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1-3710
CN 11-4766/R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版:科学出版社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决策心理学专栏
    研究构想
    研究前沿
    研究方法
    其他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心理学专栏
    不对称社会困境中的决策:行为的双重模式
    刘长江;郝芳
    2015, 23 (1):  1-10.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01
    摘要 ( 1338 )   PDF(240KB) ( 2628 )  

    社会困境中的互依结构与不对称关系共同造就了两种不同且稳定的社会知觉模式。与此相应, 个体存在两种行为模式, 即(1)关注于力量与分层的垂直模式; (2)关注于道德与和谐的水平模式。在不对称社会困境中, 那些在社会中占据强势位置的个体更可能采取垂直取向的行为模式, 从而做出背叛选择, 而那些占据弱势位置的个体则更可能采取水平取向的行为模式, 从而做出合作选择。然而, 个体动机会改变这种不对称社会结构与社会困境中决策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很好地解释了相关研究, 但仍需要深入发展和检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构想
    市场规范与社会规范冲突视角下的奖励推荐计划作用机制
    李惠璠;范秀成;曹花蕊;杜建刚
    2015, 23 (1):  11-21.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11
    摘要 ( 975 )   PDF(347KB) ( 2121 )  

    奖励推荐计划(referral reward program, RRP)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新顾客和保留老顾客的有力武器, 然而有关RRP对消费者推荐行为影响的研究却较为匮乏。从RRP引发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冲突的视角出发, 以营销学、动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为基础, 系统研究RRP对推荐行为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奖励框架与社会规范对消费者推荐动机的作用; 探究情绪在动机一致性与推荐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注因果定向、自我意识及文化价值观等自我层面因素对以上过程的调节作用。将主要采用系列实验并结合神经营销学方法, 力图彻底搞清现有研究中的争论话题和填补研究空白, 这对从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相冲突的视角探讨以动机为主题的RRP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对中外企业了解奖励对消费者推荐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设计合理有效的RRP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前沿
    音乐训练延缓言语感知老龄化
    王孟元;宁睿婧;张雪岩
    2015, 23 (1):  22-29.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22
    摘要 ( 1218 )   PDF(166KB) ( 1871 )  

    听力正常的老年人常常受到噪声环境中言语感知能力下降的困扰。延缓这一类型的听觉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意义。经历过音乐训练的老年人在噪声环境中的言语识别成绩显著高于听力相当但是未经历过音乐训练的老年人。此外, 音乐训练也伴随着老年人的听觉脑干对言语信号的加工速度和时间精度的明显提高。这一言语信号神经表征的增强可能在音乐训练延缓老年人言语感知能力下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表现、影响因素及其理论
    李金星;王振宏
    2015, 23 (1):  30-40.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30
    摘要 ( 1106 )   PDF(310KB) ( 2159 )  

    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 STEARC)是指时间的心里表征具有空间特性。这种时空关联现象具有多方向性、多通道性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优势轴的差异性。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阅读和书写习惯、语言、空间参考框架和情绪状态等。目前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隐喻构念观、具身理论、命题符号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综合三条空间轴线, 深入探讨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李佳源
    2015, 23 (1):  41-50.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41
    摘要 ( 1167 )   PDF(280KB) ( 2789 )  

    联觉具有基因遗传性, 基因遗传在决定联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基因遗传就是决定联觉的唯一因素, 联觉具有在后期发展的可能, 并且这种发展呈现倒U形曲线。既然联觉是发展的, 那么联觉可否通过训练习得呢?目前不少研究对非联觉者进行了配对关联训练, 发现训练后的非联觉者具有类似于联觉者的表现, 也发现训练后的非联觉者与真正的联觉者具有一定的差异。但目前研究还没有直接或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训练所致的配对关联就是一种联觉, 训练后的非联觉者就能变成联觉者。相反地,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非联觉者经过配对关联训练后可能无法成为真正的联觉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应抑制的训练:内容、效果与机制
    赵鑫;陈玲;张鹏
    2015, 23 (1):  51-60.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51
    摘要 ( 2149 )   PDF(261KB) ( 3063 )  

    近期的研究发现, 个体的反应抑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多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 训练的对象包括儿童、成人和特殊群体, 研究者通过Go/Nogo、Stop-signal等任务进行为期1周至3周, 45至7200试次不等的抑制控制能力训练, 并结合行为、脑电以及脑成像等技术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发现, 接受了抑制控制训练的个体其抑制能力得到提升, 并伴随脑神经活动的变化。另外, 研究者发现, 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效果还可以迁移至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但是, 也有些研究并未发现抑制控制训练的效果。训练任务的设置, 评估任务的选择以及被试反应策略的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抑制控制训练引发行为与大脑活动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训练导致了个体建立了自上而下有意识的抑制控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自动抑制模式。反应抑制和冲突抑制可塑性的比较, 儿童与老年人抑制功能的训练以及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极情绪对优势认知加工的抑制
    金静;胡金生
    2015, 23 (1):  61-71.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61
    摘要 ( 1281 )   PDF(210KB) ( 2804 )  

    优势认知加工是大脑中指向当前任务的、主导的、可及性最高的信息加工过程。刻板印象与反刻板印象思维、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关系加工与项目特异性加工、综合推理与分析推理、目标追求等认知领域的研究表明, 消极情绪会抑制优势认知加工。这种抑制作用受到优势认知加工的明确性、消极情绪的类型以及优势认知加工与消极情绪的联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实验分离加工法与实验后分离加工法的研究显示, 消极情绪主要通过抑制自动加工过程来抑制优势认知加工。目前对消极情绪抑制优势认知加工的理论解释有情绪信息理论、趋近系统观和情绪具身观, 其中情绪信息理论被广泛接受。未来还需进一步明确优势认知加工的含义, 在准确描述该现象的同时, 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及应用
    易欣;葛列众;刘宏艳
    2015, 23 (1):  72-84.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72
    摘要 ( 1960 )   PDF(233KB) ( 3817 )  

    情绪可以唤醒自主神经系统, 伴随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 正负性情绪可以诱发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皮肤电系统(如皮肤电导水平)、呼吸系统(如呼吸阻力、每分通气量)和其他系统(如瞳孔直径、胃肌电等)的活动及其变化。在应用研究方面, 正负性情绪诱发的自主神经反应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 主要包括用户体验中的情绪测量、基于生理信号的人-机情感交互系统的开发, 以及消费者态度和偏好的测查等。对于现有研究结果中存在的分歧, 从被试的个体差异、诱导范式的不一致性和诱导效果的可靠性, 以及刺激材料属性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的脑网络失调:来自图论分析的证据
    刘威;李海江;邱江
    2015, 23 (1):  85-92.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85
    摘要 ( 1484 )   PDF(223KB) ( 2513 )  

    以脑成像数据为支撑, 基于图论的复杂脑网络分析实现了在大尺度上对于大脑的整体定量分析,克服了传统抑郁症病理改变研究仅关注少数几个脑区的缺点。本文主要总结了:(1)基于图论的脑网络分析的概念; (2)基于图论的抑郁症研究现状; (3)以往传统研究的不足, 抑郁症脑网络研究的当前总结和未来展望。总体来说:抑郁症病人脑网络的小世界属性依旧存在, 但在节点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异常, 且随疾病发展呈线性变化, 整个网络趋向于随机化。区域性的异常主要存在于默认网络和前额叶-边缘系统环路。未来研究中, 任务状态下的脑网络构建和“最小生长树”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为抑郁症病人的脑网络异常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郑盼盼;吕振勇;Todd Jackson
    2015, 23 (1):  93-100.  doi: 10.3724/SP.J.1042.2015.00093
    摘要 ( 2764 )   PDF(218KB) ( 5970 )  

    性客体化理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 解释了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性客体化经历是怎样影响并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客体化的女性, 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 持续监视自己的身体, 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 便形成了身体羞耻、焦虑、“心流”体验的减少及身体内部感知的迟钝, 最终导致进食障碍、抑郁、性功能障碍和物质滥用等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女性自我客体化与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制,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研究应关注实验群体的多样化, 相关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同时运用脑科学技术探究其认知神经机制。另外还要从预防和干预的角度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展开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及其神经机制
    汪强;张恩茂
    2015, 23 (1):  101-109.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01
    摘要 ( 1364 )   PDF(267KB) ( 3025 )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 成瘾患者、多动症患者和病态赌博者在决策中表现出冲动偏好。目前研究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经典实验范式是延迟折扣任务。通过延迟折扣任务, 心理学家揭示了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神经机制并构建了多种理论, 包括单一系统评价理论、双系统评价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和自我参照加工理论。基于这些理论, 已经发展出了多种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 包括想象未来具体事件、工作记忆训练、预先承诺以及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通过认知控制和价值表征理论来实现的。未来研究方向需集中于价值计算、价值系统和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在改善决策冲动性以及内在机制研究上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及发展
    黄俊;李晔;张宏伟
    2015, 23 (1):  110-119.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10
    摘要 ( 2646 )   PDF(208KB) ( 8181 )  

    解释水平是指人们对于事物表征的不同抽象水平, 这一抽象水平有高有低。早期的研究侧重于探讨解释水平变化的底层心理机制, 即心理距离对于解释水平的影响。而近年来, 研究者侧重于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研究, 即探讨它在说服、谈判、消费者行为等领域的应用。这一应用体现在营销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社会认知研究、决策及协商研究、社会化研究中。另外, 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研究, 还推动了其底层心理机制研究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其理论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集群行为的差异比较
    殷融;张菲菲
    2015, 23 (1):  120-131.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20
    摘要 ( 1161 )   PDF(260KB) ( 2288 )  

    集群行为是个体以群体成员身份参与的以改善群体地位为目标的行动。近年来, 西方心理学在集群行为领域的研究开始呈现差异化分析比较的研究趋势。根据行为模式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可将集群行为分为常规集群行为与违规集群行为。根据参与群体的社会地位, 可将集群行为分为弱势群体集群行为与优势群体集群行为。根据集群行为的成就, 可将结果分为“成功”与“失败”两类。不同类型集群行为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前因变量及发展趋势具有很大差异。今后的研究应探明不同类型集群行为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结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
    李天然;俞国良
    2015, 23 (1):  132-141.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32
    摘要 ( 3501 )   PDF(244KB) ( 8472 )  

    人际好奇是个体对他人的信息产生的好奇, 其中包括对他人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和细节, 以及想法、感受、动机产生的好奇。人际好奇受到个体性别、年龄、个体状态、人格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人际好奇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人格判断、文化学习和维护社会规范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人际好奇可以用本能论、信息缺口理论、兴趣-剥夺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加以解释。目前对人际好奇研究较少, 未来需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探索人际好奇, 研究网络中的人际好奇现象, 进一步完善人际好奇的测量方式, 加强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 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心理学视角的探讨
    张茂杨;彭小凡;胡朝兵;张兴瑜
    2015, 23 (1):  142-149.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42
    摘要 ( 3774 )   PDF(176KB) ( 9485 )  

    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 宠物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多种积极影响。宠物的“人格”研究显示, 宠物并非单纯的动物, 而是具有独立社交功能的伙伴。它是人际支持系统外的补充, 而非补偿。它们通过激发人类的照料行为, 为人类带来快乐和安慰。已有宠物研究尚存取样不够合理, 行为实验匮乏等问题。未来研究的样本选择应该尽量多而细, 在拓展已有实验范式的同时, 还可借鉴婴儿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 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宠物影响人类的内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方法
    高阶项目反应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陈飞鹏;詹沛达;王立君;陈春晓;蔡毛
    2015, 23 (1):  150-157.  doi: 10.3724/SP.J.1042.2015.00150
    摘要 ( 886 )   PDF(248KB) ( 1892 )  

    在测量具有层阶结构的潜质时, 标准项目反应模型对项目参数估计和能力参数估计都具有较低的效率, 多维项目反应模型虽然在估计第一阶潜质时具有高效性, 但没有考虑到潜质层阶的情况, 所以它不适合用来处理具有层阶结构的潜质; 而高阶项目反应模型在处理这种具有层阶结构的潜质时, 不仅能够高效准确地对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进行估计, 而且还能同时获得高阶潜质与低阶潜质。目前存在的高阶项目反应模型有高阶DINA模型、高阶双参数正态肩型层阶模型、高阶逻辑斯蒂模型、多级评分的高阶项目反应模型和高阶题组模型。未来对高阶项目反应模型的研究方向应注意多水平高阶项目反应模型、项目内多维情况下的高阶项目反应模型以及高阶认知诊断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2015, 23 (1):  158-158. 
    摘要 ( 518 )   PDF(173KB) ( 1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