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生理心理学前沿研究概述
    林文娟
    2008, 16 (3):  353-354. 
    摘要 ( 1598 )   PDF(480KB) ( 30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进化观点看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程祺;严进
    2008, 16 (3):  355-362. 
    摘要 ( 1425 )   PDF(668KB) ( 2194 )  
    从进化的观点解释了不同生物体应对应激的不同行为策略及其生理基础,和由此引起的对不同应激性疾病易感性的差异。行为策略和生理基础的差异使得一定环境条件下引发的应激反应对不同个体产生了不同的非稳态获益和代价(非稳态负荷)。非稳态的获益和代价影响了健康和疾病间的平衡:攻击性个体由于非稳态调质失调,更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疲劳状态等;反之,非攻击性个体由于非稳调质过度释放,更易发生焦虑障碍、抑郁症、代谢综合症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反应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严进
    2008, 16 (3):  363-370. 
    摘要 ( 1201 )   PDF(1122KB) ( 2352 )  
    现代应激理论拓展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该文回顾了应激理论中关于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反应的文献,以束缚、寒冷、疼痛三种应激源为例主要论述了特异性应激反应有关的神经内分泌脑区、特异性应激源的应激反应神经通路、临床应用及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安献丽;郑希耕
    2008, 16 (3):  371-377. 
    摘要 ( 2265 )   PDF(653KB) ( 2081 )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导致症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动物模型为条件性恐惧和应激敏感化模型。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长时程留存的恐惧性记忆、高唤醒等症状与大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三个脑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增强密切相关。其中杏仁核活动增强是条件性恐惧记忆获得、保持和表达的关键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去抑制及海马向杏仁核传递的威胁性环境信息,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及多巴胺活动的增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主要神经基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患者症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仍需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表型方法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陈楚侨;杨斌让;王亚
    2008, 16 (3):  378-391. 
    摘要 ( 2724 )   PDF(712KB) ( 2417 )  
    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而对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内表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内表型是可以通过生化测试或显微镜检查发现的内在的表现型,即内表型不是很明显的、外在的而是微观的、内在的,内表型比疾病的外在表现更接近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更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而通过内表型来研究疾病的遗传基因有着显著的优势。现有的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都是以临床症状和行为描述为基础的,缺少生物学基础,基于内表型的分析对建立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的生物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内表型可以是神经生理的,生物化学的,神经解剖的,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的测量。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与疾病共同存在,可遗传,状态独立,在家庭中和疾病共分离,在病人未发病亲属中比一般人群的比率要高等标准。该文在介绍了内表型的概念,说明了内表型的原理,优点与用处,以及作为内表型需要满足的标准之后,进而以几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为例说明了目前认知内表型研究的进展,其中反应抑制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多动症的内表型,注意、言语记忆和工作记忆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内表型,文章回顾了它们作为内表型所满足的标准的相关文献。最后对内表型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邵枫;王玮文;刘美;金暕
    2008, 16 (3):  392-398. 
    摘要 ( 1511 )   PDF(643KB) ( 1639 )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新一代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李量;李楠欣
    2008, 16 (3):  399-403. 
    摘要 ( 1285 )   PDF(638KB) ( 1349 )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发展,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的一个关键课题。在加工-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运动门控精神分裂症模型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然而,高级认知活动是如何对感觉门控进行调节的这一核心问题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本综述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系统地解释为什么惊反射前脉冲抑制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精神分裂症的模型,并介绍恐惧情绪学习对感觉运动门控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阐述这种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如何受到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社会隔离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细胞因子的作用
    林文娟;王东林;潘玉芹
    2008, 16 (3):  404-410. 
    摘要 ( 2480 )   PDF(666KB) ( 2175 )  
    免疫系统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可看作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神经递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功能、神经可塑性以及与行为改变有关的信息过程。细胞因子不仅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也能被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它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可能会在揭示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新突破,并可能作为今后药物治疗的靶点进入临床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发性抑郁及其神经基础
    王玮文;谢希;邵枫
    2008, 16 (3):  411-417. 
    摘要 ( 2152 )   PDF(663KB) ( 1745 )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郁(早发性抑郁)表现出与成年期抑郁不同的一些临床症状、药物疗效和生理反应特征,导致这些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可能参与早发性抑郁的病生理,尤其是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早发性抑郁的生理和药物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早发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早发性抑郁脑机制的基础,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发展有效的早发性抑郁治疗药物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枢胆碱能系统对吗啡成瘾的影响研究现状
    李新旺;于萍
    2008, 16 (3):  418-423. 
    摘要 ( 1256 )   PDF(661KB) ( 1525 )  
    介绍了中枢胆碱能系统对吗啡成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吗啡成瘾过程中伏隔核等脑区细胞间乙酰胆碱水平发生了改变;去除伏隔核等脑区胆碱能细胞强化了吗啡成瘾行为;胆碱能激动剂和抑制剂都能干预吗啡成瘾、但机制可能不同——前者可能通过与多巴胺能交互作用来实现,后者可能通过干扰记忆或者加速吗啡代谢而发挥作用;胆碱能受体对吗啡成瘾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瘾相关记忆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药物成瘾研究的新视角
    李勇辉;韩锦;隋南
    2008, 16 (3):  424-429. 
    摘要 ( 1729 )   PDF(658KB) ( 1649 )  
    成瘾相关记忆长期性的脑机制一直是药物成瘾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成瘾记忆长期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脉络,提示表观遗传学修饰可能是研究药物成瘾的新视角。成瘾药物可以调节染色体不同亚型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不同基因DNA的甲基化程度从而改变染色体的空间结构,进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导致成瘾,特别是DNA甲基化改变的相对的稳定性可能是成瘾记忆长期存在的分子基础。记忆再巩固过程中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记忆促进基因与记忆抑制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罗跃嘉;古若雷;陈华;黄淼
    2008, 16 (3):  430-434. 
    摘要 ( 2787 )   PDF(666KB) ( 3750 )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认知现象的交叉学科,目前已经形成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情绪、情绪障碍、自我意识、经济决策、道德等方面的脑机制研究,临床研究和脑成像研究表明,恐惧、厌恶、愤怒、惊讶、快乐、悲伤等基本情绪在表达和识别上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孤独症与“男性脑”的特征相关,抗抑郁药百忧解对抑郁症儿童的治疗作用;在自我意识的研究领域,自我概念产生的脑区定位、灵长类的自我意象、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等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决策的研究最近成为亮点之一,主要包括强互惠合作、风险决策、跨期选择以及品牌决策等方面;在道德的脑机制研究中,重点涉及了道德判断与捐赠行为的神经基础。文章最后展望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件相关振荡与振荡脑网络
    周曙
    2008, 16 (3):  435-440. 
    摘要 ( 1223 )   PDF(663KB) ( 1594 )  
    事件相关振荡是伴随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的脑电磁振荡活动,观察到其各类调频、调幅和调相现象,这种介观和宏观尺度上大量神经元的集体活动与微观尺度上神经元平均发放率和发放定时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神经信息的编码、表征、通讯和调控。动态细胞集群假说认为大脑认知功能是神经网络通过同步振荡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基于振荡的大脑理论指引下,多尺度、跨脑区和跨频率事件相关振荡研究为揭开振荡脑网络的工作原理带来了希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觉词形加工:从脑区到神经通路
    单春雷;李静薇;翁旭初
    2008, 16 (3):  441-445. 
    摘要 ( 2176 )   PDF(831KB) ( 1874 )  
    视觉词形加工是阅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基于获得性阅读障碍的早期阅读“神经病学模型”对视觉词形加工的神经通路进行了描述。近年来,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左梭状回中部视觉词形区的发现,研究者们对原有视觉词形加工的神经通路加以补充和修订,并提出了新的模型。该文对视觉词形加工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正常人视觉词形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对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算的加工机制: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刘昌;王翠艳
    2008, 16 (3):  446-452. 
    摘要 ( 1579 )   PDF(644KB) ( 1900 )  
    心算加工分编码(表征)、运算(或提取)和反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影响。不同输入形式的数字表征在顶叶的不同区域完成。算术知识提取主要与左脑顶内沟有关,但当心算变得更复杂时而需要具体运算时,左脑额叶下部出现明显激活。所有与心算有关的脑区涉及大脑前额皮层和颞顶枕联合皮层的综合作用,并总体表现为左脑优势,但估算、珠心算以及某些具有特殊心算能力的人的心算还依赖视空间表征,这与右脑额顶区和楔前叶的活动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内乙酰胆碱与认知活动的关系
    于萍;渠春环;李新旺;郭春彦
    2008, 16 (3):  453-457. 
    摘要 ( 1809 )   PDF(655KB) ( 2406 )  
    脑内细胞外乙酰胆碱(ACh)的变化主要反映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的ACh主要来源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应用微透析等技术在体检测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认知过程中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可以研究ACh与特定行为反应和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机体需要对新刺激进行分析时,在学习与记忆、空间工作记忆、注意、自发运动和探究行为等认知活动中,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被激活,脑内ACh的释放也随之改变。结果提示脑内胆碱能递质系统活动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
    吴润果;罗跃嘉
    2008, 16 (3):  458-463. 
    摘要 ( 1467 )   PDF(659KB) ( 3157 )  
    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的关键脑区,其外侧核被认为是情绪回路建立的中心部位。恐惧条件反射是情绪记忆,特别是情绪回路研究的有效手段。情绪记忆的编码,储存与提取受到杏仁核与各相关脑区共同影响,其中激素调节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MDA受体的结构与药理学特性
    韩太真;李延海
    2008, 16 (3):  464-474. 
    摘要 ( 2835 )   PDF(835KB) ( 2502 )  
    NMDA受体是一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其功能主要参与发育过程中神经回路的细化及触发多种形式的突触可塑性。近年来的证据表明,组成NMDA受体的亚单位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NMDA受体的数量、分布和亚单位组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活动时,以一种细胞特异性和突触特异性的方式变化着。这种NMDA受体的双向变化是突触可塑性重塑的基础,而其调节的异常又可导致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如可卡因成瘾、精神分裂症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暴露所致脑损伤及硒的干预作用
    章子贵
    2008, 16 (3):  475-479. 
    摘要 ( 1370 )   PDF(657KB) ( 1598 )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量能引起骨相系统损害。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氟暴露还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损伤动物的学习记忆力和儿童的智商。自由基损伤伤学说可能是氟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而硒也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硒能拮抗氟致脑功能的损伤,其机理可能与硒的抗氧化性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和他人的协调与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
    张慧;苏彦捷
    2008, 16 (3):  480-485. 
    摘要 ( 2314 )   PDF(656KB) ( 2086 )  
    有关心理理论神经机制的研究远未达到共识。从自我与他人协调的角度看,可认为它是一个由多脑区有机组织而成的系统。自我中心化偏差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默认选择,要正确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需要抑制自我中心偏差。因此,心理理论的加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过程:通过模拟自我理解他人,相应的加工脑区为镜像神经元系统;从他人与客体形成的二元关系中表征心理状态的内容,相应脑区是颞顶联合区;对模拟自我进行抑制,相应脑区为背外侧额叶;以及整合协调以上几个过程,其脑区可能是内侧前额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研究概述
    汪媛媛;王权红;李辉
    2008, 16 (3):  486-490. 
    摘要 ( 2770 )   PDF(654KB) ( 2002 )  
    知觉干扰效应是指在识记阶段快速呈现一个单词,紧接着给予一个倒行掩蔽的刺激,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被试表现出对单词的记忆增强的一种现象。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因素分为测验方式、实验设计方式、实验材料的属性和其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理论解释主要有六种:精细加工假说、时空背景假说、任务要求假说、补偿加工假说、选择性复述假说以及项目特异关联假说。最后,文章从研究领域和实验材料的拓展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展望了该研究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的数认知
    刘颂
    2008, 16 (3):  491-496. 
    摘要 ( 1475 )   PDF(639KB) ( 1676 )  
    发展性计算障碍作为一种特异性学习障碍,影响儿童的数学成就与数学学习观念,因而引起了多学科研究的关注和重视。文章分析了发展性计算障碍领域在数认知方面的已有研究,揭示了发展性计算障碍的数认知缺陷及内部差异,从一般认知加工障碍与数字加工模块障碍两个角度阐述了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可能成因,最后对当前研究进行了小结与展望,认为数认知缺陷的复杂关系、亚类型特征、成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阅读障碍的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之争
    罗艳琳;陈昭燃;彭聃龄
    2008, 16 (3):  497-503. 
    摘要 ( 1960 )   PDF(663KB) ( 1632 )  
    近几年诸多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视觉系统巨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他们从对比度敏感性研究、巨细胞抑制功能研究与视觉运动知觉功能的研究结果中得到了支持证据。就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表明不论是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从巨细胞的对比度敏感性、视觉运动知觉与巨细胞抑制功能上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支持。巨细胞功能缺陷理论的支持者还从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理学研究和阅读的脑功能研究中得到了一些支持性的证据。新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的应用价值。在巨细胞系统缺陷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中,还需要统一实验方法与实验标准以获得更多的证据,同时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有效区分小细胞系统与巨细胞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消费者价值观的手段目标链模型
    胡洁;张进辅
    2008, 16 (3):  504-512. 
    摘要 ( 965 )   PDF(681KB) ( 3692 )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