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构想
    研究方法
    研究前沿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构想
    体验性消费与实物性消费的双加工理论模型: 现象、机制及影响因素
    李斌, 卫海英, 李爱梅, 李方君, 陈晓曦
    2018, 26 (5):  761-769.  doi: 10.3724/SP.J.1042.2018.00761
    摘要 ( 2834 )   PDF(449KB) ( 3238 )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重要阶段, 如何快乐消费——如何花钱“购买”幸福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相比实物性消费, 消费者从体验性消费(如旅行)得到的快乐体验更好更持久。而且金钱启动与时间启动会激活“经济价值最大化”与“情感效用最大化”这两种不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行为决策。基于此, 本项目从双加工理论视角出发, 结合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从“消费行为-认知加工-脑神经基础”三个层次, 深入揭示消费决策双认知加工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阐明金钱、时间、消费与幸福间的内在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文本分析技术 ——“主题模型”的应用
    曹 奔, 夏勉, 任志洪, 林秀彬, 徐升, 赖丽足, 王 琪, 江光荣
    2018, 26 (5):  770-780.  doi: 10.3724/SP.J.1042.2018.00770
    摘要 ( 3103 )   PDF(488KB) ( 3912 )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 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 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 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 以及进行行为编码; 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 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 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 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调节效应
    方杰, 温忠麟, 吴艳
    2018, 26 (5):  781-788.  doi: 10.3724/SP.J.1042.2018.00781
    摘要 ( 4122 )   PDF(425KB) ( 5121 )  
    使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尽管多层线性模型区分了层1自变量的组间和组内效应、实现了多层调节效应的分解, 仍然存在抽样误差和测量误差。建议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 设置潜变量和多指标来有效校正抽样误差和测量误差。在介绍多层调节SEM分析的随机系数预测法和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后, 总结出一套多层调节的SEM分析流程, 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用Mplus软件进行多层调节SEM分析。随后评述了多层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在国内心理学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多层结构方程和多层调节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文本−信念一致效应及其消除
    林文毅, 张静, 李广政
    2018, 26 (5):  789-79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789
    摘要 ( 1074 )   PDF(339KB) ( 1010 )  
     人们已有的先前信念会导致对于新文本信息认知加工的偏向。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显示, 在文本基面中, 信念不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一致的信息; 而在情境模型中, 信念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可靠性评价理论和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相结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最后, 如何通过文本呈现方式或者个体因素, 消除文本−信念一致效应的负面影响, 也获得了探讨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流手势的认知特征
    张恒超
    2018, 26 (5):  796-809.  doi: 10.3724/SP.J.1042.2018.00796
    摘要 ( 1916 )   PDF(440KB) ( 1651 )  
    手势是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非语言媒介, 其不仅与语言互动间的关系密切, 而且具有不同的交流认知特征。文章重点归纳和述评了手势和语言交流的关系, 手势相对独立的交流特征, 教育情境中的手势交流。文章具体提出:首先, 手势和语言的共同表达促进了语言的发生和语言的理解、整合和记忆; 其次, 手势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的交流性, 手势和语言的“不匹配性”反映了交流信息的变化和交流认知的改变; 最后, 教育情境中教师的手势表达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并澄清语言信息, 学生的手势交流有助于促进学习认知过程。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手势对于语言交流功能的影响, 语言交流过程中手势交流的优势特征和认知机制, 教育情境中手势交流高效性的认知机制, 手势交流的影响因素、一般特征和个体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合视角下的西方创造力系统观
    张亚坤, 陈龙安, 张兴利, 施建农
    2018, 26 (5):  810-830.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10
    摘要 ( 1907 )   PDF(3123KB) ( 4590 )  
     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学者已经在大C创造力、小C创造力以及创造力过程、人格、产品、创造力社会文化环境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与理论的建构, 但体系纷繁, 观点各异, 往往让人难以抓住问题的重点, 我们则在梳理创造力定义的基础上, 将西方创造力理论从两个大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梳理与思考, 一个是发展的角度(从微C创造力到小C创造力, 再到专业C创造力, 最后到大C创造力), 另一个是从微观到宏观联系的角度(从创造力的认知神经基础到创造力过程……一直到创造力的社会文化层面), 组成一个既联系又发展的坐标分类图, 因其与星系发展的过程有类似之处, 便将其比喻为星系发展模型, 以此来分析每个理论(主要包括Kaufman的4-C创造力模型、Csikszentmihalyi的创造力系统模型、Sternberg的创造力贡献推进理论、Amabile的创造力组成成分模型、Gl?veanu的5A创造力理论)的适用范围与界限, 以期为深入理解各个理论, 树立创造力整体观及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应用做出一定的铺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视运动知觉
    李开云, 陈功香, 傅小兰
    2018, 26 (5):  831-84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31
    摘要 ( 1361 )   PDF(804KB) ( 1815 )  
     视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视运动知觉异常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一种常见表现, 其检测光流、二阶运动、协同性运动、生物运动及运动速度的能力异于健康控制组, 且过度迷恋重复性运动物体。该群体视运动知觉异常的原因探析集中于背侧/M细胞通路特定假设、复杂性假设、神经噪声假设、经验缺失假设、时空加工异常假设、极端男性脑理论和社会脑假设。但到目前为止, 尚缺乏一个统一准确的、可验证的解释。未来研究应注重考察自闭症者视运动知觉异常的个体差异和神经生理机制, 进一步整合和验证解释理论, 并着眼开发有效的视运动知觉测评工具和干预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的脑可塑性:来自认知训练的证据
    霍丽娟, 郑志伟, 李瑾, 李娟
    2018, 26 (5):  846-858.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46
    摘要 ( 1442 )   PDF(406KB) ( 3051 )  
     老年人大脑结构和功能衰退是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 老年人的大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可塑性。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 大量研究发现认知训练能够对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在脑结构方面, 表现为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增加、白质神经纤维连接增强; (2)在进行认知任务时, 表现为脑功能网络发生重组; (3)在静息态脑功能方面, 表现为脑自发活动功能性重组以及功能连接增强。未来的认知训练研究需要考察老年人大脑可塑性存在个体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 并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来探讨大脑可塑性的保持性和迁移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释偏向矫正:“自下而上”地改变 社交焦虑个体的解释偏向?
    刘冰茜, 李雪冰
    2018, 26 (5):  859-871.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59
    摘要 ( 1903 )   PDF(488KB) ( 2447 )  
     长久以来, 研究者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对模糊的社交情境存在偏向性的解释, 而这种解释偏向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产生、维持与复发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解释偏向矫正训练, 因其能够通过简单的重复性实验“自下而上”地改变焦虑个体的这种解释偏向。与此同时, 部分研究人员还发现经过这种“自下而上”的训练之后, 焦虑个体的情绪状态也有所改善。然而, 解释偏向矫正是一个新领域, 存在整体研究异质性高、矫正训练机制不明确等争议。首先, 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的常用研究范式, 从被试临床状态与年龄特征两个方面梳理了解释偏向矫正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 本文重点关注了解释偏向矫正训练作用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起效机制, 综合过往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干预作用模型”, 探讨了可能影响因素(自我意象、自尊、对威胁性刺激的评估、正性评价恐惧、长时记忆、焦虑敏感性和回避行为)。最后, 本文从解释偏向、焦虑症状、迁移效应、实验设计和整体领域研究质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争议与问题, 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小自我中的施动感
    田昊月, 李力红, 徐 喆, 李飞, 金丹, 安灿翎
    2018, 26 (5):  872-88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72
    摘要 ( 932 )   PDF(551KB) ( 1250 )  
     施动感作为最小自我中的重要成分, 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外部世界产生影响的体验。根据所处意识水平的不同, 现有研究中多将施动感区分为无意识层面的施动体验和意识层面的施动判断, 研究者分别通过内隐和外显的不同研究范式探究这两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及相互联系。比较器模型、浅表性心因理论和整合理论是当前该领域的核心理论, 其中整合理论得到了近年来较多研究的支持。目前的研究在施动感异常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未来应进一步关注社会情景中施动感的变化、施动感的发展、跨通道的施动感研究, 施动感与拥有感的关系, 以及施动感的脑机制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型领导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李方君, 熊玉双, 李斌
    2018, 26 (5):  886-895.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86
    摘要 ( 941 )   PDF(416KB) ( 1956 )  
     领导者非伦理行为会对组织内外部造成严重的伤害,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伦理型领导的产生?伦理型领导的内涵应当包括下属伦理型领导感知。伦理型领导产生机制的理论基础, 包括社会学习理论、道德认同理论、人格特质视角、三因素模型、组织认知神经学视角、伦理立场理论、CPM理论和领导分类理论。伦理型领导及下属伦理型领导感知的影响因素, 包括领导者的个人特质、认知因素, 和下属的公平感、地位感, 以及组织和社会情境等因素。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于伦理型领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睡眠剥夺的损耗效应:组织管理研究的新主题
    史健, 龙立荣
    2018, 26 (5):  896-909.  doi: 10.3724/SP.J.1042.2018.00896
    摘要 ( 1424 )   PDF(489KB) ( 1910 )  
     员工睡眠剥夺作为企业组织普遍忽视的话题, 引发出的社会困境却愈加突出。当前, 越来越多的员工需要在睡眠不足情况下继续工作, 这种由个体睡眠时间不足而引起自身功能减弱的状态, 不仅会损害到员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绩效, 还会影响到组织的效能与管理实践。通过回顾相关研究, 阐释了组织管理情境下睡眠剥夺的内涵、测量、基本理论框架与机制, 总结了影响员工睡眠剥夺损耗的具体因素及其在个体、领导与团队等多层面的一系列后效结果, 并归纳出组织睡眠管理的预防与缓解对策, 最终提出从概念类型、前因条件、过程机制、研究方法与研究层面中展开未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团队利弊作用的调节机制
    倪旭东, 贺爽爽
    2018, 26 (5):  910-921.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10
    摘要 ( 874 )   PDF(418KB) ( 796 )  
     子团队是指在断裂带的作用之下, 团队成员在认同以及信息加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因子团队广泛存在于团队之中, 因此对其利弊作用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子团队利弊作用出发, 即以子团队给团队运转过程带来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为基础, 来研究调节子团队利弊作用的因素并提出其调节机制。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应从动态视角的结合、团队领导的介入、子团队过程的考虑、子团队距离以及社会关系等角度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期选择研究:从单时点结果到多时点结果
    江程铭, 谢铠杰, 何铨
    2018, 26 (5):  922-927.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22
    摘要 ( 1142 )   PDF(282KB) ( 1294 )  
    跨期选择是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随着对单时点结果跨期选择心理过程的认识日趋一致, 研究者开始加强对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多时点跨期选择研究, 尤其是近来出现的一些理论, 包括:序列模型(sequences model)、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理论、突显性解释(salience account)和权衡模型(trade off model), 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开展的一些方向:包括比较和融合不同的理论、拓展研究的领域和应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过程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决策中的领域特异性
    岳灵紫, 李纾, 梁竹苑
    2018, 26 (5):  928-938.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28
    摘要 ( 2129 )   PDF(430KB) ( 3036 )  
     风险领域特异性指某特定领域内的风险决策和偏好可能会受到领域内特有的风险因素影响, 因而会导致领域特异性的行为。基于期望法则的风险决策理论认为, 风险倾向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但近20年行为决策领域的证据表明, 风险倾向具有领域特异性, 其机制探索、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机制探索历程来看, 以往主流机制着重从风险−回报框架解构领域特异性的风险行为, 近年研究在丰富其机制检验证据的同时, 开始从进化、人格、动机等新的视角进行解读; 在测量工具层面, 领域特异性风险量表仍占主导地位, 并在多种文化、内容领域和群体间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扩展, 其他基于不同内容领域划分的风险领域特异性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在影响因素层面, 大量研究从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角度探索了导致风险领域特异性的前因变量。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整合各风险内容领域, 在更加细化的风险领域检验现有理论, 并进一步探索个体层面的领域特异性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基于动作、情绪与记忆
    邹小燕, 尹可丽, 陆 林
    2018, 26 (5):  939-950.  doi: 10.3724/SP.J.1042.2018.00939
    摘要 ( 2318 )   PDF(437KB) ( 2891 )  
     集体仪式对群体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国外心理人类学家提出的“宗教模式理论”深刻阐述了集体仪式产生群体凝聚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集体仪式的心理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同步动作影响亲社会行为, 以及集体仪式导致群际偏差等方面。未来的研究需要对集体仪式促进凝聚力的心理机制进行系统地考察, 并将激发愉悦情绪的集体仪式也纳入到研究范畴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