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方法
    贝叶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实现
    胡传鹏, 孔祥祯, Eric-Jan Wagenmakers, Alexander Ly, 彭凯平
    2018, 26 (6):  951-96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51
    摘要 ( 5605 )   HTML ( 190 )  
    PDF(3784KB) ( 6134 )  

    统计推断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当前科研中最常用的经典统计方法——零假设检验(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 NHST)却因难以理解而被部分研究者误用或滥用。有研究者提出使用贝叶斯因子(Bayes factor)作为一种替代和(或)补充的统计方法。贝叶斯因子是贝叶斯统计中用来进行模型比较和假设检验的重要方法, 其可以解读为对零假设H0或者备择假设H1的支持程度。其与NHST相比有如下优势:同时考虑H0H1并可以用来支持H0、不“严重”地倾向于反对H0、可以监控证据强度的变化以及不受抽样计划的影响。目前, 贝叶斯因子能够很便捷地通过开放的统计软件JASP实现, 本文以贝叶斯t检验进行示范。贝叶斯因子的使用对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先验分布选择的合理性以及保持数据分析过程的透明与公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冲突解决过程中认知控制的注意调节机制 *
    李政汉, 杨国春, 南威治, 李琦, 刘勋
    2018, 26 (6):  966-974.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66
    摘要 ( 2348 )   HTML ( 121 )  
    PDF(945KB) ( 3012 )  

    认知控制在冲突解决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相关理论大多结合任务相关刺激的加工增强和任务无关刺激的加工抑制进行解释, 但近年来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综述了冲突解决中增强和抑制两种调节机制的争论和相应的实证证据, 同时指出认知控制的调节机制可能受到冲突情境和个体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认知控制调节机制的影响因素, 加强认知加工策略和认知训练的探究, 为认知功能受损群体的干预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后”轴上的内隐时空映射及其影响因素 *
    李恒
    2018, 26 (6):  975-983.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75
    摘要 ( 1539 )   HTML ( 32 )  
    PDF(394KB) ( 1450 )  

    利用空间方位“前”、“后”来理解和表征时间概念是人类语言和认知的一个基本特点。然而, 人们心智中的内隐时空映射方向并不总与语言中的外显时空隐喻表达一致。近年来提出的“时间焦点假设”认为, 人们内隐思维中的前后时空隐喻映射主要取决于时间焦点, 即认知主体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时间事件的注意力。大量研究表明, 与时间注意焦点相关的诸多因素, 如文化态度、个体差异以及生活经验等都有可能影响内隐时空映射, 为“时间焦点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 同时也反映出人类时间认知系统的灵活性与可塑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表情及注视方向对面孔加工特异性的影响——基于知觉负荷理论的视角 *
    张凯莉, 周霈, 王沛
    2018, 26 (6):  984-993.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84
    摘要 ( 1652 )   HTML ( 50 )  
    PDF(377KB) ( 2152 )  

    知觉负荷理论认为, 当前任务知觉负荷的高低决定了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资源分配状况。面孔加工具有特异性, 不论知觉负荷的高低, 作为干扰刺激的面孔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不过面孔的表情和面孔的注视方向可能会受到知觉负荷的影响。其中, 面孔的负性情绪相比正性和中性情绪, 较少受知觉负荷的影响; 正性和中性情绪相比负性情绪, 更易受到知觉负荷的影响。面孔直视的注视方向不需要主观注意, 较少受知觉负荷的影响; 非直视的注视方向则容易受到知觉负荷的影响。今后可将研究范围拓展到种族、性别、年龄等范畴, 探讨不同知觉负荷条件对于这些面孔信息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脑沟形态分析 *
    崔新, 苏萌萌, 舒华
    2018, 26 (6):  994-1003.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94
    摘要 ( 1895 )   HTML ( 14 )  
    PDF(419KB) ( 1589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 神经影像学通过多种方式探讨其神经生理学基础。近年来, 精神和神经疾病患者中报告了脑沟形态异常, 启发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皮层表面精细形态特征与语言等认知能力的关系。我们总结了脑沟形态分析的主要方法, 并探讨了其在语言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通过整合脑沟形态及多模态数据, 能够帮助研究者全面理解语言认知能力和大脑结构的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 *
    王丁, 王超, 李红
    2018, 26 (6):  1004-1011.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04
    摘要 ( 4678 )   HTML ( 167 )  
    PDF(362KB) ( 6494 )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 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 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 因此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索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神经机制从而揭示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神经基础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音乐句法的内隐习得及其对图式性期待的影响 *
    邓珏, 叶一舵, 陈言放
    2018, 26 (6):  1012-1018.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12
    摘要 ( 1336 )   HTML ( 27 )  
    PDF(324KB) ( 1182 )  

    音乐句法的习得来源于对音乐图式统计规则的长期抽象, 有赖于日常音乐曝光和统计学习能力, 其在构建音乐心理词典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影响着音乐图式性期待的形成。音乐句法可在无意识曝光中被内隐习得, 而外显的专业训练可能有利于音乐统计学习能力的提升。对ERAN、N5、mCPS等音乐句法相关脑电成分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音乐句法内隐习得的加工机制。在完整音乐结构背景下, 考察各音乐要素习得之间的交互作用, 将使音乐学习实验更具生态效度, 促进研究成果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语言认知理论 *
    张恒超
    2018, 26 (6):  1019-1019.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19
    摘要 ( 1354 )   HTML ( 27 )  
    PDF(395KB) ( 1560 )  

    交流语言认知是交流认知的典型代表, 语言是交流互动中的典型媒介。交流语言具有互动性、合作性、集体性奖赏和个人责任等特征, 这决定了交流语言认知过程特征的复杂性、灵活性和现实功用性。文章重点归纳和述评:交流语言加工的同伴特定性理论、时间过程理论、意识性理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交流语言认知实验研究情境的自然性, 交流语言实验设计角度和目的的包容性, 交流语言认知和非语言认知间的关系特征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听时间整合 *
    李涛涛, 胡金生, 王琦, 李骋诗, 李松泽, 何建青, 李辰洋, 刘淑清
    2018, 26 (6):  1031-1040.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31
    摘要 ( 1574 )   HTML ( 42 )  
    PDF(421KB) ( 1803 )  

    视听时间整合是指个体对一定时间间隔内输入的视听刺激进行表征的过程, 是视听整合的重要机制。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听时间整合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视听时间整合窗口较正常个体更宽、更对称; 快速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不足; 听觉时间线索对其视觉搜索促进作用弱; 言语刺激的视听时序知觉敏感性低。目前使用的研究任务多样, 如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和“pip-pop”任务从内隐角度探究视听整合中的时间机制, 同时性判断、时序判断和优先注视任务主要用于跨通道时序知觉的研究。相关理论从神经加工异常、先验经验不足和视听通道的相互作用等角度解释了其缺陷。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态效度, 整合理论解释, 精确量化诊断指标, 同时开发有实效的干预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起源的三类理论视角 *
    陈子晨, 张慧娟, 汪新建, 吕小康
    2018, 26 (6):  1041-1053.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41
    摘要 ( 3604 )   HTML ( 250 )  
    PDF(505KB) ( 5755 )  

    生物医学取向下的抑郁症研究多着重探究具体的致病基因和神经病理机制,致力于对抑郁症的直接致病原因进行解释和干预。关于抑郁症起源的理论医学研究则以基于实证结果的理论推导为基本方式,力图从终极意义上探讨抑郁症的历史原因。这些理论视角基本可归为三类:进化适应视角认为抑郁症起源于应对进化压力的适应机制, 主要体现为社会性适应假说和个体性适应假说; 功能失调视角认为抑郁症起源于正常心境和情绪功能的失调, 主要体现为错配解释和基因分布解释; 社会文化视角则认为抑郁症起源于社会文化的建构, 主要体现为社会文化建构观点和知识发展观点。三种理论观点下的抑郁症在内涵和本质上存在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如何发展出更具综合性的解释框架还有待理论整合和实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常性学业弹性:日常学业压力下的积极适应机制 *
    赵凤青, 俞国良
    2018, 26 (6):  1054-1062.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54
    摘要 ( 3468 )   HTML ( 234 )  
    PDF(446KB) ( 4683 )  

    日常性学业弹性是指学生积极适应并成功应对日常学习中典型学业挫折、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其“弹性”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投入、适应性应对方式和学习坚持性三个方面的动态作用过程。测量方式主要包括Martin等人从能力角度的测量和Skinner等人从过程角度的测量。对日常性学业弹性具有重要催化作用的因素主要包含积极的学习动机, 适应性的情绪和人格特征, 以及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日常性学业弹性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日常性学业弹性的概念内涵、作用机制和神经生理基础, 关注其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共同作用, 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与提升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心理需要及其满足 *
    吴才智, 荣硕, 朱芳婷, 谌燕, 郭永玉
    2018, 26 (6):  1063-1073.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63
    摘要 ( 5959 )   HTML ( 249 )  
    PDF(425KB) ( 5551 )  

    Deci和Ryan在前人基础上提出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 并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划分为胜任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基本心理需要来源于自我决定理论(SDT)。目前, 对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测量主要是采用Gagné编写的一般需要满足量表(GNSS)。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主要受到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 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本心理需要受挫则会导致个体的焦虑、压抑。对于基本心理需要的质疑主要集中在需要的内容、各需要之间是否矛盾、需要是否会改变以及需要的普适性四个方面。未来有必要加强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测量及需要受挫的研究, 同时加强纵向研究, 以及对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策略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重污名:对肥胖的歧视与偏见 *
    段文杰, 冯宇
    2018, 26 (6):  1074-1082.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74
    摘要 ( 3377 )   HTML ( 122 )  
    PDF(352KB) ( 4345 )  

    体重污名指个体因超重或肥胖受到的社会污名, 主要表现为公众对这一群体的歧视、偏见、消极态度, 其测量主要从公众和被污名群体自身展开。它会对被污名个体的心理、行为、身体产生消极影响, 且这些影响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现有体重污名干预研究主要聚焦于减少公众污名、降低体重以及缓解体重污名消极心理影响三个方向。未来研究可以在体重污名影响机制、测量工具和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方面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照对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陈庆伟, 汝涛涛, 周菊燕, 李静华, 熊晓, 李笑然, 周国富
    2018, 26 (6):  1083-1095.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83
    摘要 ( 2979 )   HTML ( 108 )  
    PDF(488KB) ( 3393 )  

    作为光照的非视觉功效之一, 光照对社会心理和行为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方兴未艾。光照对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具有不同影响, 目前提出的加工机制涉及情绪、相依型自我建构、匿名感、道德自我和具身认知。未来研究需要从光照维度和模式、自然光的实验室研究、心理加工机制、神经生化机制、群体差异、调节变量、重复性研究和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做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的睡眠质量:组织行为学的视角
    林梦迪, 叶茂林, 彭坚, 尹奎, 王震
    2018, 26 (6):  1096-1110.  doi: 10.3724/SP.J.1042.2018.01096
    摘要 ( 2057 )   HTML ( 49 )  
    PDF(538KB) ( 3378 )  

    睡眠作为人类恢复和储存资源的重要生理过程, 近年来得到组织行为领域的广泛关注, 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睡眠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既包含与睡眠相关的定量成分, 也包含个体对睡眠状况的主观评价。目前, 研究发现, 个体特征(年龄、个人家庭和情感特质)和工作特征(工作要求、控制和支持)可有效预测员工的睡眠质量, 而睡眠质量又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安全、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工作绩效和道德行为。自我损耗理论是解释睡眠影响工作态度、行为的核心理论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推进:从人与环境交互挖掘员工睡眠的影响因素, 从恢复体验视角探索睡眠影响工作的边界条件, 以及对比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差异化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多层次模型 *
    王晓辰, 高欣洁, 郭攀博
    2018, 26 (6):  1111-1120.  doi: 10.3724/SP.J.1042.2018.01111
    摘要 ( 2092 )   HTML ( 32 )  
    PDF(521KB) ( 3253 )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是指旨在促成组织有效运作, 而违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法律、或道德标准的行为。这一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不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 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研究者梳理了UPB的概念与测量, 分析了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比较, 建立了多层次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UPB的概念、维度与测量, 开展其跨层次研究, 关注UPB的本土化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本土化发展 *
    张颖, 杨付
    2018, 26 (6):  1121-1130.  doi: 10.3724/SP.J.1042.2018.01121
    摘要 ( 2940 )   HTML ( 60 )  
    PDF(346KB) ( 2229 )  

    反馈寻求行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或其他个体寻求与自身绩效、角色定位和工作目标等相关的反馈信息。研究者系统的梳理了反馈寻求行为的概念界定、测量方式、影响因素及实施效果, 强化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权变作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完善反馈寻求行为的概念, 开发符合时代特征的测量工具, 拓展研究层次, 并结合中国特殊的组织情境, 对反馈寻求行为做进一步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源评价的特点与内在机制
    张赟, 翁清雄
    2018, 26 (6):  1131-1140.  doi: 10.3724/SP.J.1042.2018.01131
    摘要 ( 1307 )   HTML ( 20 )  
    PDF(478KB) ( 1184 )  

    多源评价在国外企业中的运用已日益成熟, 但在我国还停留在探索与发展阶段。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 围绕评价过程、评价源及被评价者三方面对多源评价的特点及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从评价过程看, 其评价目的具有多重性, 评价形式注重匿名性, 且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从评价源看, 不同评价源间的评价一致性较低, 且易造成晕轮效应和宽大效应; 从被评价者来看, 个体对多源评价结果的反应, 受到个性特征、反馈信号及自我-他人评价间差距等因素影响。研究也发现, 多源评价所带来的绩效改进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基于此, 如何提高多源评价过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改善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反应, 以及如何对多源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汇总等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