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2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4-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决策心理学专栏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心理学专栏
    判断与决策研究纵观:基于模糊痕迹理论的视角
    Roni Setton; Evan Wilhelms; Becky Weldon; Christina Chick; Valerie Reyna
    2014, 22 (12):  1837-185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37
    摘要 ( 1715 )   PDF(362KB) ( 2834 )  

    模糊痕迹理论是用于解释记忆、判断与决策的综合性理论, 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主要基于对信息存储、表征、提取和加工过程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痕迹理论的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其要义(gist)如何发挥核心作用, 使得模糊痕迹理论有别于其他传统的决策模型。该理论将高级直觉与原始冲动性进行了区分, 并且预测决策误差来源于判断与决策的各种不同成分, 如背景知识、信息表征、提取和加工过程等。模糊痕迹理论不仅可以解释诸如框架效应、合取谬误等传统决策与判断文献中常讨论的误差现象, 同时基于该理论的研究还得到了一些与传统决策理论相悖的新发现。此外, 对脑与行为如何发育性变化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成人的认知过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视角, 这些对脑与行为的发育性研究和对特殊人群的研究结果也都支持了模糊痕迹理论对要义加工依赖的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内—外倾人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娄熠雪;蔡阿燕;杨洁敏;袁加锦
    2014, 22 (12):  1855-1866.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55
    摘要 ( 2000 )   PDF(331KB) ( 3511 )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 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 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 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 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 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 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 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与fMRI手段, 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 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 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 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 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 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 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无意视盲的认知神经机制
    张慧;施建农
    2014, 22 (12):  1867-187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67
    摘要 ( 1333 )   PDF(283KB) ( 2156 )  

    无意视盲现象是指即使某些刺激物出现在视野中, 观察者也并没有觉察到这些刺激物的存在。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 它是许多交通和医疗事故的罪魁祸首。回顾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 从认知行为角度出发, 无意视盲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 即“资源有限”与“注意定势”。一般情况下, “资源有限”与“注意定势”会共同导致无意视盲; 但有时候, “注意定势”也会独立于“资源有限”直接导致无意视盲。另外, 从大脑神经机制的角度来看, “资源有限”与“注意定势”作用于大脑加工的中后期, 即使产生无意视盲, 意识加工脑区对非预期刺激也进行了一定的认知加工, 但是否能进入到意识层面, 一方面取决于刺激呈现后中期枕顶部位的意识输入, 另一方面取决于与刺激驱动相关的颞顶联合区的激活程度以及与记忆负荷相关的顶内沟的抑制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前瞻记忆
    祝春兰;刘伟;马亮;张利
    2014, 22 (12):  1875-1881.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75
    摘要 ( 914 )   PDF(257KB) ( 1461 )  

    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前瞻记忆衰退。已有研究以轻度阿尔茨海默症与前瞻记忆衰退的关联程度为主线, 对比了这一关联与“其他认知缺陷疾病-前瞻记忆衰退”、“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回溯记忆衰退”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症-遗传表达”这三种关联的类似程度。此外, 也有研究涉及到了如何促进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前瞻记忆。将来的研究应引入病情程度、前瞻记忆任务类型等变量, 深入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症与前瞻记忆衰退的关联, 并使用ERP、fMRI等神经生理技术确定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前瞻记忆衰退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对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张引;贺雯;罗俊龙
    2014, 22 (12):  1882-1888.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82
    摘要 ( 1278 )   PDF(241KB) ( 2558 )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活动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
    蒋长好;陈婷婷
    2014, 22 (12):  1889-1898.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89
    摘要 ( 1533 )   PDF(278KB) ( 4065 )  

    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生理机能, 还具有改善心境、调节情绪的功能。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 提升幸福感和自尊感, 也可以缓解消极情绪、矫治情绪障碍。关于身体活动对情绪影响的脑神经机制, 研究者先后提出神经递质假说、大脑可塑性假说、前额叶偏侧化假说和双模型假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控制运动强度对身体活动情绪效益的影响, 比较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情绪调节效果, 同时考察基因、神经生长及社会互动等因素对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AOA基因与抑郁的关系
    曹丛;陈光辉;王美萍;曹衍淼;张文新
    2014, 22 (12):  1899-1910.  doi: 10.3724/SP.J.1042.2014.01899
    摘要 ( 1777 )   PDF(296KB) ( 2325 )  

    抑郁的发生具有遗传基础。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 对抑郁遗传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既有研究表明, MAOA基因在抑郁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OA基因与抑郁间存在紧密的直接关联, 而且MAOA基因与环境及其他基因亦交互作用于抑郁, 然而, 既有相关研究结论尚存分歧。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MAOA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及其它基因间的复杂交互作用, 考察MAOA基因的年龄效应, 揭示MAOA基因作用于抑郁的脑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恋关系的形成:保护情境中母亲和婴儿的作用
    梁熙;王争艳
    2014, 22 (12):  1911-1923.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11
    摘要 ( 1452 )   PDF(301KB) ( 3018 )  

    母婴依恋是婴儿期形成的首要关系之一, 同时也是影响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关系性背景。以亲子互动中形成依恋安全感差异的相关研究为基础, 从特质观、领域特殊观和社会认知观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梳理, 有助于提炼出母亲的敏感性、特定的互动情境以及儿童的社会预期分别在预测母婴依恋关系中的作用。3种研究取向的整合有赖于细致地区分特质观和社会认知观在看待亲子互动中双方情绪状态、认知能力和回应过程上的差别; 制定新的依恋干预方案应当以提高父母识别和应对婴儿消极情绪的能力, 以及为婴儿提供适当的依随性学习经验为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及其年龄差异
    赵宇晗;余林
    2014, 22 (12):  1924-193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24
    摘要 ( 2284 )   PDF(259KB) ( 2896 )  

    人格是影响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的关系不同, 人格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也有所不同。当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人格特质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影响, 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有关不同人格特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逐渐清晰, 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多争议。未来可以在人格的稳定性及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人格对认知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跨文化研究和研究范式等方面继续深化, 以获取对该研究问题更科学的研究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惩罚:影响因素、模型与展望
    朱睿达;张燊;申学易;刘超
    2014, 22 (12):  1935-1943.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35
    摘要 ( 1195 )   PDF(260KB) ( 1358 )  

    自我惩罚是个体在违反社会规范后, 自愿使自己承受伤害或蒙受损失的行为。自我惩罚会受到负性情绪、补救机会、代偿机会和性别的影响。情绪模型和互惠模型分别从情绪和互惠的角度阐述了自我惩罚的认知机制。根据近期的研究结果, 可以推测自我惩罚与前扣带回、脑岛、右外侧眶额叶皮层、背内侧前额叶皮层、伏隔核、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有关。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有:进一步确认自我惩罚涉及的情绪成分、为互惠模型收集更多实验证据、探究自我惩罚对集体合作的影响以及开展跨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体主义与贿赂
    黄桢炜;刘力;谭旭运;郑雯雯;张冀琦
    2014, 22 (12):  1944-1952.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44
    摘要 ( 1062 )   PDF(292KB) ( 1515 )  

    贿赂是指财物由行贿者向受贿者转移, 公共权力由受贿者向行贿者的暂时转移, 并涉及到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过程。研究者认为集体主义是影响贿赂的文化心理根源, 而实证研究发现集体主义与贿赂的关系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贿赂的研究视角影响集体主义与贿赂的关系。研究一致证明集体主义促进贿赂行为意向。然而虽然大部分研究表明集体主义与贿赂感知和贿赂态度正相关, 但仍有少量不一致结果。另一方面集体主义类型也影响着集体主义和贿赂的关系。前人关于集体主义对贿赂的作用机制仍以理论探讨为主, 实证研究主要以道德卷入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未来可以从澄清不同贿赂研究视角的区别与联系、区分不同类型集体主义与贿赂的关系以及关注集体主义对贿赂的作用机制这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择偶与人类嗓音
    吴宝沛;吴静;张雷; 李璐
    2014, 22 (12):  1953-1963.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53
    摘要 ( 1787 )   PDF(277KB) ( 2783 )  

    本文对择偶与人类嗓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 人类具有普遍的异性嗓音偏好:男性偏爱高音调的女性嗓音, 女性偏爱低音调的男性嗓音, 这种普遍偏好受到一系列跟自身婚配价值有关的因素的调节。其次, 人类的嗓音偏好跟嗓音背后的进化意义密切关联:女性化嗓音是女性生育力的线索, 而男性化嗓音是男性好基因和好资源的线索。而且, 富有吸引力的男性嗓音和女性嗓音能够预测个体的性行为和繁殖成功。再次, 富有有吸引力的人类嗓音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 对亲密关系的维系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 我们探讨了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研究基频之外的其他嗓音参数, 探讨嗓音偏好的性选择机制、特殊群体的嗓音偏好, 以及嗓音偏好与其他认知过程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氛围研究:概念测量、理论基础及评价展望
    段锦云;王娟娟;朱月龙
    2014, 22 (12):  1964-197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64
    摘要 ( 3646 )   PDF(315KB) ( 4272 )  

    组织氛围是员工对组织环境的主观知觉。文章在回顾组织氛围研究起源、总结归纳组织氛围定义的基础上, 给出了组织氛围的新定义。组织氛围有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分析水平, 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测量方法。组织氛围与组织文化既存在区别又密不可分。组织氛围的形成机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常用社会信息加工、社会交互作用、吸引选择磨合、涌现和意义建构等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组织氛围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拓展组织氛围的跨文化及其差异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投入的概念、测量、前因与后效
    胡少楠;王詠
    2014, 22 (12):  1975-198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75
    摘要 ( 2637 )   PDF(327KB) ( 4350 )  

    工作投入是个体在工作中的一种积极的、完满的融入状态, 它是连接个体特质、工作因素和工作绩效的完美纽带, 是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梳理工作投入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并将其与工作卷入、心流、专念等相似概念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工作投入的整合概念, 即个体面对工作时产生的一种同时包含积极的情绪体验、谨敏的认知和高度激发的体能状态在内的、持久的心理行为状态。介绍了UWES量表、SMVM量表等主要的工作投入量表以及相应关于工作投入因素结构的不同理论观点, 并根据近年来的实证研究对工作投入的前因和后效变量进行了梳理和表格化呈现, 由此进一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三点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追踪研究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分析
    叶素静;唐文清;张敏强;曹魏聪
    2014, 22 (12):  1985-1994.  doi: 10.3724/SP.J.1042.2014.01985
    摘要 ( 1128 )   PDF(344KB) ( 4508 )  

    追踪研究中普遍存在缺失数据, 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影响统计推断的精度及研究结果的有效性。首先, 阐述缺失机制及判断方法, 比较追踪研究中主要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实际应用中的缺失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软件实现。其次, 对国内心理学中92篇追踪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发现有59篇(64.13%)报告不同程度缺失, 其中仅39篇报告了处理方法且均为删除法。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现有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进一步规范应用研究中缺失数据的处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