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5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实地导航训练提高大脑功能连接模式稳定性
    俞梦霞, 宋宜颖, 刘嘉
    2024, 56 (12):  1661-1675.  doi: 10.3724/SP.J.1041.2024.01661
    摘要 ( 1788 )   HTML ( 212 )  
    PDF(1136KB) ( 195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空间导航主要依赖于两种空间表征:自我中心参照表征与环境中心参照表征。然而, 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的空间导航能力提升与这两种空间表征存在何种关联仍未可知。为此, 本研究结合行为测量与功能核磁共振技术(fMRI), 对非熟悉环境实地空间导航训练前后个体空间导航能力和大脑全局性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进行分析, 系统考察个体实地空间导航能力提高的内在神经机制。研究结果发现, 训练组被试在训练后进行空间导航任务时, 自我中心参照表征的核心脑区——顶上小叶(SPL)的神经活动显著增强。更为重要地, 训练显著提高了以SPL为核心的全脑功能连接模式的稳定性, 且与个体导航任务表现的提高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实地空间导航能力的提高与自我中心参照表征的增强存在密切关联, 并进一步表现为SPL与全脑其他区域的信息交互通路的固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情绪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来自三水平元分析和网络元分析的证据
    尹华站, 肖春花, 夏安妮, 袁中静, 崔晓冰, 李丹
    2024, 56 (12):  1676-169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676
    摘要 ( 2079 )   HTML ( 313 )  
    PDF(917KB) ( 301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准确感知时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能力, 然而人类的时距知觉具有适应性, 会受诸多因素影响, 从而发生扭曲。基本情绪是扭曲时距知觉的重要因素, 但是以往研究存在诸多争议。为澄清该争议, 本文基于情绪分类观, 对基本情绪影响时距知觉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后, 共纳入36篇文献, 提供105个效应量, 涉及3795名被试。三水平随机效应模型发现, 基本情绪影响时距知觉的主效应显著, g = 0.25, 95% CI [0.13, 0.36], p < 0.001; 对每种基本情绪进行主效应分析, 结果发现高兴、恐惧和愤怒的时距知觉长于中性刺激。网络元分析发现, 恐惧和愤怒的时距知觉长于悲伤情绪的时距知觉。该模式符合适应性观点, 即情绪延长时距知觉是适应性的产物, 对“避害”越重要的情绪, 其诱发的时距知觉越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判断对虚假记忆的反应性效应
    赵文博, 曹宇琪, 徐木子, 杨春亮, 罗良
    2024, 56 (12):  1691-1705.  doi: 10.3724/SP.J.1041.2024.01691
    摘要 ( 2097 )   HTML ( 307 )  
    PDF(1060KB) ( 309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DRM范式, 本研究开展3个实验考察学习判断(JOL)对虚假记忆的反应性影响, 并检验项目自身与关系理论。 结果发现:(1)相比于no-JOL条件, 逐项JOL促进已学词语的真实记忆, 但同时破坏项目间语义关系加工, 进而降低虚假记忆(实验1); (2)在操控JOL类型和词列呈现方式后, 整体JOL促进项目自身加工和项目内语义关系加工(实验2), 但破坏项目间语义关系加工(实验3)。上述结果表明, 真实和虚假记忆的反应性效应存在双分离现象, 研究结果支持项目自身与关系理论对反应性效应的解释, 并揭示出不同记忆成分反应性效应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望为降低虚假记忆提供科学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SNARC效应的发生阶段
    王铖铖, 赵宇飞, 盛缨莹, 赵庆柏, 肖梦施, 韩磊
    2024, 56 (12):  1706-1717.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06
    摘要 ( 492 )   HTML ( 71 )  
    PDF(541KB) ( 43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目前关于数字SNARC效应发生在早期的刺激表征阶段还是晚期的反应选择阶段的结果不一。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其发生阶段。采用整体−局部范式, 构建了一种复合实验刺激——由数字构成的箭头, 并以此为实验材料, 分别要求被试比较数字大小(箭头方向的整体优先表征干扰数字的空间表征)和判断箭头方向(箭头方向判断任务在反应选择阶段与数字加工产生反应竞争)。 结果发现,水平方向干扰数字的空间表征阻碍了数字SNARC效应产生(实验1a); 垂直方向干扰数字的空间表征对数字SNARC效应没有影响(实验1b); 干扰反应选择阶段阻碍了数字SNARC效应产生(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干扰数字加工的刺激表征阶段和反应选择阶段都会影响数字SNARC效应的产生, 支持数字SNARC效应的双阶段加工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来自fMRI及EMG的证据
    李想, 贾丽娜, 魏士琳, 陈俊涛, 夏尧远, 王芹, 金花
    2024, 56 (12):  1718-1733.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18
    摘要 ( 643 )   HTML ( 95 )  
    PDF(1987KB) ( 71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本研究将学习−测试范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以及肌电图技术(EMG)相结合, 探讨了运动特征与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之间的因果联系, 旨在证明词语的运动特征可能是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 为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点提供支持证据。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实验1)发现, 运动特征增加后, 新造词在后测加工中引发的运动相关脑区(如左侧中央前回)的活动强度显著高于前测中的; 且运动相关脑区(右侧中央前后回、左侧中央前回等)在新造抽象动词加工中的参与度受到词语运动特征值的调节。肌电图研究(实验2)发现, 运动特征增加后的新造词加工也引发了手臂指伸肌肌电活动的增强。这表明, 词语的运动特征在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中发挥因果性作用, 运动特征对中枢运动系统的影响能够延伸至外周肌肉运动系统。结果为具身认知语言理解观提供了新的证据及重要完善和补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
    梁菲菲, 刘瑛, 贺斐, 冯琳琳, 王峥, 白学军
    2024, 56 (12):  1734-175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34
    摘要 ( 865 )   HTML ( 124 )  
    PDF(1575KB) ( 127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重复学习新词过程中视觉复杂性效应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 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 嵌入15个语境, 分5个时间段供被试阅读。实验1操纵新词笔画数(多、少), 实验2操纵新词词长(两字词、三字词), 记录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轨迹。 结果发现, 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 笔画数效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表明笔画数作为反映汉字视觉复杂性的因素之一, 同时作用于词汇学习的早期和晚期, 符合视觉限制性假说; 相比之下, 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 词长效应逐步减小, 表现出词长的“熟悉性”效应, 符合视觉和语言共同限制性假说。上述发现表明, 笔画数和词长在中文阅读伴随词汇习得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笔画数类似于一种低水平视觉信息, 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视觉层; 而词长则更加类似语言信息的加工方式, 作用于词汇加工的较高层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整合能力:字形和字音的相互影响
    刘梦连, 杨滢晖, 赵一帆, 毕鸿燕
    2024, 56 (12):  1751-176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51
    摘要 ( 654 )   HTML ( 97 )  
    PDF(375KB) ( 77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目的是探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形音整合过程中, 字形和字音的相互影响是否存在异常。实验1以30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 29名同年龄对照组儿童为被试, 使用视听跨通道的字形判断任务, 结果发现一致语音对字形加工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语音对字形加工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实验2以32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 32名同年龄对照组儿童为被试, 使用视听跨通道的语音判断任务, 结果发现一致字形对语音加工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不一致字形对语音加工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同年龄对照组字形对语音加工的影响显著大于发展性阅读障碍组。以上的结果说明,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形−音整合中字形对语音加工的影响上存在异常, 但语音对字形加工的影响不存在异常。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龄前儿童对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
    郑远霞, 钟敏, 辛聪, 刘国雄, 朱莉琪
    2024, 56 (12):  1761-1772.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61
    摘要 ( 1144 )   HTML ( 149 )  
    PDF(559KB) ( 154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学龄前儿童的选择性信任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手段, 他们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判断对其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验1采用二元选择范式, 操纵承诺的道德效价(道德vs不道德)和履行结果(遵守vs违背), 考察学龄前儿童能否对不同道德承诺者做出不同的信任判断。 结果显示, 儿童3.5岁开始能够在对比情境中对不同道德承诺者做出差异判断, 倾向于选择性信任遵守道德承诺和违背不道德承诺者, 且年龄效应显著, 即年龄越大该选择倾向越明显。但并不能确定儿童是否能对单个出现的道德承诺者做出信任判断。因此, 实验2采用单一选择范式考察学龄前儿童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程度。 结果发现, 儿童对不同道德承诺者的信任程度存在差异: 遵守道德承诺>违背不道德承诺>违背道德承诺≈遵守不道德承诺。两个实验表明, 儿童从3.5岁开始能够区分承诺的道德效价和履行结果, 并做出信任判断。本研究为理解儿童的道德推理和社会学习的发展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并对学龄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之上的忧郁: 海拔高度与抑郁风险的关系
    吴政宇, 王飞, 王德文, 刘正奎
    2024, 56 (12):  1773-1787.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73
    摘要 ( 1312 )   HTML ( 162 )  
    PDF(611KB) ( 175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为揭示海拔高度与人群抑郁间的关系, 研究运用2016~2020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5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6青海玉树成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 采用多层线性模型、中介模型与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 在控制个体与地区层面因素后, 海拔高度与抑郁存在正相关关系; 人均GDP与C反应蛋白在海拔高度与抑郁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生活在海拔500 ~ 1 000、1 000 ~ 2 000及4 000 ~ 6 000米的人群, 其抑郁风险分别是生活在500米以下海拔人群的1.53~1.79倍、1.67~2.25倍与9倍左右; 生活在500 ~ 2 000米海拔地区中老年人抑郁风险高于青年人, 4 000 ~ 6 000米高海拔地区青年人抑郁风险高于中老年人。综上, 研究提示海拔高度是抑郁的危险因素, 需高度关注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抑郁防范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配意图与上行间接互惠: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
    王婷, 赵梁佛, 杨金朋, 张丹丹, 雷震
    2024, 56 (12):  1788-1799.  doi: 10.3724/SP.J.1041.2024.01788
    摘要 ( 478 )   HTML ( 67 )  
    PDF(1666KB) ( 534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上行间接互惠是推动人类大规模合作与社会秩序扩展的重要力量。现有文献存在两点不足: 一是忽略了上行间接互惠中人们到底是以什么作为评判善意与非善意的基准;二是大部分上行间接互惠文献未意识到“收入效应”这一竞争性假说。本文假设: 当人们得到高于社会均值的分配时, 真人分配条件下给第三方的金额会高于社会均值, 且比电脑分配条件下给第三方的金额更高; 当人们得到低于社会均值的分配时, 真人分配条件下给第三方的金额会低于社会均值, 且比电脑分配条件下给第三方的金额更低。研究采用两阶段独裁者博弈范式。行为和ERP结果均较好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真人分配比电脑分配诱发更大的N1波幅; 低于社会均值的分配比高于社会均值的分配诱发更大的FRN; 在真人条件下, 接受低于社会均值的分配比高于社会均值的分配结果诱发更大的P3波幅。本结果支持了基于社会分配均值的上行间接互惠假说, 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心多用的双刃剑效应:多任务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刘新燕, 伍海兰, 涂菊, 王璐
    2024, 56 (12):  1800-182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800
    摘要 ( 1799 )   HTML ( 171 )  
    PDF(1205KB) ( 279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移动互联网时代, 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处于多任务的工作状态。为此, 本研究聚焦于多任务这一情境要素, 探讨其与思维聚焦方式的交互作用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6个线上实验和1个线下实地实验的结果表明:当个体思维聚焦于过程时, 多任务(vs. 单任务)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进而降低其亲社会行为; 当个体思维聚焦于结果时, 多任务(vs. 单任务)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进而提升其亲社会行为。任务能否完成是一个重要的边界条件, 上述交互效应在工作任务可完成时存在, 当工作任务完不成时, 该不利结果直接降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多任务与思维聚焦方式的交互作用消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步动作对社会联结的影响: 集体欢腾的中介作用和团队规模的调节作用
    薛秋, 尹可丽
    2024, 56 (12):  1821-1835.  doi: 10.3724/SP.J.1041.2024.01821
    摘要 ( 889 )   HTML ( 96 )  
    PDF(532KB) ( 1079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和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同步动作对社会联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情绪理论和涂尔干的观点, 本文提出同步动作能够促进社会联结, 集体欢腾是同步动作促进社会联结的中介机制, 并且这种机制的作用与群体规模有关。3个实验均采用无声迪斯科范式考察同步动作、集体欢腾和团队规模对社会联结的影响。实验1表明, 同步动作(vs.无动作)的社会联结效应更强, 集体欢腾起到中介作用。实验2、3分别在高中生及建筑员工中开展。 结果表明, 同步动作增强了社会联结, 且在大团队规模中的集体欢腾更高, 进而产生更强的社会联结。本文揭示了同步动作通过集体欢腾机制来促进和维持大规模陌生群体之间的社会联结, 对群体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品包装的医药符号线索对产品偏好的影响: 感知有效性和规避情绪的中介作用
    张瑾, 许销冰, 庄晓涵
    2024, 56 (12):  1836-1850.  doi: 10.3724/SP.J.1041.2024.01836
    摘要 ( 796 )   HTML ( 120 )  
    PDF(1072KB) ( 1231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当前市场上, 一些普通产品在包装上加入与医药有关的符号线索, 引发消费者的医药联想。本文从“基于图式的信息加工”理论视角, 通过6个实验研究, 提出并发现产品包装的医药符号线索具有“双刃剑”效应: 一方面, 它提升了产品的感知有效性; 另一方面也会引发消费者规避情绪。在两条路径同时作用下, 医药符号线索并不一定导致更积极的产品态度。进一步研究发现, 购买动机可以调节两条路径的强度, 进而影响产品偏好。当购买动机是实用型, 感知有效性路径的作用更强, 使得相比普通包装的产品, 消费者更偏好包装中含有医药符号线索的产品; 当购买动机是享乐型, 规避情绪路径的作用更强, 使消费者对包装中含有医药符号线索产品的偏好反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