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特邀
    研究构想
    研究简报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主编特邀
    新世纪20年国内心理统计方法研究回顾
    温忠麟, 方杰, 沈嘉琦, 谭倚天, 李定欣, 马益铭
    2021, 29 (8):  1331-1344.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31
    摘要 ( 3621 )   HTML ( 292 )  
    PDF(664KB) ( 5770 )  

    新世纪头20年, 国内心理学11本专业期刊一共发表了213篇统计方法研究论文。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10类(按论文篇数排序):结构方程模型、测验信度、中介效应、效应量与检验力、纵向研究、调节效应、探索性因子分析、潜在类别模型、共同方法偏差和多层线性模型。对各类做了简单的回顾与梳理。结果发现, 国内心理统计方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增加, 研究热点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但综述类论文比例较大, 原创性研究论文比例有待提高, 研究力量也有待加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强迫性特征在药物成瘾行为中的易感性及其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基础
    严万森, 刘苏姣, 张冉冉, 徐鹏
    2021, 29 (8):  1345-1357.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45
    摘要 ( 1277 )   HTML ( 86 )  
    PDF(520KB) ( 1519 )  

    强迫性是一种与不顾严重后果的固着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心理结构, 大脑神经系统对强迫性行为的调控机制崩溃是导致药物成瘾的直接原因。以往研究对于奖赏系统(中脑-皮层-边缘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及机制已经具有丰富的了解, 但针对药物成瘾的强迫性特征本身以及前额叶-反奖赏系统神经环路在成瘾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了解有限, 尤其是缺乏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特征的系统考察、缺少遗传学研究以及非兴奋剂类药物的汇聚证据。项目拟结合人类成瘾行为的遗传学视角(海洛因成瘾者与其无药物使用的兄弟姐妹对照), 结合神经认知、脑电生理、神经影像等不同层面的方法和技术, 对药物成瘾强迫性的外在表征、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与个体差异有关的遗传易感性进行探索, 期在进一步识别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标记, 为探寻潜在的药物或非药物干预靶点提供更多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武丽丽, 程刚, 张大均
    2021, 29 (8):  1358-137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58
    摘要 ( 1383 )   HTML ( 105 )  
    PDF(564KB) ( 1678 )  

    关于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次急性应激情境下。然而, 相比单次急性应激, 对重复暴露于同一应激源的研究更能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应激事件。与单次应激不同, 重复性急性应激与应激适应有关, 能够节省资源, 具有很强的进化和适应意义, 但目前关于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却知之甚少。鉴于此, 研究运用事件电位相关技术、鼻喷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型分析方法, 探讨重复性急性应激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并进一步探讨通过内部和外部调控重复性急性应激反应后攻击行为的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舞动治疗:一种自下而上的精神分裂症干预探索
    李谷静, 张丽蓉, 米莉, 贺辉, 卢竞, 罗程, 尧德中
    2021, 29 (8):  1371-138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71
    摘要 ( 2525 )   HTML ( 72 )  
    PDF(582KB) ( 1989 )  

    皮层-基底节-丘脑网络与脑岛网络属于感觉运动相关网络, 这两个网络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目前主流研究与临床干预聚焦于患者的高级脑区异常, 对感觉运动系统的关注不足。对健康个体的研究发现舞蹈训练对感觉运动相关脑网络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并自下而上地促进高级功能。以上研究提示舞蹈训练可能是干预精神分裂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新途径。本研究拟借助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以精神分裂症感觉运动相关网络为着力点, 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舞蹈训练前后的脑影像、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的改变, 揭示舞蹈训练临床干预的神经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网络视角的团队情绪智力
    张辉华
    2021, 29 (8):  1381-1395.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81
    摘要 ( 1480 )   HTML ( 112 )  
    PDF(573KB) ( 1793 )  

    据估计, 60%的团队都没有达到它们的目标, 这给学术界提出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在人际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概念。研究发现, 基于微观个体或宏观整体的团队情绪智力在团队成功达到目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 当前尚无研究探讨基于团队局部成员间情绪智力行为交换而产生的团队情绪智力对团队的影响。为此, 本课题从配对层次(一对一关系中两个人, 即actor-target)这一新角度探讨团队情绪智力, 通过把它看做团队过程中一种产生的状态(emergent state), 在整合团队成员交换理论和社会网络方法基础上对它进行研究。具体围绕团队内配对单元存在的交换关系(指目标者感受到行动者对其实施的情绪智力行为)在团队中形成的网络所代表的团队情绪智力开展实证研究, 以期从理论上揭示团队内情绪智力行为交换的特征, 情绪智力自下而上(bottom-up)由个体发展到团队的过程, 以及配对基础的团队情绪智力的影响效应, 从而为团队管理实践提供具体的改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简报
    失望情绪在不作为惯性产生中的作用
    李晓明, 邹是, 高友明
    2021, 29 (8):  1396-1401.  doi: 10.3724/SP.J.1042.2021.01396
    摘要 ( 1765 )   HTML ( 146 )  
    PDF(445KB) ( 2105 )  

    以往不作为惯性领域的研究发现, 当个体没有获得先前更优机会是源于他人或外界等不可控因素时, 个体仍会倾向于继续放弃当前次优机会, 且后悔情绪未能对此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失望情绪适用于解释此种情况下的不作为惯性, 或可成为后悔情绪解释的有效补充。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首次探讨了失望情绪在不作为惯性产生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各自变量对失望情绪(体验失望和预期失望)和作为可能性均具有一致的影响力, 且预期失望在不作为惯性的产生中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 失望情绪可能也是导致不作为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人和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嗓音吸引力对决策的影响
    尚俊辰, 刘智慧, 王笑雨, 迟智超, 李卫君
    2021, 29 (8):  1402-1409.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02
    摘要 ( 1451 )   HTML ( 89 )  
    PDF(867KB) ( 1470 )  

    本研究用两人和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探究男性嗓音吸引力对决策的影响。实验1发现, 高吸引力的嗓音会提高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实验2发现, 即使分配方案对第三方接受者公平, 对被试不公平, 第三方接受者的高吸引力嗓音仍然会提高被试对方案的接受率。综上, 嗓音吸引力可以诱发类似面孔吸引力的“美貌津贴”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目标概念的辨析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何嘉梅, 金磊
    2021, 29 (8):  1410-1419.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10
    摘要 ( 2774 )   HTML ( 99 )  
    PDF(421KB) ( 1821 )  

    目标对决策的影响过程包含了明晰目标的决策过程和在目标的动机作用下完成后续决策任务的过程。目标是个体期望实现的多个未来结果相互之间竞争动机作用的结果。依据对未来结果的渴望性和可行性等特征的认知, 个体抉择出某个未来结果作为自己的目标, 使其具有了动机作用。在明晰目标的过程中, 解释水平、自我控制的人格特质和成功经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明确了目标以后, 目标通过改变个体对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决策备择方案的态度和选择性注意来影响个体的决策。未来研究可以从目标的意识程度对决策负面结果的影响, 对决策的心理过程进行直接测量等角度来探讨目标对决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情可控?以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曹思琪, 刘勋, 伍海燕
    2021, 29 (8):  1420-1429.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20
    摘要 ( 2371 )   HTML ( 175 )  
    PDF(460KB) ( 2996 )  

    以往研究表明共情的特点包括自动化与情境依赖性。但是, 有关共情的理论模型与潜在神经机制仍存有争议。为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 研究重点从共情的结构和功能角度逐渐向塑造和调节共情发展。近年来, 有研究者提出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与共情调节有关, 特别是共情的目标表征形式, 以及目标的价值权衡。因此, 考虑到共情的目标导向性对于共情的内部构建与外部表现形式的影响, 建议未来研究考虑从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自旋及其心理健康功能
    张珊珊, 王婧怡, 李昱汝
    2021, 29 (8):  1430-1437.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30
    摘要 ( 2077 )   HTML ( 143 )  
    PDF(435KB) ( 2591 )  

    情绪自旋是度量核心情绪个体内可变性的一种非认知性的人格特质。其通常采用经验取样法或日间重构法来对个体核心情绪状态进行每日动态跟踪, 并根据测评周期内的核心情绪空间位置的矢量角度的跨时间标准差来反映个体核心情绪状态的时间波动特性。基于情绪事件理论, 日常负性事件经历及其评估导致了个体情绪自旋的产生, 而动态情绪模型进一步解释了情绪自旋对心理健康功能的阻碍作用。未来应在情绪自旋的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岛在成瘾中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贺馨宇, 何清华
    2021, 29 (8):  1438-1449.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38
    摘要 ( 3333 )   HTML ( 62 )  
    PDF(687KB) ( 2257 )  

    脑岛位于大脑外侧裂的深处, 与情绪和内感受等多种心理功能有关。脑岛在成瘾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连接异常, 表明了脑岛在成瘾中的作用, 刺激脑岛区域干预成瘾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对脑岛进行精细分割和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一步考察脑岛在成瘾中的具体作用, 并挖掘不同成瘾类型的共性和特性, 以便更好开展基于脑的成瘾干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克服边界条件:来自记忆强度影响记忆去稳定的分子机制的启示
    朱俊萍
    2021, 29 (8):  1450-1461.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50
    摘要 ( 882 )   HTML ( 42 )  
    PDF(1327KB) ( 1122 )  

    长时记忆在激活后首先会变得不稳定(去稳定过程), 继而会经历一个再巩固过程重新稳定下来以维持记忆的关联性。在再巩固期间给予电击、药理或行为训练以干预记忆再巩固, 可以更改原有记忆的强度或内容。这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病理性记忆的一种方法。然而, 一些边界条件(记忆痕迹强、时间久远等)导致记忆在简单激活后不能去稳定, 不会经历再巩固过程, 使干预再巩固的方法无法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通过药理学地调控参与记忆去稳定的分子的活动以促进记忆去稳定, 可以成功克服边界条件。可见, 边界条件不是绝对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更多、更优的促进记忆去稳定并克服边界条件的方法, 提升干预记忆再巩固疗法的临床应用潜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张玮玮, 朱莉琪
    2021, 29 (8):  1462-1471.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62
    摘要 ( 2812 )   HTML ( 262 )  
    PDF(421KB) ( 3759 )  

    青少年更倾向于从事冒险或鲁莽行为, 并且更容易受到同伴影响。从个人特质和社交互动等多个角度探讨的研究结果表明, 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存在助长作用, 即当同伴在场时, 青少年的行为会更加冒险。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神经、遗传、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解释:在心理层面, 这种影响源于青少年寻求同伴认可和归属感的需要, 以及社会学习的作用; 在神经机制层面, 源于认知控制网络和刺激处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遗传层面, 源于特定基因的易感性等; 在社会文化层面, 同伴影响会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程度与表现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应从发展、文化心理、构建复杂模型网络等视角深入探究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的消极交往与心理健康
    徐潞杰, 张镇
    2021, 29 (8):  1472-1483.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72
    摘要 ( 1950 )   HTML ( 196 )  
    PDF(493KB) ( 2666 )  

    积极交往和消极交往分别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 然而, 探讨消极交往的负面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主要涉及消极交往的类型(社会隔离、丧偶或离婚)、来源(配偶、子女或朋友)及强度, 并探讨感知评估、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婚姻、受教育水平等变量的调节作用。社会情感选择理论、优劣势整合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及镜中我理论在一定范围内对消极交往的负面作用做出了合理解释。采取“原谅”或“认知疏远”的应对策略能有效缓解消极交往的负面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网络背景下消极交往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消极交往的理论研究和线上研究, 并关注相关的干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中个体主动性行为“利与弊”
    李玲玲, 黄桂
    2021, 29 (8):  1484-1496.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84
    摘要 ( 3492 )   HTML ( 144 )  
    PDF(650KB) ( 2981 )  

    个体主动性行为是组织中个体主动做出的面向未来和面向变革的工作行为, 近年来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 (1)在研究主题上, 多数研究发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可以带来正向结果, 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的代价;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性行为对个体层面和组织情境层面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3)在理论机制上, 个体主动性行为的“利弊”效应可用优势互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进行以下理论整合: (1)从个体主动性行为类型出发, 基于智慧主动性的视角揭示其内在机制; (2)从主动性行为者和观察者特征两面性的视角, 实证探讨其背后机理; (3)从主动性行为主客体特征的发展视角进行动态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媒体中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顾潇, 王玉慧, 雷雳
    2021, 29 (8):  1497-1507.  doi: 10.3724/SP.J.1042.2021.01497
    摘要 ( 4877 )   HTML ( 373 )  
    PDF(432KB) ( 7092 )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中自拍是社交媒体上常见的以外貌为核心的信息。研究发现, 自拍相关行为与用户的身体映像密切相关。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相关行为包括自拍投入、自拍操纵、发布自拍、浏览自拍和自拍反馈投入等。由于个体在社交媒体上兼具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 所以可以将自拍投入、自拍操纵和发布自拍归类为发布者的主动性自拍行为, 将浏览自拍、自拍反馈投入归类为接收者的反应性自拍行为, 同时可以从主动性和反应性两个视角分析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并将作用过程分成身体监测、标准内化、外貌比较, 然后从个人、人际、环境三个层面列举可能影响自拍相关行为和身体映像的关系及作用过程的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丰富被试取样、优化研究设计、细究自拍行为、关注调节变量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自拍相关行为对身体映像的影响, 并从理论层面探讨网络空间中建构自我的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困境研究的范式沿革及其理论价值
    刘传军, 廖江群
    2021, 29 (8):  1508-1520.  doi: 10.3724/SP.J.1042.2021.01508
    摘要 ( 1859 )   HTML ( 127 )  
    PDF(610KB) ( 2094 )  

    通过评述道德困境研究范式的发展过程, 系统阐释了经典两难法、加工分离法、CNI模型法和CAN算法的优缺点和理论价值。后来的研究范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之前研究范式的局限。加工分离法克服了经典两难法的加工纯粹性假设等局限, CNI模型法在加工分离法基础上进一步分离了道德困境决策的多种心理过程, CAN算法则修正了CNI模型法的序列加工的不恰当预设。研究范式的沿革启示研究者综合应用新方法来解决研究争议和重新审视以往道德理论, 合理应用新方法来探索其他具有潜在冲突性的研究议题。总之, 本文为道德困境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