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对其体现的道德原则进行概括和抽象,并使之与受教育者本人的行为相对照,然后组织合理的行为练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同化和对比错觉的实验研究
    张厚粲,施岱安
    1984, 16 (1):  37-44. 
    摘要 ( 930 )  
    English Version
    本文以Delbouef同心圆错觉图为材料,应用认知方式,控制注意,改变刺激和注视条件等变量,在三个实验中考察了同化错觉和对比错觉在机制上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发现,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特征与同化错觉有显著正相关,对比错觉反之。利用指示语控制被试注意于测验成分时,显著的错觉减弱只出现在对比图形中。此外,在一般指示下两种错觉都因背景成分减弱轮廓的亮度对比而减弱,但在选择性指示的条件下,类似减弱只出现在同化错觉中。视角加大时显著地减弱同化错觉,却加大对比错觉。使用“减弱错觉”方法,即在多次连续判断中减小错觉量只在超中央窝(大视角)的观看条件下有显著效应。所有这些结果都难于用错觉产生的生理学模式和单因素认知模式来说明。因此,我们认为错觉是一种复杂的知觉加工活动的产物。在已有的各种错觉理论中,合成的认知性“集合与存储”模式(“Pool and Store Model”,Coren & Girgus,1978)似乎是最好的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体深度知觉恒常性的研究
    孟鸿伟
    1984, 16 (1):  45-51. 
    摘要 ( 905 )  
    English Version
    本实验研究在六米以内的观察距离上测定了立体深度知觉的恒常性程度,并试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了立体常性程度。结果发现,在六米以内不排除辐合、调节为有效的距离线索的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的客体深度进行观察其知觉深度保持恒常。立体深度知觉常性也可以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其恒常性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速示下再认汉字的某些特征
    彭瑞祥,张武田
    1984, 16 (1):  52-57. 
    摘要 ( 646 )  
    English Version
    成人和小学生在速示条件下再认汉字和双字词,结果表明,成人和小学生再认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有共同的规律:结构上属于两边对称的字较易再认,半包围型的字较难再认。成人和小学生在再认过程中抽取汉字的特征也有共同之点:对左右结构型的字往往抽取字的右下角的笔划,对半包围型的字则往往抽取字的左上角的笔划。不同再认的方式(读出和指认)对再认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别。在指认条件下由于有视觉反馈,再认成绩大为提高。本实验的结果对识字教学和机器自动识到汉字装置的设计,可能有某些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时相日光下颜色的恒常性
    焦书兰,荆其诚,张武田
    1984, 16 (1):  58-64. 
    摘要 ( 1235 )  
    English Version
    <正> 一、前言 在光源光谱成份改变的条件下,我们周围物体的颜色在眼睛看来保持相对不变,称为颜色恒常性。1807年Thomas Young首先描述了颜色恒常性现象,他指出室内不管是由蜡烛的黄光或火焰的红光来照明的,书页纸仍然看来是白色的。Young认为,外界某一表面的颜色外观,并不完全决定于网膜的红、绿、蓝三种感受器的吸收特性,而也依赖于周围其它物体射入眼睛的光通量。此后,E.Hering对颜色恒常性做了实验表演。一般认为颜色恒常性是对环境照明感受性的降低。视觉通道只传递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谱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照明委员会1960年均匀色度标尺图上等温线的有效长度的视觉研究
    喻柏林,焦书兰,荆其诚,张增慧
    1984, 16 (1):  65-72. 
    摘要 ( 909 )  
    English Version
    为确定CIE 1960 UCS图上位于普朗克(Planckiam)轨迹上的等温线的适当长度,我们在普朗克轨迹上按60μrd的等间隔、从0—360μrd选取七种光源作为标准光。又在每条对应的等温线上选取10—12种光作为试验光。标准光与试验光同时呈现在目视色度计的两半视场上,以评价它们的色差。两名视察者给出类似的结果。通过对色差的三个视觉等级的评定,可以沿普朗克轨迹画出两个色差区域。位于这两个区域内的光分别与对应的普朗克辐射体有相同的或有相似的颜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仪表显示器盘面的颜色对检察速度的影响
    杨公侠,江厥中,池根兴,俞文钊
    1984, 16 (1):  73-77. 
    摘要 ( 925 )  
    English Version
    本文以心理物理实验为基础,从工程心理学角度寻求不同颜色(篮、黄、绿、灰)仪表盘面对检察速度的影响,为制定仪表显示器和集中控制室内的建筑和照明设计提供实验根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耳分听歌曲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
    王乃怡
    1984, 16 (1):  78-81. 
    摘要 ( 800 )  
    English Version
    <正> 一、问题 大量的科学实验与临床观察已经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不仅对躯体的活动有着交叉的控制,而且在某些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上也是有所侧重的。例如,对与言语有关的信息加工主要是左侧大脑半球的功能,而右侧大脑半球的损伤则将会导致对音乐旋律记忆的障碍。因此,应用分听技术,当两耳同时呈现不同的言语刺激时,由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对言语的识别主要是来自与言语中枢相反的一侧耳的信息,即表现为右耳的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算乘法对脑干听觉电反应的影响
    魏保龄,汤浩
    1984, 16 (1):  82-87. 
    摘要 ( 444 )  
    English Version
    本文对31名听力正常的健康人作了脑干听觉电反应(BSR)描记。21人在记录过程中让其心算乘法,其中16人还令其注意听刺激短声并概算其触发次数。观察到21名心算者的BSR中16人的BSRⅠ波振幅比安静时的减小,20人的BSR出现了一阳性大波,未观察到Ⅰ波振幅增大的。在听短声的16人中未见出现Ⅰ波振幅减小者,且其中4人反而出现了Ⅰ波振幅相对增大,结果表明,心算乘法对BSR有一定影响,分析认为一种是对感受器的负反馈控制,另一种是正反馈控制,而且前者占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电休克对大白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吴良,刘仁义,徐秉?
    1984, 16 (1):  88-92. 
    摘要 ( 749 )  
    English Version
    本实验观察了生后18—19天的幼年大白鼠接受连续四周重复电休克(每天两次),到动物成年后对学习和记忆有明显的影响;电休克施加于更年幼的动物(生后14天)有更明显的影响;而施加于成年动物(生后两个月),则没有影响。这一观察在防御性和食物性两种实验方法中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隔离动物学习能力的研究
    林文娟,汤慈美
    1984, 16 (1):  93-97. 
    摘要 ( 569 )  
    English Version
    <正> 有关人和动物的学习能力与早期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有了很长的历史。一般认为早期受限制的环境损害了智力,而早期丰富的环境提高了智力。在这个领域里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比较丰富环境的动物和隔离动物的学习能力的差异,然而许多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质疑。丰富环境中情景复杂,活动场所大,有隧道、平台、游泳门,活动轮等。丰富环境经验的迁移以及丰富生活环境与学习迷津测试场景的类似性可能在动物完成学习课题时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恒河猴在繁殖笼内的等级结构
    任仁眉,卢明义,木文伟,杨明洁,严康慧
    1984, 16 (1):  98-105. 
    摘要 ( 591 )  
    English Version
    <正> 有关非人灵长类社群结构的问题,国外已多有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无论在野外,或是在捕后(笼养)条件下进行观察都发现只要有几只动物在一起,形成一个群,那末群内的个体之间必然形成等级关系,而这种等级关系是线性排列的。换句话说,如果一群有A、B、C、D、E五只动物的话,它们的等级关系就是这样排列的:A>B>C>D>E。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