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元分析
    研究简报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振动触觉频率信息的工作记忆容量及存储机制
    王春地, 王大辉
    2021, 29 (7):  1141-1148.  doi: 10.3724/SP.J.1042.2021.01141
    摘要 ( 1407 )   HTML ( 105 )  
    PDF(536KB) ( 2204 )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 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 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 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 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 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 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来阐述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加工存储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触觉频率信息的参数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神经机制是完善工作记忆模型的重要补充, 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记忆系统的理解, 并为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觉信息的跨通道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什么情况下员工会汇报差错?基于秘密分享视角
    张凯丽, 尹奎, 唐宁玉
    2021, 29 (7):  1149-1162.  doi: 10.3724/SP.J.1042.2021.01149
    摘要 ( 1387 )   HTML ( 83 )  
    PDF(740KB) ( 1636 )  

    差错在工作场所中并不鲜见, 然而有关差错诊断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 以员工主动差错汇报为切入点, 分析影响员工差错汇报的因素。结合秘密分享框架, 提出差错特点(差错严重性与可见性)对员工的焦虑感、反刍和汇报责任感产生正向影响; 而焦虑感、反刍和汇报责任感会促使员工采取差错汇报行为, 由此上述个体感知中介差错特点与差错汇报之间的关系; 此外, 个体责任心、领导容错性以及团队心理安全会作为边界条件进一步影响上述员工犯错后的感知, 并最终影响其差错汇报行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分析
    EMMN受偏差-标准刺激对类型和情绪类型影响: 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曾宪卿, 许冰, 孙博, 叶健彤, 傅世敏
    2021, 29 (7):  1163-1178.  doi: 10.3724/SP.J.1042.2021.01163
    摘要 ( 1447 )   HTML ( 47 )  
    PDF(2167KB) ( 1155 )  

    自动探测面孔情绪的变化对个体生存是十分重要的。许多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的研究表明情绪失匹配负波(EMMN)可以作为检测面孔情绪自动加工的指标。前人的研究表明偏差-标准刺激对(不同/相同)和情绪类型(消极/积极)影响了EMMN效应, 但是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对35项以EMMN为指标的研究(共721名被试)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1)在早期(0~200 ms)和晚期(200~400 ms)都发现了显著的EMMN效应, 偶然呈现的情绪性面孔在两个时间窗内诱发更负的ERP, 表明EMMN反映了面孔情绪相关的早期和晚期ERP成分的概率效应; (2)偏差-标准刺激对类型影响了早期而不是晚期EMMN效应: 在早期区间内, 不同的偏差-标准刺激对诱发了更大的EMMN; (3)在相同偏差-标准刺激对的研究中, 等概率和非等概率的EMMN效应在两个时间窗内都没有显著差异; (4)早期和晚期EMMN都具有消极偏向, 即, 消极情绪诱发的EMMN显著大于积极情绪诱发的EMMN。这些结果表明, EMMN效应受到偏差-标准刺激对和情绪类型等实验变量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的关联:一项元分析
    张雯, 胡娜, 丁雪辰, 李俊一
    2021, 29 (7):  1179-1194.  doi: 10.3724/SP.J.1042.2021.01179
    摘要 ( 1926 )   HTML ( 185 )  
    PDF(802KB) ( 2502 )  

    运用元分析法整合探究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关联的已有实证研究, 旨在分析两者间的关联, 并同时考察可能影响该关联的其他变量。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50篇, 含84个效应量, 总样本量为7400人。同质性检验结果表明, 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高, 故进一步对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亚样本及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在不同研究设计类型、被试所处地、样本类型、边缘型人格特征指标、拒绝敏感性测量类型的亚样本下, 二者之间的关联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在横向设计、其他地区样本、混合被试、整体边缘型人格特征、量表法测量时所得的拒绝敏感性与边缘型人格特征间的关联最强; 年龄与女性被试比例对该关联不存在显著影响。未来研究可通过纵向研究进一步揭示二者间的预测方向, 考察拒绝敏感性不同成分与边缘型人格特征间的关联, 并在国内开展探索二者关联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朱亚琳, 金灿灿
    2021, 29 (7):  1195-1209.  doi: 10.3724/SP.J.1042.2021.01195
    摘要 ( 2189 )   HTML ( 175 )  
    PDF(827KB) ( 2544 )  

    利用元分析方法, 从整体上探究黑暗三联征和攻击行为的关系, 共纳入87篇定量研究, 90个独立样本, 41273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均呈正相关(r = 0.338~0.405), 自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强度显著低于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的相关强度。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受到文化背景、性别、攻击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显示, 自恋与其余两种黑暗人格有较大差异, 后续研究可以结合东方文化进一步探究黑暗三联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简报
    面孔吸引力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侯文霞, 田欣然, 刘立志, 易冰, 欧玉晓, 陈文锋, 尚俊辰
    2021, 29 (7):  1210-1215.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10
    摘要 ( 1935 )   HTML ( 78 )  
    PDF(569KB) ( 1492 )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 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 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 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 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 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同化效应越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婴幼儿面孔注意偏向:先天倾向与发展轨迹——来自正常和孤独症婴幼儿的证据
    荆伟, 张婕, 付锦霞, 田琳, 赵微
    2021, 29 (7):  1216-123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16
    摘要 ( 1494 )   HTML ( 87 )  
    PDF(733KB) ( 1903 )  

    正常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婴儿的先天面孔注意倾向稳定地存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刺激情景中, 且在生命第一年内呈现短暂下降后快速增强的发展趋势。TD婴幼儿的视觉注意在第4至6周之间发生由皮下控制向皮层控制的关键性转变之后, 伴随面孔视觉经验的不断积累, 逐渐形成的面孔特异性皮层网络对面孔的优先选择性反应逐渐增强。而孤独症谱系(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婴幼儿具备初始的面孔注意先天倾向, 但在面孔皮层发育关键期内逐渐偏离正常轨道, 在1岁左右表现出面孔注意障碍。该群体先天的感知注意损伤或社会动机缺失可能导致其在关键性转变期内的面孔视觉经验输入不足, 进而阻碍面孔特异性皮层网络的正常发展。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生物遗传学方法和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探索新生儿面孔注意先天倾向的起源, 系统考察社会场景中感知觉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对ASD高危婴儿面孔注意发展轨迹尤其是关键性转变期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听觉时间加工缺陷
    王润洲, 毕鸿燕
    2021, 29 (7):  1231-1238.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31
    摘要 ( 1228 )   HTML ( 65 )  
    PDF(602KB) ( 1348 )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正常并且不缺乏学校教育的情况下, 仍无法获得与年龄相匹配的阅读技能的一种学习障碍, 其缺陷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显示, 阅读障碍者常表现出听觉时间加工损伤。在行为层面, 阅读障碍者难以辨别快速、连续呈现刺激的顺序以及刺激本身的动态时间特征。在神经层面, 阅读障碍者诱发的失匹配负波更弱且具有异常的神经同步加工。这些损伤同时存在于对言语和非言语刺激的加工中, 表明听觉时间加工缺陷非言语加工所特有。未来的研究还需阐明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障碍的听觉时间加工缺陷发生在哪些时间窗口, 随年龄增长如何变化; 2)阅读障碍听觉时间加工缺陷在神经层面的时间进程是怎样的; 3)听觉时间加工缺陷是否为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机制
    王琳, 王志丹, 王泓婧
    2021, 29 (7):  1239-125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39
    摘要 ( 1562 )   HTML ( 93 )  
    PDF(797KB) ( 1594 )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 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 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 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 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 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 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 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基于记忆重组的解释
    王正雨, 胡金生
    2021, 29 (7):  1251-1263.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51
    摘要 ( 1873 )   HTML ( 119 )  
    PDF(622KB) ( 2621 )  

    睡眠通过影响记忆重组帮助创造性问题解决。其中,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主要帮助增强记忆间的新奇联系, 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帮助规则提取、形成关系记忆和记忆整合。而睡眠影响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程度会受睡眠结构变化、在睡眠期间操纵记忆、任务类型的影响。目前睡眠影响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理论解释中, 睡眠期间激活扩散程度增加已被较少关注, 从系统和细胞层面进行解释成为主流, 包括睡眠期间海马-新皮层的对话, 突触缩减, 以及重叠交替的记忆回放, 睡眠通过上述机制促进记忆重组, 进而帮助创造性问题解决。未来研究需通过转换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类型拓展研究广度, 基于情绪记忆和记忆表征间的跨模态迁移深化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法的进化连续性及进化起源解释
    殷融, 赵嘉
    2021, 29 (7):  1264-1278.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64
    摘要 ( 939 )   HTML ( 20 )  
    PDF(720KB) ( 1022 )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社会支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崔馨月, 李斌, 贺汝婉, 张淑颖, 雷励
    2021, 29 (7):  1279-129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79
    摘要 ( 3180 )   HTML ( 298 )  
    PDF(698KB) ( 4034 )  

    亲社会支出是指把钱以送礼或慈善捐款的形式花在别人身上, 而不是自己身上。它不仅可以给接受者带来好处, 还可以对给予者的幸福产生积极影响。亲社会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亲社会对象及影响效果两个方面, 其边界条件包括了外部与内部因素。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规范理论、进化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 可以进一步解释亲社会支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需要检验亲社会支出与幸福感之间的边界条件、探究亲社会支出的长期积极效应及提高亲社会支出研究的生态效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期决策中的负折扣现象及其机制
    孙红月, 鲁盼, 蒋元萍
    2021, 29 (7):  1291-1299.  doi: 10.3724/SP.J.1042.2021.01291
    摘要 ( 1830 )   HTML ( 111 )  
    PDF(585KB) ( 1687 )  

    主流跨期决策模型认为, 跨期决策存在一个时间折扣过程。时间折扣是指人们会根据将来获益或损失的延迟时间对其效用进行折扣, 折扣后的效用小于原来的效用, 而负折扣现象违背了时间折扣过程。负折扣现象出现在金钱、非金钱的获益与损失领域, 其可能的解释机制为预期情绪。目前关于负折扣现象的研究, 较少验证其影响机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眼动追踪和fMRI技术探讨其机制, 并丰富对负折扣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叶斯决策理论对复杂运动决策中运动预期的启发——以网球和足球为例
    王泽军, 褚昕宇
    2021, 29 (7):  1300-1312.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00
    摘要 ( 2411 )   HTML ( 126 )  
    PDF(1047KB) ( 1785 )  

    对运动决策的研究是认知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运动预期被认为是运动决策的核心, 受到运动学和非运动学信息的影响。其中, 对运动预期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探讨不同信息源对运动结果预期的贡献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者运用贝叶斯决策理论解释运动预期中不同信息的整合过程, 分析运动员在复杂的竞赛情景中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尤其是对该理论在网球和足球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分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竞技体育中并非所有的选择、结果或概率都是已知的, 故有研究者认为概率论和经典的决策理论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然而新近提出的启发式近似, 为运动员在贝叶斯框架下如何快速做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 在复杂和有时间压力的竞赛情景中, 启发式近似假设运动员依据竞赛中不同信息源的不确定程度, 很可能选择在运动学信息和情境先验之间进行切换启发式, 提高运动预期的效率。其次, 判断效用通过卷积效应影响两种信息源的整合, 降低情境先验的影响程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是高材生:资质过剩感及其对员工的影响
    李朋波, 陈黎梅, 褚福磊, 孙雨晴, 周莹
    2021, 29 (7):  1313-133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13
    摘要 ( 6378 )   HTML ( 181 )  
    PDF(941KB) ( 3195 )  

    资质过剩感, 是指个体感知的自己拥有超过工作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经验、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员工感到资质过剩是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逐渐成为组织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资质过剩感对员工的认知感受、情绪体验, 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 以及身心健康等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强度及性质取决于员工个人特征及所处情境特征。除负面影响外, 资质过剩感对员工主动行为、角色内绩效、创新绩效等还存在一定积极影响, 以及正U型、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人力资本理论、人-岗匹配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公平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等是解释资质过剩感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自我验证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是解释其积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可以从开发本土量表、扩展跨层次研究、丰富和整合研究视角、探究动态效应等方面推动资质过剩感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