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额叶EEG偏侧化:情绪调节能力的指标
    张晶;周仁来
    2010, 18 (11):  1679-1683. 
    摘要 ( 1907 )   PDF(643KB) ( 3540 )  
    采用EEG测查个体静息状态额叶活动偏侧化的研究发现, 额叶活动左侧化程度可能预示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 焦虑和抑郁伴随着额叶活动左侧化减弱; 情绪调节能力高的个体额叶活动左侧化强; 额叶活动左侧化程度能够预测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情绪调节增强了左额叶活动; 增强左额叶活动的生物反馈训练能够促进情绪调节。未来的研究可致力于证实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额叶活动左侧化, 以完善对额叶EEG偏侧成为情绪调节能力指标的论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两个模型看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机制的研究
    单西娇;李寿欣
    2010, 18 (11):  1684-1691. 
    摘要 ( 1247 )   PDF(727KB) ( 2360 )  
    在众多的实验基础上, 研究者提出了分析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模型”和“资源灵活分配模型”, 而两个模型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争论:(1)视觉工作记忆中保存的项目精度是否是固定的, (2)资源分配的模式是连续分配的还是以量子化模式分配的, (3)存储单元是以特征为单元还是以客体为单元。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对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单元的探讨, 探索应用新的研究方法, 控制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空间因素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音乐节拍认知的研究评述
    欧阳玥;戴志强
    2010, 18 (11):  1692-1699. 
    摘要 ( 1304 )   PDF(765KB) ( 3500 )  
    音乐节拍中的信息十分丰富, 变化的方式也千差万别, 因此节拍的加工是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国外神经认知领域对音乐节拍的研究从内容来看可归纳为:节拍违反的加工, 节拍速度的加工, 节拍类型的加工, 以及节拍与节奏的区别等几个方面。目前关于音乐节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未来的研究应明确时间间隔、速度变化、重音模式加工的神经基础, 并就复杂节拍的加工, 个体感受性差异等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
    李艳玮;李燕芳
    2010, 18 (11):  1700-1706. 
    摘要 ( 2275 )   PDF(659KB) ( 9481 )  
    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兴起以来, 研究者就开始借助MRI等脑成像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和功能特点等之间的关系, 这为揭示行为发展与生理成熟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的神经活动规律、正常和障碍群体的独特大脑神经结构及活动特点等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对有关儿童青少年智力、工作记忆、反应抑制等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大脑功能发育之间关系, 以及认知能力训练与大脑可塑性等研究的介绍, 指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应重视采用纵向设计, 关注自然成熟和经验对正常或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脑发育关系的交互影响, 同时从练习和训练的角度对大脑可塑性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
    陈金环;刘学兰
    2010, 18 (11):  1707-1715. 
    摘要 ( 1231 )   PDF(728KB) ( 2099 )  
    学习判断与学习时间分配的关系是元认知领域的重要问题, 对学习判断的研究在于使个体了解自己的学习和记忆活动, 从而有效控制学习过程,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这是元记忆监测影响控制的典型例子。近来有研究者提出学习时间分配不仅表现控制功能, 而且还表现监测功能。于是围绕学习时间的双重功能, 他们提出了元记忆监测与控制至少存在两种关系模型—— MC(监测影响控制)模型和CM(控制影响监测)模型, 后来又提出了两模型相互协同作用的合并动态模型—— 连续波浪型模式和同时发生模型。未来的研究应在继续验证MC模型和完善CM模型的基础上, 尝试检验两模型的合并动态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精神分析学对压抑机制的研究简析
    王绍坤
    2010, 18 (11):  1716-1721. 
    摘要 ( 1138 )   PDF(655KB) ( 3094 )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门试图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学科,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在其成立的短短10年中, 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精神分析学这拥有一百年历史的学科带来了新的生机。对精神分析的基石——压抑的研究是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热点。神经科学家试图从不同角度证明精神分析中压抑这一过程确实是存在的, 而且还存在相应的神经基础, 但是, 目前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健康的心理危险因素:模型与进展
    王文丽;周明洁;张建新
    2010, 18 (11):  1722-1733. 
    摘要 ( 1094 )   PDF(755KB) ( 1843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亚健康的研究热潮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亚健康的概念在我国已经被广泛认知和使用, 然而人们对亚健康的概念、诊断、病理的认识仍然模糊, 在国际学术界也始终没有出现被普遍使用的对应的专业名词, 在这种情况下, 迫切需要识别和应用危险因素以服务于临床的预防、筛查、干预。本文从“危险因素”的概念入手, 借鉴“素质-应激”模型, 区分了“危险信号”与其他因素, 将亚健康的心理危险因素纳入“易感素质-危险诱因-心理危险信号”模型中, 在此理论架构下, 详细回顾了亚健康在心理易感素质、应激、心理危险信号方面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亚健康的心理病理机制, 支持了在亚健康的预防、干预中重视心理因素的价值。最后, 文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关系述评
    严由伟;刘明艳;唐向东;林荣茂
    2010, 18 (11):  1734-1746. 
    摘要 ( 2231 )   PDF(569KB) ( 2710 )  
    压力反应是个体应对应激源作用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表现, 而压力应对是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综合的压力适应过程。压力反应及其应对是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重要变量。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压力反应与睡眠质量有直接的交互作用, 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倾向等压力应对因素则能够改变压力与睡眠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最终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感管理模型视角下的死亡凸显效应:争论与整合
    殷融
    2010, 18 (11):  1747-1755. 
    摘要 ( 1969 )   PDF(702KB) ( 2745 )  
    死亡凸显效应(mortality salience effect)是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中一个最重要的假设, 它认为与死亡有关的想法会加强个体的世界观防御。不确定感管理模型(uncertainty management model)对死亡凸显效应做出了新的解释, 指出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个体的不确定感对防御行为的影响。将这种理论和TMT进行了整合与探讨, 可以认为死亡凸显对个体具有双重影响, 个体在思考自己的死亡后会启动双重防御体系。未来的研究, 应该关注各种防御方式互相影响的关系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
    张姝玥;许燕;杨浩铿
    2010, 18 (11):  1756-1761. 
    摘要 ( 2282 )   PDF(649KB) ( 5935 )  
    研究者通常用目的和含义来定义生命意义, 或者把它定义为多维度的结构。认知、动机和情感是被提及最多的生命意义的组成维度。动机和认知维度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认可, 而情感维度存在较大争议。生命意义是幸福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能够影响许多与幸福有关的变量。目前的研究对生命意义的动机维度(生命意义寻求)及如何获得和提高生命意义研究较少, 今后的研究可针对这两方面 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人-组织匹配的概念、测量策略及应用:
    基于互动性与灵活性的反思
    唐源鸿;卢谢峰;李珂
    2010, 18 (11):  1762-1770. 
    摘要 ( 1312 )   PDF(712KB) ( 3520 )  
    个人-组织匹配(Person-Organization Fit, 简称P-O匹配)的提出契合了组织行为学中人与情境双向互动的研究趋势, 同时也符合组织及其成员灵活应对动态格局的现实要求。这种以双边互动性和匹配灵活性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研究是P-O匹配的特色所在。然而, 目前该领域考察呈现出淡化原有独特立意的倾向。为此, 我们在梳理P-O匹配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 强调将互动性和灵活性这两点基本要求融入其概念界定、测量策略的选取及应用课题当中, 是为P-O匹配特色的重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正当化理论述评
    梁明明;李晔;李薇娜
    2010, 18 (11):  1771-1781. 
    摘要 ( 1441 )   PDF(698KB) ( 2435 )  
    制度正当化是指个体将现存社会安排合法化的心理过程。制度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谬误意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在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维护和支持现状,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后果。制度正当化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正当化中“制度”的涵义, 加强制度正当化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以便更好地解释社会转变如何产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追求过程中的权力效应
    谭洁;郑全全
    2010, 18 (11):  1782-1788. 
    摘要 ( 1534 )   PDF(670KB) ( 2170 )  
    权力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一种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 个体在目标追求的过程中, 个体权力感的高低对个体的目标追求的认知过程和行为结果都会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加工方面, 高权力者的信息加工抽象程度更高, 注意保持和分配能力也更好; 在行为结果上, 高权力者能更果断地设定目标、目标追求的行动力也更强。在权力和目标追求关系中, 预期自我调节的倾向类型起到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述评
    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
    2010, 18 (11):  1789-1799. 
    摘要 ( 1521 )   PDF(709KB) ( 3129 )  
    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subjective group dynamics, SGD)探讨群际背景中个体的群体评价与群体成员评价的关系, 针对群际偏见、分化评估和分化接纳意识(awareness of differential inclusion, ADI)三个核心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并验证了一系列理论假设。SGD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认同理论、复杂性–极端性假设和态度极化模型、“白乌鸦效应”和个体对人知觉的发展。SGD模型的研究结果深化了群内偏好研究, 支持了社会领域理论, 并从群体机制角度为同伴拒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解释了群体同质性效应并修正了认知发展理论。该领域的发展需要从跨文化检验模型、完善模型结构、研究它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概念、预测因素及理论模型
    尹可丽;尹绍清;黄希庭
    2010, 18 (11):  1800-1807. 
    摘要 ( 1598 )   PDF(675KB) ( 3206 )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是美国少数民族家庭教养的核心成分, 是父母向子女传递种族和民族特征等信息, 促进子女社会适应的过程。子女的年龄、性别、父母与子女的受歧视经历等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的内容和时机。目前, 民族与种族社会化运作机制模型的建构, 使民族与种族社会化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自尊、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等许多研究得以整合到一个研究范畴之下, 反映出民族与种族社会化研究的重要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婚姻沟通研究进展述评
    何莞婷;寇彧
    2010, 18 (11):  1808-1813. 
    摘要 ( 1224 )   PDF(654KB) ( 2405 )  
    目前西方婚姻研究领域的主流—— 婚姻沟通研究表现出三大进展:从个体研究视角转向互动视角; 从单一维度划分沟通类型转向功能性的划分; 从人格影响因素的探索转向权力结构的探索。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应集中在关注积极互动、扩展研究范式、探索调节或中介机制、探讨夫妻权力的不同层面以及重新评价人格因素的影响等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黄宝珍;徐富明;王岚;文桂婵;于会会
    2010, 18 (11):  1814-1821. 
    摘要 ( 1325 )   PDF(666KB) ( 2564 )  
    货币幻觉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 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大量研究表明, 货币幻觉普遍存在于房地产投资、股票投资、组织管理以及捐赠等领域中。目前, 研究者主要从决策框架、锚定与调整启发式、数目启发式以及神经心理机制这四个方面解释货币幻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 货币幻觉的影响因素有心境、货币兑换率、通货膨胀率、情感依恋和先前经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深入探讨货币幻觉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探索货币幻觉的应对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乐观偏差研究概况
    陈瑞君;秦启文
    2010, 18 (11):  1822-1827. 
    摘要 ( 1700 )   PDF(650KB) ( 3308 )  
    乐观偏差指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的现象。对乐观偏差的测量主要有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两种方式。事件特征和个体因素是乐观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产生乐观偏差的心理机制主要有自我中心主义和聚焦主义。乐观偏差对个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未来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科学可行的测量工具; 加强对个体水平乐观偏差的研究; 把乐观偏差和悲观偏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对乐观偏差进行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的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
    单雯;金盛华;张卫青;盛瑞鑫
    2010, 18 (11):  1828-1838. 
    摘要 ( 1938 )   PDF(721KB) ( 6356 )  
    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 男性冒险行为有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效应, 求偶动机与异性高魅力均可助长男性冒险行为。按照进化心理学观点, 冒险行为能表现男性作为潜在配偶的积极特征, 可增加其获得异性配偶的几率。择偶偏好研究也证实, 女性青睐敢于冒险的男性。作者认为, 女性冒险行为与求偶动机的关系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 如中国女性在中意的异性面前更避险, 冒险行为领域中进化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焦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