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 ›› 2004, Vol. 36 ›› Issue (04): 434-441. cstr: 32110.14.2004.00434
罗跃嘉,南云,李红
收稿日期:
2004-05-15
修回日期:
1900-01-01
发布日期:
2004-07-30
出版日期:
2004-07-30
Luo Yuejia,Nan Yun,Li Hong
Received:
2004-05-15
Revised:
1900-01-01
Online:
2004-07-30
Published:
2004-07-30
摘要: 对于较小数目的快速准确认知的“感数”现象一直是一个引人兴趣的问题,这一感数过程到底本质是什么,它与计数过程究竟是同一种加工还是分属两种不同类别,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论。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感数加工的本质,运用ERP手段来探索其与计数的不同机制;并且以分心物变量为指标,研究在有分心物呈现时,感数与计数过程将会有哪些变化以及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对14名正常青年人记录感数与计数加工过程中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刺激图片由位于屏幕中心的靶(白色矩形)或者靶+分心物(白色圆形)组成,靶的数目分为感数(1-3个靶)及计数(4-6);而分心物的数目有三种水平:零(无分心物),与靶的数目相同及两倍于靶的数目。被试计算图片上白色矩形的个数并对所得数目进行奇偶判断,最后根据奇偶性用左右手进行按键反应。行为结果表明,感数与计数的反应时在靶数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靶数目相同时,分心物越多,则被试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ERP测量表明P1波幅随着靶数目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增加;N1波潜伏期随着靶数目的增加和分心物数目增加而减小,N1波幅随着靶数目和分心物的增加而增加;P3波幅随着靶数目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些记录点具有靶效应和干扰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感数加工具有明显的分心物效应,而计数加工则不然,支持感数与计数分属两种不同功能加工过程的观点,感数加工更易受到分心物出现的干扰。
中图分类号:
罗跃嘉,南云,李红. (2004). ERP研究反映感数与计数的不同脑机制. 心理学报, 36(04), 434-441.
Luo Yuejia,Nan Yun,Li Hong. (2004). Difference of Neural Correlates between Subitizing and Counting Reflected by ERPs. , 36(04), 434-441.
[1] | 华山, 姜欣桐, 高扬震宇, 穆妍, 杜忆. 音乐训练与音乐素养对共情能力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5, 57(4): 544-558. |
[2] | 张环, 秦锡权, 刘雨, 林琳, 吴捷. 不同强度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基于语义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J]. 心理学报, 2025, 57(3): 349-362. |
[3] | 张俐娟, 江妍雪, 马建平, 崔博洋, 张锦坤. 提取难度对困难材料提取练习效应的促进作用: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5, 57(3): 363-379. |
[4] | 谢晓玲, 潘文谊, 张纯纯, 林静远, 李红. 连续反馈影响主导感的心理与脑电机制[J]. 心理学报, 2025, 57(3): 380-397. |
[5] | 李春好, 刘荣媛, 刘远豪. 经典和对偶共结果效应对前景集结果区间的依赖性:基于概率权重的视角[J]. 心理学报, 2025, 57(3): 398-414. |
[6] | 连浩敏, 张倩, 谷雪敏, 李寿欣. 持续性视觉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项目优先加工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5, 57(2): 191-206. |
[7] | 史滋福, 夏笔奇, 刘欣, 陈火红, 靳紫阳, 彭玲艺. 时间预测中的任务分解效应:未来边界和思维焦点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07-217. |
[8] | 郝磊, 许天委, 周文龙, 杨杰, 彭思雅, 刘明兰, 徐家华, 王延培, 谭淑平, 高家红, 贺永, 陶沙, 董奇, 秦绍正. 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大脑可泛化神经表征的发育模式[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18-231. |
[9] | 孙岩, 王艺锦, 侯沛雨, 冯雪, 兰帆. 抑郁倾向对自我关注重评和情境关注重评影响的脑网络研究[J]. 心理学报, 2025, 57(2): 232-246. |
[10] | 夏莲香, 刘凯歌, 李新宇, 叶群. 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调节情绪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5, 57(1): 1-17. |
[11] | 俞梦霞, 宋宜颖, 刘嘉. 实地导航训练提高大脑功能连接模式稳定性[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661-1675. |
[12] | 赵文博, 曹宇琪, 徐木子, 杨春亮, 罗良. 学习判断对虚假记忆的反应性效应[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691-1705. |
[13] | 王铖铖, 赵宇飞, 盛缨莹, 赵庆柏, 肖梦施, 韩磊. 数字SNARC效应的发生阶段[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06-1717. |
[14] | 李想, 贾丽娜, 魏士琳, 陈俊涛, 夏尧远, 王芹, 金花. 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来自fMRI及EMG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18-1733. |
[15] | 梁菲菲, 刘瑛, 贺斐, 冯琳琳, 王峥, 白学军. 中文阅读伴随词汇学习中的视觉复杂性效应:基于笔画数和词长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4, 56(12): 1734-175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173
|
|
|||||||||||||||||||||||||||||||||||||||||||||||||
摘要 25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