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0439-755X
CN 11-1911/B
主办: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5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报告
    中文文本熟悉性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
    陈茗静, 王永胜, 赵冰洁, 李馨, 白学军
    2022, 54 (10):  1151-1166.  doi: 10.3724/SP.J.1041.2022.01151
    摘要 ( 4120 )   HTML ( 321 )  
    PDF(831KB) ( 362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E-Z读者模型和中文阅读的整合模型, 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否属于交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存在争议。通过转换阅读方向来操纵文本熟悉性, 研究其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中文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促进作用之间的权衡。使用Eyelink 1000记录40名大学生在中文阅读中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词间空格对中文阅读的促进作用在阅读训练后消失, 表明中文阅读中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的促进作用之间存在权衡。实验2操纵文本熟悉性和词频来探究文本熟悉性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文本熟悉性和词频在早期指标上的交互作用; 阅读训练和词频不存在交互作用, 表明文本熟悉性影响词汇识别的早期加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文阅读的词切分和词汇识别可能是顺序加工, 支持E-Z读者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吴建校, 曹碧华, 陈云, 李子夏, 李富洪
    2022, 54 (10):  1167-1180.  doi: 10.3724/SP.J.1041.2022.01167
    摘要 ( 2054 )   HTML ( 193 )  
    PDF(1681KB) ( 2333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认知控制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是任务切换。以往研究发现切换代价受到认知控制层级性的调节, 但鲜有研究探索这一调节过程的动态神经机制。本研究通过嵌套的线索-任务切换范式考察不同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在实验中, 要求被试完成高低两种层级任务, 低层级任务要求被试判断数字大小(或奇偶); 高层级任务则须先加工数字的某一语义特征(如当前数字是否是偶数), 然后进行大小判断。行为结果表明, 高层级任务切换代价显著大于低层级任务切换代价。线索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 层级效应最早出现于P2成分, 切换效应(切换与重复之差)在CNV成分上受到任务层级的调控, 反映了在任务目标重构阶段给予高层级任务更多的选择性注意以及更高的主动性控制。目标锁时的脑电结果表明, 在N2及慢波(SP)成分上, 高层级任务切换与重复的波幅差异相比低层级任务显著更大, 反映了在抑制旧任务集与重构新反应集的过程中增强的反应性控制。这些结果为任务设置重构论和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情与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关系:来自ERP的证据
    杨集梅, 柴洁余, 邱天龙, 全小山, 郑茂平
    2022, 54 (10):  1181-1192.  doi: 10.3724/SP.J.1041.2022.01181
    摘要 ( 3155 )   HTML ( 327 )  
    PDF(3167KB) ( 390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 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 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 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 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 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 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成瘾者相关线索反应的自动化用药行为特征及其消退
    曾红, 郑志灵, 罗晓红, 王鹏飞, 王孟成, 苏得权, 杨文登, 黄海娇, 彭淑娜
    2022, 54 (10):  1193-1205.  doi: 10.3724/SP.J.1041.2022.01193
    摘要 ( 1321 )   HTML ( 125 )  
    PDF(1084KB) ( 1527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采用ERP技术考察海洛因成瘾者相关线索下的用药行为的性质和神经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和途径偏向矫正训练(AAT), 探究基于“相关线索-习惯性用药”联结的自动化用药行为的动作消退、替代训练的有效性。研究发现, (1)相比对照线索, 成瘾者在相关线索下的反应时更长, N1波幅更小, N1潜伏期更短; 相比对照组被试, 成瘾者在相关线索下的行为任务的正确率更低, 反应时更长, N1波幅更小; N1波幅的组间组内差异和潜伏期的组内差异主要集中在中央区。(2)结合VR技术的途径偏向矫正训练后, 训练组被试的生理指标和途径偏向系数显著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被试; 追踪测试中, 训练组被试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相关线索下成瘾者的用药行为具有自动化、无意识的性质, 感觉运动区N1的异常活动是其神经机制之一。VR提取用药动作记忆-AAT消退替代训练, 可以有效削弱或消退成瘾者的成瘾动作倾向, 而且训练效果持续性较好, 可达到减少或停止现实情境中的用药和复吸行为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各症状间的独特作用: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模型
    梁一鸣, 杨璐溪, 席居哲, 刘正奎
    2022, 54 (10):  1206-1215.  doi: 10.3724/SP.J.1041.2022.01206
    摘要 ( 2800 )   HTML ( 358 )  
    PDF(9561KB) ( 4135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借助交叉滞后网络的分析方法, 探讨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系统中与其他症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经历舟曲泥石流的146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在灾后3, 15和27个月对其PTSD症状进行测量。交叉滞后网络分析结果显示:3到15个月时的睡眠问题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 而15到27个月时与他人疏离和线索引发生理反应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结果表明了睡眠问题对PTSD症状影响的时间特异性, 并为儿童青少年的PTSD干预方案和诊断模式提供了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养育的影响:基于共同命运模型的跨层中介分析
    刘怡婷, 范洁琼, 陈斌斌
    2022, 54 (10):  1216-1233.  doi: 10.3724/SP.J.1041.2022.01216
    摘要 ( 4052 )   HTML ( 320 )  
    PDF(1060KB) ( 528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共同命运模型(common fate model, CFM)是在家庭或二元层面研究中值得信赖的模型, 其更好地解释了亲密关系内在的相互依赖性。本研究基于共同命运模型探讨了家庭整体婚姻质量对父母协同养育程度的影响, 以及教养能力感在两者间的跨层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幼儿园中孩子(平均年龄5.14岁, 年龄范围4~7岁)的父亲与母亲参与调研, 分两个时间段(T1, T2; 间隔1年)收集数据, 最终得到650个家庭的父亲、母亲的婚姻满意度问卷(T1), 教养能力感问卷(T2)和协同养育感知问卷(T2)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基于共同命运模型, 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 并负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破坏性协同养育; (2)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正向预测父母各自的教养能力感; (3)父母各自的教养能力感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 并负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破坏性协同养育; (4)父母个人层面的教养能力感在家庭层面的婚姻质量与家庭层面的支持性协同养育和破坏性协同养育起中介作用。总之, 本研究基于追踪数据运用共同命运模型, 并结合家庭层面(婚姻质量和协同养育)和个人层面(教养能力感)探讨了教养能力感在婚姻质量与父母协同养育间的跨层中介效应, 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指导意见, 并进一步促进了共同命运模型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益”还是“损耗”?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双刃剑”影响
    徐姗, 张昱城, 张冰然, 施俊琦, 袁梦莎, 任迎伟
    2022, 54 (10):  1234-1247.  doi: 10.3724/SP.J.1041.2022.01234
    摘要 ( 2038 )   HTML ( 249 )  
    PDF(813KB) ( 2452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 采用日记研究法收集81个样本10个工作日的数据,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 通过明晰挑战性工作要求的不同属性(每日水平、平均水平、日间变动、波动变化), 全面检验了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模型中, 挑战性工作要求通过工作专注度(增益路径)和放松(损耗路径)作用于工作-家庭增益, 且在个体间的平均水平模型中, 放松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 (2)在动态模型中, 挑战性工作要求的日间变动和波动变化, 均通过减少员工工作专注度和放松, 进而降低工作-家庭增益。最后, 本研究讨论了管理者应重视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双刃剑作用等实践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受益人利他行为的影响:基于道德补偿的视角
    杨焕, 卫旭华
    2022, 54 (10):  1248-1261.  doi: 10.3724/SP.J.1041.2022.01248
    摘要 ( 2352 )   HTML ( 280 )  
    PDF(772KB) ( 2796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众多组织和机构中十分普遍, 其对社会、组织及个人的负面影响也备受学者们关注, 但以往研究却忽视了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另一面。本文从道德补偿视角探究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关系受益人利他行为的积极影响, 通过4个实验研究设计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 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会促使关系受益人出于弥补而做出利他行为, 关系受益人的道德自我形象和内疚情绪中介了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1和2), 且关系受益人与非受益同事的关系亲密度正向调节上述链式中介效应(研究3)。相比于低水平的关系亲密度, 高水平关系亲密度下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道德自我形象和内疚影响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更强。本文有助于拓展关系实践的研究视角, 且为企业管理者平衡关系型HRM实践的消极影响提供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概化理论最佳样本量估计新方法:兼与三种传统方法比较
    黎光明, 秦越
    2022, 54 (10):  1262-1276.  doi: 10.3724/SP.J.1041.2022.01262
    摘要 ( 565 )   HTML ( 51 )  
    PDF(857KB) ( 630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概化理论在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应用较广。如何使测量程序在预算限制的情况下达到较优的可靠性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最佳样本量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估计概化理论下最佳样本量的新方法——约束进化算法, 并采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微分优化法、拉格朗日法、柯西不等式法等三种传统方法与约束进化算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在两侧面交叉设计、两侧面嵌套设计和三侧面交叉设计中都证明了约束进化算法更具优越性, 建议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优先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作答时间数据的改变点分析在检测加速作答中的探索——已知和未知项目参数
    钟小缘, 喻晓锋, 苗莹, 秦春影, 彭亚风, 童昊
    2022, 54 (10):  1277-1292.  doi: 10.3724/SP.J.1041.2022.01277
    摘要 ( 580 )   HTML ( 30 )  
    PDF(847KB) ( 838 )   审稿意见  
    English Version

    相对于传统的离散作答数据, 作答时间作为连续数据, 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改变点分析(change point analysis)技术在心理和教育领域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本文一方面对改变点分析在心理测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一个综合的总结和分析; 另一方面, 将基于作答数据的两种改变点分析统计量推广到作答时间数据, 将改变点分析技术应用到测验异常作答模式:加速作答speededness的检测上。采用两种检验方法:似然比检验和Wald检验, 分别在已知和未知项目参数的条件下, 实现异常作答模式的检测。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加速作答行为的检测具有很高的检验力, 同时能够很好的控制I类错误率。实证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